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纯棉母亲
定价:25.00元
作者:赵婕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177012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新文学新文化史上的先贤,从一百年前就开始呼吁“人的发现”“女性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文学批评家们则在二十年前预告:21世纪是“她世纪”,女性写作的个人化书写将转向打通女性与生活的联系、摆脱消费主义和商业裹挟,恢复其美学纯度和审美价值;新一代知识女性的写作,更多秉持雅洁、智慧、通达的人生态度,她们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参与意识,更值得期待。我想,现在推出赵婕的《纯棉时代2·亲爱》,也许正是一个不算久远的呼应吧。
内容提要
《纯棉时代·亲爱》书系是“纯棉作家”赵婕女士的新作。该书系包括《纯棉母亲》《立木与宝猪》《四周的亲爱》三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纯棉母亲》系属纪实性人文教育随笔,记述了一个年轻母亲对孩子成长每一步的呵护和观察,对父母双亲的早年回忆,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反思,对婚姻价值、亲族关系的审视,笔涉女性心理、生命意识、人格养成、精神疗愈,既是孩子的成长日志,又是母亲对自身角色的思考,更是这一代知识女性贡献出的一份个体人格养成的人文标本。
《纯棉母亲》中许多心得具体而微、鲜活感人,充满哲思和敏悟,有灵气、接地气。无数从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悟得的“道理”,可以让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感同身受,足资借鉴。
目录
作者介绍
赵婕,四川巴中人,1995年到北京,北大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硕士。曾主编《看历史》《启迪》等杂志。先后就职于北大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互联网实验室等,目前就职于赵洪云“贝多钢琴学习陪练机”工作室。
编辑作品:《汪丁丁·青年对话录》(1-9)等;著作:《民国教育家小传》《爱因斯坦传》《当女人爱上孩子》《纯棉婚姻》《纯棉爱情》《纯棉女友》《爱从自己开始》等。
文摘
有些孩子
有些孩子,是父母亲密一次的结果,缔造的细节被隐秘记忆,就像亲手从花园里采摘一枝长梗玫瑰,留有那整个花园的模样,记得微风轻抚面颊,阳光穿过睫毛。
这与那些不知哪一次亲密得到孩子的父母拥有的神秘感颇为不同。
父母之路好事多磨,艰辛曲折,但因初逢的美满,孩子始终是母亲心中的一位贵人。
母亲说:“我们是一见钟情的母子,他君临我的生命,是在我念之切的时刻;我为他准备好自己,也在他念之切的时刻。没有勉强,不是迁就,两心契合,没有时差,我爱这样的相遇。这是带有爱情品质的亲情,抑或是带着亲情品质的爱情。”
母子早已为彼此存在。母子都是对方的礼物,好的礼物,就这样轻易而举得到了,如此安然,如此理所当然。
隐痛
在无法沐浴的地方、在肮脏的地方、在发现人类丑恶眼神隐藏的地方、在身体有伤口流血的时候,不得已的劳动、性、疼痛或倦乏得不到呵护,会留下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有些因此危及身体。
在这些时刻,会悄悄埋下厌世的种子。这种深度的伤感,反倒不易觉察,恐怕就莫名其妙传递给了孩子,这是的诉说。在祖先牌位前磕头谢过罪,在孩子面前呢?
母亲,好的道德是先让自己有快乐的能力。女性从被孕育到孕育的漫长生命里,父母、老师、朋友、恋人、伴侣、邻居、其他一切人,充当了什么呢?
