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DK 贾思勰里籍考证研究 9787511629326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RTDK 贾思勰里籍考证研究 9787511629326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贾效孔,国乃全 著
图书标签:
  • 农业史
  • 农学史
  • 贾思勰
  • 齐民要术
  • 里籍
  • 中国农业
  • 历史文献
  • 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9787511629326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晓月草堂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29326
商品编码:2959640769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贾思勰里籍考证研究

定价:25.00元

作者:贾效孔,国乃全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116293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中写道:“我看过一部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清楚地记载着选择原理。”引起这位进化论者关注的“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就是我国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一部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学巨著。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限的聪明智慧,为我们保留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但在我国,就是在世界农业科学发展史上,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是世界上*早*完整的农学全书。但是,一个写出了《齐民要术》这样闻名世界的农学巨著、并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农学大家,在被统治阶级所认可的“正史”中,却没有留下任何的传记,甚至是只言片语,就是在其他同时代的史籍中,也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尤其是他的里籍,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到1972年贾思勰族兄弟贾思伯及夫人刘静怜的墓志铭在寿光出土,这个里籍之谜才逐渐被揭开。寿光是贾思勰的故乡,故乡人对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的考证研究从来都没有停止。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对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的研究更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2年,寿光市侯如章老师撰写的专题文章《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刊载于山东友谊书社出版的《潍坊文化通鉴》一书,其中初步涉及了贾思勰的里籍,成为建国后寿光研究贾思勰及其名著《齐民要术》的播火者。1995年10月26日至29日,国际成人教育学术期刊工作研究会第二阶段会议在寿光召开,来自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美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23个省市自治区的成人教育专家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同时举行了国际农学家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学术研讨会。寿光成人校长王焕新主持会议,并做学术报告。1996年3月,寿光市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员贾效孔,应邀为《潍坊历史文化名人》一书撰写《贾思勰籍里考证及其名著〈齐民要术〉》。这篇文章对贾思勰的里籍进行了详细论述,明确指出他是今寿光人。4月,山东省人民决定编纂《山东志·诸子名家录》,其中就有国际农学家贾思勰,寿光市原市长李群经过慎重考虑,当场拍板,与省签订责任状,亲自挂帅编写《贾思勰传》(有专家提议,应为《贾思勰研究》)。聘请德高望重的王冠三为副主编和执笔人,并派专人赴上海、南京、西安、北京以及省内济南、泰安、淄博、潍坊等地,大量搜料,为编写《贾思勰志》奠定了坚实基础。1997年2月,寿光市李群市长撰写的《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发表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1997年第二期上,其中也对贾思勰的里籍进行了辩证说明,肯定他是今寿光人。同年8月14日至15日,寿光市原市长李群亲自出面,聘请十多位全国专家、教授来寿光参加《贾思勰传》评稿会,一致通过并被山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列入专题。《贾思勰志》书稿对贾思勰的里籍进行了多方面论证,更加肯定贾思勰是今寿光人。2001年3月,《贾思勰志》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寿光市派专人到济南、上海、北京等地做工作,提请有关负责人,对济南泉城广场与《辞海》中有关贾思勰的里籍错误进行了订正。西北农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会长樊志民指出:“贾思勰的研究,《齐民要术》的研究要整合力量,我是这样想的,寿光作为一方,一些中青年搞计算机的一些同志组合起来作为一方,下一点功夫,好好地做……这个现在辛苦一些,可能拿出来的将是震撼性的东西。”2005年10月,寿光市齐民要术研究会应运而生,有了专门组织,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的研究从此由个人行为变为了集体行为。经过大伙的共同努力,2013年8月,由徐莹、李昌武主编的《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论集》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论集凝聚着寿光籍数十名会员的心血,是寿光市“贾学”研究者奉献给社会的一份文化大餐,更是继2001年《贾思勰志》出版后的又一阶段性成果。2015年,寿光市齐民要术研究会准备升格为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下属的中国齐民要术研究会,举全会乃至全市之力,编撰一套大型的《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丛书》,《贾思勰里籍考证研究》一书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写成的。贾思勰里籍在今山东省寿光市境内,或者说“贾思勰是今寿光人”,这不仅是当地贾学界研究得出的结论,而且已成为全国贾学界的基本共识。既有专家、学者的论述,也有寿光出土文物的旁证,更有当地贾思勰传说的参照,可谓实至名归。本书就是围绕这一基本共识展开论述的。

