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書名】《正麵管教教師工具卡》
作者:[美]簡·尼爾森;凱莉·格夫洛埃爾;阿倫·巴考爾;比爾·肖爾 | 上市時間:2017-12 |
選題策劃:北京天略圖書有限公司 | 建議上架:傢庭教育 |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中圖法分類:G78 |
ISBN:978-7-5502-9994-8 | CIP:數據核字(2017)第063478號 |
讀者對象:教師與父母 | 開本:16開 |
定價:35.00元 | 裝幀:無綫膠訂 平裝 |
印張:3.5 | 版次:1版1次 |
頁數:108 | 尺寸:100mm*136mm |
紙張:銅版紙 | 印刷:四色印刷 |
【編輯推薦】
★教室管理的52個工具;
★傢庭教育書《正麵管教》作者力作;
★尼爾森博士為教師量身定製的“工具百寶箱”。
適讀對象:教師與父母
【內容簡介】
該套卡片是將《正麵管教》在教室裏的運用,以卡片的形式呈現齣來。在每張卡片上有對相應工具的簡要介紹,以及具體的使用辦法和相關示例,在卡片後還配有一幅形象而生動的插圖。
該套卡片既適閤教師單獨集中時間學習,也適閤與其他教師共同討論。既可以放置於辦公桌上,也可以隨身攜帶,隨時使用。它是尼爾森博士為教師量身定製的“工具百寶箱”。
【作者介紹】
簡·尼爾森(Jane Nelsen),教育學博士,傑齣的心理學傢、教育傢,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傢庭執業心理師,“正麵管教協會”創始人。她是7個孩子的母,22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還是2個孩子的曾祖母。曾經擔任過10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小學、大學心理谘詢教師。她是20多本著作的作者或閤著者(被翻譯成16種語言,銷量超過400萬冊,在之外的國傢銷量超過200萬冊),是眾多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分彆於2013年5月和2017年4月展開“正麵管教中國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開演講受到瞭中國父母們的熱烈歡迎。
凱莉?格夫洛埃爾(Kelly Gfroerer),佐治亞州立大學教育學博士,正麵管教協會培訓與研究主任,執業職業谘詢師和教育顧問。凱莉在亞特蘭大地區從事教師、學校輔導員及教育顧問工作20多年,並在1995-2001年擔任《個體心理學雜誌》主編,現在仍然是該雜誌的特約編輯。在接觸到正麵管教之後,凱莉便緻力於在推廣正麵管教體係。
阿倫?巴考爾(Aaron Bacall),教師,紐約市教育委員會首要課程作傢,曾經在《The School Administrator》《紐約客》《華爾街日報》等報紙、雜誌上發錶瞭很多文章。現在他是全職漫畫傢。
比爾?肖爾(Bill Schorr),漫畫傢,其作品被刊登在數百份報紙和其他齣版物中。正麵管教繪本《傑瑞的冷靜太空》就是齣自他的手筆。
【目錄】
正麵管教資源
正麵管教的五個標準
使用說明
隻做不說
約定
憤怒選擇輪
不要迴擊頂嘴
瞭解大腦
關心
班會
緻謝
父母-老師-學生三方會
糾正之前先連接
貢獻
控製你自己的行為
啓發式問題(交談型)
啓發式問題(激勵型)
決定你怎麼做
鼓勵與贊揚
鼓勵的話語
看著對方的眼睛
信任學生
專注於解決方案
堅持到底
目的揭示法
問候
班級指導原則
幽默感
“我”式句
班級事務
和善而堅定
有限製的選擇
傾聽
邏輯後果
做一個錯誤目的偵探
尋求過度關注
尋求權力
報復
自暴自棄
矯正錯誤
錯誤
隻說一個詞
解決問題的4個步驟
教給學生積極的暫停
運用積極的暫停
奬勵(要避免)
角色扮演
處境相同
照顧好你自己
特彆時光
花時間訓練
語氣
做齣乎意料的事情
認可感受
選擇輪
【在綫試讀】
........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那一定是“賦能”。它不是提供瞭一張彆人走過的捷徑地圖,而是給瞭我一套真正屬於我自己的“導航係統”。我發現,在閱讀過程中,我不再是急於做筆記,而是常常停下來,望著窗外發呆,思考這些原則如何在我傢獨特的生態係統中落地生根。它對“懲罰的替代方案”的探討尤其深刻,清晰地揭示瞭短期見效的懲罰往往會帶來長期的關係損害。書中關於“修復式對話”的範例,讓我學會瞭如何在衝突發生後,不是急於翻篇,而是真正地一起麵對和修復破裂的連接。這種修復能力,是孩子未來處理人際關係中最寶貴的一課。這本書沒有許諾一個沒有挑戰的未來,但它確實提供瞭一套工具,讓我們能夠以更平靜、更有尊嚴的方式,去迎接和引導這些挑戰,讓教育過程本身,成為一種滋養和學習的體驗。
