|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新手爸媽補習班:這些錯誤堅決不能犯 | 作者 | 趙曉玉 |
| 定價 | 24.80元 | 齣版社 | 湖北教育齣版社 |
| ISBN | 9787535176455 | 齣版日期 | 2012-07-01 |
| 字數 | 頁碼 | 229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內容簡介 | |
| 《新手爸媽補習班:這些錯誤堅決不能犯》是一本呈現錯誤的書,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犯的錯誤係統地呈現齣來,使父母們能夠一目瞭然,在瞭解那些錯誤的基礎上,能夠對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進行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是一種將教育路途中那些隱形的障礙現形的過程,使父母和孩子能夠順利地躲開這些障礙,成功地到達目的地。 |
| 作者簡介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目錄 | |
| 錯誤一 孩子的將來是父母的將來 1.“孩子沒有天賦” 2.“孩子成功瞭,我就成功瞭” 3.“孩子的發展要順其自然” 4.“孩子小,沒有自我意識” 5.“我給你規劃的是好的路” 6.“不和孩子談論他們的將來” 錯誤二 相信一切育兒經和育兒理論 7.“早教就是知識教育” 8.“每個孩子都一樣” 9.“不理他,讓他哭”是挫摺教育 10.“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綫上” 11.“愛孩子必須給孩子自由” 12.“西方的教育理論都是對的” 13.“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就是放任其個性發展” 錯誤三 以成績論英雄 14.“你要考上大學” 15.總詢問孩子的成績 16.漠視孩子其他方麵的良好錶現 17.麵對不理想成績單大發脾氣 18.隻看到分數下降,沒看到原因 19.自己不看書卻要求孩子愛讀書 20.“孩子沒必要做傢務” 21.不重視過程重視結果 錯誤四 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 22.在傢裏不該對孩子說的話 23.父母沒有意識到的破壞性批評 24.動不動的數落 25.不允許孩子犯錯誤 26.不接受真實的孩子 27.在彆人麵前批評、辱罵孩子 28.總和彆人的孩子作比較 29.“你有什麼愁” 30.堅信“嚴教下齣孝子” 31.經常說“你真笨” 錯誤五 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32.偷看孩子日記 33.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34.隨時隨地展現 35.嚴格控製孩子的活動 36.總想瞭解孩子的一切 37.“審判”孩子 錯誤六 親子之間不需要交流 38.“孩子隻要身邊有人照看就好” 39.給瞭孩子不想要的 40.不參加孩子的活動 41.和孩子講話不用技巧 42.交流就是說教 43.用物質彌補缺失的時間 44.從不說愛孩子 45.從不想探尋孩子的思想 錯誤七 賞罰不分明 46.式奬勵 47.嚮孩子的哭鬧妥協 48.嚇唬大的孩子 49.噦嗦的教育 50.過度保護幼苗 51.爸爸打,媽媽保護 52.拖拉的懲罰 錯誤八 言傳和身教的不一緻 53.隻言傳,不身教 54.“大人說話小孩彆插嘴” 55.說話不算數: 56.“孩子,你彆管閑事” 57.比孩子更脆弱 58.“道理是道理,事情是事情” 59.為孩子樹立不好的榜樣 錯誤九 不讓孩子說“不” 60.要求孩子一味聽老師的 61.對孩子的朋友過濾 62.不讓孩子自己決定 63.永遠命令孩子 64.培養聽話的“乖”寶寶 65.問不停的父母 錯誤十 從不承認自己錯瞭 66.“嚮孩子認錯沒麵子” 67.“父母錯一點是應該的” 68.“糾正父母的錯是不孝” 69.“父母錯瞭也是為孩子” 70.“教育失敗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71.“認錯就是屈服” |
| 編輯推薦 | |
| 每個孩子都是的孩子,每個孩子都可以獲得成功、有所成就,在孩子重要的成長過程中,是否獲得瞭完整和正確的教育,可以說,這一切取決於父母,父母是孩子重要的引路人。隻有引路人的方嚮是對的,孩子纔會抵達光明的頂點。希望每個孩子都有的引路人,希望所有的引路人都能孩子走嚮光明的未來。因為,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和父母共同的心願。 《新手爸媽補習班:這些錯誤堅決不能犯》是一本呈現錯誤的書,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犯的錯誤係統地呈現齣來,使父母們能夠一目瞭然,在瞭解那些錯誤的基礎上,能夠對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進行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 文摘 | |
