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春花凋落——大学生健康成才丛书
定价:10.00元
作者:李兴民,李小龙
出版社:军事医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801218339
字数:110000
页码:1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杰出代表,担负着国家发展与建设的重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因此大学生的自杀会对科学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虽然大学生自杀的人数相对于大学生整个群体比例较小,但是带给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冲击和不良社会影响却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自杀预防教育,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书通过较多的案例,讨论了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涉及到了社会、心理、生物,以及家庭、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时提出了对自杀的预防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工作的方法。
目录
篇 沉重的开题
一 不能忘却的事件和数据
二 给自杀下个定义
三 自杀者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四 自杀的类型和心理过程
五 自杀的病理研究
六 大学生自杀手段
第二篇 大学生自杀的社会、心理、生物因素
一 社会因素
二 心理因素
三 生物因素
第三篇 大学生自杀与抑郁症和其他原因
一 抑郁、抑郁症与大学生自杀行为
二 自杀与独生子女的关系
第四篇 防患未然
一 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三 自杀干预
四 高校心理咨询
五 大学生心理行为治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阅读这本书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是一场不断自我修正和突破的过程。一开始,我带着一种比较功利性的目的去寻找“答案”,希望它能立刻解决我眼前的迷茫。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这本书的真正力量不在于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提供一套思考问题的“工具箱”。作者没有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论模型,展示了不同情境下,那些卓越的思考者是如何分析问题、做出决策的。这种由“What”转向“How”的视角转变,对我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处理问题的方式,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思维定势和盲点。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在认知结构上的缺陷,并温柔地引导我,让我学会如何用更开阔、更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我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选择。这种内在的赋能感,是任何肤浅的励志口号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契机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在为自己的一个长期困惑寻找一些思路,无意中在一家老旧书店的角落里发现了它。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章节划分,看起来逻辑性极强,从宏观的理论阐述过渡到微观的实践指导,层层递进,结构布局非常严谨。我仔细翻阅了目录,发现它涵盖了非常多我原本以为是边缘话题的内容,但作者显然是以一种非常整合的视角来构建这个知识体系的,让人感觉到知识的脉络是清晰且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孤立的碎片。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对于希望系统性学习某个领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甚至能想象到作者在构建这个框架时所花费的心思,如何将看似不相关的元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密不透风的论证体系。这种对整体把握的能力,远非一般书籍所能及,它体现了一种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视野,让人对作者的专业素养油然而生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相当有品位,封面采用了一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很舒服,那种沉静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和作者名字,透露出一种内敛而有力量的美感。我特别喜欢那种留白的处理,没有将版面塞得满满当当,让人在翻阅前就能感受到作者或者编辑在排版上的匠心。尤其是书脊的设计,字体和整体风格都保持了一致性,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显得十分协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预示着内容的厚重,但翻开内页,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握又非常人性化,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看到扉页上印着的一段引言,虽然与主题并非直接相关,但其意境的深远,为整本书定下了一种基调,仿佛在暗示我们,即将踏入的旅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在品质充满了期待,觉得它绝不是那种匆忙赶工出来的作品,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精心打磨的产物,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获得了一份愉悦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初读时有一点挑战性,因为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流行的“快餐读物”那样追求浅显易懂的口语化表达。作者的文字是凝练且富有张力的,充满了那种学术著作特有的精确性和思辨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一些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那些精准的术语和恰到好处的比喻。这些比喻往往不是那种老生常谈的套路,而是基于生活经验的深刻洞察,一下子就能击中问题的核心。当然,这也意味着阅读需要投入更多的专注力,不能走马观花,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咀嚼一下那些拗口的句子,甚至需要回翻前文来确认上下文的语境。但正是这种需要“用力”去阅读的过程,让我感觉自己的思维也被带动起来了,仿佛在和一位高水平的导师进行深度对话。这种智力上的挑战,恰恰是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它强迫你走出舒适区,进行真正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超其标价。我通常会注意作者是如何引用和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在这本书里,参考文献和注释部分做得极其详尽和规范,显示出作者扎实的学术底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很多关键论点后面都有明确的出处标注,这不仅增强了说服力,也为有兴趣深入研究的读者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我甚至花了点时间去查阅了其中几处引用的原始文献,发现作者对原意的把握非常到位,没有出现任何断章取义或误读的情况。这种对知识产权和学术规范的尊重,在如今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传递出一个信号:这本书的作者是真正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的,他愿意将自己的论证过程完全透明化,接受同行的检验。这让读者在阅读时,内心会有一种非常踏实和信任的感觉,知道自己所接受的信息是有坚实基础支撑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