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文化复兴的风气已然兴盛,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为孩子讲述中国人自己的历史文化。为打造一套代表中国精神的中国历史绘本,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合作,历时三年,出版了《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系列图书,涉及商业贸易、大河文明、交通发展、家族家庭、饮食文化5大主题。该书依托国家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大量详实的文物和考古资料为创作依据,以绘本的形式重现历史生活风貌,向广大少年儿童传递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从家庭做起。这套书从孩子需求出发,传播中国声音,弘扬民族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分册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家,我们从哪里来》讲述中国人的家族起源、姓氏,在古代,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成长过程,以及中国人“团圆”的家庭观。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商贸,从贝壳到丝绸》讲述典型的中国方孔圆钱是怎么出现的,丝绸之路的故事、城市商业街的故事、走街串巷的货郎等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我们怎样走遍世界》讲述中国人古时候的车马、船舶、桥梁、道路、大运河、郑和下西洋等中国人开拓交通、认识世界的故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大河,我们的开始》讲述了中华民族诞生的主要区域——黄河、长江、辽河等流域的原始文明起源,从河流的角度入手,讲述我们的祖先怎样利用水来生产生活、建造城市,建立文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 我们祖先的餐桌》讲述饮食及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人们如何获得食物,酒、盐、茶的食用,外来食品的引进,以及丰富的菜品等。
作者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其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至今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对外历史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平台作用。
媒体评论国博的编写队伍对历史文化和展览都有很好的理解,他们长年接待儿童观众、具有丰富的博物馆授课经验,基于多年的课程实践和大量文献资料,终于形成了这套文稿。这是国家博物馆为祖国少年儿童献上的一份厚礼。
——陈成军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在今天这样一个门户大开、东西文化八面来风的时代,我们实在太需要将我们民族自己的故事,用孩子们喜欢接受的图画书形式开发出来,用现代理念和优美的艺术表达智慧地转化为广大少年儿童爱读爱看爱接受的读本,这实在是中国孩子看得见的文化之根。
——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书摘插画这套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一点也不拖沓,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曲线。它没有按照严格的编年体去罗列事件,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围绕几个核心的主题或标志性的人物来展开每一册的内容。比如其中一册,可能就聚焦于某一个重要发明或某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头,然后逐步带出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影响。这种结构非常有利于构建起儿童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我发现,我家的小外甥女,平时对历史书的耐心只有五分钟,但她能坐下来把这套书中的某一章节完整地看完,然后还缠着我问后续发展。这说明作者深谙儿童的认知规律,知道如何在保持知识密度的同时,确保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很多历史题材的科普读物,常常陷入知识点堆砌的怪圈,但这本书明显避免了这一点,它是在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授历史”,高下立判。
评分这套书的印刷和装帧真是没得挑,拿到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纸张厚实有质感,色彩还原度极高,那些古代壁画、青铜器的纹理和色彩都表现得非常生动。我给上小学的侄子买的,他对手绘风格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这套绘本的画风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童趣,非常适合小朋友的审美。特别是有些场景的细节处理,比如人物的衣着、当时的市井生活描绘,都非常考究,能感觉到作者和插画师对历史的敬畏和认真。我试着给他讲其中一页关于夏商周青铜器的内容,那些复杂的纹饰,本来以为他会觉得枯燥,结果他盯着图画,自己能说出一些观察到的东西,可见图画的引导性很强。对于初次接触历史的低龄儿童来说,这种“看图识史”的方式远比干巴巴的文字有效得多。而且,这套书的版式设计也很用心,留白适度,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对于家长来说,这套书也是一个极好的亲子共读材料,我们可以一起探索那些尘封的往事,那种共同学习和发现的乐趣是无可替代的。从收藏价值和日常阅读体验来看,这套书都值回票价了。
评分购买这套书,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提供的辅助阅读资源和互动性设计。我留意到,每一章节的末尾,或者在重要的知识点旁边,都有一些小小的“趣味问答”或者“小博士信箱”之类的板块,这些设计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它不是一个单向的信息输出,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会引导孩子去思考,而不是仅仅记住答案。例如,在介绍完某种古代农具后,它可能会引导孩子思考:“如果现在没有了这种工具,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极大地培养了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历史百科”范畴,它正在构建一个以历史为载体的综合素养培养体系。对于希望孩子能有更广阔视野和更深思维深度的家长来说,这套书无疑是精心挑选的礼物,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孩子如何去学习历史,去热爱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评分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我非常欣赏这套绘本所展现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它所选取的历史节点和代表性文化符号,都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书中对于传统礼仪、服饰、器物等方面的细致描绘,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比如,书中对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的描绘,那种对自然、对艺术的追求,会让孩子从小就建立起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审美倾向。这比单纯背诵朝代更重要,因为它关乎“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种深层次的文化认同。而且,在处理一些历史争议或敏感话题时,作者的处理方式显得尤为成熟和谨慎,既符合历史的客观性,又兼顾了儿童读物的教育导向,做到了寓教于乐和价值引导的完美平衡。这是很多市面上粗制滥造的儿童历史读物所不具备的深度和格局。
评分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平时会涉猎一些比较专业的历史读物,但说实话,很多时候那些书读起来太过晦涩,缺乏趣味性,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当我看到这套面向儿童的绘本时,其实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的。没想到,它在保证基本历史脉络准确性的前提下,将复杂的时间线和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极大的简化和可视化处理。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发生了什么”的层面,而是努力去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和“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比如,书中对某一朝代疆域变化的描述,不是简单地用地图标示,而是结合了当时的地理特征和民族迁徙的叙述,让读者对历史的动态发展有一个更立体的认知。虽然是绘本形式,但它所传递的史学观念是很扎实的,没有为了迎合儿童而进行过度“卡通化”的处理,使得即便是成年人阅读,也能从中获取一些新的视角和启发。它更像是一部精心制作的“历史微缩景观”,提供了一个快速而清晰的概览,对于想系统性梳理古代史脉络但又不想一开始就被大量专业术语淹没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入门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