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0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研究 | 作者 | 李忠云 |
定价 | 35.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 | 9787511606723 | 出版日期 | 2013-01-01 |
字数 | 页码 | 230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研究》研究成果通过了专家组验收和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成果达到水平,将对湖北省乃至全国农科教结合运行机制构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等产生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
作者简介 | |
李忠云,男,汉族,1955年3月生,湖北孝感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曾历任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副校长。兼任湖北省委决策支持顾问、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农业教育基地主任、湖北省高校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领导科学论坛》编委会主任、《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和《高等农业教育》等刊物编委、顾问等职。 长期从事农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及其研究工作。主持完成的两项成果先后获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项成果获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研究成果获湖北省调研成果一等奖:主编出版《大学教育管理探索》等教材、专著4部;发表论文130余篇。 |
目录 | |
章 农科教结合的背景研究 节 我国农科教结合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农科教结合的产生过程 二、我国农科教结合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农科教结合产生的动因 四、我国农科教结合的政策演变 第二节 我国农科教结合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科教结合的基本做法 二、我国农科教结合的主要成效 三、我国农科教结合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我国农科教结合发展趋势 一、农科教结合更加注重宏观调控 二、农科教结合更加注重产业对接 三、农科教结合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 第二章 农科教结合的理论基础 节 农科教结合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一、农科教结合的概念及内涵 二、农科教结合的基本要素 三、农科教结合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农科教结合的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 二、分类指导原则 三、优势互补原则 第三节 农科教结合的理论依据 一、公共物品理论 二、制度演化理论 三、系统论 第三章 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的现状分析 节 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的主要成效 一、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的主要政策 二、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的主要举措 三、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的主要机制 四、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的基本成效 第二节 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结合机制 二、缺乏结合的有效载体 三、缺乏有力的资金投入 四、现行推广体制弊端凸显 五、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 第三节 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的主要症因 一、强农意识不够,战略谋划乏力 二、经济总量不高,反哺农业有限 三、部门各自为战,协同服务缺失 四、拘泥农业发展,产业联盟不强 五、体制改革超前,后续跟进断档 六、市场经济冲击,保护不力 第四章 农科教结合比较研究 节 江苏省农科教结合的策略与路径 一、江苏省农科教结合的总体策略 二、江苏省农科教结合的品牌战略 三、江苏省农科院服务农科教结合的路径与特点 四、南京农业大学服务农科教结合的路径与特点 第二节 河南省农科教结合的策略与路径 一、河南省农科教结合的体制与总体策略 二、河南省农科教结合的主要措施 三、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服务农科教结合的路径与特点 四、河南省部分高校服务农科教结合的路径与特点 第三节 苏豫两省农科教结合的经验与启示 一、苏豫农科教结合的要素分析 二、苏豫农科教结合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第五章 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的载体建设 第六章 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的机制构建 第七章 湖北省农科教结合的对策 附录一 湖北省农科教结合运行机制研究报告 附录二 关于建立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议 附录三 关于完善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
编辑推荐 | |
文摘 | |
系统科学方法的第二个特征是整体性。它始终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认为世界上各种事物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体,这些有机体的性质与规律存在于它自身的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而且各组成部分孤立的特征和活动的总和,不能反映整体的特征和活动方式。因此,将农科教结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有利于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系统科学的第三个特性是目标的优化。优化是系统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所能达成的理想目标。系统科学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为系统确定出优化目标,并运用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逐级分成不同等级和层次结构,在动态中协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的佳目标,以期达到整体优,从而为系统提出设计、管理和运行的优方案与途径。系统科学的这一特征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尤为重要,农科教运行机制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寻求改变目前这一形式脱离农村建设实际的途径,以达成农科教系统运行的优化。 (二)农科教系统的分类 农科教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从职能上来看,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一系统可划分为5个子系统,即统筹协调子系统、动力子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子系统、农业经济子系统和保障子系统。统筹协调子系统是农科教结合的组织、协调、决策子系统,是控制系统正常运转的指挥中心,由各部门的领导、专家组成。动力子系统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推广部门、职业教育、学术团体等构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