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紫编著的《5-6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升初关键期》是写给小学五六年级孩子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小学五六年级是孩子“小升初”的关键期。本书从五六年级孩子的特点着手,向家长介绍了此阶段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以及“小升初”前的各项准备。本书还着重介绍了青春期早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此阶段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方法。案例丰富,说理透彻,实用性强,结合心理发展特点,全面促进孩子的发展。
本书是写给小学五六年级孩子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小学五六年级是孩子“小升初”的关键期。本书从五六年级孩子的特点着手,向家长介绍了此阶段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以及“小升初”前的各项准备。本书还着重介绍了青春期早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此阶段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方法。案例丰富,说理透彻,实用性强,结合心理发展特点,全面促进孩子的发展。
"木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中科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寻找孩子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个性化培养”“发展孩子潜能”“每个孩子都成才”。
已出版作品:《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破解两三岁孩子叛逆期》《妈妈就是**育儿师——0~3岁智力发展与早期教育》《妈妈就是**育儿师——0~3岁育儿心理与情绪管理》《小学生学习习惯关键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关键培养》《青春期男孩成长魔法书》《青春期女孩成长魔法书》等,深受读者欢迎。
"
"第1章
做好调整,约会五六年级
生命新阶段,会有新变化 ...... 002
五六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 003
父母做好准备:迎接孩子的变化 ...... 004
提高成绩,逻辑思维是关键 ...... 006
逻辑思维能力影响学习成绩 ...... 007
让孩子多做逻辑思维练习 ...... 008
在学习上,不让孩子做自我妨碍者 ...... 010
五六年级的孩子,*容易学业自我妨碍 ...... 010
避免孩子形成学业自我妨碍 ...... 012
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 014
让自尊与青春同行 ...... 015
父母不做伤害孩子自尊的事情 ...... 015
提升孩子的道德自律度 ...... 018
认清五六年级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 ...... 019
被宽容的孩子,道德自律性强 ...... 020
特长要学,但不能偏离兴趣和爱好 ...... 023
学特长的痛,在于等待被“掐尖” ...... 024
特长应该是孩子一辈子的爱好 ...... 025
第2章
做足准备,才能开心迎接初中生活
上中学之前,好心态是关键 ...... 028
小升初时,父母*该有的好心态 ...... 029
孩子重回“零起点”,心理准备要做好 ...... 029
“大池小鱼”还是“小池大鱼” ...... 032
适合的学校会让孩子如鱼得水,学得自在 ...... 033
孩子的学习态度比学校*重要 ...... 034
适时对孩子进行生涯教育 ...... 036
好的成长需要生涯教育 ...... 037
引导孩子规划人生 ...... 038
考虑孩子与学校的适配性 ...... 040
未来学校的环境,对孩子影响很大 ...... 041
为孩子适应初中生活创造条件 ...... 042
如果将来要住校,孩子需要哪些准备 ...... 044
住校生可能遇到的几个难题 ...... 045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 047
父母不焦虑,孩子无压力 ...... 050
父母无谓的焦虑会给孩子加压 ...... 051
怀着一颗平常心去努力 ...... 052
第3章
知识烂熟于心才算学透
为何挂在嘴边,却说不出来 ...... 056
记忆的骗局:舌尖现象 ...... 056
避免舌尖现象,顺利提取信息 ...... 058
重要知识点,要掌握到倒背如流 ...... 060
熟记那些基础的、重要的知识点 ...... 061
如何做到熟记所学知识 ...... 062
谨防锚定效应:争取**次就做对 ...... 064
恼人的锚定效应 ...... 065
尽可能地提升做题的准确率 ...... 065
每一次考试都是学习 ...... 067
考试既是检验方法,也是学习方式 ...... 067
每一次考试都能收获经验 ...... 068
差生逆袭,不是白日梦 ...... 070
先搞清哪里差,为什么差 ...... 071
不坐以待毙:对症下药,提高成绩 ...... 073
中等生也能跑赢优等生 ...... 075
了解中等生的心理,正视他们的潜能 ...... 075
给中等生支对着儿,让他们跑起来 ...... 076
第4章
学会运用学习方法,激活学习潜能
反思学习品质:知足知不足 ...... 080
高品质学习需要自我反思 ...... 080
反思什么 ...... 081
努力喜欢每一科 ...... 083
在学习上,发挥多看效应 ...... 083
和不擅长、不喜欢的科目亲密接触 ...... 084
举一反三,找做题窍门 ...... 087
学会总结做题经验 ...... 088
孩子一定要掌握的基本做题技巧 ...... 088
让问题意识**孩子学习 ...... 091
能提出问题,是积极思考的表现 ...... 091
支持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 ...... 092
如何面对糟糕的数学成绩 ...... 095
数学没那么难,努力就能学好 ...... 096
培养孩子的数学脑 ...... 097
如何学好语文 ...... 099
语文没那么枯燥,用心就能学好 ...... 100