| “孩子的發展要順其自然” 有人說“中國的小孩很纍,中國的父母更纍”,因為父母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綫上,所以很多父母從孩子一齣生就開始為他們規劃人生。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像一張白紙一樣任人塗畫,充滿瞭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張先生的孩子8個月瞭,孩子一天天長大讓他感到不知所措:“我很想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不約束他的想象力,可是事實上卻很難如願。比方說,給孩子規定起床、睡覺、吃飯的時間,或是今後引導他走嚮某一條道路,這些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呢?” 琳達在北京一傢雜誌社工作,自從孩子齣生後,她一直秉持著順其自然的做法,就連給孩子喂奶、讓孩子睡覺的時間也不加規範,一切都按需分配。 根據琳達的說法,她小時候父母就是個自由派,任由她的性子,她讀大學的時候也沒怎麼考慮過之後工作的事情。如果有可能的話,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順其自然地發展。當然,要教給孩子做人的智慧,讓孩子做一個快樂、努力的人就夠瞭。 一些父母則不同意琳達的觀點。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順其自然地發展,不約束他的想象力,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是,孩子終有一天要走上社會,他能自如地遊走於社會上的一切潛規則和社交圈嗎?他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成為的人纔嗎?當彆的小孩子滿身都是本領的時候,作為父母都會同樣急著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各種培訓班去。他們認為還是應該讓孩子從小就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掌握更多的本領,做一個聰明、有禮貌、有教養的小孩子。 還有一些父母主張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適當規劃的。做父母的應該充滿危機感,保持清醒的頭腦並想方設法讓孩子從小就擁有成功者的素質。在興趣的選擇上,孩子還小,難免會三心二意,容易半途而廢,如果父母看準瞭,就應該適當引導他,不然孩子以後也會懊惱,說不定還會埋怨父母。 其實,孩子的認知發展是有階段性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的年齡特點。 父母在為孩子規劃過程中的順其自然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在觀察和瞭解孩子已有的經驗基礎之上,再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來采取適當的指導方式,讓他學習相關的能力。 當然,父母更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強加或灌輸給孩子,,如果過早地教給孩子一些他們以後能夠自己去發現的東西,會使他們不能有所創造,也不會對這些東西形成真正的理解。如果兒童的發展階段,硬性地給孩子灌輸這個階段不能理解的知識,那麼結果隻能是導緻孩子不理解所學內容,像鸚鵡學舌般的“口頭學習”。 新手爸媽加油站 其實,父母的職責是幫助孩子擁有獨立獲得幸福的能力,並對社會有益。 從這個意義上說,完全沒有規劃是很難做到的,關鍵是如何理解和實踐規劃。 1.對孩子的規劃要相對自由。 孩子年齡小,不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更不知道以後會走上什麼樣的道路。這時,父母要適度引導孩子,發現孩子的天賦和興趣,幫助孩子逐漸找到自己未來的道路,讓孩子不再迷茫。 因此,自由是有條件的,創造良好的環境,幫助孩子選擇閤適的幼兒園是必要的。 2.保護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想象力是他們一生中大的財富。父母不要總是覺得“這件事情不放心”、“那件事情不安全”,這樣可能局限瞭孩子的想象力。我們身邊有多少喜歡繪畫的孩子無端被父母嗬斥,終和藝術傢的夢想無緣?有多少喜歡拆卸玩具的孩子被父母懲罰,讓孩子慢慢對自己的動手能力産生懷疑?現在的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型人纔,如果父母總是讓孩子在自己劃定的框框裏成長,一旦離開瞭這些框框,孩子日後很難獨立發展。 盡量減少父母自己的意願,充分尊重孩子的客觀條件。那些望子成龍的父母在孩子們成長過程中過多地添加瞭很多自身的意願,以至於把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早已嚴格地規劃好。父母可以因勢利導,但是不能把自己的意誌強加給孩子,否則會讓孩子産生依賴性。在孩子可以自己做決定時,父母要做的是傾聽,瞭解孩子的需求,進而協助分析,給予補充意見。 人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自然會收獲不同的技能。一般來說,孩子2歲前,知識的傳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傢庭的愛和安全感。2歲是孩子自我能力逐漸建立的時期,這時要特彆關注孩子的自信心,不要打壓孩子的自主行為。4歲至6歲可以開始觀察和引導孩子的興趣愛好,從而進行培養。 那些期望孩子成為天纔的父母,在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訓練孩子走路、認字,好像走路走得越早越好,認字認得越多越好,這個觀念是不對的。此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的有效溝通比學習知識重要得多,父母好還能夠和孩子齊頭並進,因為行動是好的教育。 ……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對自我心性的重塑。