目录


作者介绍


贾效孔,男,副研究员。1934年9月16日生,山东省寿光市上口镇甄家北楼村人。寿光市图书馆博物馆原支部书记、寿光市博物馆原馆长。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山东省考古学会、山东省博物馆学会会员。1994年离休。任职期间,曾搜集大量文物,其中珍贵文物数百件,创建寿光博物馆,成为“鲁北地区的一座文物宝库”。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在国家刊物发表9篇。离休后著有《寿光考古与文物》一书,得到社会好评。个人传略已辑入《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等书。

文摘


序言



书名:齐风鲁韵:古代山东文化史论稿 作者: 王守仁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ISBN: 978-7-5171-8821-5 --- 内容提要 《齐风鲁韵:古代山东文化史论稿》是一部深入探究古代山东地区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及其独特文化脉络的学术专著。本书基于对出土文献、传世古籍、考古遗址的综合梳理与细致考证,力图展现齐鲁大地在思想、制度、艺术、民俗等多个维度上所展现出的深厚底蕴与开创性贡献。全书不仅关注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更兼顾了海洋文明、手工业技术、地域哲学等多元文化形态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本书共分六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系统性地勾勒出古代山东文化的恢弘图景。 第一部分:齐鲁文化之源流与地理基石 本部分首先界定了“齐”与“鲁”的地理范畴及其历史演变。探讨了古代山东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如何塑造了其兼具农耕文明的稳健与海洋经济的开放性。重点分析了海岱地区在夏商时期的文化面貌,以及周初分封制度下齐、鲁二国在文化基因上的差异性继承与融合。通过对早期青铜器铭文、陶器纹饰的比较研究,揭示了早期齐鲁文化在礼乐制度构建上的基础性贡献。 第二部分:稷下学宫与思想的黄金时代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之一,着重剖析了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齐国都城临淄作为“稷下学宫”的盛况。详细考察了诸子百家在稷下之学的交流、辩论与流派纷呈的景象。 首先,对儒家(孔孟之道)在鲁地的扎根与发扬进行了深入论述,分析了其对后世社会伦理规范的决定性影响。其次,对法家(如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道家、墨家等学派在齐地的活动轨迹与核心思想进行了辨析。本书特别强调了稷下之学并非单一思想的产物,而是一个思想碰撞、相互激发的多元共生体,其“百家争鸣”的格局,直接奠定了中华思想史的基础框架。研究者梳理了部分已失传的稷下学派文献的蛛丝马迹,尝试重建其思想体系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礼制建构与国家形态的演进 本部分聚焦于齐鲁两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组织形态。对于鲁国,重点阐释了其如何恪守周礼,并将其内化为维护宗法血缘秩序的工具。对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实践及其在鲁国政治中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史料解读。 对于齐国,则侧重分析了其商业精神和实用主义的政治策略。研究了管仲改革对齐国经济结构(如盐铁专营、平准制度)的重塑,以及这种经济活力如何反哺其军事和政治扩张。通过对两国在封疆、赋税、兵役制度的横向比较,揭示了“礼治”与“法治”的雏形在古代山东的并行发展,并探讨了这种二元结构对后世治理模式的启发。 第四部分:海洋贸易与技术革新 古代山东,特别是齐地的滨海特性,催生了独特的海洋文化与先进的手工业技术。本部分详细考察了沿海渔业、盐业的早期发展规模。重点对古代航海技术(如船只制造、导航知识的初步积累)进行了梳理。此外,对齐鲁地区在冶铁、纺织、漆器制作等领域的创新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对考古发现的金属器皿和纺织品残骸的分析,论证了齐国在手工业专业化和技术标准制定方面的领先地位,这些技术成果不仅服务于本土需求,也通过贸易网络输送至更广阔的区域。 第五部分:文学艺术与审美趣味 本部分探索了齐鲁文化在精神层面的表达。对《诗经》中“齐风”和“鲁风”的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文学分析,探讨其在描绘社会生活、抒发个人情感上的地域特色。鲁风的典雅醇厚与齐风的朴素直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建筑艺术上,结合考古遗址,复原了临淄和曲阜的宫殿、宗庙的形制布局,分析了其空间美学如何体现礼制等级。对战国帛画等出土艺术品的风格研究,揭示了神话想象与现实描摹相结合的独特审美取向。 第六部分:历史遗产的延续与现代转化 本书的收官部分,将目光投向秦汉以后,探讨齐鲁文化因子如何在后续的中华文明中得以继承与转化。分析了汉代“独尊儒术”对鲁地学者地位的提升,以及儒学如何吸收稷下学派的其他资源而不断丰富自身。同时,探讨了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山东作为文化缓冲地带和交通枢纽的角色。最后,对现代学者如何重新发现、阐释和利用齐鲁文化资源进行了评论,强调了对历史传统的批判性继承的重要性。 --- 本书特点: 1. 史料的深度整合: 不仅依赖《史记》《春秋》《左传》等经典文献,更广泛引入了近年来山东及周边地区的新出土简牍、碑刻等一手资料,力求构建多维度的证据链。 2. 视角的多元平衡: 避免将齐鲁文化单一化为儒家文化,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由海洋、商业、哲学争鸣共同塑造的复合体。 3. 研究方法的严谨: 采用社会史、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传统史学断代,注重考察制度与社会心态的相互作用,论证详实,考辨精微。 《齐风鲁韵:古代山东文化史论稿》适合历史学、文化学、哲学研究者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业余爱好者,我总觉得在许多历史的宏大叙事中,那些支撑起整个社会运转的细微之处,常常被忽略。农业,作为古代中国最基础的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贾思勰,毫无疑问是这个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他的《齐民要术》不仅是一部农书,更是那个时代农业生产技术、生活习俗、乃至一些社会经济状况的生动写照。然而,仅仅知道他的巨著,对于他本人以及他研究的深度,我总觉得隔靴搔痒。这本书的书名——“RTDK 贾思勰里籍考证研究”,让我看到了它在考证贾思勰籍贯、生平方面的努力。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年代久远,史料的稀缺和矛盾之处在所难免。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如何运用现代学术研究的方法,结合文献学、历史学、乃至一些考古学的线索,去层层剥茧,为我们还原一个更加真实、更加丰满的贾思勰。我想知道,他究竟来自何方?他的生活经历是怎样的?这些经历又如何影响了他农学思想的形成?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理解《齐民要术》的形成背景和价值,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