**课本学语文,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 100
第5章
养成让孩子***的学习习惯
孩子有必要预习了 ...... 104
用预习提升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 104
教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 ...... 105
勤于思考,锻炼求异思维 ...... 108
*具创造性的思维:求异思维 ...... 109
利用阅读的机会,锻炼孩子的求异思维 ...... 109
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掌握一些简单的写作常识 ...... 112
孩子*容易出现的写作问题 ...... 112
教孩子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 ...... 114
每天写作业写到手软,不是好习惯 ...... 117
作业过量伤害大 ...... 117
恰到好处地写作业 ...... 118
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关键 ...... 120
复习不仅仅是把学过的知识重复一遍 ...... 120
教孩子学会灵活高效地复习 ...... 121
制订学习计划,学习效果会*好 ...... 124
制订学习计划,掌控学习时间 ...... 125
教孩子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 126
课堂上,能听能记成绩好 ...... 128
记笔记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 128
教孩子学会记笔记 ...... 130
第6章
拒*坏习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夸孩子聪明,易浮躁 ...... 134
踏实、沉着是成事之本 ...... 134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踏实、沉着的品质 ...... 135
适度的“骄傲”孕育出谦虚 ...... 138
*牛的骄傲是谦虚谨慎 ...... 138
适度骄傲,孩子会因精神富足而*谦虚 ...... 139
诚信做人,真心做事 ...... 141
此时培养诚信品质正当时 ...... 142
让诚信根植于孩子心中 ...... 143
孩子的浪费行为,是家长的无视所致 ...... 145
孩子浪费,是家长的错 ...... 145
从节约开始,俭以养德 ...... 146
多运动,不做“宅人” ...... 149
运动:有益学习的必修课 ...... 149
想办法让孩子爱上运动 ...... 151
不粗鲁,做个“讲礼”的高素质少年 ...... 153
礼仪、礼貌和礼节体现的是对他人的尊重 ...... 154
讲礼,让生命之花*绚丽 ...... 155
第7章
重视人格培养,积累生命能量
有自信,便没有了困难 ...... 158
自信心,是成就自己的力量 ...... 159
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 ...... 160
控制自己:不沉迷于电视、网络游戏 ...... 162
玩电脑、看电视,需要控制时间 ...... 163
利用电脑、电视,培养孩子的控制力 ...... 165
有爱心,生命才会亮丽 ...... 166
爱心是*可靠的人生底色 ...... 167
从生活点滴,培养孩子的爱心 ...... 167
成功,贵在坚持 ...... 170
坚持就是成功 ...... 171
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 ...... 172
不气馁PK不顺利 ...... 174
让孩子明白:没有哪条路会一马平川 ...... 175
教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 ...... 176
不等、不靠、不依赖,将来才能独立闯世界 ...... 178
亲子教育,也讲刺猬效应 ...... 178
让孩子独立去做、去想 ...... 180
第8章
迈入青春期,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
小学五六年级,一些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 ...... 184
心理不稳定,很矛盾 ...... 185
帮助孩子认识特殊阶段的自己 ...... 186
孩子只是开始变成熟,其实并不成熟 ...... 188
身体进入急速生长期,心理变化大 ...... 188
需要给身体特别的呵护 ...... 190
第二逆反期:孩子有了“成人感” ...... 192
孩子逆反,只因家长忽视了他的“成人感” ...... 193
识别孩子的反抗形式 ...... 194
青春期孩子的孤独感、无助感很强 ...... 196
自己人效应:做孩子的知己 ...... 197
这么做,孩子会把父母当知己 ...... 198
父母课题:帮青春期的孩子减压 ...... 200
青春期身心变化大,孩子有压力 ...... 201
不给孩子压力,帮着孩子减压 ...... 202
发挥异性效应,助力学习 ...... 204
美好的情愫 ...... 205
别提早恋的事 ...... 206
与孩子亲切共情 ...... 208
亲子南风效应,*能温暖孩子 ...... 209
以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 ...... 210
孩子说“不用你管了”,别信以为真 ...... 212
孩子想独立,家长要支持 ...... 212
支持孩子独立,不超限 ...... 213
"
