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电子技能训练 | 作者 | 周玉康 | 
| 定价 | 26.00元 | 出版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406742 | 出版日期 | 2012-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322Kg | 
| 内容简介 | |
周玉康主编的《电子技能训练》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配套使用的实践教材。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三个实训教学模块):部分是电子技能基础训练,共七个单元十五个课题,主要介绍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结构、分类、技术参数、用途及其识别与检测方法,电子装联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等;第二部分是模拟电子技术实训部分,共十个相关课题,涉及放大电路、信号发生电路、开关电源、收音机与功放等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应用型课题;第三部分是数字电子技术实训,共十一个课题,以典型运用为例,介绍常见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组装与调试方法。全书图文并茂,系统地反映了电子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电子技能训练》可作为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实践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部分 电子技能基础训练 单元 阻容器件的认知与检测 课题一 电阻器 课题二 电容器 第二单元 电感器与变压器的认知与检测 课题三 常见电感器 课题四 变压器 第三单元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认知与检测 课题五 半导体二极管 课题六、半导体三极管 课题七 晶闸管 课题八 常用集成电路 第四单元 印制板制作 课题九 印制板的手工制作 课题十 自动化制板 第五单元 手工焊接技能 课题十一 通孔元器件焊接 课题十二 贴片元器件焊接 课题十三 导线端头处理工艺 第六单元 线扎与电缆制作 课题十四 线扎制作 课题十五 电缆制作第二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实训 课题一 基本放大电路 课题二 差动放大电路 课题三 波形发生电路 课题四 直流稳压电源 课题五 触摸延时开关电路 课题六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课题七 光控开关和报警电路 课题八 开关电源电路 课题九 功放电路 课题十 超外差收音机第三部分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 课题一 语音提示和报警电路 课题二 秒信号发生器 课题三 LED电源变换电路 课题四 红外线自动干手器 课题五 数码管驱动电路 课题六 顺序控制与显示电路 课题七 步进电机数字控制电路 课题八 D类功率放大器 课题九 可编程放大电路 课题十 晶体管直流电流放大倍数测量电路 课题十一 声控计数器附录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周玉康主编的《电子技能训练》将电子技术应用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电子装联技术的新材料、新工艺**结合在一起,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本书内容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从工程应用出发,删繁就简,重点突出、概念清晰、操作性可靠、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材结构模块化,模块结构课题化。一个模块反映一个知识面,突出一种能力训练;一个课题反映一个知识点,强化一项基本技能,教材结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符合高职教育需求。本教材对实训课题进行了认真仔细地筛选,课题的设置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使课题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和实用性。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个人对学习的节奏感要求很高,如果一本书的讲解深度忽高忽低,一会儿是大学专业课的难度,一会儿又降到小学科普的水平,那会极大地影响我的学习效率和情绪。我需要的是一种匀速、稳定的知识传递过程,它应该像一条平稳流淌的河流,水流充沛,但又不会因为湍急而让人无法把握方向。很多教材在引入一个新概念时,往往是直接丢出一个复杂的定义,让人望而生畏,然后才慢慢地用例子来解释这个定义,这种“先定性后定量”的结构对我来说非常不友好。我更喜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先用一个非常直观的生活类比来建立初步认知,然后再用最基础的数学模型或逻辑框架去精确化这个认知,最后才过渡到标准的专业术语。我期待这本《电子技能训练》在章节编排上能体现出这种对读者学习曲线的细致考量,它不应该只关注知识点的覆盖,更应该关注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衔接和认知负担的优化分配。如果它真的做到了这一点,那它无疑是为像我这样需要高效吸收大量信息的人量身定制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技术水平,不仅体现在你写出了多少能运行的代码或设计了多少能工作的电路,更体现在你面对一个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技术栈时,能否迅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论。一本优秀的“训练”书籍,其核心价值不在于教会你具体某一项技能,而在于训练你的“技能迁移能力”和“问题分解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教我如何做”,而是“教我如何思考”。例如,在讲解一个复杂的控制算法时,我希望作者能花笔墨分析一下,这种算法的优缺点在哪些应用场景下会暴露无遗,以及当这些缺点出现时,我们应该从哪些基础模块入手去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或替换。这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诊断”的引导,是区分“工具书”和“启蒙书”的关键所在。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为我从一个“操作员”蜕变为一个“问题解决者”的催化剂。如果它能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故障排查流程或设计验证框架,那就太棒了,那意味着我学到的不仅是电子技能,更是一种严谨的工程思维。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号称“全面覆盖”的技术书籍,结果往往是“广而不精”,每个章节都浅尝辄止,就像在高速公路上疾驰而过,只看到了路边的招牌,却没能停下来体验任何一个城镇的风土人情。我最头疼的就是那些把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的书,读完理论部分感觉自己像是学会了游泳的规则,但一下水就手忙脚乱;读实践部分又像是跟着师傅做木工,只是机械地重复动作,却不知道每一个钉子、每一道榫卯背后的力学原理是什么。我更倾向于那种能够构建起完整知识体系的书籍,它应该像一张精密的地图,不仅标明了目的地,还清晰地勾勒出通往各个节点的所有可行路径,并且告诉你每条路径的难度系数和风景差异。从这本书的排版风格来看,它似乎采用了大量的流程图和结构化的步骤分解,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将复杂流程“可视化”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像一个架构师一样思考问题,而不是像一个流水线工人一样执行指令。如果它能成功地在理论深度和实战可行性之间搭建起一座坚固的桥梁,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可以跟随我职业生涯不断成长的参考指南。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为公司的一个老旧设备升级项目焦头烂额,现有的文档几乎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描述不清,而且缺乏对最新安全标准的兼容性说明。我们团队急需一本能够快速梳理现有技术栈,并提供现代化升级路径的参考资料。我特别看重技术文档的“前瞻性”和“规范性”。很多旧教材倾向于介绍已经被淘汰的技术规范,虽然有参考价值,但对于应对当前的工业物联网和网络安全挑战几乎没有帮助。我关注这本书里是否有关于新一代通信协议在低功耗设备上的应用案例,以及如何构建健壮的错误处理和恢复机制的章节。一本好的技术书,应该能帮助读者预见潜在的风险点,而不是事后诸葛亮。我希望它提供的案例不是那种“完美运行”的理想状态,而是包含了调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疑难杂症”及其解决方案。那种充满“陷阱”和“避坑指南”的内容,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知识。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对我的价值将远超其标价,它将成为我们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秘密武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工业时代的复古美学与现代极简主义的完美结合,那种深邃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立刻就能感受到一种对“专业”的敬畏感。我最近刚开始接触一些基础的电路设计和嵌入式系统的知识,市面上很多入门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公式推导,要么就是内容太碎片化,讲的都是些零散的“小技巧”,真正想系统梳理脉络时就抓瞎了。这本看起来就不一样,它散发着一种“硬核”的气息,仿佛作者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准备手把手地把最核心的原理和最实用的操作经验倾囊相授。我尤其期待它在软件仿真和实际硬件操作之间的平衡点,因为我知道,脱离了实际操作的理论是空中楼阁,而没有扎实理论支撑的盲目试错,只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实验材料。翻阅目录时,看到它对特定芯片架构的深入解析部分,心里就有底了,这绝不是那种只停留在“如何使用”层面的教材,而是要深挖到“为什么是这样”的层面的宝典。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部需要带着工具箱和示波器才能读完的“操作手册”,而不是可以躺在沙滩上随意翻阅的“休闲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