我在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它的出版信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以及那个9787511629326的ISBN号,都让我觉得它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里籍”问题很感兴趣,因为一个人的籍贯和成长环境,往往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贾思勰,这位在中国古代农学史上留下不朽篇章的人物,关于他的籍贯和详细生平,历来都有不少争议和讨论。本书名为“贾思勰里籍考证研究”,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历代以来关于贾思勰籍贯的各种说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史料的仔细辨析和考证,提出作者的见解。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对文献的真伪辨别、对地理信息的分析、对历史人物关系网络的梳理等等。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破解这个历史之谜。对于一本严谨的考证研究,我最看重的是其论证过程的清晰和逻辑性,以及所引用的史料的可靠性。如果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那么它无疑将为我们理解贾思勰及其时代提供一个更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装饰,却透着一股沉静而厚重的学术气息。我一直对历史文献的考证研究抱有浓厚兴趣,尤其是那些涉及古代农业发展、农事技术以及相关人物的著作。贾思勰这个名字,相信很多对中国古代科技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齐民要术》的伟大成就早已名扬海外,但对于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笔浓墨重彩的人物,我们真正了解多少?他的生平、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如何搜集整理了那些宝贵的农学知识,这些都像是一片片未解之谜,引人遐想。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这些谜团的绝佳机会。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否在史料的梳理、文献的解读、以及考证的方法上,展现出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毕竟,对于古籍的考证,最忌讳的就是主观臆断和牵强附会,唯有基于扎实的证据链,才能令人信服。不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贾思勰不为人知的侧面,是否能让我们更清晰地勾勒出这位古代农学巨匠的形象,以及他为中国农业文明留下的宝贵财富。

评分

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一个具体历史人物的深入挖掘。我们都知道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农学史上的瑰宝,但关于贾思勰本人,我们所知甚少,甚至连他的确切生卒年月、籍贯等基本信息都存在争议。这本书的标题“RTDK 贾思勰里籍考证研究”正点出了其核心内容——对贾思勰籍贯的考证。这对于历史研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一个人的籍贯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标记,它往往关联着这个人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甚至其学术思想的形成。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史料线索,或者对已有的史料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解读。例如,书中是否会分析不同史料中关于贾思勰籍贯记载的差异,并尝试解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会结合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对这些记载进行比对和分析?考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智慧的较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严谨、细致和创新。

评分

我个人对于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有着特别的偏好,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还原历史人物真实面貌的学术著作。贾思勰,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中国古代农学文化的辉煌。然而,相较于他的传世之作,他个人的生平事迹却显得有些模糊不清,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关于他的“里籍”问题。这本书的副标题“贾思勰里籍考证研究”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知道,对于这类历史人物的籍贯考证,往往需要查阅大量的古籍、碑刻、地方志等一手资料,并且需要具备扎实的文献辨识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如何收集和整理这些零散的史料的?他们是如何分析和解读这些史料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疑点?是否会运用一些新的研究视角或方法来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揭示一个更加清晰、更加可信的贾思勰的籍贯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展现出作者在文献考证领域的深厚功力和学术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