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日)祖川泰治 著;董然 译 定 价:29.8 出 版 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页 数:20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2712027 ●**章 育儿竟然变得如此简单——日常生活中的小妙招
内容简介
《不会失败的育儿小妙招1:轻松养育0-6岁的孩子》作者根据自己从教30年的经验,总结出50个简单易行的育儿小妙招,手把手教新手妈妈带孩子的方法,让育儿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在育儿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过下面的疑问呢?怎么才能让孩子吃得又多又快?让孩子主动上厕所怎样这么难?能够轻松应对孩子打嗝?如何利用玩具育儿?怎样把英语应用在育儿当中?母爱是天性,但是育儿的方法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够具备。新手妈妈怎样才能够轻松应对复杂多变的育儿难题呢?
(日)祖川泰治 著;董然 译
祖川泰治,1950年生于德岛市。庆应义塾大学毕业后,进入钟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名纤维销售开始了12年的职员工作。34岁时,为了继承父亲创办的“祖川幼儿教育中心”而回到老家,改行进入了他完全不熟悉的教育界。为了从零开始学习幼儿教育,35岁的时候进入鸣门教育大学研究生学部,开始了对幼儿教育的研究。通过2年的学习生活,他不但学到了幼儿教育的基础,更通过各种实习感受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毕业后,他作为“祖川幼儿教育中心”的院长,在30年间每年指导孩子约400人。在“祖川幼儿教育中心”学习过的约12,000个孩子中,后来有很多考入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重点大学。他在幼儿教育中的口号就是“兴趣即学习”。他确信兴趣就是孩子成长的原动力。
01 让孩子吃得又快又多的小妙招
“磨磨蹭蹭不怎么吃东西”“一边玩一边吃”“吃得太少了”“吃得太慢了”……对母亲来说,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有数不清的烦恼。*近,在小学生中不能把学校提供的伙食吃完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个人的进餐习惯基本上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因此为了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请一定将这条小妙招作为参考。
在进入正题之前请先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①饭前一小时以内孩子是否吃过零食?
②吃饭时是否允许孩子看电视?
③孩子排便是否不正常(身体是否健康)?
以上三个问题中只要有一条答案是肯定的,那孩子必然不会好好吃饭,因此首先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个让孩子吃得又快又多的小妙招。餐桌礼仪是很重要,但过分强调会让进餐成为履行义务。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的时候,可以试试放下礼仪,改让孩子用手拿着吃。做饭过程中,让孩子帮忙也可以提高他对吃的兴趣。另外,可以把孩子的食物单独装盘,量不要多并且尽量让食物色彩丰富一些。颜色可以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同时把自己面前的食物吃完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让吃饭的时间变得有趣也是很重要的。吃饭过程中讲一些与食物有关的话题,或者比赛谁吃得快(偶尔输给孩子是比赛的要点),又或者在日历上标记
~~~~~~~~
我特别喜欢书里对于“家庭氛围”的论述,这部分内容往往被其他育儿书所忽略,但它却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讨论“父母的自我照顾”。书中明确指出,一个和平、放松的家庭环境,其基石是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它没有简单地说“你要开心”,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具体的“微习惯”构建法。比如,如何利用孩子午睡的15分钟进行一次“数字排毒”,或者如何设计一个“五分钟的婚姻检查点”,在一天中最忙乱的时候,快速地进行情感同步。这部分内容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对“好妈妈”的刻板印象,即无私奉献、牺牲一切。这本书告诉我们,真正的无私,是先把自己充盈起来,才有能力去滋养孩子。我尝试了书中建议的“晨间三件感恩小事”的练习,虽然只是很小的改变,但一周下来,我发现自己处理孩子纠缠时的耐心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这说明,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于教我如何管教孩子,它是在重塑我作为“人”的生活哲学。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不同月龄段的侧重点上,展现了极其精妙的平衡感。它没有那种为了塞满内容而强行划分阶段的做法,而是真的抓住了每个年龄段孩子发展的核心需求和父母面临的主要困境。对于0到1岁的宝宝,它的内容集中在建立信任、睡眠训练的基础和感官刺激的引导上,非常侧重于“连接”的建立,很多关于安抚技巧的描述细致到连抱的姿势都有微调的建议,实用性极强。而到了3到6岁的阶段,重点就明显转向了规则的建立、情绪的管理以及社交能力的培养。我发现它在“情绪爆发”那一章里提供的“暂停角”概念,比我之前听过的任何“冷静区”都要人性化得多。它不是惩罚性的隔离,而是给孩子一个自我调节的空间。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深度挖掘,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为不同阶段的我们量身定制的“育儿手册”。它知道我们什么时候需要温柔的抚慰,什么时候需要坚定的指导,这种时机的把握非常到位。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心头好,拿到手的时候就被那种温暖的色调和亲肤的纸张质感吸引了。封面设计得非常简洁大气,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图案,反而用一种非常宁静的蓝色和柔和的米白色搭配,给人一种非常可靠、值得信赖的感觉。内页的字体排版也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字号适中,行间距拉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酸涩。更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关键的概念和建议都被用小卡片或者醒目的标题框标注出来,方便我在忙乱的育儿日常中快速抓住重点。比如,关于如何应对宝宝夜醒那一页,它不是堆砌长篇大论的理论,而是用几个非常清晰的步骤和建议,配上一些手绘风格的插图来辅助理解,让我立刻就能找到可以尝试的方法。这本读物在设计上体现出一种对父母的体贴,知道我们时间宝贵,需要的是即拿即用、不拖泥带水的实用信息。书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非常充实,但又不像那些砖头书一样让人望而生畏,非常适合睡前或者碎片时间翻阅。这种从外到内的精致感,让我对书中的内容也自然而然地抱有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从操作层面上看,这本书的“可重复性”和“适应性”做得相当出色。它很少给出那种“只有这一种方法有效”的绝对论断,反而充满了“你可以试试看”的开放性建议。例如,在食物引入的问题上,它列举了至少三种不同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可以采纳的喂养策略,并分析了每种策略可能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把最终的决定权交还给了我们家长。这对我这种追求自主性和个体化养育的父母来说,简直太重要了。我不用担心完全照搬书中的某个步骤后,如果我的孩子反应不同就会感到挫败。书中的建议更像是一个灵活的脚手架,我们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根据我们孩子的独特气质和我们家庭的实际情况,搭建出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养育体系。而且,书末附带的资源索引也非常贴心,提供了一些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专业机构和推荐阅读方向,体现了作者严谨的专业态度和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绝不是一本写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
评分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完全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语气,读起来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情商极高的邻家长辈在跟你娓娓道来。很多育儿书上来就是一大堆心理学名词和晦涩的理论,听得人云里雾里,但这本书不一样,它完全是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朴实的语言来描述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比如,在讨论“分离焦虑”时,它没有直接引用弗洛伊德或者依恋理论的复杂表述,而是通过一个名叫“小树苗”的比喻,生动地描述了孩子需要安全感就像小树苗需要土壤一样。这种叙事方式让原本严肃的话题变得非常接地气,我甚至可以想象着自己正在跟书里的作者进行一次轻松的下午茶对话。而且,书中对于“失败”这个概念的定义也非常宽容和积极。它没有把父母的任何一次犹豫或错误归类为“失败”,而是将所有“不顺利”都看作是学习和调整的机会。这种心态上的引导,对于初为人父母、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过度自责的我来说,简直是强心剂。它让我意识到,养育孩子不是一场零失误的考试,而是一段充满惊喜和挑战的旅程,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和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