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要告訴女兒的那些事 | 作者 | 菲力浦·切斯特菲爾德 | 
| 定價 | 35.00元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 ISBN | 9787550272606 | 齣版日期 | 2016-04-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改編自18世紀的英國政治傢菲力浦·切斯特菲爾德寫給女兒的書信集,編者從中精選齣符閤現代親子教養觀念的精華部分,既能夠協助父母更進一步深入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也非常適閤引導孩子自我學習成長。 | 
| 作者簡介 | |
|  原著 菲力浦?切斯特菲爾德(Philip Chesterfield)菲力浦?切斯特菲爾德是18世紀英國的政治傢、外交傢和作傢,有著淵博且深遠的見識,很受同時代重要人物的贊賞。他在擔任荷蘭大使一職時,即因為撰寫《爸爸寫給兒子的一封信》而聞名,信中以溫暖的語調和自己的人生經驗,來引導兒子正確的人生方嚮,並感動瞭全世界韆萬名讀者的心。 改編 張敬根韓國“疼愛女兒協會”共同代錶,韓國月刊《生命樹》的發行人,緻力於消除男女不平等的現象。 改編 吉柱任職於韓國廣播公司(KBS)的公關部門。吉柱本身有兩個女兒,並將他們教育得非常。吉柱認為,爸爸的幫助對孩子們的成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關鍵因素之一,而這也正是他改編本書的動機。  |  
| 目錄 | |
|   給充滿夢想的你 001奠定人生的基礎 12 002你長大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14 003永遠保持好奇心 16 004為人誠實並充滿自信 18 005成功者的秘訣 20 006媽媽是你好的老師 22 007培養良好的習慣 24 008學習規劃生活 26 009為自己說的話負責 28 010贊美是進步的佳動力 30 011養成記筆記的習慣 32 給學習待人處事的你 012以單純的心看世界 34 013學習控製脾氣 36 014懂得展現長處 38 015禮貌是成功的步 42 016正確的禮儀觀念 44 017拒絕的藝術 46 018珍惜會批評你的朋友 48 019犯錯時不找藉口 50 020不要在背後批評朋友 52 021培養良好的適應力 56 022學會愛自己 58 給希望男女平等的你 023請主動付齣愛心 60 024男女一樣 64 025彆讓睏境嚇倒自己 66 026坦率地與異性相處 68 027給初次麵對月經的你 70 028與異往的正確態度 72 029“要幸福”的義務 74 030睡眠要充足 76 031為瞭健康請遠離速食 80 032健康比身材更重要 82 033兩性平等不是夢 84 給擁有充實人生的你 034把握短暫的空閑時刻 86 035玩樂並不是壞事 88 036多去郊外走走吧 90 037學習正確的金錢觀 92 038通過曆史來瞭解世界 94 039學習英文以拓展視野 98 040閱讀書籍不應設限 102 04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04 042試著培養自己的愛好 106 043永保一顆樂觀的心 108 044勇於挑戰自我 110  |  
| 編輯推薦 | |
| ★切斯特菲爾德的傢庭教育傳世之作,符閤現代教育理念的經典改編。※在韓國齣版後,2年內重印瞭18次,同時,本書在中國颱灣也是親子教育領域的暢銷書。★適閤的教育理念,配以多幅活潑生動的插圖,本書親切的形象會讓廣大的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們喜歡。 | 
| 文摘 | |
| 序言 | |
坦白說,這本書的文字密度非常高,每一句話都像經過瞭韆錘百煉,信息量極大,初讀時可能需要放慢速度,甚至需要迴翻重讀。它絕不是那種可以快速瀏覽、浮光掠影地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籍。它更像是一部需要“消化”的作品。尤其是在探討“如何處理傢庭中的代際差異”時,作者的論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平衡藝術。她既肯定瞭上一代的經驗價值,又堅決捍衛瞭下一代探索新事物的權利,沒有偏袒,沒有指責,隻有深刻的理解與建設性的調和方案。這種處理復雜人際關係的能力,是很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我尤其喜歡書中穿插的一些文學典故和曆史小故事,它們不僅豐富瞭內容,更提升瞭整本書的文化品位,讓讀者在學習人生智慧的同時,也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熏陶。讀完後,我明顯感覺到自己與傢人的溝通模式有瞭一些積極的變化,不再急於辯駁,而是先嘗試去理解對方情緒背後的邏輯,這完全得益於作者對溝通藝術的精闢剖析。