评分說實話,我開始接觸這類教育理念時,內心是帶著一絲懷疑的,總覺得理論說起來容易,真正應用到現實的雞飛狗跳中,常常是水土不服。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落地性”。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要求傢長和老師完美無缺的聖人手冊,而是充分考慮瞭成人世界的疲憊和無奈。比如它談到“自我關懷”,這個在很多管教書籍中常被提及,卻又常被忽略的主題,這本書用瞭相當大的篇幅去闡述。作者強調,一個枯竭的油燈是照不亮彆人的路的,隻有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精力,纔能真正做到從容應對突發狀況。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當我被焦慮和疲憊占據時,哪怕是再好的理論,我也會變成一個隻會咆哮的機器。書中關於如何設置“有效暫停”(Time-in,而非Time-out)的描述,更是給瞭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它不是懲罰,而是一個共同的情緒降溫空間,這需要極高的情商和耐心去構建,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構建這個空間的“腳手架”,讓我覺得,原來我也可以做到。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露著一種樸實和力量感,那種不張揚卻讓人忍不住想翻開的特質,很像作者一貫的風格。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不是那種浮誇的“速成寶典”,而是真真正正沉澱下來的智慧結晶。我尤其欣賞它沒有用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專業術語來堆砌篇幅,而是用非常貼近日常生活的語言,講述瞭如何在紛繁復雜的教育場景中,找到那個最核心、最溫暖的著力點。我記得其中一個關於如何處理孩子“試探底綫”的章節,描述得特彆生動。它沒有直接給齣“你應該怎麼做”的死闆指令,而是引導我們去思考,孩子的每一個“不聽話”行為背後,可能藏著一種未被滿足的需求或者一種渴望被看見的情緒。這種由內而外的引導,遠比那些隻教招式的書來得持久和有效。它更像是一份陪你成長的地圖,而不是一張隻有目的地的車票,讓你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熟悉並愛上自己成為一個更有智慧的引導者。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文字的呼吸感很強,即使是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憊,這在現在很多紙質書中是很難得的體驗瞭。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問題和解決方法,而更像是一套遞進式的思維訓練。一開始是關於建立連接和理解非語言信號的基礎功,然後逐步深入到衝突解決和培養責任感等更復雜的課題。這種由淺入深的學習路徑,讓讀者不會在初期就被大量的細節壓垮,而是能穩步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哲學體係。我特彆喜歡它在探討“界限”時所采用的語言。它沒有用“絕對”、“必須”這類帶有壓迫感的詞匯,而是強調“有愛的堅持”。這種“有愛”不是溺愛,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的清晰錶達。我嘗試著用書中提到的幾個小技巧,比如在設定界限前先確認對方的感受,然後再堅定地重申我的底綫,結果發現,孩子的抵觸情緒明顯降低瞭,溝通的效率反而提高瞭。這讓我明白瞭,管教的本質不是控製,而是清晰地溝通期望和後果,這需要持續的練習,而這本書,就是一本絕佳的練習手冊。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腦海中不斷浮現齣過去幾年中那些讓我感到挫敗的場景,但這一次,我不再是單純地為自己的失敗而自責,而是開始嘗試用新的“鏡頭”去迴看那些瞬間。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或許在於它解放瞭我們對“完美教育”的執念。它告訴我們,教育是一場馬拉鬆,允許犯錯,允許有不那麼理想的日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互動,比如一起做傢務時的抱怨、寫作業時的拖遝,書中都提供瞭細緻入微的分析框架。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常常把精力放在瞭“糾正錯誤行為”上,卻忽略瞭“培養內在動機”。比如,培養自律,不是靠吼叫“快點快點”,而是設計一個能讓孩子感受到掌控感和成就感的流程。這種對動機的深入挖掘,使得它超越瞭一般的育兒技巧指南,更像是一本關於人性成長的指南,不僅適用於孩子,也適用於成年人自身的成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