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箜篌引-周龙音乐作品选
定价:14.00元
作者:周龙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52313246
字数:
页码: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箜篌引(原版引进)/周龙音乐作品选》应纽约州艺术委员会与纽约长风中乐团委约创作,该作品于1995年10月28日在纽约市林肯艺术中心梅尔金音乐厅,由女高音饶岚首演。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均是诗歌描述中国古代乐器、音乐的名篇。箜篌是用双手弹拨的一种古老的竖琴状乐器。诗人通过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再现了其所营造的幻想世界。作曲家周龙凭借想象力将诗与神话中栩栩如生的形象化为了一首音乐幻想曲。
目录
作者介绍
周龙,作曲家,1953年出生。1985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学习,师从周文中、达维多夫斯基和爱德华兹。1993年获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音乐舞蹈学院作曲教授及天津音乐学院特聘教授。
n2011年,周龙以他的部歌剧《白蛇传》成为获得普利策音乐奖的首位美籍华裔作曲家。他获得的奖项还包括美国文学艺术院终身成就奖、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颁发的斯托格等国际大奖。此外,周龙和陈怡的交响乐《虎门1839》唱片专辑被提名2016年格莱美奖,同年周龙被授予纽约艺术基金会名人堂荣誉称号。
n文摘
序言
最近在听一些现代派的室内乐作品,那些作品往往结构复杂,和声游走不定,初听之下常常感到迷失和困惑,需要反复回溯乐谱或者听大量的解读视频才能勉强抓住其脉络。这种体验常常让我感到一种智力上的挑战,但收获的喜悦也随之而来。因此,当我看到“周龙音乐作品选”这个标题时,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可能存在的、更具挑战性的音乐文本。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中对于那些结构晦涩、听感前卫的作品,是如何进行阐释的。它会采用传统的乐理分析方法,详细拆解每一个对位和转调吗?还是会采取一种更加后现代的、解构主义的视角,去探讨这些音乐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意义和反叛性?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不和谐音程”如何被巧妙地化解,或者“节奏的断裂”如何服务于某种强烈的戏剧冲突的精彩论述。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把钥匙,帮助我打开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现代音乐之门,让我不再止步于表面的喧嚣,而是能洞察到其深层的结构之美,那它就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了。
评分说起来,我收藏的书籍里,有一套关于战国时期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资料,那套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极其考究,几乎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严格的校对和锤炼,呈现出一种近乎禁欲式的理性美感。那套书的价值在于其严谨的考据和无可辩驳的逻辑链条。而我对于这本【XH】箜篌引的期待,则更偏向于感性的、主观的表达。我希望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作品目录”,而更像是一位知音在与你分享他最私密的聆听体验。如果这本书能够收录一些作曲家本人的创作手记,哪怕只有只言片语,记录下某段旋律诞生时的心境——是雨夜的孤寂,还是初春的悸动——那份未经修饰的真情流露,才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我更青睐那种“走心”的文字,它或许不那么完美无瑕,但它一定是真诚的,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与创作者的灵魂进行一次短暂而深刻的对话。如果文字能有温度,能让人读完后,不自觉地想去寻找并聆听那些被赞美的作品,那这本书的意义就完全超越了纸面本身。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人眼球,那深沉的靛蓝色背景,配上鎏金的标题字体,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音乐殿堂。我特地在光线好的地方仔细端详了很久,那种质感,不是普通的印刷能达到的,摸上去有一种细微的凹凸感,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封面艺术背后的故事。虽然我还没有真正翻开内页,但仅凭这个视觉冲击,就足以让我对手中的这本作品集充满了敬畏和期待。它不像许多现代音乐书籍那样追求极简和扁平,而是走了一种复古的、带着厚重历史感的路线,这恰恰说明了创作者对音乐本身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光是看到“箜篌引”这三个字,脑海里就自动浮现出那种清幽、悠扬的古乐之美,想象着周龙先生是如何将这种古典意境融入到他的创作中的。这本书的装帧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这重量,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承载着一份音乐的厚度与分量。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里面收录的作品是如何通过文字和乐谱来描绘出那些只可耳闻、不可尽数的华美乐章的。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古代哲学家的传记,那本书的叙事节奏极其缓慢,每一个转折点都要铺陈大量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思潮,读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感觉自己像是沉浸在一条漫长的时间河流中,被那些时代的洪流推搡着前进。相比之下,我预期这本书在阅读体验上会是完全不同的风格。我猜想,这本音乐作品选集,可能更像是一次次精准的、情绪饱满的“闪回”。每一篇作品介绍或者乐评部分,也许都会像一记有力的鼓点,瞬间将读者的感官从日常琐碎中抽离出来,直击艺术的核心意境。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能够用最少的笔墨,勾勒出最复杂的听觉画面。比如,描述一个慢板乐章时,它不会用冗长的形容词堆砌,而是可能会用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比喻——像月光下的薄雾,又像是远山黛色的剪影——让你在阅读的同时,耳朵里已经开始自动播放那段旋律的雏形。这种对信息密度和美学表达的平衡,是衡量一本音乐评论集是否高水平的关键。我期待的,是一种不需要提前学习太多乐理知识,也能被其文字魅力深深吸引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的黑胶唱片收藏,发现很多老唱片的内页里,除了专辑介绍,还会附带一些摄影作品或者艺术家的素描。这些视觉元素往往与音乐本身的气质完美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对于这本关于周龙音乐作品的选集,我非常期待它在视觉设计上能体现出这种“整体性”。我设想,或许书中会穿插一些与作品意境高度契合的中国传统绘画摹本,比如宋代的山水,或者敦煌的壁画片段,用以烘托“箜篌引”所代表的古典氛围。文字内容固然重要,但如果能辅以精选的、高品质的图像资料,比如关于箜篌这种乐器的历史演变图谱,或者早期演出场景的珍贵照片,那将极大地丰富读者的体验。视觉的引导,往往能为听觉的想象提供一个坚实的落脚点,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仅是用脑子理解音乐,更是用心去“看”音乐。这种多维度的感官刺激,是优秀艺术书籍不可或缺的特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