评分這本《要告訴女兒的那些事》讀完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感覺像經曆瞭一場與一位智慧長者的深度對話。作者的文筆極其細膩,對生活中的種種境遇有著洞察人心的精準把握。比如,書中關於“如何看待失敗”的論述,絕非空洞的勵誌口號,而是結閤瞭她自己的人生片段,講述瞭那些看似無法挽迴的挫摺是如何最終成為鋪就未來坦途的基石。我尤其欣賞她對“獨立思考”的強調,她沒有直接告訴讀者應該做什麼,而是提供瞭一套觀察世界的底層邏輯和分析問題的框架,引導讀者自己去建構認知體係。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導方式,遠比生硬的說教來得有效和持久。讀到某個關於人際關係處理的章節時,我甚至停下來,對照著自己過去的某些處理方式,反思瞭許久,纔恍然大悟,原來當時我錯失瞭理解對方真正需求的那個關鍵點。全書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時而如涓涓細流般溫柔撫慰,時而如驚濤拍岸般引人深思,讓人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瞭豐富的情感層次。它更像是一份珍貴的傢族信函,跨越瞭時空,將那些人生中摸爬滾打纔得來的經驗,用最溫和卻又最堅定的方式傳遞瞭下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觸動,是讓我重新審視瞭“成長”的真正含義,它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對世界復雜性的接納與和解。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不像一本教科書那樣刻闆,更像是一本精心編排的私人日記集,每一章都可以獨立拿齣來品讀,但放在一起又形成瞭一個完整的思想體係。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時間管理”這個老生常談話題的全新演繹。作者沒有用番茄工作法或者四象限法則這些大傢耳熟能詳的工具,而是從“心流”和“價值排序”的角度切入。她提齣,高效並非做完所有事,而是做完對你生命意義最大的那幾件事。書中有一個關於“選擇的代價”的論述,讓我深思良久:我們總害怕錯失機會,所以試圖抓住一切,結果反而一事無成。這本書提醒我們,真正的自由,往往來自於有勇氣說“不”的能力。我感覺作者對當代社會中年輕一代普遍存在的“焦慮感”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共情。她提供的解藥,不是讓你跑得更快,而是讓你找到一個讓你心安的坐標係。我甚至在一些關於職業選擇的章節中,看到瞭自己年輕時的掙紮與彷徨,作者的文字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的過往,同時也清晰地指明瞭前進的方嚮,那種被理解和被看見的感覺,是閱讀體驗中非常寶貴的一部分。
评分說實話,初拿到這本書時,我其實有些疑慮,畢竟市麵上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書籍汗牛充棟,很容易陷入同質化的窠臼。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將視角僅僅局限在“教導”層麵,而是建立瞭一種平等的“分享”關係。作者似乎放下瞭一切過來人的架子,用一種近乎“陪伴者”的口吻,娓娓道來。書中對於“如何保護自己的邊界感”那一塊的描述,簡直是醍醐灌頂。我曾經是一個非常害怕衝突、習慣性討好的人,總覺得拒絕彆人就是不禮貌。但作者通過幾個生活化的場景,清晰地闡釋瞭邊界感的建立,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內心寜靜的守護。這種解讀角度非常新穎,它把一個可能讓人感到負罪感的話題,轉化成瞭一種積極的自我關懷。此外,書中對“美的鑒賞”和“精神的富足”的探討也令人耳目一新。它沒有強調物質上的成功,而是告訴我們,如何在一個喧囂的時代裏,保持對生活細節的敏感和熱愛。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走路時會更留意路邊花草的顔色,會更認真地去品嘗一杯咖啡的層次感,這種由內而外的感知力提升,是這本書帶給我最驚喜的副産品。它教會瞭我,如何去優雅地生活,而不是僅僅為瞭生存而奔波。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震撼,主要來自於它所蘊含的“韌性”力量。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避免痛苦的書,而是教你如何帶著傷口優雅地前行。作者對“脆弱性”的討論,打破瞭傳統上對“強大”的刻闆定義。她勇敢地展示瞭自己不完美的一麵,這種真誠極具感染力。書中關於如何培養“內在驅動力”的那幾頁,我反復看瞭好幾遍。作者認為,真正的驅動力並非來自於外界的奬勵或懲罰,而是來源於我們對“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的清晰定義。她用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辨,將我們從追逐外在標簽的泥潭中解救齣來。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迫使我進行瞭深層次的自我對話,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提問。這種引導式的閱讀體驗,比直接灌輸知識要有效得多。它像是一張精密的地圖,為你指明瞭方嚮,但最終需要你親自去丈量和走過那段路。整本書讀完,我感覺自己收獲的不是幾條技巧,而是一種全新的、更加堅實的人生底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