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信息 基本介绍————》
商品名称: 教师教学用书 品德与生活 二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
I S B N : 9787504125736
出 版 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页 数: 90 页
温馨提示:随书附赠配套光盘1张!!
: 2003年8月第1版
开 本: 184毫米*260毫米 1/16 开
图书尺寸: 长:260毫米*185毫米 (可能有1-5毫米误差)
印刷日期: 印刷日期随机发货,版次一样内容一样的!!
定 价: 37.40元左右 全国各地印刷可能有0.1-0.5元的价格差异
《———商品展示 本册目录———》
《———部分内容 先睹为快———》
明德美拓图书专营店
真心真意为学生!
全心全意做教育!
只有全新,对每个学生、家长负责!
教材课本特殊商品,售价高于定价出售,请知悉!
这本《品德与生活》的教参,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心里真是又期待又有点犯嘀咕。毕竟是面向二年级的孩子,主题又是“品德与生活”,这可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就能教好的内容。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设计活动环节时的那种细腻和巧妙。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单元是关于“分享与合作”的,它没有直接给出“你要学会分享”这样干巴巴的口号,而是设计了一个情境剧的脚本,让孩子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当小明把自己的玩具藏起来,小红找不到玩伴时那种失落感,以及最后小明主动拿出玩具后大家一起欢笑的喜悦。这种体验式的学习,远比老师在讲台上说一万遍“要友爱”来得有力量。我仔细研读了那些教学建议,发现它非常注重日常生活的积累,它不是把品德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来教,而是渗透在孩子一天的生活细节里,比如如何正确地向长辈问好,看到垃圾应该如何处理,甚至是如何安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教案,更像是一套观察和引导孩子成长的工具箱,让人感觉特别接地气,充满了人文关怀。
评分这份教参的排版和设计,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了。我过去用过一些参考书,字体密密麻麻,重点不突出,翻起来很费劲,有时候想找某个活动的关键步骤,得花好几分钟才能定位。而这本《品德与生活》的教参,采用了大量的留白和醒目的标题区分。每一个教学环节,比如“导入”“新知探索”“实践应用”“拓展提升”,都有清晰的色块区分,主干内容用标准字体,而那些“教师特别提示”或“家校合作建议”则会用略微不同的字体或加粗处理。这对于在繁忙的教学日程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提供“教什么”,更是在教“怎么高效地教”。特别是“拓展提升”部分,它居然设计了一些可以在周末带领孩子去社区实践的方案,比如“观察社区里的文明行为打卡活动”,这让我意识到,品德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走出教室,而这本书为老师提供了走出去的清晰路线图,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敏感话题时的态度非常谨慎和成熟,这一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二年级的孩子开始对“规则”“公平”产生初步的概念,但他们对“错误”的理解往往是非黑即白的。书中有一个单元是关于“规则与自由”的,它巧妙地引入了“红绿灯”的故事,说明了即使是看起来束缚自由的规则,实际上也是为了保护所有人的安全和便利。书中给老师的指导是,在处理孩子之间因为规则产生的小摩擦时,不要急于判定谁对谁错,而是引导他们去思考“如果我们都不遵守这个规则,结果会是什么?”这种从后果导向的引导,比单纯说教“要听话”要高明得多。它培养的不是服从权威,而是对公共秩序和他人感受的尊重,这才是真正的公民素养的萌芽。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需要教师有极高的情商和把握分寸的能力,而这本书提供的框架,无疑是给了老师们一个坚实的后盾,让他们在面对孩子复杂的情感和道德困惑时,能够游刃有余。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我会选择“赋能”。它没有把我当成一个只会按部就班的执行者,而是把我当作一个需要不断成长的教育者。在很多章节后面,它都附带了一份非常实用的资源清单,比如推荐给老师阅读的儿童心理学小文章,或者适合二年级学生观看的优秀动画短片链接,这些都是经过筛选的、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辅助材料。这表明编写者对一线教师的实际工作负荷和知识更新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它让我感觉,我手里拿着的不仅仅是一本教案手册,更像是一个“年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它不仅帮我解决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更激发了我对如何把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的故事和游戏的热情。看完之后,我不再担心下学期教“品德与生活”会显得乏味,反而充满期待,因为我已经有了一整套生动、具体、充满创意的操作指南。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在知识结构上的平衡感。很多教材的参考书,要么是过度学术化,堆砌了太多教育理论,让一线老师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简单化,只给出几个简单的活动点,缺乏深度和广度。但这本教参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它在每个课时的开头,都会用一段精炼的文字概括本课的核心德育目标,语言平实,直击要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如何应对课堂突发状况”提供了详尽的指导。比如,当课堂讨论出现冷场,或者有个别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它建议老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穿插一些相关的儿歌或者小故事来重新聚焦。我特别欣赏它强调的“鼓励性评价”的技巧,比如不用“你真棒”,而是具体指出“你刚才帮助小组成员找到了缺失的那块拼图,这体现了你的细心和责任感”。这种具体的反馈,对于塑造二年级孩子积极的自我认知实在太重要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把“德育”这个宏大的概念,拆解成孩子们每天能理解、能实践的小目标,心里更有谱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