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家小书 金石丛话
定价:28.00元
作者:施蛰存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2001292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大家小书 金石丛话》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宝库的大门。我一直对古代的青铜器和石器非常着迷,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器物,更是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特别是器物上的铭文,仿佛是古人留下的密信,等待着我们去解读。我对书中关于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非常期待。这些铭文往往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征战、赏赐等方方面面,是了解当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历史事件的重要依据。我希望书中能够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铭文,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词的释义、句读的划分、以及历史背景的梳理。此外,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志铭文的研究,我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些铭文虽然篇幅相对较短,但内容往往真实、生动,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平事迹、家庭关系以及墓葬习俗。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著名的墓志铭文?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通过对墓志铭文中的官职、爵位、谥号等信息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官僚体系;通过对墓志铭文中对亲属的称谓、丧葬习俗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家庭伦理和社会风尚。如果书中还能涉及到一些与金石相关的传说故事,或者对一些著名金石学家的轶事进行披露,那无疑会增添不少趣味性。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古代器物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上面刻有文字的器物。在翻阅《大家小书 金石丛话》之前,我曾对金石学仅有模糊的概念,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探求的渴望。这本书仿佛是一盏明灯,为我指引了方向。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古代铜镜铭文的研究。铜镜作为古代女性梳妆打扮的必备之物,其背面的铭文往往充满了吉祥的寓意,或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书中是否会收录一些精美的铜镜及其铭文?并对这些铭文进行细致的解读,例如“延年益寿”、“长宜子孙”、“大富贵”等吉语,它们反映了古人怎样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我更希望作者能够通过这些铜镜铭文,勾勒出古代社会女性的生活图景,以及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另外,我对书中是否会触及一些古代的货币铭文也充满了期待。古代的钱币,尤其是那些带有铭文的金属货币,不仅仅是交易的媒介,更是那个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钱币?并对其上的铭文进行考释,从而揭示其铸造年代、发行机构以及货币制度的演变?如果书中还能对一些金石学研究的争议问题进行探讨,或者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那将使本书更具学术价值,也更能引发我的思考,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理解金石学这门古老的学问。
评分这本《大家小书 金石丛话》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对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一个空白。我一直认为,古文字是了解古代文明最直接、最可靠的途径之一。而金石文字,作为文字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早期文字的研究,比如陶文、刻符等,这些被认为是汉字起源的萌芽,其解读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我希望作者能够在这方面给出一些新的见解,或者梳理出当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并对其进行评述。另外,关于古代的度量衡文字,如铜权、铜尺上的铭文,我也是十分感兴趣的。这些文字不仅记录了古代的度量标准,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管理水平。书中是否会收录一些经典的度量衡器物及其铭文?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考释?这将有助于我更直观地理解古代的度量体系。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否通过对金石文字的研究,引申出一些关于古代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甚至思想观念的讨论。例如,通过对古代青铜器铭文中祭祀场景的描绘,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宗教信仰;通过对古代瓦当、砖铭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窥见古代的建筑艺术和民间生活。这种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视角,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古代社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恰好契合了“金石丛话”这个主题。我一直对古代的碑刻、印章等事物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承载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智慧和艺术。对于《大家小书 金石丛话》,我最感兴趣的是它如何将这些零散的金石资料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阐释。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朝代的印章形制演变?从先秦的鼻钮印,到汉代的瓦钮、桥钮印,再到明清的象钮、狮钮印,每一种形制的变化都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我希望作者能在其中加入一些典型的印章实例,并对印文内容进行解读,从而揭示其背后的历史信息。此外,关于石刻艺术,我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是佛教造像上的题记,还是文人雅士的游记题刻,它们都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著名的石刻作品?例如,敦煌石窟中的壁画题记,龙门石窟中的佛像造像铭文,甚至是苏东坡、米芾等书法家留下的石刻作品。我期待书中能对这些石刻的艺术风格、书体特点以及其包含的历史典故进行深入的探讨,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古老的文字和艺术的魅力。如果书中还能触及一些关于金石修复和保护的知识,那将更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毕竟,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大家小书 金石丛话》,就被其标题所吸引,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历史积淀扑面而来。我本身对金石学并没有太深入的研究,但常听闻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本书以“大家小书”的定位,想必是在普及金石知识的同时,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我对书中关于古代钟鼎彝器铭文的解读尤为期待,希望能借此一窥先秦时期那段辉煌灿烂的文字艺术。想象一下,那些沉睡了千年的青铜器,它们的表面镌刻着古老的文字,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那是何等的震撼!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铭文风格差异?比如,殷商的甲骨文与西周的金文在字形、结构上又有何玄妙之处?我更希望作者能将枯燥的文字考据,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叙述,让像我这样的门外汉也能领略到金石文字的魅力。或许,书中还会涉及一些传世名器的故事,例如著名的司母戊鼎、毛公鼎等,这些器物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再辅以铭文的解读,想必会更加引人入胜。另外,我对于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在金石学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比如吴大澂、罗振玉等人,也充满了好奇。他们的研究方法、学术思想,以及在发掘和整理金石文献上的功绩,无疑是金石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小故事,或者对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趣闻轶事进行描述,那将极大地提升阅读的趣味性,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