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独身名人的爱情
定价: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赵凤山,赵海梅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8745596
字数:
页码:2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在图书市场上,传记类图书是畅销书。但收录20个欧美独身名人,又以他们的情爱生活为主体的传记,市场上是极其少见的。《独身名人的爱情》于1997年4月曾以《独身名人的情史》的书名,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次印刷5000册,5月第2次印刷10000册,可见市场之好。该书曾引起台湾同行的兴趣。相隔13年后,作者又对该书进行了较大的重改,删去了两个中国独身名人,增添了莫泊桑和伏尔泰,补充和修改的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3,并对语言进行了润色和修订。如果包装到位和宣传到位的话,市场前景还是乐观的,因为主渠道原来是空白。
《独身名人的爱情》是一部独身名人爱情生活的传记,书中的20位欧美独身名人,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有着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他们终生未婚却有五彩斑斓的情史,他们在情感世界的韵事,或惊世骇俗,或痴情不改,或屡次悔婚。 书中以情爱生活为经线,以事业成就为纬线,在经纬交织中,多侧面地展现独身名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爱情秘闻,艺术创作等,多角度地捕捉他们独其一生的缘由,通过斑斓的罗曼史,揭示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艺术大师之一,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代表作品有《大卫》《摩西》《奴隶》《后的审判》《圣家族》及《创世纪》等。他的雕塑和绘画作品,艺术风格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兼具浪漫主义风格,有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高成就,至今仍是无比珍贵的艺术瑰宝。
然而,他在整个艺术生涯中所遭受的磨难,恐怕也是艺术史上罕见的。为了艺术,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宝贵尊荣;为了艺术,他与无数的打击、诬蔑和诽谤作斗争;为了艺术,他放弃了原本十分向往的家庭生活,孤身一人走完了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雷塞,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脾气暴躁、惧怕上帝。母亲在米开朗基罗6岁的时候就死了,兄弟5人,分别是:利奥那多、米开朗基罗、博纳罗陀、乔凡西莫内和西吉斯蒙多。米开朗基罗出生之后,被送到塞蒂涅阿诺德一个石匠的妻子那里喂养。成名后,他曾开玩笑说,他的雕塑家志向就源于石匠妻子的乳房。父亲送他进拉丁文与希腊文学校学习,但是他只喜欢画素描,因此经常被父亲及叔叔伯伯们殴打。博那罗蒂家族曾飞黄腾达过,有几人任过市长和市政委员会的委员。他们瞧不起搞艺术的人,甚至视艺术为仇敌。没想到米开朗基罗竟是家族的叛逆者。
米开朗基罗的固执终战胜了父亲。13岁时,他进入佛罗伦萨大好的梅尼斯吉兰达约的画室当学徒。初的几件作品便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显示出他在美术方面的天赋。之后,又拜在佛罗伦萨的壁画家多门尼哥吉尔兰岱门下。一年学徒期满后,他萌发了对雕塑的热情,想当个大理石雕刻家。于是他离开了自己的老师。
爱的魔力是艺术的源泉米开朗基罗
15岁的米开朗基罗情窦初开,爱上了雕塑学校校长的女儿康黛辛娜。他们的初恋是那么朦胧,那么纯净,那么甜蜜。然而,少女家族的高贵,怎能允许他们相爱?他拼命地雕塑作品,以排解失恋的痛苦。
此后,米开朗基罗到罗伦佐德美迪齐亲王在圣马可花园开办的雕塑学校学习。在那儿他埋首于古代收藏品之中,沐浴在柏拉图门徒的诗意氛围之下。由于沉湎于古活,他的心灵深处充满了崇古思想。
米开朗基罗刚到雕刻学校一周,就见到了罗伦佐的女儿康黛辛娜德美迪齐。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她那惹人喜爱的面庞,康黛辛娜也注视着他。两个人都感到呼吸加快了,两性的吸引使他们感到某种东西在觉醒。此后,康黛辛娜几乎每天都要到圣马可花园来,和其他学徒热情地说话,但从来没有看过米开朗基罗一眼。只要康黛辛娜一踏进园门,米开朗基罗就知道她来了;康黛辛娜一离开,他就感到莫名的空虚。他还从来没有和来往过,也从来对她们不感兴趣。可现在他一看到美迪齐家这位血统高贵的公主与其他人说说笑笑,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他希望她能走得远远的,别扰乱自己原本平静的心情;但又希望有一天她能亲热地与他说话。这位14岁少年的心惶然了。
终于有一天,当园子里只剩下米开朗基罗一个人时,康黛辛娜和其他两个兄弟一起游览花园。康黛辛娜次跟米开朗基罗说话。米开朗基罗兴奋得发抖,但他故作镇静,仍未停止手中的雕刻。好景不长,随着潮湿季节的到来,罗伦佐再也不许女儿离开府邸了,因为康黛辛娜的身体十分虚弱。在过去的一年里,肺病已经带走了她的母亲和姐姐,别人预言她也将不久于人世。没有了康黛辛娜,米开朗基罗感到花园是那么空旷无聊,日子也显得更加漫长。
……
这本书的书名,乍听之下,总让人联想到那些聚光灯下的光鲜面孔,以及他们与普通人之间那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当我翻开《独身名人的爱情》时,我被一种意想不到的细腻和真实所吸引。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描绘那些戏剧性的、或者说大家惯常想象中的“名人恋情”,而是将笔触延伸到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肌理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在公众视野之外,努力维系着自己生活轨迹的个体,他们同样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也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书中的人物,他们的身份或许是耀眼的,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却与我们大多数人有着惊人的相似。那种在喧嚣中寻找宁静,在人群中渴望理解的孤独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被其中一个情节所打动,一个女演员在夜深人静时,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轻轻叹息,那种疲惫和无助,是如此的触动人心。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和名望,情感的缺失,依然是生命中最深刻的缺憾。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名人”这个标签,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祇,而是活生生的,有着血有肉,有着情感需求的普通人,只是他们的舞台,恰好比我们更加广阔,也更加容易受到审视。
