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禽鸟篇-国画技法详解

草虫禽鸟篇-国画技法详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勾秋晗 著
图书标签:
  • 国画
  • 技法
  • 草虫
  • 禽鸟
  • 绘画
  • 艺术
  • 教程
  • 临摹
  • 写意
  • 工笔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下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4524
商品编码:2959771009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草虫禽鸟篇-国画技法详解

定价:39.00元

作者:勾秋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22294524

字数:

页码:9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零基础国画爱好者
  1.技法步骤详细实用;
  2.专家视频演示绘画步骤;
  3.有构图创作参考,有关诗词加强国学文化认知;
  4.名画赏析,配以解读文字;
  5.作者勾秋晗: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刘凌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李东风写序推荐。

内容提要


“国画技法详解”包括《国画技法详解 植物水族篇》和《国画技法详解 草虫禽鸟篇》两本书,选取国画代表题材五十种,从蔬果花卉到鱼虫禽鸟,常见花鸟画题材一应俱全。每种题材包括五部分内容:部分为认识实物,包括实物彩色照片与特征介绍,便于学画者从本源上把握其外形体征;第二部分是名诗名句,使读者可以从文化内涵上加强对所绘题材的认识;第三部分为技法步骤分解,从一笔一墨的具体画法入手,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步步深入,读者轻松掌握国画的基本技法;第四部分为小构图创作,便于初学者临摹参考;第五部分为名画欣赏,配以解读文字,有助于读者提高鉴赏水平。五个部分层层深入,示教直观,图文并茂,可使初学者循序渐进地理解和学习国画。

目录


章国画基础知识 n
02一、国画概述 n
02二、国画的工具和材料 n
03三、国画技法要点 n
06四、构图、题款、用印 n
第二章写意草虫 n
08节蝉薄如蝉翼,饮露吟风 n
11第二节蟋蟀善鸣好斗,身轻巧藏 n
14第三节天牛眠桑寄柳,角比身长 n
17第四节蜻蜓盈盈一点,羽翅轻翩 n
20第五节螳螂巨斧勾镰,本性凶残 n
23第六节蚱蜢大翅轻巧,先浓后淡 n
26第七节蝗虫豆棚瓜架,声声诉慢 n
29第八节蝈蝈青绿婉转,点缀花间 n
32第九节蝴蝶展翅斑斓,羽化如仙 n
第三章写意禽鸟 n
37节麻雀食尽千粟,秉性欢愉 n
41第二节太平鸟体美声柔,吉祥太平 n
44第三节八哥蔬叶为食,能学人语 n
48第四节黄鹂阴阴夏木,婉转好音 n
52第五节蜡嘴雀削项蜡嘴,青眼白眉 n
56第六节鹌鹑夺胜争先,平安自然 n
59第七节喜鹊结群性喜,步步高攀 n
63第八节寿带鸟冠羽雀目,凤尾飘然 n
67第九节芦雁芦苇茫茫,水畔悠然 n
70第十节鸭一身圆润,近水尽欢 n
74第十一节翠鸟回顾生碧,动扬缥青 n
77第十二节鸳鸯风雨同舟,一世温情 n
80第十三节丹顶鹤白雪为衣,傲骨翩翩 n
84第十四节家鸡捉虫入草,姿态拙憨 n
87第十五节鹰不受羁绊,独翱山间




作者介绍


勾秋晗 n
1971年出生 n
河北固安人 n
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 n
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 n
北京中关村画院画家 n
中国画院签约画家 n
凌沧书画院副院长 n
北京墨彩轩美术教育艺术总监 n
擅长工笔花鸟,兼具写意 n
作品风格清新淡雅、舒朗空灵 n
画中有诗、画外有情 n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 n
并在美术报刊上发表 n
出版有 n
《勾秋晗写意花鸟画》 n
《心清迹远——勾秋晗花鸟画作品集》 n
《秋晗——妙境》等著作 n
性格舒逸,闲读秋水文章,爱极清茶一盏 n
不求功名之累,唯愿此心同鹤如兰

