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孩子入园,爸妈必须知道的事 |
| 作者 | 晏红 |
| 定价 | 3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715479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孩子多大上幼儿园合适? ·孩子上寄宿幼儿园会不会受苦? ·公立或私立幼儿园哪家强? ·孩子没有表现出分离焦虑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 ·怎样和幼儿园老师沟通才能更高效? ·爸妈对老师有意见了应该怎么提? 孩子入园并没有想象中来的简单,幼儿园老师也不是保姆,上幼儿园等同于孩子步入社会交往的*步。如何走好*步,本书有着很好的解答,并帮助爸爸妈妈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关系。让我们携手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
| 作者简介 | |
| 晏红 清华大学教育博士,清华大学早教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早期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专家,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幼教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是,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教师教育与教育管理。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北京市的研究课题,多篇论文在全国获奖。曾获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人物奖、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海淀区早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奖等奖项,被评为北京市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学前教育系统支教工作者。在儿童情绪管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和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培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已出版《中国儿童情绪管理》《0~6岁儿童情绪管理指南》《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新编家长学校教材》《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之道》《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形式与方法》《园本培训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10多部专著。 |
| 目录 | |
| 目 录 章 孩子要入园,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幼儿园 / 002 孩子入园前,家长要做好的心理准备 / 007 第二章 孩子在幼儿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 孩子出现入园分离焦虑怎么办 / 022 孩子不乐意说幼儿园的事怎么办 / 026 孩子与小朋友比穿怎么办 / 030 怎样帮助孩子应对幼儿园里遇到的挫折 / 034 怎样教孩子正确面对竞争 / 038 孩子受欺负怎么办 / 042 培养孩子幽默风趣的性格 / 047 消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 051 让孩子不再“撒野” / 056 安抚孩子易怒的情绪 / 061 锻炼孩子的倾听能力 / 065 让孩子主动与人交往 / 069 第三章 孩子在幼儿园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 孩子不能适应在幼儿园吃饭怎么办 / 074 孩子挑食不吃蔬菜怎么办 / 079 孩子意识不到要多喝水怎么办 / 083 孩子不在幼儿园上厕所怎么办 / 087 孩子不能按时起床怎么办 / 092 孩子不适应在幼儿园睡觉怎么办 / 095 孩子生病与上幼儿园有什么关系 / 099 带孩子进行身体锻炼 / 103 让孩子保持口腔卫生 / 107 让孩子学会整理东西 / 111 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 116 在生活中开发孩子的智力 / 121 第四章 建立正确的家园合作关系 老师为什么总是报喜不报忧 / 126 不要让老师对孩子过度保护 / 130 女教师与男子汉教育 / 135 消除孩子对老师的偏见 / 139 家长潜意识里的两个“不等式” / 143 幼儿园的条条框框与孩子的个性不矛盾 / 147 第五章 家园合作,提升孩子的能力 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 / 152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 156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 160 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 164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 169 第六章 家园合作,激发孩子的潜能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 174 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 178 激发孩子探究和创新的潜能 / 182 开发孩子的音乐潜能 / 186 挖掘孩子的绘画天分 / 190 第七章 家园合作,培养孩子的性格 让孩子懂文明讲礼貌 / 196 让孩子学会听取建议 / 204 教孩子诚实守信 / 208 让孩子懂得谦让 / 212 让孩子不再任性 / 216 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 / 221 第八章 家园合作,培养孩子的爱心 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 226 让孩子学会不打扰别人 / 230 让孩子学会接纳 / 234 让孩子体悟责任 / 238 让孩子学会爱护公共环境 / 243 第九章 陪孩子度过快乐的幼儿园时光 让孩子适应在幼儿园里不是“小太阳” / 248 孩子的话可能是“真实的谎言” / 252 孩子为什么在家、在园表现不一样 / 256 孩子听老师的话却不听家长的话 / 260 改掉孩子在幼儿园形成的坏习惯 / 265 家长影响孩子在园的人缘 / 269 |
| 编辑推荐 | |
