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圖解黃帝內經(經典圖解版) 紫圖 9787561358122

黃帝內經:圖解黃帝內經(經典圖解版) 紫圖 9787561358122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紫圖 著
圖書標籤:
  • 中醫
  • 黃帝內經
  • 養生
  • 健康
  • 圖解
  • 經典
  • 紫圖
  • 醫學
  • 傳統文化
  • 養生保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樂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358122
商品編碼:2969740191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黃帝內經:圖解黃帝內經(經典圖解版)

定價:68.00元

作者:紫圖

齣版社: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6135812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圖解黃帝內經:中國養生**書(經典圖解版)》特點
一個圖片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再用文字來說明;
一個流程圖可以明瞭的復雜過程,不再用冗長的語言來敘述;
一個錶格就可以錶達清楚的概念,不再用生澀的術語來闡述。

內容提要


《黃帝內經》是我國曆*重要的一部醫書,已傳承瞭兩韆多年,被曆代醫學傢視為“中醫之祖”。全書分為《素問》《靈樞》兩部分,共162篇,全麵、係統地闡釋瞭中國古人對人體機能的認識,是中醫的根本經典。至今已經被翻譯成10餘種語言,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養生專傢們無一例外地對《黃帝內經》推崇備至,因為這本書是中國養生方法的根源。書中提齣健康靠“養”不靠“治”的思想,通過“保養”和“補養”的方法實現長壽的目的,即根據環境的變化,通過飲食、按摩、針灸、拔罐、颳痧等方法,激活人體能量,自發調整氣血運行和髒腑功能,不吃藥、不開刀,輕鬆治病。
《圖解黃帝內經:中國養生書(經典圖解版)》以通行的《黃帝內經》古本為基礎,配以300幅手繪插畫、250張示意圖錶,全麵地嚮讀者展示瞭這本中醫養生的經典巨著,讓並非醫學專業的你也能夠輕鬆讀懂這本傳世名著,從中瞭解到中醫平衡調適的養生之道,懂得健康生活之道。

目錄


源於《黃帝內經》的道傢養生功法:《內經圖》
《黃帝內經》的理論體係及十二經脈
人體的穴位和反射區
《黃帝內經》全圖
《黃帝內經》的曆史沿革
編者序 《黃帝內經》:中醫書
如何閱讀本書

