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著述丰富,文笔生动,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老舍先生的这本自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他爱茶、爱花、爱猫,柔而刚的一生。
作者简介老舍(1899年-1966年),本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京派文学领袖、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位全才型文学家,其作品除大量的小说外,有新旧体诗歌、散文、话剧剧作、歌剧剧本、电影剧本、曲剧、京剧、相声等。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
目 录
第一章 童年习冻饿
2 “庆春”
6 父 亲
11 入 学
17 没有故事
第二章 糊口四方
22 “五四”
25 英 国
46 新加坡
第三章 壮岁饱酸辛
58 济 南
86 青 岛
第四章 八方风雨
104 开始流亡
108 在武汉
112 写通俗文艺
115 文协与会刊
128 入 川
137 滇行与青蓉行
147 还是写作
153 “文牛”与“愚人”
160 在北碚
170 望北平
第五章 旅美译介
174 旅美观感
178 写与译
193 启 程
第六章 晚年逢盛世
196 由三藩市到天津
201 致劳埃得
206 “歌德”
217 在朝鲜
221 十年笔墨与生活
235 改造思想
第七章 滚滚横流水
第八章 再见
读完第一部分,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时代脉搏”的捕捉极为精准和敏锐。他并非仅仅罗列事件,而是将个体命运的起伏,巧妙地编织进了宏大历史背景的经纬之中。那种身处变革洪流中的个体无力感与挣扎,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内心独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对于早期求学经历的描绘,那种对知识的虔诚渴望与现实条件的匮乏之间的张力,让人深有共鸣。文字的节奏感处理得非常好,时而如同平静的溪流娓娓道来,时而又陡然加速,展现出生活的急促与残酷。它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他们如何在新旧思想的夹缝中寻找立足之地,如何用笔墨对抗时代的喧嚣与荒谬,这种深沉的洞察力,是任何浮光掠影的记述都无法企及的。
评分从纯粹的文学鉴赏角度来看,作者的语言功力令人叹服。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魔力,能将日常的口语提炼升华为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的书面语。句式长短错落有致,遣词造句在保持时代特色之余,又不失现代读者的接受度。尤其是一些富有哲理性的感慨,被他用极其精炼、近乎格言警句的方式表达出来,令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这种语言上的锤炼,体现了创作者对于文字本身抱有的那种近乎工匠般的敬畏心。读这样的文字,不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接受美学熏陶的过程,让人在不经意间提升了对语言表达精致度的感知标准,体会到真正优秀的文字所应有的力度与美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匠心独运,初捧在手,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古典韵味。封面那淡雅的水墨晕染,仿佛一下子将人拉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民国年代,选材的质地也极为考究,触感温润而厚重,绝非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出版物可比。拿到手里,就忍不住想细细摩挲,去感受纸张与油墨之间那微妙的对话。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内页的排版,疏密得当,留白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拥挤或累眼。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在阅读文字之前,就已经被它深沉的文化气息和对传统美学的尊重所打动。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在当下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它让我重新燃起了对实体书阅读的虔诚之心,相信内里的内容也必然是经过出版方千锤百炼的精品。
评分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特定地域风貌和市井百态的描摹,那简直是一幅活灵活现的“社会风情画卷”。作者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入微,无论是街边小贩的叫卖声,还是不同阶层人物的言谈举止,都被他用一种近乎记录片式的精准度捕捉了下来。这些细节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背景填充,而是推动人物性格发展和情节转折的关键要素。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有血有肉、气息浓郁的民国城市景观,让人不仅“听”到了故事,更“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声光色味。这种对“生活质感”的极致追求,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次沉浸式的时空穿越体验,我仿佛闻到了旧时煤烟的味道,感受到了彼时弄堂里的光影变幻。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视角有一种独特的“疏离美学”。它既有第一人称的亲历者的真诚坦率,又时不时地跳脱出来,以一种近乎旁观者的冷静姿态审视过往的自己和周遭的人事。这种双重聚焦,使得情感的表达既饱满热烈,又保持了一种必要的克制和理性,避免了过度煽情或自我沉溺。这种克制,恰恰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特有的风骨体现。通过这种叙述方式,读者得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物的复杂性——他的优点、他的局限、他的挣扎与坚持,都呈现出一种多维度的立体感。这种叙述技巧的成熟运用,让文字的重量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读起来有一种既亲近又敬畏的复杂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