文摘


序言



翰墨丹青的广阔天地:一部包罗万象的中国画艺术指南 本书并非专注于花鸟画这一特定领域,而是旨在为研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同仁们提供一部涵盖更广阔题材、更全面技法、更深层次理论探讨的综合性艺术宝典。我们深知,中国画的魅力在于其博大精深,从山川大河的壮阔到人物神韵的捕捉,从文人写意的洒脱到工笔设色的精微,无一不体现着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 第一部:气韵生动的笔墨基础与哲学思辨 本书的开篇,着重于对中国画“笔墨”二字进行深入的解构与重建。我们不会直接涉猎具体物象的描摹,而是从最根本的“用笔”和“用墨”的哲学意境入手。 用笔的“骨法”与“筋脉”: 详细阐述了中国画线条的生命力所在。这不仅仅是描绘轮廓的工具,更是画家心性的外化。我们将探究篆隶楷行草在运笔中的精神共通性,如何通过“中锋”、“侧锋”、“逆入平出”等基本法则,赋予线条以“骨力”。对比探讨历史上如顾恺之的“春蚕吐丝”与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在笔法运用上的差异与共通,分析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干湿、轻重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与内在的生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 用墨的“五色”与“层次”: 墨分五色,绝非简单的浓淡变化。本部分将系统梳理墨的性能与表现力。我们将探讨“积墨法”、“泼墨法”在构建画面空间感和氛围营造中的作用。如何控制水分,使得墨色在宣纸上自然洇化,形成“墨分五色”的微妙变化,这是理解中国画空间构造的关键。内容将涵盖如何利用焦、浓、重、中、淡墨,在不着色的情况下,完成山水或建筑的体积感和光影处理,这与西方绘画中的明暗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画论的溯源与当代观照: 追溯谢赫“六法”的真正内涵,重点剖析“气韵生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诠释演变。我们引入文人画的“逸品”概念,探讨“胸中有丘壑”的修炼路径,强调绘画是“以书入画”的实践过程。此外,还将辨析“意在笔先”与“神遇而不已”的辩证关系,引导读者将绘画视为一种精神探索,而非单纯的技艺模仿。 第二部:山水雄浑的境界营造与空间构建 鉴于中国画的宏大叙事传统,本书将投入大量篇幅讲解山水画的构建逻辑,这是中国画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点景与构图的“取舍之道”: 讲解中国山水画特有的“散点透视”原理,即如何在一张二维平面上,容纳“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多重视角。重点教授如何通过“留白”处理,创造出“计白当黑”的无限空间感。分析传统山水画中“高远、平远、深远”三种构图方式的适用场景与转换技巧。 皴法的体系化梳理: 本部分是对山石树木结构处理技法的全面梳理,但绝非针对具体“草虫”或“禽鸟”的技法讲解。我们将详尽分析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牛毛皴等主要皴法的起源、形态结构以及它们所适用的岩石类型。例如,如何运用坚硬的斧劈皴表现北方山石的嶙峋,与如何用柔和的披麻皴表现江南丘陵的温润。这种分析旨在理解山石的“性格”,而非简单地“画一块石头”。 云烟与水流的动态表现: 山水画的灵动性往往体现在无形之物上。我们将讲解如何用淡墨烘染和飞白技法表现云雾的缭绕变化,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和墨色的晕染来表现瀑布的力度和江河的平缓。探讨古代画家如何利用皴擦点染的干湿对比,营造出“烟锁重楼”的迷蒙意境。 第三部:人物造像的形神兼备与服饰纹理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转向人物画的领域,探讨如何抓住人物的“神采”而非仅仅是“形貌”。 白描的力度与准确性: 人物画的骨架在于白描。我们将详细分析曹衣带水、兰叶描、铁线描等不同线条的运用,强调这些线条如何塑造人物的面部表情、肢体结构和内在气质。这要求画家对人体解剖学有扎实的理解,但我们的重点在于“夸张”和“提炼”,如何用简练的线条抓住人物的神韵。 衣纹的“骨法用笔”: 人物服饰的褶皱是表现人物动态和性格的重要载体。我们将系统讲解如高古游丝描、曹衣带水、折卢描等处理衣纹的典型技法,分析不同朝代(如唐代的丰腴健美与宋代的清癯内敛)在人物造型上的审美差异,引导读者理解衣纹如何辅助表现人物的心境(如愁苦、洒脱或威严)。 设色的层次与材质表现: 探讨重彩、淡彩在人物画中的应用。重点分析如“三矾九染”的设色过程,如何通过层层渲染,使人物肤色(如朱砂、藤黄的运用)和服饰色彩达到既鲜亮又不失古雅的效果。讨论晕染技法在表现皮革、丝绸等不同材质时的微妙处理。 第四部:花鸟之外的静物写生与装饰纹样 在不涉及传统花鸟画具体物象绘制的前提下,本书将拓展读者的观察视野至更广泛的静物领域,并引入传统艺术中的图案学视角。 器物与案头清供的描绘: 探讨如何将静物(如瓷器、竹器、书籍等)纳入中国画的范畴进行描绘。重点研究如何运用界笔和水墨的结合来表现器物的几何形体与光泽质感,这对于锻炼画家对“形体”的精确把握至关重要。 文房用具与案牍的艺术: 专门一章介绍如何描绘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这些作为文人精神世界的载体,其描绘需要极高的精微度。分析如何通过墨色的细微变化来区分不同材质的木纹、石理和纸张的纤维感。 图案学与装饰性: 引入中国传统纹样的研究,如青铜器纹饰、玉器雕刻和建筑彩画中的几何与抽象图案。分析这些图案的对称性、韵律感以及它们在中国传统艺术体系中的象征意义,这有助于拓宽画家在构图与细节处理上的装饰性思维,而这与处理具体花鸟的结构布局有相通之处。 全书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对中国画艺术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是一部旨在提升画家整体艺术素养,拓展技法维度,深入思考绘画本质的综合性理论与技法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对中国传统水墨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对那些描绘花鸟虫鱼的作品情有独钟。每次在画廊或网络上看到精美的国画作品,都会被其中蕴含的生命力和意境所打动。当我看到《草虫禽鸟篇-国画技法详解》这本书时,感觉像是发现了一块宝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国画在表现草虫和禽鸟方面的技巧。我希望它能提供详细的步骤指导,比如如何从基础的笔法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我尤其想知道,如何才能在宣纸上画出草虫的微小触角,如何才能捕捉到禽鸟展翅欲飞的瞬间动态,以及如何用墨色来表现羽毛的光泽和身体的质感。书中能否有一些关于不同种类草虫和禽鸟的绘画特点的分析?例如,不同鸟类的羽毛结构有什么差异?不同昆虫的外壳又该如何表现?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提供技法,还能引导我更深入地理解自然,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最终能够创作出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国画作品。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描绘自然万物的作品。每次看到那些栩栩如生、充满生机的草虫和禽鸟的国画,我都惊叹于画家们的功力和对自然的洞察。这本书的名字《草虫禽鸟篇-国画技法详解》让我眼前一亮,它精准地概括了我一直以来想要深入了解的领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展示精美的画作,更重要的是能够揭示创作背后的秘密。我期望它能从基础的笔墨技法开始,详细讲解如何运用不同的毛笔、墨色、颜色来表现草虫的纤细、禽鸟的羽毛纹理、以及它们动态的姿态。比如,如何用侧锋勾勒出蝴蝶翅膀的绒毛,如何用重墨表现甲虫的硬壳,如何用淡墨渲染出飞鸟的轻盈。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提供关于色彩搭配的建议,如何运用中国画的传统颜色来营造出清雅、浓郁或是活泼的画面氛围。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构图的讲解,比如如何安排草虫和禽鸟在画面中的位置,如何留白以达到意境的提升,那将是锦上添花了。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国画学习宝典。