中醫學早的典籍
1 本書的主角①:黃帝
2 本書的主角②:岐伯
3 閱讀本書你可以瞭解: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
4 揭示生命的根本:維持和死亡
5 《內經》的基本思想①:陰陽之說
6 《內經》的基本思想②:五行之術
7 《內經》的基本思想③:髒腑之象
8 後的探究:《內經》成書之秘
第二章
生命的周期
1 生的宿命:人體的生命周期
2 兩種物質,身體不可缺少:生命的動力
3 生命的考驗:人體老化的過程
4 究竟我們能活多久:閤理的壽限
5 命中注定瞭嗎:影響壽命的因素
6 因人而異的結果:早衰
7四種長壽之人: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8 幫助延壽的密技:長壽的要決
第三章
養生的原則
1 陰陽協調是健康的保證:陰陽和閤
2 理解陰與陽的互根:陽為本,陰從之
3 陽氣:推動、興奮、升發、溫煦
4 陰氣:寜靜、抑製、肅降、涼潤
5 警告:切避虛邪風
6 修身:補精、養氣、守神
7 安命:補氣、養血、輔陰
第四章
五髒六腑
1 髒居於內,形見於外:五髒係統總覽
2 主宰一切的“君王”:心者,君主之官
3 輔佐著君主的“良臣”:肺者,相傅之官
4 勇武忠心的“將軍”:肝者,將軍之官
5 為“君主”錶達意誌的“內臣”:膻中(心包)護衛之官
6 受納和布化的“倉官”:脾胃者,倉廩之官
7 專司內務的“內侍”:大腸者,傳導之官
8 接收納貢的“禮官”:小腸者,受盛之官
9 使“王廷”井然的“工部待官”:腎者,作強之官
10 明辨是非的“清官”:膽,中正之官
11 負責水道循環的“漕官”:三焦者,決瀆之官
12 司水之職的“一郡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
第五章
奇經八脈
1 經絡是什麼:眾說紛紜話經絡
2 臂內拇側上下循,中府乳上數三肋:手太陰肺經
3 臂前外側須審量,商陽食指內側取:手陽明大腸經
4 起於頭麵嚮下行,承泣眼眶邊緣下:足陽明胃經
5 下肢內側嚮上循,隱白大趾內甲角:足太陰脾經
6 極泉腋窩動脈牽,青靈肘上三寸覽:手少陰心經
7 臂外後緣尺內詳,少澤小指外甲角:手太陽小腸經
8 內側後緣足走腹,足心凹陷是湧泉:足少陰腎經
9 目內眥是睛明,眉頭陷中攢竹取:足太陽膀胱經
10 臂內中綫諸穴勻,天池乳後旁一寸:手厥陰心包經
11 臂外中綫頭側繞,關衝無名指甲外:手少陽三焦經
12 從頭走足行身旁,外眥五分瞳子:足少陽膽經
13 前內側綫穴細分,大敦拇趾三分處:足厥陰肝經
14“彆道奇行”的特殊通道:奇經八脈
15 韆年珍藏,秘不授人:《內經圖》詳解
第六章
四季順養
1 人體與自然的相通相應:生命之本,通乎天氣
2 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四時陰陽,從之則生,逆之則死
3 萬物生發蓬勃、嚮榮,需布陳於自然:春季“發陳”
4 茂盛華麗,需使精神適應繁茂秀美的時令:夏季“蕃秀”
5 肅殺之氣淒風冷雨,花木凋零,需調攝精神:鞦季“容平”
6 生機潛伏,萬物蟄藏,需少動陽氣深藏於內: 鼕季“閉藏”
7 氣血的運行受四時中風雨晦明變化的影響:四時的脈象
第七章
食養
1 飲食為生人之本:食養的意義
2 得榖者昌,失榖者亡:五榖是怎樣營養全身的
3 謹和五味,骨正筋柔:五味的功能與作用
4 五味調和適閤人體髒腑的營養需要:五味與髒腑
5 髒腑失調,五色當顯:五色當五髒
6 要忌口嗎:飲食的禁忌
7 謹察陰陽所在而調 :病後調養
第八章
形神閤一的情誌養生
1 情誌活動屬於人類正常生理現象:認識五誌
2 生命現象的總稱:什麼是“神”
3 神宜靜,而不宜躁:養“神”之道
4 喜怒無常,過之為害:五誌太過對人體的影響
5 韆般難,不外情誌:五髒虛實引起的情誌變化
6 身心並治之基礎:形神閤一
第九章
陰陽虛實與夢境
1 夢是由外邪刺激而産生:夢的發生
2 夢象的陰陽屬性是體內陰陽關係的反應:陰陽與夢
3 陰盛涉水生恐,陽盛大火燒灼,顯現五髒虛實之象:氣盛之夢
4 肺虛金白戰,腎虛黑沉淹,心虛火烤,脾虛厭餐:氣虛之夢
5 病邪侵髒腑,夢境現異象:邪寓之夢
6 夢中受製難脫,氣血阻滯所緻:體滯之夢
第十章
陰陽五行與體質
1 形成體質的結構與要素:髒腑、經絡、形體
2 影響體質的基本物質:精、氣、血、
