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定价:26.80元
作者:晨辉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806999806
字数:
页码:27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内容触及成长中朴素的情感诉求和本质的内心需要,为广大望子成龙的家长朋友们教导孩子如何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之材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忠告;为培养出品学兼优、综合素质强的孩子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只要家长们能将书中良好的建议付诸实践,就能培养出有益于社会的英才!
内容提要
《英才是父母炼成的》内容触及成长中朴素的情感诉求和本质的内心需要,为广大望子成龙的家长朋友们教导孩子如何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之材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忠告;为培养出品学兼优、综合素质强的孩子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只要家长们能将书中良好的建议付诸实践,就能培养出有益于社会的英才! 一掬带给孩子智慧的甘霖;一部伴随父母的家教指南!
目录
绪论 父母是造就英才的灵魂工程师
1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人生导师
2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3 的孩子来自良好的家庭环境
4 父母需掌握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方法
5 讲究科学,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
6 做高明的父母,培育出色的孩子
上篇 成功范例
一、状元生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1 刘英豪:良好家教塑造出来的理科状元
2 张涵冰:妈妈精心培育出来的文科状元
3 曹志鹏:父母一齐托起的状元生
4 魏娜:父母的信任促使其走上状元路
5 张倩:用状元来回报父母的深爱
6 郝煜:父母宽容与爱心铺就的状元路
7 王春阳:离异家庭中走出的状元生
二、特长生父母是怎样培养孩子的
1 任寰:在父母的帮助下她成为少年作家
2 卜镝:父母感情熏陶下成长的小画家
3 胡莎:父母精心培育出来的音乐才女
4 王尊:妈妈发掘出的天才小演员
5 田坤:父亲培育出的一位少年棋王
6 包如婷:妈妈支持下的游泳小健将
7 梁亮:父母另类家教培育出的飞行员
三、父母是如何把差生转变为优等生的
1 顾盼:严父伴她从“困难生”到留学生
2 马卫革:慈母给予的自信使他由后进变先进
3 李冬:父母把不争气的儿子转化为尖子生
4 刘倩:妈妈使她从考不上中学到出国留学
5 张彤:父母的纠偏教育使他得到全面发展
6 成馨:一个“浪子回头”的小才女
7 魏永康:在妈妈帮助下成长的“麻烦少年”
8 肖小杰:父亲陪伴他走出黄色的陷阱
中篇 家教精髓 ——好父母应当让孩子自立自强
一、点燃孩子心中理想的火炬
1 用高远理想激发孩子的人生动力
2 帮助孩子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
3 让名人做榜样激励孩子树立
4 激发孩子主动求知的上进之心
5 让孩子向着目标行动起来
6 鼓励孩子扬起人生自信的风帆
二、不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 兴趣是孩子求知好的老师
2 兴趣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兴奋剂
3 及早在孩子心里播下兴趣的种子
4 用科学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5 引导孩子乐学善问的学习兴趣
6 化强烈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7 让孩子在玩耍中产生求知的兴趣
8 用良好的自我意识冲淡孩子的厌学情绪
9 根治厌学,点燃孩子学习的兴趣之火
三、和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1 成功的家教源自融洽的亲子沟通
2 愉快的亲子沟通能促进孩子进步
3 良好沟通有助于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4 态度温和是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前提
5 平等相处,把孩子当做自己的朋友
6 轻声细语,注意和孩子沟通的语气
7 与孩子交流时要多听少说
8 善于倾听,耐心做孩子的听众
9 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
10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11 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讲话
12 父母不妨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
四、鼓励孩子勇于面对挫折
1 挫折和磨难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2 挫折教育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3 让孩子在逆境中经受挫折的洗礼
4 挺胸而上,指导孩子学会直面挫折
5 主动为孩子创设适度的挫折情境
6 帮助孩子鼓起挑战挫折的勇气
7 用赏识的方式鼓励孩子从挫折中奋起
8 让孩子在自我激励中困境
9 增强孩子应对困难的心理承受力
10 让孩子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
下篇 家教方法细节——好父母如何一点一滴地塑造孩子
一、好父母塑造孩子良好品质的方法细节
1 有效地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2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3 让孩子拥有一颗同情之心
4 引导孩子拥有宽容的胸怀
5 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6 教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7 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8 帮孩子纠正说脏话的毛病
9 克服孩子爱说谎话的缺点
10 坚决纠正孩子的自私心理
11 有效矫正孩子偷东西的不良行为
二、好父母塑造孩子优良成绩的方法细节
1 帮助孩子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
2 指导孩子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
3 帮助孩子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4 引导孩子自觉主动地努力学习
5 让孩子养成虚心好问的学习品行
6 引导孩子科学地利用时间
7 帮孩子克服上课“走神”的毛病
8 纠正孩子做作业时粗心的缺点
9 教会孩子科学的复习方法
10 调整孩子害怕考试的心理
11 有效地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
12 不要给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
三、好父母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的方法细节
