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
定价:46.00元
作者:(美)约翰森,(美)克里斯蒂,(美)华德,马柯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651107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詹姆斯·约翰森、詹姆斯·克里斯蒂、弗朗西斯·华德等专著的《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一书促使读者寻找游戏的含义和将游戏与幼儿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游戏作为一种学习模式,其本质体现为三个核心观点:幼儿时期游戏的质量,游戏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手段。游戏是一种获得社会意识的交流渠道。本书还谈到了家长在支持和精心设计儿童游戏中所起的作用、游戏研究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以及游戏对于所有儿童的全面发展(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身体发展)的价值所在。
目录
章 游戏观
简介
焦点问题
儿童和游戏的历史与印象
古代传统时期
现代时期
后现代时期
多种角度看游戏
儿童眼中的游戏
父母眼中的游戏
幼儿教师眼中的游戏
管理者眼中的游戏
定义游戏
游戏的本质
游戏的作用
游戏的特征
游戏框架
与游戏相关的行为
当下热点和发展趋势
大脑研究
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肥胖症
游戏和欺凌
技术
全球化
小结
任务与活动建议
第二章 游戏理论
第三章 游戏的发展与评估:零至八
第四章 游戏中的多样性与个体差异
第五章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第七章 丰富教室游戏:游戏材料和课程
第八章 丰富室内游戏:教学策略和促进技巧
第九章 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游戏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美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幼儿教育专业教授。他的学术研究主要是关于儿童游戏、幼儿教育机构和家庭的教育作用。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专业教授。他的研究兴趣主要涉及儿童教育和幼儿读写能力发展。
幼儿户外游戏专家、教授。他曾在危地马拉和巴西研究儿童游戏,目前任教于科罗拉多红石社区学院及凤凰城科罗拉多校区,并担任“开端计划”顾问。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敢于正视“娱乐”与“学习”之间的边界模糊地带。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许多人都把游戏视为学习的对立面,认为只有坐得笔直、对着屏幕或书本才是“正经学习”。我希望这本书能强有力地驳斥这种观点,用坚实的证据链条告诉我们,高质量的游戏体验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学习形式。我特别想了解作者们如何定义和衡量“有意义的游戏体验”。这种衡量标准,不应该基于孩子能否快速记住某个知识点,而应该关注他们是否在游戏中展现出了好奇心、毅力、创造性联结,以及处理复杂情境的能力。如果书中包含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游戏”定义差异的比较分析,那就更棒了,能帮助我拓宽视野,避免将西方(或特定地区)的教育模式视为唯一的真理。我渴望看到那种既富有激情又饱含智慧的文字,能够激励我重新审视每一个孩子的日常玩耍时光,并将其视为塑造未来的黄金机会。
评分作为一个对教育哲学有一定思考的实践者,我深知理论的局限性。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教师和家长的日常行动指南,就只能束之高阁。我最看重一本教育类书籍的“可操作性”和“伦理深度”。我希望这本书在讲解游戏的重要性时,能够深入探讨游戏在促进儿童社会公平性方面的潜力——即如何通过游戏来消除背景差异带来的学习起点不公。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对“教师/家长角色转变”的论述。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观察者、引导者和共同探索者”,这个转变需要大量的心态调整和技巧训练。我希望能看到具体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来指导成年人如何“退后一步”,真正地让孩子主导游戏,同时又不失必要的安全和支持。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观察记录”并基于这些记录来调整游戏干预的范例,那对我的工作将是极大的助力。
评分我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环境创设”的重视。我总觉得,孩子接触到的物理和情感环境,是他们学习的最佳教材。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提供关于“如何设计一个促进深度游戏的学习环境”的详尽指导。这不仅仅是关于材料的堆砌,更是关于空间布局、光线、声音乃至材料的质感和开放性。我特别希望看到作者们如何论证,一个充满挑战性和允许失败的环境,对于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如果书中能有专门的章节来讨论如何通过环境来支持不同发展水平(比如自闭症谱系或高敏感儿童)的需求,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会瞬间飙升。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将蒙台梭利、瑞吉欧等著名教育理念,与现代神经科学发现进行对话的著作。我期待的不是对这些理念的简单复述,而是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用游戏这个载体来统一这些看似不同的教育哲学。
评分老实说,我对学术著作的耐心有限,很多时候读起来就像是在啃木头,枯燥乏味到让人想直接跳到结论。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将严谨的学术框架与生动的实例完美结合的书籍。我希望这本关于游戏的书,在介绍儿童发展阶段性特征时,不仅仅是罗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具备什么能力”,而是能通过具体的游戏场景来展现这些能力是如何在互动中被激发和巩固的。比如,探讨一下“假装游戏”如何培养了孩子的共情能力和叙事结构思维,这一点我特别感兴趣。我倾向于那种行文流畅、逻辑清晰,读起来如同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家进行深度对话的书籍。如果它能穿插一些作者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察和案例,那就更好了,因为教育的普适性与特殊性之间总存在微妙的张力。我非常关注那些关于“过程而非结果”的理念如何通过游戏实践来体现,毕竟过分强调结果的评估,很容易扼杀孩子探索的内在驱动力。如果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套完整的“游戏化学习”评估体系(不是传统的考试),那简直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评分哇,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最近我沉迷于研究儿童心理学和早期教育的交叉领域,希望能找到一些真正能落地的实践方法,而不是那些空泛的理论。我之前读了不少关于认知发展和情感依恋的书,但总觉得它们在如何将这些理论融入到日常的“玩耍”中,这一点上描述得不够深入。这本书的标题《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就直接点出了我的痛点。我特别期待它能详细阐述游戏是如何不仅仅是“打发时间”,而是深度参与到孩子的大脑构建、社交技能习得乃至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的。如果它能提供不同年龄段的、基于游戏的设计案例,并且解释背后的神经科学原理,那简直是太完美了。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能让一线教师和家长都能立即拿来用的干货,而不是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堆砌。特别是关于“结构化游戏”和“自由游戏”的平衡探讨,这向来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前沿且有力的证据来指导实践,那它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我对它如何处理数字游戏与传统玩具之间的关系也抱有极高的期望,毕竟在现在的环境下,这几乎是绕不开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