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 |
| 作者 | (韩)全惠星,邵娟 |
| 定价 | 28.00元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 ISBN | 9787519402471 |
| 出版日期 | 2009-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有这样一位妈妈,她的6个子女都是毕业于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的博士;她有两个儿子在奥巴马中担任副部长级职务,被《华尔街日报》誉为“震撼华盛顿特区的第二代韩裔权力精英兄弟”;而她之所以被人所称道,不仅仅因为培养了一个精英的家庭,更在于,她和她的家庭所饱含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这个妈妈,名叫全惠星。 本书是全惠星博士一生教育思想的结晶,围绕“德胜才”这一核心理念,她认为:成为一名德望高、有助于社会的人,才是受教育的根本目的;父母不应该为子女盲目奉献,而应该和子女共同成长;父母要成为孩子的人生榜样;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7种素质…… 除了朴素而高尚的教育理念,全惠星博士还以自己的子女成长为例,详细阐释了种种教育技巧:如怎样选取时机与孩子交流、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或处罚孩子时的注意事项、教育过程中的父母分工等等。这些融汇着东西方智慧的教育法宝,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借鉴。 有这样一位妈妈,她的6个子女都是毕业于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的博士;她有两个儿子在奥巴马中担任副部长级职务,被《华尔街日报》誉为“震撼华盛顿特区的第二代韩裔权力精英兄弟”;而她之所以被人所称道,不仅仅因为培养了一个精英的家庭,更在于,她和她的家庭所饱含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这个妈妈,名叫全惠星。本书是全惠星博士一生教育思想的结晶,围绕“德胜才”这一核心理念,她认为:成为一名德望高、有助于社会的人,才是受教育的根本目的;父母不应该为子女盲目奉献,而应该和子女共同成长;父母要成为孩子的人生榜样;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7种素质…… |
| 作者简介 | |
| 全惠星博士(前耶鲁大学教授,现任东岩文化研究所理事长) 出生于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英文系二年级时,以全额奖学金作交换学生去美国留学,在迪克逊大学学习社会学,后进入波士顿大学研究生院,取得社会学博士和人类学博士,曾学习汉语和中国学。1985年,为了将韩国与东方文化推广到美国,创设了培育下一代的东岩文化研究所(ERI),现任理事长。与曾担任特邀驻美特命全权公使和UN代表的高光林教授(已故)组成家庭,养育6个子女。他们将6个子女和其他韩国籍美国年轻人培养为社会各领域的故事震撼和感动了世界。曾获得韩国国务总理奖、KBS海外同胞奖、美国康涅狄格州总督奖等荣誉。2004年在韩国移民100周年筹委会上,与先生高光林博士和两个儿子高京柱博士、高洪柱博士一起当选为在过去100年里对美国贡献*的100名人士之一。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这是一位在美国和韩国享有盛誉的母亲:她的六名子女皆毕业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全家8名成员共获得了11个博士学位;两个儿子在奥巴马中担任副部长级职务,被《华尔街日报》誉为“震撼华盛顿特区的第二代韩裔权力精英兄弟”;他们还是美国教育部选择的“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全惠星博士把自己毕生的家教心得浓缩在了一本书中…… ◆先来看看她6个子女的情况 大女儿庆信,哈佛毕业,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现任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 大儿子京柱,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曾任马萨诸塞州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现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儿子东柱,中学获得美国总统奖;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 三儿子洪柱,哈佛大学学业后,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回到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受到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邀请,成为该学院首位韩裔客席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出任助理国务卿,主管人权事务。 二女儿庆恩,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临床法学客席教授。耶鲁大学聘请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 小儿子定柱,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了美术学领域的*学位——MFA(艺术硕士)。 ◇ 韩国首席妈私家教育全记录,一出版即登上畅销排行宝座,蝉连销售总榜冠军32周,销售量突破350000本 ◇ 她的6个子女都毕业于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他们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 ◇ 新浪、搜狐、家长圈100名中国家长联名感动推荐 ◇ 微信、微博朋友圈自发转发,父母直呼“相见恨晚”,阅读高达100000000次 ◇ 古老的东方人生智慧与西方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品德比才华更重要,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为一名德望高、有助于社会的人 ◇ 全惠星用切身经验告诉你:不强制也能让孩子自觉学习的秘诀;感情好的夫妻更容易成为成功的父母;急于为孩子出气的父母,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妈妈们不要局限于教育孩子,还要懂得发展自我…… ◇ 没有孩子能随随便便成功,轰动美国的韩国成功家教范本
◆品格是微风,能吹开才华的蒲公英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夫妻相亲相爱的过程;而感情好的夫妻,更容易成为成功的父母 ◆急于为孩子出气的父母,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先别管孩子愿不愿意读书,父母率先读书就可以了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初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它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罗列“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清单,而是着重于构建一种更高维度的育儿哲学。作者似乎拥有洞察人性的锐利目光,能够直指许多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挣扎。书中对“奉献”这个词的重新诠释尤其发人深省,它挑战了传统观念中那种牺牲一切的刻板印象,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保持自我完整性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思辨性的内容,迫使我不断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既有观念,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自我审视。这种强烈的启发性,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育儿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有智慧的人的教科书。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情绪价值是难以言喻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长久以来缺失的“被理解”的感觉。很多育儿路上的孤单、焦虑和自我怀疑,在书中得到了极其温柔而坚定的回应。作者的文字中流淌出一种强大的共情力,仿佛能感知到每一位父母背后的辛酸与努力。它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反而更像是一位同行者,坦诚地分享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种坦诚和温暖,极大地抚慰了我的内心,让我重新找回了面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读完之后,我感觉肩上的重担似乎减轻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从容、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每一个清晨。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心灵的支撑点,让人在迷茫时可以随时依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书名,显得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感。字体选择上,主标题醒目有力,副标题则略显柔和,形成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值得称赞,触感细腻,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墨迹清晰,排版疏朗有致,留白得当,这对于一本需要深度思考的书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我尤其喜欢扉页处的那句引言,它为整本书定下了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基调,仿佛一位智者在耳边低语,引导你进入一个充满智慧和经验的世界。从初步的翻阅体验来看,这本书的制作工艺完全达到了我对高品质出版物的期待,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重量和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其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的生硬或刻意雕琢的痕迹,读起来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娓娓道来,充满了真诚和亲切感。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深入剖析某一育儿理念的底层逻辑,时而穿插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描述,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吸收。特别是在探讨某些复杂的情感互动时,作者的用词精准而富有画面感,能让人瞬间代入情境,体会到那种微妙的心理变化。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就进入了一种对话的状态,仿佛正在与作者进行一场深层次的交流,这对于一本指导性的书籍来说,是极为难得的。这种如同春风拂面的阅读体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书中的智慧所吸引,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了高度的逻辑性和实用性。它并非杂乱无章地堆砌观点,而是遵循着一套清晰的脉络,从基础的心态建设,逐步过渡到具体的情感沟通技巧,再到长远的目标设定,每一步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自我检视清单”或“实践小贴士”,这些环节的设计极具操作性,将理论知识有效地“翻译”成了日常可以立即执行的步骤。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主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对于我们这些日常事务繁忙的成年人来说,这种即学即用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实践的积极性。这表明作者不仅有深刻的理论造诣,更是一位懂得如何将智慧有效传递给实践者的教育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