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推进策略研究 | 作者 | 中国儿童中心 组编 丛中笑 |
| 定价 | 35.00元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226347 | 出版日期 | 2016-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中国儿童中心及其研究团队,承担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委托的“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对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现状的分析;二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发展经验介绍;三是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策略。初步回答了我国建立“什么样的”和“如何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问题,为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理论基础,为和相关机构制定政策和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丛中笑,中国儿童中心主任、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儿童教育专家,长期致力于儿童发展、素质教育、潜能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
| 目录 | |
| 部分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概述与现状分析 章 研究概述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条件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基本条件 二、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问题分析 第二部分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比较研究 第三章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政策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一、美国 二、日本 三、韩国 四、新加坡 延伸阅读 中国台湾地区有关规定 第四章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组织机构比较研究 一、美国 二、日本 三、韩国 四、新加坡 五、中国台湾 第五章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比较研究 一、美国 二、日本 三、韩国 四、新加坡 五、中国台湾 第六章 几个国家和地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一、建立完备的家庭教育政策法律体系 二、发挥的主导作用 三、注重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推进作用,培育和扶持各类社会组织 四、成立专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并发挥其整合、研发和辐射功能 五、建设专业的家庭教育人才队伍 六、采用宽泛的“家庭教育”概念,实现指导对象的多元化 七、重视针对性的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 八、分类别、有重点地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第三部分 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展的基本框架与策略 第七章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概念和基本框架 一、“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概念 二、构建“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三、“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要素、结构和功能 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 第八章 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基本策略 一、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展的重点领域 二、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展的基本策略 第九章 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政策法律发展的策略 一、推进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加强顶层设计 二、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规划的制定实施,提供宏观政策指导 三、健全家庭教育政策法律制度,配套具体措施 第十章 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管理体制发展的策略 一、明确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 二、我国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管理体制的路径选择 第十一章 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设置与工作机制发展的策略 一、将公共服务阵地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 二、建立自上而下有效运行的工作运行机制和服务供给机制 三、成立专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并发挥其整合、研发和辐射功能 第十二章 推进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员队伍发展的策略 一、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的构成及其任务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家庭教育管理者队伍 三、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 四、组建多学科、高水平的家庭教育研究队伍 第十三章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施机构(组织) 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策略 一、指导对象 二、指导目标 三、指导内容 四、指导形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
| 编辑推荐 | |
|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套理论体系的构建无疑是费了一番心血的,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迎合读者焦虑感的畅销书那样,提供快速见效的“秘籍”,而是着眼于建立一个可持续、可迭代的长期机制。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专业化”和“本土化”如何平衡的探讨。在倡导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书中并未盲目照搬,而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特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核心要义,即必须植根于我们独特的文化土壤和社会结构之中。这种既仰望星空(构建宏大体系),又脚踏实地(关注实际执行难点)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和方法论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有效组织社会资源、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优秀案例。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更成熟、更具战略性的思考框架,而非一时的情绪宣泄。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时,我还担心内容会过于偏向宏观政策解读,缺乏与一线实践的紧密联系。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书中巧妙地穿插了许多“服务网络化”和“社区参与化”的微观设计,这些细节将宏大的体系构建落地到了可感知的层面。例如,关于如何设计社区层面的家长工作坊,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精准推送,这些描述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南价值。对我个人而言,最受启发的是关于“全生命周期家庭教育支持”的理念,它打破了传统上只关注学龄前或义务教育阶段的局限,强调了亲子关系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动态调整。整本书读下来,就像是完成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地,各个环节的逻辑都是自洽且相互支撑的,显示了编撰者团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系统思维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沉稳、大气,仿佛不是一个急于给出答案的教育工作者,而是一位拥有深厚洞察力的社会学家在进行观察和总结。它避开了大量煽情的叙事,而是用一种近乎纪实的手法,勾勒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服务体系的现状与痛点。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背景家庭教育需求差异性的细致描摹。这让我这个身处特定环境的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处境在更广阔的图景中是如何被定位的。它没有给我们提供廉价的安慰剂,反而直面了资源分配不均、专业人才匮乏等核心难题,并系统地提出了“构建与推进”的策略。这种不回避矛盾、直击问题的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份深思熟虑的行动纲领,让人在敬佩之余,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又是一本空洞的说教式读物,没想到里面充满了扎实的案例分析和严谨的逻辑推演。作者在梳理现有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基础上,没有急于给出“完美方案”,而是非常审慎地剖析了各种策略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其中关于服务供给侧的结构性优化那一部分,简直是我的“知识盲区”被照亮的感觉。比如,如何平衡普惠性服务与个性化指导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估反馈机制,书中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读起来,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学术研讨,它要求读者不仅要有实践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精髓。对于那些热衷于追求高效能育儿方法的家长来说,这本书可能显得有些“重”,但对于希望从根本上理解和改进家庭教育工作的人而言,它无疑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可供检验的实践框架。
评分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没有落入俗套地谈论那些老生常谈的育儿技巧,反而提供了一种更宏观、更具系统性的视角。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考,这不仅仅是针对单个家庭的“怎么做”,而是深入探讨了社会层面如何更好地支持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从政策倡导、资源整合到专业人才培养,书中描绘了一个立体、多层次的网络,这对于理解当前中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至关重要。它让我意识到,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升绝非孤立的个体努力,而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努力的复杂工程。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认知被极大地拓宽了,不再仅仅局限于“如何管好自己的孩子”,而是开始思考如何推动一个更完善、更公平的家庭教育支持环境的形成。尤其对其中提到的跨部门协作机制的设想,既有理论深度,又兼顾了现实的可操作性,非常值得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政策制定者深入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