| 畅销多年的入园指南《孩子入园,爸妈必须知道的事》全新改版! ·清华大学早教专家晏红老师倾囊相授陪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三年的方法! ·让父母不再为孩子的分离焦虑和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发愁的方法书。 幼儿园三年是孩子*次离开家,进入社会,学习人家交往的重要阶段。幼儿园老师不是带孩子的保姆,而是具有专业水准的职业教育者,他们对孩子的教导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只有父母重视起孩子入园的这三年,才不会让孩子的幼儿园三年虚度,才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发展,为上小学打好充分的基础。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我最近读完了,说实话,当初买它纯粹是因为身边太多朋友都在讨论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搞得我心里也挺没底的。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教你如何应对分离焦虑、如何给孩子准备零食清单之类的操作指南,结果呢,它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坦诚的家庭关系梳理。书里很多观点其实挺颠覆我之前的一些固有认知,比如它花了很大篇幅去探讨“幼儿园不只是托管所”这个概念,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早期教育的期望值是不是太功利了。书中对父母角色转变的描述尤其到位,那种从“全能照顾者”到“引导者”的心理落差和自我调适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腻,甚至能捕捉到一些我们平时不太愿意承认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夫妻双方在育儿观念上的分歧,这简直就是照着我家客厅的场景写的,让我忍不住停下来和先生讨论了好久。这本书没有提供标准答案,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平和地看待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性挑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别人家的孩子”的标准。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作为父母的局限和成长的空间。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一点也不高高在上,读起来就像是邻居家那个经验丰富、但又从不炫耀的阿姨在跟你聊家常。它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教育学名词,所有的理论都融入在一个个具体的小故事和生活场景里。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规则建立”那一块的笔法,不是强硬的“必须如此”,而是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阐述了边界感对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比如,书中关于“午睡时间”的描述,它不仅仅是说孩子要学会自己睡觉,而是深挖了背后孩子对自主权的需求。我试着在家里调整了执行方式,效果立竿见影,那种成就感真是难以言喻。这本书的文字力量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情感共鸣度”,它没有贩卖焦虑,反而是在帮你卸下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包袱。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完美父母”的执念少了很多,更多的是接受了“足够好的父母”这个设定,这对于我这种容易钻牛角尖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剂良药。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环境适应”这个主题的重新定义。我原以为入园适应期就是孩子哭闹不肯走,家长硬着头皮送进去就完事了。但书中深入探讨了幼儿园环境与家庭环境的“文化冲突”,以及如何通过高质量的亲子沟通来搭建一座桥梁。它强调的不是让孩子去适应幼儿园的规则,而是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安全感,以便他们有勇气去探索外部的新世界。书中引用了一些案例,那些孩子的反应和心路历程,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甚至能想象出我家孩子未来可能会有的情绪波动。这种预见性让我在心理上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另外,本书的排版和用词也让人感觉很舒适,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说教感,很多篇幅都在鼓励父母去相信自己的直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审慎的调整。这本书记载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远超我最初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为人父母的修行手册”。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育儿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陈词滥调,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把重点放在了“父母的心理准备”上,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怎么做”。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放手”的探讨,作者没有简单地鼓励家长放手,而是详细剖析了放手背后的恐惧来源——我们害怕孩子受伤,更害怕自己被需要的感觉被削弱。这种对成人心理的深刻洞察,让我有一种“啊,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想”的释然。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条理,不像有些书那样东拉西扯,它层层递进,从宏观的家庭氛围构建,到微观的日常互动技巧,逻辑性很强。对于我这种需要清晰路径图的读者来说,这种结构非常友好。它让我认识到,孩子入园,其实是对整个家庭系统的一次重塑和升级,而父母的自我升级,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评分翻开这本书时,我最关注的还是信息量和实用性,毕竟时间有限,谁也不想读那些空泛的理论。然而,这本书在实用性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它没有陷入教条主义,而是提供了一套灵活的应对策略,尤其是关于如何与园方进行有效沟通的部分。很多家长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容易陷入“汇报”或“指责”的误区,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用协作的姿态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我特别赞赏作者在处理“孩子被批评后如何引导”这一章节的处理方式,它避免了过度维护和过度放任的两个极端,提供了一个非常中肯的、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引导路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应对突发状况的家长,而是有能力提前规划、主动引导的“家庭项目经理”。这本书就像是为我们这些即将迈入幼教阶段的父母准备的一份详尽的“风险评估与应对预案”,让我对接下来的挑战充满了信心,而不是单纯的忐忑不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