轮回
期待中的妊娠,在得到确认的那一刻,女人的身心一下子变得不安又宁静。就像出远门,独自走进陌生酒店深处,在那长长的无人走廊里,找自己的门牌号,踩着厚厚的地毯那种感觉。
已经是第几次怀孕了?她是次为之欣喜和感动,又瞬间伤痛揪心。她对此前数次终止的妊娠产生了异样的感觉。曾经克服的障碍,化解的麻烦,忽然变为“失去的孩子”。她次真切地把自己和母亲联系起来。如果不是终止妊娠,而是生活在母亲的年代,那么,她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那种感觉很幽静,仿佛作为女人这个性别,她次着陆了。
她觉得自己和轮回产生了联系。暗中呼唤此前被拒绝的孩子们,希望他们重新回到她的身体,和现在腹中的孩子一起出生,让她在一个孩子身上爱他们。
这样的妄想,与生命中一切的覆水难收一样。
……
序言
我最近读完的《星轨之下》完全颠覆了我对科幻小说的固有印象。它没有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物理术语,反而将未来世界的构建描绘得极其富有人情味和哲学思辨。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书中设定的那些漂浮在磁力轨道上的城市,以及不同文明物种之间的微妙互动,都展现了一种宏大叙事下的细腻笔触。特别是书中探讨的“意识上传”这一主题,引发了我对“自我”定义的深刻思考。书中那个试图逃离数字永生的主角,他的挣扎与抗争,那种对真实生命体验的渴望,让我感同身受。语言风格上,它带着一种冷峻的诗意,像是在冰冷的宇宙背景下,却闪烁着最温暖的人性光辉。情节设计巧妙,多次反转出乎意料,但每一次转折都有清晰的逻辑支撑,绝非无的放矢。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超越了简单的技术预测,直指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读起来酣畅淋漓,绝对值得所有寻求刺激与思考的读者去探索一番。
评分最近读完的《几何学家的最后一道证明》,是一部结构极其精巧的智力冒险小说。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把枯燥的数学概念,通过一场跨越欧洲大陆的寻宝之旅变得鲜活而充满悬念。作者显然对数学史和密码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书中涉及的那些复杂的定理和古老的符号,被巧妙地编织成了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读起来既增长了知识,又充满了解谜的乐趣。主角是一个略显迂腐但内心坚韧的数学教授,他与一群背景各异的寻宝者之间的智力较量和利益冲突,构成了故事的主要张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绝对真理”的追寻与“人性的局限”之间的矛盾的描写,使得故事的层次感一下子提升了。作者的叙述语调冷静而精准,就像在阐述一个复杂的公式,但同时又充满了冒险的激情。结尾处那道看似简单的证明,实则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终极思考,让人在恍然大悟之余,又感到一丝怅然若失。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热爱逻辑与探索的头脑准备的盛宴。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迷雾森林的低语》,那真是一本让人脊背发凉的哥特式悬疑小说。作者的文笔极其阴郁华美,每一个句子都像是一把涂了毒的精致匕首,在你沉醉于其优美的辞藻时,悄无声息地刺入你最深的恐惧。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一个常年被浓雾笼罩的古老庄园,环境本身的压抑感就已经烘托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危机感。书中那个患有间歇性失忆的女主角,她的视角本身就充满了不可靠性,读者需要像侦探一样,从她破碎的记忆和外界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书中对心理惊悚的营造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很多时候,真正的恐怖并非来自于突然的惊吓,而是那种缓慢渗透、挥之不去的精神折磨。书中关于“幻觉与现实的边界”的探讨非常精彩,让你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会下意识地环顾四周,分不清自己是否还处于安全之地。这本书不是给胆小的人看的,但如果你喜欢被精心设计的心理迷局所包围,那它绝对是上乘之选。
评分那本《尘封的信笺》简直是文字的魔术,作者把时间的洪流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闻到那些泛黄信纸上残留的墨香和尘土味。故事的主角,一个在历史变迁中坚守着自己信念的女性,她的每一次抉择都牵动着我的心弦。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无论是战场上的硝烟弥漫,还是小镇上日常生活的琐碎温馨,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特别是有一段描写她独自在灯下阅读旧信的情景,那种孤独感和对往昔的眷恋,让我手中的书页都变得沉重起来。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舒缓,如同夏日午后的微风,时而又陡然紧张,让人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转折。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或亲情的传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韧性与历史厚重感的深刻探讨。读完之后,我花了很长时间才从那个世界走出来,那种余韵久久不散,让人不禁反思自己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至关重要的瞬间。这本书的格局之大,足以让任何一个喜欢深度阅读的读者为之倾倒。
评分《铁匠铺的秘密手稿》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翻开的,没想到它竟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家族史诗。作者似乎对中世纪欧洲的工艺技术有着深入的研究,书中对打铁、铸造的每一个步骤,从火候的掌控到金属的冷却,描述得专业又生动,仿佛我真的能闻到那股炙热的钢铁味和煤烟味。故事围绕着一本失传的手稿展开,牵扯出家族内部长达百年的恩怨情仇和权力斗争。人物塑造极其成功,那个脾气暴躁却技艺超群的老铁匠,他的复杂性让人又爱又恨。叙事手法上,采用了多重视角交错推进的方式,使得真相的拼图一块块浮现,节奏把握得张弛有度。高潮部分那场关于继承权的公开比武,场面描写得紧张刺激,字里行间充满了原始的张力。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手工艺的精湛,以及人性的幽暗面融合在了一起,读完后对那个时代充满了敬畏和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