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浙江金华地区农业地学研究
定价:158.00元
作者:黄春雷,龚日祥 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030484130
字数: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浙江头一个省市合作项目'金华市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成果的集中反映,主要涉及农业地质背景、生态地球化学、重金属污染、农产品安全、富硒土壤、特色农产种植、土地质量评价及农业综合区划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与应用成果。本书内容丰富,是近年来农业地质研究的新成果,对同类工作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
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章 农业地质环境调查1
1.1项目概况1
1.1.1目标任务1
1.1.2项目组织管理2
1.1.3主要实物工作量3
1.1.4工作质量控制4
1.2调查区自然地理特点5
1.2.1地理区位5
1.2.2地貌特点5
1.2.3气候特点6
1.2.4土壤分布7
1.2.5农业种植8
1.3方法技术9
1.3.1调查工作9
1.3.2评价工作11
1.3.3研究工作13
1.4主要成果14
1.4.1调查研究成果14
1.4.2主要创新点17
1.4.3对策建议18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23
2.1区域地貌23
2.1.1基本特征23
2.1.2侵蚀地貌24
2.1.3堆积地貌25
2.2区域地质26
2.3地层岩石29
2.3.1变质岩类29
2.3.2海相沉积岩类29
2.3.3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类31
2.3.4陆源碎屑沉积岩类33
2.3.5第四系松散沉积物34
2.3.6侵入岩类35
2.4成土母质36
2.4.1成土母质分类36
2.4.2土壤母质特征36
2.5土壤地球化学背景39
2.5.1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39
2.5.2不同母质发育土壤元素的平均含量41
2.5.3不同类型土壤元素背景值42
第3章 土壤有益元素地球化学44
3.1有机碳与有机质44
3.1.1有机碳44
3.1.2有机质45
3.2大量元素47
3.2.1氮(N)47
3.2.2磷(P)49
3.2.3钾(K)51
3.3中量元素53
3.3.1钙(Ca)53
3.3.2镁(Mg)53
3.3.3硫(S)54
3.4微量元素55
3.4.1铁(Fe)55
3.4.2锰(Mn)56
3.4.3铜(Cu)58
3.4.4锌(Zn)60
3.4.5钼(Mo)61
3.4.6硼(B)63
第4章 重金属元素生态地球化学研究66
4.1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66
4.1.1重金属土壤累积的判别66
4.1.2重金属土壤累积评价67
4.2来自大气沉降和灌溉水的重金属74
4.2.1大气沉降74
4.2.2灌溉水78
4.3重金属在农产品中的累积80
4.3.1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80
4.3.2农产品重金属累积性评价83
4.4土壤-水稻系统的重金属研究86
4.4.1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86
4.4.2土壤、稻米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86
4.4.3土壤理化性状对稻米重金属吸收的影响88
4.5水稻安全的土壤重金属临界值90
4.5.1土壤重金属形态组成90
4.5.2土壤重金属全量-形态响应关系模型92
4.5.3稻米-土壤重金属响应关系模型93
4.5.4土壤重金属安全临界值96
4.6重金属风险预测预警96
4.6.1研究方法97
4.6.2土壤重金属累积99
4.6.3水稻重金属与生态风险评价102
4.6.4重金属风险管理103
第5章 富硒土壤研究与资源开发示范105
5.1富砸土壤及地学分类105
5.1.1富硒土壤105
5.1.2富硒土壤的地学分类107
5.2土壤砸的表生富集作用107
5.2.1硒的地球化学继承性107
5.2.2土壤理化性状对硒富集的影响108
5.2.3大气干湿沉降的影响110
5.2.4外源输入对土壤硒的贡献111
5.3土壤-稻米砸的相关性114
5.3.1土壤-稻米硒含量的对应关系114
5.3.2土壤-稻米硒的相关性115
5.3.3稻米硒效应分析115
5.4富砸土壤资源评价116
5.4.1我国的富硒农产品标准116
5.4.2富硒土壤资源分级方案117
5.4.3富硒土壤资源评价与建档118
5.5富砸农产品种植试验与开发示范120
5.5.1富硒农产品种植试验120
5.5.2富硒土壤的商业开发122
5.5.3绩效评估122
5.6富砸土壤资源开发流程122
第6章 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品质的地学研究124
6.1地质环境与农业125
6.1.1农业种植与地貌125
6.1.2成土母质影响126
6.1.3土壤地球化学影响127
6.2金华茶品质的地球化学研究127
6.2.1地质地貌特点127
6.2.2土壤地球化学特征129
6.2.3元素与茶品质131
6.3兰溪枇杷的地球化学研究134
6.3.1土壤地质134
6.3.2土壤地球化学136
6.3.3元素与枇杷品质138
6.3.4土壤-枇杷的元素相关性139
6.4浦江桃形李的种植适宜性140
6.4.1种植区地质研究140
6.4.2桃形李矿质元素特征142
6.4.3桃形李品质特征143
6.4.4桃形李品质与矿质元素的关系144
6.4.5小结145
6.5武义蜜梨品质与土壤地质的关系145
6.5.1种植区地质背景145
6.5.2地球化学特征147
6.5.3翠冠梨品质与土壤元素的地学关联148
6.5.4翠冠梨品质的地学评价149
6.6药材中的重金属及其控制150
6.6.1药材中的重金属151
6.6.2药材重金属累积的地学分析152
6.6.3药材重金属控制试验154
第7章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161
7.1评价方法161
7.1.1评价单元161
7.1.2评价指标161
7.1.3权重赋值162
7.1.4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别划分162
7.2金华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163
7.2.1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评价163
7.2.2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综合评价163
7.2.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165
7.2.4结果验证与修正166
7.2.5修正结果169
7.3典型农业生产功能区土地质量评价169
7.3.1汤溪现代农业综合园区169
7.3.2兰江粮食生产功能区173
7.3.3塘雅葡萄种植区175
第8章 农业地质区划179
8.1农业地质区划179
8.1.1区划的原则179
8.1.2区划的依据180
8.1.3区划的主要内容及思路方法180
8.2农业地质景观及分区180
8.2.1农业地质景观180
8.2.2农业地质景观分区181
8.2.3农业地质景观特征183
8.3特色农产品种植优化布局187
8.3.1优质茶种植区划187
8.3.2枇杷种植区划188
8.3.3桃形李种植区划189
8.4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区划191
8.4.1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191
8.4.2富硒土壤资源保护区划194
8.4.3土壤缺素区划195
8.4.4土壤酸化防控区划196
8.4.5地球化学异常监测区划197
参考文献198