3 氣質是體質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質與氣質
4 察色按脈,先彆陰陽:陰陽五態之人
5 陰陽二十五人:五行之人
6 髒固有小大,氣血需充盈:髒腑之人
7 先天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夭:體態之人
8 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為病:性情之人
第十一章
病邪與六氣
1 六種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六氣之說
2 六氣的異常:六淫
3 外來的病邪①:“風”乃百病之始
4 外來的病邪②:“寒”乃損陽陰邪
5 外來的病邪③:“暑”乃盛熱陽邪
6 外來的病邪④:“濕”乃穢濁陰邪
7 外來的病邪⑤:“燥”乃乾澀之病邪
8 外來的病邪⑥:“熱”乃火熱陽邪
第十二章
神奇的針灸
1 老祖宗的智慧:何為針灸
2 一脈相承且相對獨立:腧穴與陰陽五行
3 有形抑或無形的管道:經絡與穴道
4 人體髒腑、經絡、氣血、輸注齣入的特殊部位:腧穴說
5 由外而內的特殊療法:刺與灸
第十三章
常見病這樣治
1 牙疼不再是病:16個穴位輕鬆搞定你的牙
2 睡到自然醒:失眠調養的妙招
3 天再熱也不怕:這些穴位可以防治中暑
4 不暈車的秘密:愛上坐車
5 輕鬆排毒:解決便秘的隱憂
6 你也可以有好的頭腦:幫你解決頭疼頭暈的穴位
7 跟岔氣說不:治療岔氣的簡易方法
8 感冒不再難纏:教你用妙招治感冒
9 健康的腹部是按齣來的:腹脹痛可以通過穴位解決
10 哮喘的剋星:定喘等九穴
11 與腸胃和諧共存:消化不良有妙招
12 腸胃炎不用怕:學會用穴位防治腸胃炎
13 不論急性、慢性還是過敏性:鼻炎都可以這樣治
14 解決女性的隱憂:看穴位這樣調理月經
15 經行腹痛不用愁:沒有副作用的痛經止痛藥
附錄:《黃帝內經》名詞解釋速查
人體標準經絡穴位圖(一)
人體標準經絡穴位圖(二)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華醫道:經典傳承與現代啓示》 《中華醫道:經典傳承與現代啓示》並非一本具體的某部醫學典籍,而是一部融匯瞭數韆年中華傳統醫學智慧,並將其精神內核與現代科學理念相結閤的探索性著作。它不是對某一部經典著作的直接注解或普及,而是旨在挖掘那些古老醫學思想中跨越時空的普遍價值,並嘗試以一種更易於現代人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來呈現。本書的齣發點,是認識到中華傳統醫學並非僵化的教條,而是擁有強大生命力和不斷適應能力的智慧體係。 本書的第一部分,“溯源:文明之初的生命智慧”,將帶領讀者穿越曆史的長河,迴溯中華醫學萌芽的時代。我們並非從某個具體的古籍開始,而是從更廣闊的文化土壤中探尋。我們將審視早期人類對自然界、對身體的樸素認知,探討在沒有精密儀器和現代理論的年代,先民們如何通過觀察、實踐和經驗積纍,逐漸形成對疾病的理解,以及對調養身體、維持健康的基本原則。這部分會觸及一些與早期哲學思想、宗教信仰、民俗習慣相關的交叉領域,因為在古代,醫學與這些方麵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將看到,最初的醫學實踐,往往是基於一種“天人閤一”、“道法自然”的整體觀,這種整體觀至今仍是中華傳統醫學的基石。我們將藉用考古發現、古代神話傳說、早期文字記錄中的零星綫索,勾勒齣中華醫學最初的輪廓,展示其如何從樸素的經驗走嚮係統的理論萌芽。這並非對某個特定古籍的考據,而是對一個思想體係形成過程的宏觀描繪,強調其深厚的文化根源。 第二部分,“辨析:古老理論的現代解讀”,將進入對一些核心的中華傳統醫學理論進行深度剖析的環節。在這裏,我們並非局限於對某一本古籍中某個概念的逐字逐句解釋,而是選取那些曆經時間檢驗、仍在現代醫學界引起廣泛討論的理論,例如“陰陽五行”、“氣血津液”、“經絡學說”、“藏象學說”等。本書將以一種批判性但尊重的態度,去解讀這些古老理論的內涵。我們會嘗試用現代科學的語言和思維方式,去理解這些理論所蘊含的對人體運行規律的認識。例如,在解讀“陰陽”時,我們會將其與現代生理學中的動態平衡、互相對立又統一的係統進行類比;在討論“氣血”時,我們會將其與現代血液循環、能量代謝、神經體液調節等概念進行關聯;在闡述“經絡”時,我們會在尊重其特有體係的前提下,探討其與神經係統、淋巴係統、內分泌係統在功能上的某些可能契閤之處。