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当代诗词国画作品集 八嚼道人
定价:88.00元
作者:王怀树 绘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305592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八嚼道人,原名王怀树,别名隐市画翁、素位馨屋主人。一九八七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二○○九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修班和霍春阳传统绘画研究室。二○一二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高级研修班。作品曾发表在《中国书画报》《书与画》《中国美术年鉴》等*专业刊物上。出版个人画集四部。二○一○年及二○一三年分别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中央美术学院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和学术研讨会。二○一○年三月成为霍春阳导师入室弟子。二○一一年,一套花鸟四条屏以二十万元义拍,所得善款捐献给桑梓助学基金会。现为天津市青年美术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家协会理事,近、古体诗词自由撰写人。
目录
一、近体诗词部分
(一)五言绝句
《秋日香醉茂山村》
《闺怨》
《归月》
(二)五言律诗
《冬钓夜月归》
《己丑坝上行》
《暮秋感怀》
《癸巳年夏日野钓感怀》
(三)七言绝句
《清晨随感》
《赴京学艺有感》
《思春》
《游春》
素香
花鸟之一
《醉春》
《赏春》
《午夜偶成》
《夏夜游园》
太行写生之一
《夏夜赏月》
《咏梅》
《夜观潮汐随想》
《野塘冬钓》
花鸟之二
销魂寒梅疑是梦
《偶逢丽人》
《蕙兰颂》
《草色见春妇》
《暮春回乡》
花鸟之三
春意
玉树清影
《西子香荷》
《惜玉兰》
《玉兰赞》
《与谁共鸣》
《学艺随感》
太行写生之三
(四)七言律诗
《潮汐秋月夜》
《青冥悼母》
《随世感怀》
花鸟之九
花鸟之十
《池塘踏歌》
《冬日怀春》
《暮春感怀之一》
《暮春感怀之二》
花鸟之十一
太行写生之四
《五一游闫东渠有感》
《初夏望月》
《忆游小辛码》
《夏夜偶成》
寒枝疏花傍春风
《辛卯夏日再访闫东渠》
《秋览月牙泉》
《辛卯五月白洋淀游记之三》
《野三坡记游》
花鸟之十二
幽谷传香
(五)词
《春早,望残云片片·悼母》
《落梅风·惜春》
《落梅风·暮秋》
《星月夜》
《春钓温泉湖》
《暮春采荠有感》
《春日偶得》
春意
花鸟之四
《春日细雨》
《临窗观雨》
《暮春惜落花》
《辛卯五月白洋淀游记之二》
太行写生之二
《辛卯五月白洋淀游记之一》
《雅丹魔鬼城记游》
《春至温泉湖》
《花逝》
天荒地老
玉蕊冲寒自清香
《佳人》
《秋风踏歌》
《横塘秋雨》
《惜花》
花鸟之五
花鸟之六
《辛卯冬月夜宿火神庙楼有感》
《夏日夜病榻山西皇城相府庄园有感》
《咏竹》
《夏日偶成》
梅、兰、竹、菊四条屏
花鸟之七
香气袭人
《夏日荷塘》
《平明赏荷》
《咏紫藤》
《咏荷》
花鸟之八
《如梦令·少时赴考》
花鸟之十三
太行写生之五
《如梦令·藕花慢舞》
《如梦令·东晴西怒》
《飞雁》
《谢娘》
花鸟之十四
一枝足见春
二、古体诗部分
《春愁》
《题兰花鸡雏图》
《八嚼戏诗》
花鸟之十五
太行写生之六
《十五赏月》
《兰竹颂》
《思君》
《化蝶悼母》
秋韵
花鸟之十六
三、现代诗部分
《我不知道》
花鸟之十七
难得寒香枝
《什么是寂寞?》
花鸟之十八
盼归
《淡淡的麻木》
桃红又见一年春
太行写生之七
《也许》
晚秋
《淡淡的日子》
虚静澄明寻画意抱朴寡欲觅诗情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偏爱诗词和国画的结合,因为在我看来,这两种艺术形式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底蕴与神韵。《中国当代诗词国画作品集 八嚼道人》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惊喜的一本。从装帧设计到内容呈现,都透露着一股不凡的品味。“八嚼道人”这个名字,一开始就吸引了我,它带着一种古朴而又不失活力的气息。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充满意境的诗词。这些诗词,有的是对山河壮丽的赞美,有的是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还有的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每一首都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更令人称道的是,这些诗词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精美的国画作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每一幅国画都仿佛是为与之匹配的诗词量身定制,笔墨的挥洒、色彩的运用、构图的巧妙,都与诗词的意境完美契合。我尤其喜欢那幅描绘梅花的国画,枝干遒劲,花朵点点,配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诗句,那种傲骨铮铮、不畏严寒的品格跃然纸上。这种诗画相融的方式,让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获得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作品集,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我得以近距离感受当代艺术家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努力。