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教育上的“释然感”,而不是“紧迫感”。它成功地平衡了对现实挑战的客观认识和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深切关怀。与其他同类书籍不同的是,它没有把“小升初”视为一个必须征服的战场,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自我发现与能力跃迁的黄金时期”。书中对“如何应对考试中的突发状况”的讨论,也充满了智慧。它不教你解题技巧,而是教你如何管理比赛中的心跳和呼吸。比如,当孩子遇到一道完全不会的题时,书中建议采取的“三步放弃法”——快速识别陷阱、果断标记、转而攻克其他题目,这种策略性的心态调整,比钻研那道难题本身更有价值。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不是因为我不理解内容,而是因为内容触动了我,让我不得不去反思自己过去几个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过于功利。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家庭教育的“体检报告”和“长期调理方案”,它强调的是家庭系统的健康运行,而非某个特定考试的分数,这种深远的视角,让我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感觉自己手里握着的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教育理念。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完全符合家长期望与实际操作的间隔。它不是按时间线或学科来划分,而是更侧重于“能力模块”的构建。比如,有一部分专门探讨了“抗挫折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构建,这在应试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作者清晰地界定了什么是真正的“抗挫折”,并给出了一系列情景模拟和应对策略,我立刻拿来用在了孩子最近一次考试失利的处理上,效果显著,孩子的情绪恢复得更快,也更愿意主动去分析错误原因。再有,书中对“家庭教育中的沟通效率”也有独到的见解。它提出了“非评判性反馈”的技巧,这对于我这种时不时会忍不住唠叨或批评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解释了为什么家长越是着急,孩子可能表现得越是抵触,并且给出了替代性的、更具建设性的对话模板。读完这部分,我深刻意识到,小升初阶段,家长首先要学会的是“退后一步,观察入微”,将舞台的聚光灯逐渐从自己身上移开,转向孩子本身。这种对教育心理学的深入浅出地阐述,使得这本书的厚度远远超过了一本单纯的升学指南。
评分初读这本书时,我的第一感受是它的叙事方式极其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作者的文笔很流畅,仿佛在跟一个同样经历过这个阶段的朋友分享经验。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学科知识的衔接与整合”这个环节的处理,非常巧妙。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初中知识的难度提升,而是深入分析了小学阶段的思维定式是如何成为初中学习的潜在阻碍。举例来说,对于理科思维的培养,书里强调的不是提前学多少,而是如何让孩子在解决问题时,从“找答案”导向转变为“理解逻辑”导向。这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一直忙着给孩子报各种超前班,却忽略了思维底层架构的构建。书中对比了两种不同学习路径下孩子的状态,非常形象直观。此外,对于语文学科,它不光关注阅读量的积累,更细致地剖析了如何通过“主题式阅读”来拓展孩子的深度理解力,避免阅读成为走马观花式的任务。书中提供的一些观察和记录工具,比如“学习兴趣日志”的设计理念,也十分新颖,它们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评估,而是为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学习的乐趣和自己的薄弱环节,这种自我驱动的机制,远比家长在后面拿着鞭子催促有效得多。它教会我们,小升初不是一场知识的突击战,而是一场思维模式的迭代升级。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里的时候,我还在琢磨着是不是有点“教育焦虑”的成分在里面。毕竟“小升初”这三个字,对我们家那个正处于五年级尾巴上的孩子来说,就像一头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斥着各种“秘籍”、“捷径”或者堆砌了大量知识点、需要家长拿着荧光笔划重点的工具书。可翻开之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个过来人,或者一个深谙此道的朋友,坐在你对面,非常耐心地跟你聊家常,聊的却是最核心的焦虑点。它没有直接告诉我“数学要刷多少套题,语文要背多少古文”,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心”的建设上。比如,它花了很大篇幅去探讨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而不是被动地应付考试。书中对“如何平衡孩子日益增长的独立需求与家长不甘放手的控制欲”的分析,简直是精准打击。我尤其欣赏它对“习惯养成”的细致描摹,它不是空泛地说“要培养好习惯”,而是具体到孩子可能在哪个时间点会懈怠,家长应该用什么样的话术去引导,甚至连孩子因为考试失利产生负面情绪时,父母应该如何进行“情绪回收”和“正面赋能”,都有具体的案例和步骤。这让原本迷茫的家长,找到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参照系,知道在接下来的关键期里,我们首先要稳住的,是孩子的心态和家庭的氛围,而不是盲目地追逐那些转瞬即逝的提分技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更宏观、更人性化的视角去看待这次重要的过渡。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熨帖的地方,在于它对“时间管理与效率提升”的阐述,完全避开了那些僵硬的时间表和密密麻麻的计划。它聚焦于“精力管理”而非单纯的“时间分配”。作者提出,五年级末到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如果强行用成人的标准去套用“番茄工作法”或“时间块划分”,往往适得其反。书中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绘制一份“精力潮汐图”,找出孩子在一天中哪个时间段专注力最高、哪个时间段容易疲倦,然后根据这张图来定制学习任务的难度。这个理念太实用了,我们尝试调整后,孩子在完成那些需要深度思考的数学作业时效率明显提高了。此外,对于“信息过载”这一现代教育的通病,书里提供了一套“筛选机制”的训练方法,教孩子如何快速判断哪些学习资源是真正有价值的,哪些只是噪音。这不仅对升学有帮助,更是对孩子未来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赋能。它不是教我们如何“填满”时间,而是教我们如何“优化”精力,把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在刀刃上,这才是高效率的真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