评分《独身名人的爱情》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一次相当别致的“解构”。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些八卦性质的、或是浪漫喜剧式的爱情故事,毕竟“名人”和“爱情”这两个词叠加在一起,很容易让人产生类似的联想。但事实恰恰相反,作者展现的是一种更加内敛、更加具象化的情感探索。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尤其是那种在公众关注下,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个人情感空间的挣扎,让我印象深刻。我能感受到那种“在光环下,却依然感到孤单”的复杂情绪。很多时候,他们所追求的,并非世俗眼中的轰轰烈烈,而是一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最朴素的情感需求。书中的叙事风格也很特别,它不像传统小说那样,将所有线索和情感都铺陈开来,而是留下了许多留白,让读者自己去填充,去想象。这反而增强了故事的深度和感染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细节的捕捉,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传递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读完这本书,我脑海里浮现出的,并非是光彩夺目的颁奖典礼,而是某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一个人静静品味着孤独与希望的场景。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起初让我产生了一些误解,我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明星们在聚光灯下的爱情故事,或者是一些令人艳羡的浪漫邂逅。然而,《独身名人的爱情》所呈现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写实得多。作者并没有将笔墨过多地聚焦在那些浮华的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身处高位的人物,他们内心深处对于情感的渴望和困境。我被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所打动,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在一个被无数双眼睛注视的环境下,如何小心翼翼地处理着自己的情感世界。这种在光环之下,依然存在的孤独感和对亲密关系的追寻,被描绘得真实而动人。书中对细节的把握也极为出色,一个眼神,一个沉默的瞬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感觉自己仿佛在窥探一个又一个在舞台幕后,努力找寻自我和情感归属的个体。这本书让我对“名人”的认知,从一个标签,回归到了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
评分这是一本极其考验读者耐心和解读能力的读物。当我深入阅读《独身名人的爱情》时,我发现它并非那种能够让你一气呵成、随性翻阅的书籍。作者似乎刻意回避了任何可能存在的“俗套”情节,转而构建了一个充满隐喻和象征意义的情感世界。书中的人物,他们并非简单地在追求爱情,而是在一种高度压抑和审视的环境下,探索着何为真正的连接,何为情感的真实。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句子,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这让我感觉到,作者是在邀请我参与到一种智力游戏之中,去发掘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密码。书中的叙事节奏缓慢而克制,没有激烈的冲突,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细致剖析,对情感微妙变化的敏锐捕捉。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精致的迷宫,需要不断地寻找出口,而出口,往往就隐藏在那些最不起眼的地方。这种阅读体验,虽然不像一些作品那样轻松有趣,但却带来了深刻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独身名人的爱情》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名人爱情”题材的刻板印象。我本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名流圈子的浮华生活,或是那些明星八卦的放大镜,但这本书的内容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并没有过多地渲染名人的光鲜亮丽,而是将焦点放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上。我读到的是一个又一个在镁光灯外,努力寻找情感慰藉的个体。书中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深度。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们面对情感时的迷茫、犹豫、甚至是某种程度的自我怀疑。这种真实的展现,让我觉得书中的人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偶像,而是与我们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书中营造的氛围,不是喧嚣热闹的,而是静谧且富有思考性的。我仿佛听到了那些在公众视野之外,细微的情感低语。这让我对“独身”这个状态,以及在名人光环下的情感探索,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