评分阅读《中国当代诗词国画作品集 八嚼道人》的过程,与其说是在“看书”,不如说是一种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初识此书,我便被其独特的书名所吸引,“八嚼道人”这个名字总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智慧的联想。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时,我发现我的预感是准确的。书中的诗词,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更多的是一种真挚的情感流露,或描绘壮阔的河山,或抒发细腻的心绪,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而与之相伴的国画作品,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每一幅画作都充满了生命力,无论是写意的水墨,还是工笔的细腻,都展现了“八嚼道人”炉火纯青的技艺。最让我着迷的是,诗与画在这里不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真正地融为一体。我仿佛看到,诗人笔下的情感,在画家的笔下找到了最恰当的视觉表达,而画家笔下的意境,又在诗人的诗句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诠释。比如,一幅描绘秋叶的画作,搭配一首感叹时光流逝的诗,那种淡淡的忧伤与秋日的静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当代艺术家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中国诗词与国画新的生命力的。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视角,让我得以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一份宁静与慰藉。
评分我对《中国当代诗词国画作品集 八嚼道人》的印象,可以用“惊艳”二字来概括。我一直认为,诗词与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含蓄、内敛而又意蕴深远的东方美学世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当代艺术家在传承与发展这两种艺术形式上的杰出成就。“八嚼道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禅意和超然,预示着作品的非凡。翻开书页,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充满诗意的文字,它们或描绘壮丽的山川景致,或抒发细腻的人生感悟,文字的优美与情感的真挚,都让我深深为之动容。而当这些诗句与精美的国画作品相遇时,便产生了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画面的意境与诗句的内容完美契合,笔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刚柔并济,色彩的虚实相映,都如同为诗词量身打造的视觉注解。我尤其欣赏其中一幅描绘松柏的国画,苍劲的枝干,挺拔的身姿,配上一首赞颂坚韧不拔精神的诗,瞬间将一种高尚的品格具象化,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作品的集合,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当代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世界,感受他们如何用现代的视角去诠释古老的文化,如何将诗与画这两个看似独立的艺术形式,融合成一种更加完整、更加动人的艺术体验。
评分一本令人惊艳的作品集,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传统,甚至有些刻板的诗画合集,但《中国当代诗词国画作品集 八嚼道人》却以其独特的气质,瞬间俘获了我。书中的诗词,绝非空洞的辞藻堆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它们或是在描绘自然风光,字句间仿佛能闻到花香,感受到微风拂过;或是在抒发个人情怀,那种细腻的情感,如同潮水般涌入心扉,让人感同身受。而那些国画作品,更是展现了“八嚼道人”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他的笔触看似随性,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内功,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事物的神韵。我特别欣赏他对于留白的运用,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恰到好处地留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当诗与画在此书中真正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时,便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诗句为画面注入了灵魂,而画面则为诗句赋予了具象的生命。看着一幅描绘竹林的国画,读着诗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句子,我仿佛能听到竹叶沙沙作响,感受到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跨越感知维度的体验,是许多艺术作品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本心灵的读物,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为我提供了一片宁静的角落,让我得以沉淀思绪,重新感受东方美学的魅力。
评分这本《中国当代诗词国画作品集 八嚼道人》,初见书名,便生出几分好奇。当代诗词与国画的结合,本身就充满了古典与现代交融的艺术张力。而“八嚼道人”这个别号,更是透着一股遗世独立的神秘感,不禁让人遐想,这位道人究竟是怀揣怎样的胸襟,才能将这两种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形式融会贯通?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静而悠远的东方美学气息。那些诗句,或婉约,或豪迈,或寄情山水,或抒发人生感悟,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与之相配的国画,更是点睛之笔。笔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疏密曲折,色彩的虚实相映,无不与诗句的意境相得益彰,仿佛是诗句凝固成的画面,又像是画卷绽放出的诗魂。我尤其喜欢其中一幅写意山水,寥寥数笔勾勒出云雾缭绕的山峦,几点飞白如瀑布倾泻,配上一首关于隐逸的七言绝句,瞬间将人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净之地。这种诗画一体的呈现方式,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次致敬,更是一种创新。它打破了单纯的诗歌或画作的单一体验,给予读者一种更为丰富、立体的审美感受。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心构建的艺术空间,可以细细品味每一处的细节,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