评分

作为一名国画爱好者,我常常在描绘自然生物时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那些细微之处,总觉得难以捕捉其神韵。当我看到《草虫禽鸟篇-国画技法详解》这个书名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我猜想这本书一定蕴含着丰富的国画创作经验,能够为我指点迷津。我非常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巧妙地运用笔墨来表现草虫的灵动和禽鸟的生命力。例如,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勾勒出蜻蜓翅膀的透明感,如何用细致的线条描绘出螳螂的锐利前肢,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塑造出黄鹂羽毛的层次感和光泽。我也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一些国画中特有的表现手法,例如如何运用“写意”的笔法来捕捉禽鸟瞬间的动作,如何通过“工笔”的精细勾勒来展现草虫细腻的纹理。此外,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营造画面意境的讲解,例如如何通过背景的烘托来突出主体,如何利用季节变化来渲染氛围,那将是我最渴望获得的知识。我期盼这本书能成为我提升国画技艺的得力助手。

评分

老实说,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绘画功底的书,尤其是在表现动物方面。市面上关于动物绘画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触及国画精髓,并且讲得透彻的却不多。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所吸引,“草虫禽鸟篇-国画技法详解”,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着一种专业和深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细致地观察和描绘不同种类的草虫和禽鸟,比如蝴蝶翅膀上细微的纹理,蝗虫腿部的关节,以及燕子在空中划过的优美弧线。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有详尽的国画技法讲解,比如如何用毛笔勾勒出昆虫的触角,如何用写意的手法表现禽鸟的羽翼,以及如何运用皴法来表现树干和枝叶的质感,以便衬托出草虫和禽鸟的形象。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国画的用笔用墨之道,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光影和体积,如何通过色彩的渲染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色彩感。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范例和步骤分析,那就更好了,这样我就可以跟着书中的指导一步一步去练习,逐步掌握这些技法。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学习国画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虽然我还没翻开它,但光是“草虫禽鸟篇”这几个字,就足以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夏日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草地上,几只辛勤的蚂蚁正搬运着食物,蝴蝶翩翩起舞,与草丛中的蟋蟀低吟浅唱,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命力的画卷。而“国画技法详解”则更是点睛之笔,这暗示着它不仅仅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画册,更是一本能够引导我深入了解国画精髓的教程。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捕捉草虫的神态,如何表现禽鸟的灵动,以及如何在宣纸上挥洒水墨,勾勒出它们细腻的羽毛和生动的眼神。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运用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来塑造不同的质感,如何通过色彩的搭配来渲染气氛,以及如何通过构图来展现画面的意境。这本书,仿佛是一扇通往国画艺术殿堂的门,我迫不及待想要推开它,去探索那些隐藏在笔墨之间的奥秘,去感受那些凝聚在画面中的生命之美。我猜想,这一定是一本能够触动人心、启发灵感的艺术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