后记19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XH 浙江金华地区农业地学研究》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印象,莫过于它将抽象的地质科学与我们日常接触的农产品生产,进行了如此细致而深入的嫁接。这本书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将金华地区的地质“故事”娓娓道来,并以此为基础,阐释了当地农业发展的脉络。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地质背景关联的分析感到惊叹。它揭示了不同地质区域形成的土壤,其内部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是截然不同的,而这又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书中还通过历史案例,展示了地质环境的变化如何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兴衰,以及人们如何与这种环境进行长期的互动。我了解到,书中对于金华地区某些特定地质现象(如滑坡、塌陷等)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都做了非常详尽的描述,这让我认识到地质研究在农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循着一张古老的地质地图,去探索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评分翻阅《XH 浙江金华地区农业地学研究》一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研究的严谨性与全面性。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关注表面的农业生产,而是深入挖掘了影响农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地质环境。从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变,到不同地质单元的分布特点,再到这些地质特征如何作用于土壤的形成和演变,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金华地区特殊地质构造与水资源禀赋之间关系的论述所吸引。它清晰地解释了当地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模式以及水质特点,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农业灌溉的可用性和可持续性。书中引用的地质图和水文模型,虽然专业性很强,但配以通俗的文字解释,让我能够大致理解其核心观点。我发现,书中对不同区域的土壤肥力、酸碱度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将其与具体的农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匹配,这为当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地质“体检报告”,为金华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地学支撑。
评分初拿到《XH 浙江金华地区农业地学研究》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因为我对“地学”和“农业”这两个词的结合,总觉得会是一本偏重理论、缺乏趣味性的书籍。然而,打开书页后,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本书以一种相当“接地气”的方式,探讨了金华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如何影响着当地的农业实践。它并非简单罗列枯燥的数据,而是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土壤类型、水文特征等,来解释金华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局限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地质灾害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作用的章节,例如,书中详细描述了某区域的地质稳定性如何影响农田的规划和建设,以及如何通过地质勘探来规避潜在的风险。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不同土质对农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这对于我这个对土壤改良一直感到困惑的农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它不仅仅是科学的论证,更像是在为我们描绘一幅生动的“地质地图”,帮助我们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从而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
评分这本《XH 浙江金华地区农业地学研究》的书名,乍一听就觉得颇具专业性,可能是一本深入探讨某个特定区域农业发展与地质环境之间关系的学术专著。我最近在关注一些与乡村振兴和特色农业发展相关的课题,所以抱着了解金华地区独特地质条件如何孕育出其特色农产品的目的,翻开了这本书。读完之后,虽然我并不是地学领域的专家,但书中描绘的画面感还是很强的。它细致地分析了金华地区的地貌特征,比如山地、丘陵、平原的分布,以及这些地貌对土壤形成和水系分布的影响。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它关于喀斯特地貌的论述,了解到金华部分地区独特的岩溶地貌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比如土壤的渗透性、养分的流失等问题,以及当地农民是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出适合这种地貌的耕作方式。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虽然有些专业术语需要查阅资料才能理解,但整体上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农业生产并非只是简单的耕种,而是与脚下这片土地的“脾气”息息相关。虽然这本书更多的是在“研究”,但我从中看到了金华地区农业发展的“根基”所在,也对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一片土地有了初步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研究报告,不如说是一堂生动形象的“金华地学地理课”。我本身就是一个对自然地理充满好奇的人,尤其对不同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如何塑造当地的物产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就满足了我这一点。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而是从金华地区的基本地理要素入手,比如区域内的河流、湖泊,甚至是一些细微的地质构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地层结构和岩石类型的介绍,它通过对比分析,让我清晰地认识到金华地区土壤成分的差异性,进而理解为何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会生长出截然不同的农作物。例如,它提到某个区域由于富含某种矿物质,特别适合某种经济作物的生长,这让我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书中穿插的许多案例分析,都将抽象的地质概念与具体的农作物生产紧密联系起来,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我甚至觉得,如果能配合一些实地考察,这本书将是极佳的教材,能够帮助读者直观地感受金华地区地质地貌的魅力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