本書強調的不是“翻譯”或“等同”,而是“啓發”和“藉鑒”,試圖找到傳統理論與現代科學之間的對話可能。我們會引用一些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來佐證或啓發對傳統理論的理解,同時也指齣傳統理論在解釋某些現象時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及需要現代科學進一步探索的空間。這部分力求呈現的是一種開放性的思考,鼓勵讀者跳齣固有的思維框架,用多角度的視角去審視這些古老的智慧。 第三部分,“實踐:經驗方略的當代價值”,將聚焦於中華傳統醫學在實踐層麵的應用,並探討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這部分同樣不會局限於某一部經典著作中的具體方劑或針灸方法,而是提煉齣那些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養生、治病、康復的原則和方法。我們將深入探討“治未病”的理念,並結閤現代預防醫學的成果,闡釋如何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情誌管理來預防疾病的發生。在談及具體的治療方法時,我們會選取那些經過長期實踐檢驗、在現代醫學尚未完全覆蓋或能夠有效補充的領域。例如,對於一些慢性疾病的調理,身心一體的治療模式,以及在康復和亞健康狀態的改善方麵,傳統醫學的某些理念和方法可能展現齣獨特優勢。我們會引用國內外大量的臨床案例和科研數據,來論證這些傳統實踐的有效性,並對其背後的作用機製進行初步的探索。同時,本書也會審慎地討論,哪些傳統方法在現代醫療體係中可以得到更好的整閤,哪些需要進一步的科學驗證,以及如何避免濫用或誤讀。這部分將是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橋 गुंतवणूक,旨在為讀者提供切實可行、具有科學依據的健康指導。 第四部分,“創新:跨界融閤的未來展望”,是本書最具有前瞻性的部分。在這裏,我們將目光投嚮未來,探討中華傳統醫學如何與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更深層次的融閤,從而孕育齣新的醫學模式。我們將審視現代醫學在基因技術、細胞工程、納米技術、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取得的突破,並思考這些技術如何能夠為闡釋和應用傳統醫學理論提供新的工具和視角。例如,基因測序技術或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不同體質的生理基礎,從而實現更精準的辨證論治;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從海量的古籍文獻和臨床數據中挖掘齣新的規律;生物材料和納米載體技術,或許能為中藥的研發和應用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本書將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傢進行跨界對話,探討這種融閤的可能性與挑戰。我們並非鼓吹“西醫不行,中醫至上”的觀點,而是倡導一種開放、包容、互鑒的態度,相信不同醫學體係之間的對話與閤作,能夠共同推動人類健康事業的發展。這部分將充滿對未來的憧憬,鼓勵讀者用創新思維去構想一個更健康、更美好的世界。 總而言之,《中華醫道:經典傳承與現代啓示》是一部以宏觀視角審視中華傳統醫學的著作。它不拘泥於對某一部具體古籍的解讀,而是緻力於發掘其中蘊含的深刻智慧,並將其置於現代文明的語境下進行重新審視和解讀。本書的目的是引導讀者超越對傳統醫學的刻闆印象,認識到其作為一種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思想體係,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演變,並在當代依然能為人類的健康福祉提供寶貴的啓示和創新的源泉。它是一次關於古老智慧與現代文明交融的深刻探索,一次關於生命健康奧秘的永恒追問。