1 尊重孩子,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2 培养和塑造孩子的乐观性格
3 帮助孩子增强心理承受力
4 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
5 帮助孩子克服胆小怕事心理
6 有效地纠正孩子的自卑心理
7 帮助孩子走出孤独的阴影
8 积极治疗孩子的心理恐惧症
9 帮助孩子纠正虚荣的毛病
10 引导孩子消除嫉妒心理
11 正确疏导孩子的逆反情绪
四、好父母帮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方法细节
1 引导孩子积极融入团体之中
2 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孩子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4 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与他人交往
5 引导孩子多交益友,远离损友
6 让孩子不再害怕同异往
7 帮助孩子克服不合群的缺点
8 纠正孩子目中无人的坏毛病
9 矫正孩子爱打人的不良行为
10 指导孩子学会与老师交往
五、好父母在生活方面帮助孩子的方法细节
1 培养孩子节俭朴实的生活方式
2 引导孩子养成定期储蓄的习惯
3 让孩子懂得合理地花费金钱
4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5 改掉孩子不爱运动的坏毛病
6 让孩子学会讲究个人卫生
7 引导孩子学会注意用眼卫生
8 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毛病
9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0 帮孩子戒除吸烟的不良嗜好
11 让孩子远离网络的不良诱惑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着一股力量感的封面材质,拿在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我特别喜欢它排版的疏密有致,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那些加粗的重点和适时的留白,仿佛都在引导着读者的思绪,让人能够心无旁骛地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初翻开时,我原以为会是那种枯燥的说教式育儿指南,但很快就被它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所吸引。它没有用生硬的理论去砸你,反而是通过那些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故事,让你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与光荣。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比如某个家长在孩子叛逆期时的无奈与坚持,那种情绪的起伏和心路历程的转变,简直就像是照镜子一样,让我这个当了几年父母的人深有感触,甚至忍不住停下来,在旁边的小本子上记下了几句感悟。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墨色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在晚上挤出时间来学习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它不像有些育儿书那样东拉西扯,而是清晰地划分了几个核心的教育维度,每一个维度都由多位父母从不同背景和教育理念出发进行佐证和补充。例如,在探讨“挫折教育”时,有人强调的是“放手”,有人强调的是“陪伴式复盘”,还有人强调的是“正确表达失败的价值”。这种多视角的呈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让我明白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来“量身定制”。我特别喜欢那种总结陈词的部分,作者总能用一两句精辟的话语,把前面那些繁复的案例提炼出来,形成一个易于记忆和执行的行动指南。这使得这本书的工具书价值和思想启迪价值得到了完美的平衡,我可以在需要具体指导时查阅,也可以在迷茫时用来寻找精神的慰藉。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或许是它对“父母自我成长”的重视程度。很多育儿书籍只关注孩子,却忽略了“教育者”本身的心灵状态。而这本书里的每一位成功父母,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他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是如何被孩子反向教育、如何修剪和完善自己的性格缺陷的。有位母亲提到,为了给孩子树立“情绪稳定”的榜样,她不得不开始学习冥想和正念,这彻底改变了她对待日常压力的反应模式。这种“共同进化”的理念,让我感到极大的慰藉和力量——原来,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成为自己想要孩子成为的那种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保持专业深度的同时,又充满了生活气息,那些朴实无华的对话和思考,让你觉得教育的真谛并不在那些宏大的叙事里,而就在每一个柴米油盐、每一次目光交汇之中。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内在对话,对未来亲子关系的构建充满了期待和清晰的方向感。
评分读完第一部分后,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将“理论”和“实践”之间那道看似巨大的鸿沟,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给填平了。比如,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一章,它没有罗列一堆家务清单,而是讲述了一个关于“承诺与兑现”的长期观察记录。那个场景描述得极其细腻,孩子从最初的不情愿,到后来的主动承担,中间经历了多少次反复的拉锯战,父母又是如何巧妙地运用鼓励而非惩罚的技巧,最终让孩子内化了这种品质。这种手把手的示范,比任何空泛的口号都来得有力。我甚至跑去翻阅了一下我孩子书包里那本被我忽略已久的兴趣班宣传册,开始思考我们报的这些课程,到底是不是真的符合他内心的渴望,还是我一厢情愿地在“规划未来”。这本书像是一个温柔的闹钟,把我从旧有的惯性思维中唤醒了。
评分我接触过不少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但这本书在探讨“成功”这个概念时,它的切入角度非常独特,没有陷入那种功利主义的窠臼。它似乎更关注的是如何塑造一个健全、独立、有韧性的灵魂,而不是仅仅堆砌那些外界可见的“成就”。那些被访谈的父母,他们谈论起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语气里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过程的尊重和对孩子天性的保护欲,而不是一种自我炫耀。我尤其欣赏其中提到的一位企业家父母,他分享的不是如何管理公司,而是如何处理与青春期女儿之间一次次小小的信任危机。那种对“耐心”这个词汇的重新定义,对我触动极大。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本质可能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搭建一个安全的港湾,让孩子敢于试错,并且知道无论如何都会被接纳。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也很有趣,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更像是邻家前辈在下午茶时间,掏心窝子地聊着家里的那些鸡毛蒜皮和智慧的闪光点,读起来既轻松又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