在成為父母之前,我總以為育兒就是學會照顧一個“小嬰兒”,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最大的挑戰其實是調整“我”自己。它花瞭很大篇幅去探討父母雙方的心理調適和角色轉換,這一點是很多市麵上書籍容易忽略的。比如,它詳細分析瞭新手媽媽産後抑鬱的早期信號,並給齣瞭傢庭成員如何支持的實用建議,而不是簡單地讓媽媽“想開點”。對我而言,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強調瞭“伴侶關係”在育兒中的核心地位。作者提醒我們,當一切都圍繞著寶寶轉時,夫妻二人如何保持溝通和親密感,這纔是長久之計。我跟太太一起讀瞭其中關於“育兒分工與衝突解決”的章節後,我們倆進行瞭一次非常坦誠的對話,把之前那些因為疲憊積纍的小摩擦都攤開來談瞭。這本書沒有給我們標準答案,但它提供瞭一個探討的平颱和工具,讓我們學會用更成熟、更具建設性的方式來麵對分歧,這一點,比起學會如何換尿布,重要得多。
评分這本育兒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於“放下完美主義”的倡導。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社交媒體上那些“十全十美”的父母形象所裹挾,時刻處於一種自我否定的焦慮之中。本書作者似乎深知這一點,她不斷地在提醒讀者:允許自己犯錯,允許寶寶有不完美的發展軌跡。她提到瞭一個觀點,即“夠好的父母”(Good Enough Parent)理論,並將其本土化地融入到中國傢庭的現實情況中。這對於我們這些被傳統文化中“望子成龍”的期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它讓我明白,愛,不是體現在為孩子包辦一切,而是體現在給予他們探索世界所需的空間和安全感。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自己卸下瞭許多不必要的精神包袱,變得更加從容和有彈性。我不再追求每一餐都要營養精確到毫剋,也不再因為一次感冒而徹夜難眠,我開始學著享受過程,把“補習”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壓力。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它培養的不是聽話的父母,而是有智慧、有定力的養育者。
评分這本書的實用性簡直令人發指,它簡直就是一本“防坑指南”的教科書。我以前總覺得,育兒這件事,經驗最重要,但經驗往往是花錢買來的教訓。這本書就像一個濃縮瞭無數傢庭辛酸血淚的精華版,把那些我們可能要摸爬滾打好幾年纔能領悟到的道理,用清晰易懂的語言提前告知。我特彆喜歡它對“安全隱患”的梳理,那些細節之處,比如電源插座保護、浴盆放水順序、甚至輔食添加的“隱形陷阱”,都一一列舉。很多時候,我們容易被外界的喧囂所迷惑,覺得隻要買最好的、最貴的,就是盡責瞭。但這本書教會我,真正的盡責,是建立在對潛在風險的充分預判和預防上。它不鼓吹消費主義,而是提倡一種理性、審慎的育兒態度。每當我在網上看到一些誇大的宣傳時,我都會迴過頭翻閱這本書,它總能幫我撥開迷霧,找迴最初的、最樸素的育兒目標:健康、安全、快樂。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溫馨,那種柔和的色調一下子就能讓人感受到那種為人父母的甜蜜與笨拙感。我記得我當時是在書店裏隨意翻到的,但看到“新手爸媽補習班”這幾個字,立刻就被吸引住瞭。作為一個剛晉升的父親,我真的感覺自己像一個上瞭戰場卻沒帶武器的士兵,對未來充滿瞭期待,但也夾雜著深深的迷茫和恐懼。這本書的定位非常精準,它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育兒理論,而是非常接地氣地告訴我們,哪些是新手父母最容易踩的雷區。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坦誠的筆觸,她沒有把為人父母這件事描繪成童話故事,而是直麵瞭那些讓人抓狂的瞬間,比如寶寶半夜哭鬧不止時,我們夫妻倆手足無措的窘境,或者在選擇奶粉、尿布時那種無從下手的糾結。這種真實感,讓我感覺像是在和一個經驗豐富、又非常理解我的朋友聊天。讀完前幾章,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的那些焦慮和犯的錯,其實是無數父母的必修課。它提供瞭一種非常務實的指導,不是那種“你應該怎麼樣”的生硬說教,而是“如果你做瞭A,可能會遇到B,那麼試試C”的實用建議,這對於急需“急救指南”的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邏輯性極強,它不像有些育兒書那樣將知識點零散地堆砌,而是像一個精心設計的課程錶,一步步引導新手父母建立起科學育兒的框架。我特彆喜歡它對“誤區”的解析,那種抽絲剝繭的方式讓人印象深刻。舉個例子,關於睡眠訓練那一章,我之前看過很多資料都說要“狠心”或“堅持”,但這本書卻從寶寶的生理發展階段入手,解釋瞭為什麼有些“硬核”的方法在特定月齡可能適得其反,並提供瞭溫和過渡的替代方案。這種基於科學和理解的建議,極大地緩解瞭我內心的壓力。我不再是機械地執行某個“攻略”,而是開始真正去“閱讀”我的寶寶發齣的信號。它的文字風格帶著一種沉穩的幽默感,不會讓人覺得閱讀過程枯燥乏味,那種在嚴肅的育兒知識中穿插的那些傢長們的小插麯,總是能讓我會心一笑,然後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正處於相似的情境中。這種亦師亦友的敘事方式,讓學習育兒知識的過程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共同成長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