用戶評價

评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中醫養生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深入瞭解《黃帝內經》的途徑。市麵上關於《黃帝內經》的書籍琳琅滿目,但真正能讓我眼前一亮,並願意反復研讀的卻不多。我希望找到一本不僅能講解經典理論,更能通過直觀的圖解方式,將那些深奧的醫學原理化繁為簡,讓我能夠輕鬆理解並融會貫通。我設想中的那本書,應該有清晰的脈絡梳理,能夠幫助我理解中醫“天人閤一”的整體觀,以及“辨證論治”的思想精髓。同時,對於經絡、髒腑、氣血津液等核心概念,我也期待能夠有詳盡且易於理解的圖示,能夠讓我不僅僅是“讀”到,更能“看”懂,《黃帝內經》中的諸多養生智慧,例如如何通過飲食、起居、情誌等方麵的調整來達到健康長壽,都讓我充滿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的入門嚮導,指引我踏入博大精深的中醫世界,並從中汲取養生智慧,改善自身健康狀況。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尋覓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孫子兵法》的著作。我一直覺得《孫子兵法》的智慧不僅僅局限於軍事領域,其蘊含的戰略思想、權謀之道,在商業競爭、人生規劃等方麵都有著深刻的啓示。然而,原著的語言風格比較古老,很多詞句的理解都需要藉助解讀。我理想中的那本書,應該能夠提供詳細的原文注解,並且能夠對其中的核心思想進行現代化的解讀,讓我能夠領會其精髓。我尤其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一些生動的案例分析,來闡釋《孫子兵法》的各個篇章,比如“始計篇”如何評估敵我態勢,“作戰篇”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虛實篇”又如何在競爭中把握主動權等等。如果能夠配以一些相關的曆史背景介紹,或者與其他經典戰略思想進行對比分析,那就更佳瞭。我希望能通過閱讀這本書,不僅能夠提升我對《孫子兵法》的理解深度,更能將其中的智慧轉化為指導我實際行動的工具,在麵對各種挑戰時,能夠運籌帷幄,決勝韆裏。

评分

我對中國古代的繪畫藝術,特彆是水墨畫,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覺得水墨畫不僅僅是一種繪畫技法,更是一種蘊含著東方哲學和審美意境的藝術形式。然而,要真正領略水墨畫的精髓,並非易事。我希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係統介紹中國古代水墨畫的書籍。這本書應該能夠梳理中國水墨畫的發展曆史,介紹曆代重要的水墨畫流派和代錶畫傢,例如,從文人畫的興起到寫意畫的巔峰,再到近現代水墨畫的探索。我更希望書中能夠通過大量的經典作品圖片,配以專業的解讀,幫助我理解水墨畫的構圖、筆墨、設色等技法,以及其中所傳達的寫意精神和人文情懷。比如,如何理解山水畫中的“虛實相生”,如何欣賞花鳥畫中的“氣韻生動”,以及如何從一幅畫中感受到畫傢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提升我的藝術鑒賞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獨特魅力。

评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關於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尤其是道傢思想的入門讀物。我對老子和莊子的思想一直非常著迷,他們所提齣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等理念,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然而,原著的語言往往比較晦澀,理解起來並非易事。我希望能夠找到一本能夠用現代人的語言,清晰地闡釋道傢核心思想的書籍。這本書應該能夠梳理道傢思想的發展脈絡,介紹老子和莊子的主要哲學觀點,並用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解釋這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如何理解“道可道,非常道”的含義,如何將“上善若水”的品質運用到為人處世中,如何理解“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等等。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入道傢智慧的世界,讓我能夠從中汲取力量,學會以更從容、更豁達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找到內心的寜靜與平和。

评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文學,尤其是唐詩宋詞有著深厚感情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求一本能夠帶領我深入品味這些經典之美的書籍。我希望找到一本不僅能夠提供優美的詩詞原文,更能對其進行深入的解讀和賞析。這樣的書籍,應該能夠從曆史背景、作者生平、創作意圖等多個角度,幫助我理解每一首詩詞的獨特韻味。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包含對詩詞中意象、典故、修辭手法的詳細講解,例如,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國破”與“城春”如何形成鮮明對比,李白的“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又是如何通過誇張的手法營造齣壯麗的意境。如果書中還能提供不同版本詩詞的比較,或者對後世模仿、化用前人詩句的例子進行介紹,那就更能加深我對中國文學的理解。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們在那一字一句中流露齣的情感與哲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