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研究
定价:28.00元
作者:杨映霞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0101105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该书从考察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现状出发,试图把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方面的素质拓展寓于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中,寻求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接,使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达到素质拓展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促进。
目录
序
导论
章 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素质拓展概述
节 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及启示
第二节 国外大学生素质拓展研究及启示
第二章 发达地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素质拓展概述
节 发达地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及启示
第二节 发达地区大学生素质拓展研究及启示
第三章 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特点研究
节 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的特点
第二节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的意义
第四章 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职业
……
第五章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现状研究
第六章 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在职业素质拓展相关问题研究
第七章 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指导队伍建设研究
第八章 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附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拓展调查问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就是“振聋发聩”。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迎合热点的快餐式读物,而是能让人停下来,对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师范教育模式产生深刻的反思。特别是当它触及到资源分配不均和人才流失这些敏感议题时,作者的笔触既尖锐又充满建设性,没有停留在抱怨层面,而是积极地探寻出路。这迫使我重新审视“教育公平”的真正含义,尤其是在面对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复杂国情时。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看待教育问题的全新透镜,它要求我们必须将“地域特殊性”纳入到核心考量之中,而不是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去套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被重新校准了,对于如何培养面向未来、服务多元化社会的人才,有了一种更为紧迫和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在构建“职业素质拓展”的框架时,展现出一种宏大而又细致的系统观。它并没有仅仅聚焦于某个单一的技能提升,而是将师范生的成长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和制度背景下去考察。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文化适应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强调,这在处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时,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要素。这种超越了传统教学技能范畴的视野,预示着未来师范教育必须承担起更复杂的社会融合使命。从课程设置的优化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书中提供的建议都显得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支架,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如何将一个“合格的教师”提升为一个“能够有效服务特定社区的专业人才”的全过程。这种体系化的构建能力,是本书极具价值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具一格,封面采用了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厚重而又不失现代感的印象。尤其是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不是那种廉价的光滑,而是带着微微的粗粝感,让人感觉作者和出版社在制作这本书的实体版本上确实是下足了功夫。这种细节的处理,对于一本探讨教育和职业发展的严肃著作来说,无疑是加分项。我个人特别欣赏那种将传统美学与当代设计理念相融合的尝试,它让这本书在众多学术读物中脱颖而出,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像是一件艺术品。我猜想,或许出版方是希望这本书的物理形态也能体现出其内容的深度和价值,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对即将踏入的知识殿堂有所敬畏。这种视觉和触觉上的良好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阅读的欲望,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愿意在“外在包装”上如此用心良苦的书籍,想必其内核也绝不会敷衍了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出乎意料地具有感染力,它摆脱了学术著作常见的晦涩难懂和术语堆砌,读起来竟然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作者似乎很擅长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用清晰、流畅的叙事结构来引导读者。即使是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在阅读关于教育心理学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部分时,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论点,并对其中的逻辑链条产生认同。特别是那些引用的案例分析,不是生硬地罗列数据,而是像讲述故事一样,将复杂的理论融入到具体的师范生发展轨迹中。这种“有温度”的写作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乃至普通关心社会发展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它不只是给研究者看的工具书,更像是给所有关心未来教育事业的人士提供的一份深刻的思考指南。
评分阅读完一些篇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严谨性与创新性。她似乎没有满足于传统的问卷调查或二手资料的梳理,而是深入到那些充满挑战性的边疆一线环境中,去倾听那些最真实的声音。那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文字描述,让我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读者,都能感受到那些地区特有的复杂性与多元性。这绝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构建,而是建立在大量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深刻洞察。特别是对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师范生在职业认同和能力培养上所遭遇的独特困境与机遇的剖析,处理得极其细腻和富有同理心。很多研究往往将“边疆”视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但这本书却将其具象化了,让每一个案例都鲜活起来。这种扎根于实践的学术态度,是目前许多教育类著作所欠缺的,也使得这本书的结论更具说服力和可操作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