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波完全自选集,儿童诗创作60年精华全奉献。
2.扫二维码即可听作者金波和著名主持人小雨姐姐双双倾情朗诵。
3.“世界超美书”设计师刘晓翔工作室装帧设计。布面精装,镂空环衬,特种纸全彩印刷,极具收藏价值。
4.著名插画家钦吟之绘制插图,大气国际范。
1.金波完全自选集,儿童诗创作60年精华全奉献。
2.扫二维码即可听作者金波和著名主持人小雨姐姐双双倾情朗诵。
3.“世界超美书”设计师刘晓翔工作室装帧设计。布面精装,镂空环衬,特种纸全彩印刷,极具收藏价值。
4.著名插画家钦吟之绘制插图,大气国际范。
金波: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作家奖。
《白天鹅之歌》 《萤火虫之歌》 《红蜻蜓之歌》
六十年,
为孩子们写诗
六十年,我坚持为孩子们写诗,这是我永恒的快乐。这快乐源自我对儿童的发现和为他们的劳作。
很早的时候,当我刚刚离开童年时代,我就感受到了童年是快乐的。这快乐不是物质的,是精神的。我长大了,开始意识到,在孩子的天性中,有单纯,也有丰富。渐渐地,我也开始回归自己的童年。我想起母亲以她的乡音为我吟唱童谣,那行云流水般的天籁之韵,让我进入了一个欢悦而宁静的境界。此后,我喜欢上了中国的民间童谣。这种简朴的爱好, 使我在度过的岁月里,有缓慢的速度,绵长的快慰。后来,我又喜欢上了儿童诗,喜欢着,并创作着。那样的时光,速度仍是缓慢的:一首一首地写,一首一首地读,一首一首地修改。在创作中,我自身也融进了童年,依旧是缓慢地回忆着,品味着,思考着。
童年,绝非只是一个年龄的概念,它更是一个生命的旅程,一段岁月的历史,一支惜别的骊歌。童年里有永不凋谢的微笑,也有永不干涸的泪水。所以,童年的记忆,可以伴随我们一生。诗就应该写这些微笑与眼泪。
在20世纪60年代和八九十年代,我写了比较多的儿童诗,特别是八九十年代,我的心中涌动着无限诗情:一朵花、一棵树,山峰、大海,孩子的一笑一颦,甚至一声音响、一缕气味、一种颜色、一个词汇,都让我感受到诗意,想起写诗。说起写诗, 我不会刻意地一定要写儿童诗。那时,我的诗,不是为儿童写的,就是适合儿童读的,因为我全身心浸润在孩子的世界里。
童年的天真、单纯,好奇心理、探究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那一颗童心,就是对人生的恩泽。永葆童心是对生命的最高嘉奖。我以诗赞美童年,珍惜童年,让孩子们有一个身心健康成长的童年,这就是我为孩子们写作的乐趣和审慎的姿态。
童年很重要,童年跟随着我们的生命进程,不断地被发现着,被养育着。对于童年,我们没有穷尽的书写,没有终结的诠释。我以六十年的光阴, 用诗——文学语言中的钻石——也无法把童年雕琢得那样精粹。
我很陶醉于诗的音乐性。读诗的声音是诗的翅膀。给儿童写诗需要这飞翔的翅膀。诗飞进我们的听觉,直抵心灵,与我们的生命相知相融,正如我和孩子们的生命相知相融。
六十年,这是我诗歌创作的春天。我进入了一个诗的童话王国,我写下的诗行,愿每一个字,都是种子,都是小鸟,愿它们出土成苗,入云展翅。我和孩子们的相知相融,使我和写诗相益相得。
我把为孩子们写诗,看作是对童年的纪念,是对童年的洗礼,也是对童年的致敬。一生如此。
我常常在脑海里浮现这样的情景:在落日的余晖中,我静静地坐在摇椅上,双眼微闭,听窗外鸟啼。我知道,窗前有玉兰花正开,枝头有鸟在叫。忽然,我听见有孩子在朗诵诗,那是与鸟啼和鸣,与花香相融的声音。读诗的声音很美。此时,天色向晚,一切渐暗,唯有孩子读诗的声音,让我聆听,不胜低回……
金波
二〇一七年七月十二日 于北京
作为一个家长,我买书除了考虑孩子是否喜欢,还要考虑它是否具有长久的陪伴价值。这套三册的装帧设计,让我确信它绝对是能伴随孩子成长的精品。它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快消品”,而是值得反复翻阅的“常青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同一段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是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读到的是一个天真的故事,十年后,再读可能就品出了其中的沧桑和哲理。这种层次感,是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志。而且,三册的组合也为家庭共读提供了便利,我们可以轮流挑选,或者就同一篇目进行对比阅读和讨论。这种沉淀下来的阅读体验,远比追求即时的娱乐效果更具教育意义。它教会孩子,好的东西是需要时间去品味的,阅读亦是如此。
评分我女儿对故事情节的捕捉能力一直很强,但她对文字的敏感度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这套书的文字量和排版方式,对于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的。每页的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眼睛感到拥挤和疲劳,这对于长时间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我观察她阅读时的状态,她不需要频繁地停下来询问生僻字,这说明文字的遣词造句既保持了文学性,又顾及了小读者的理解力。更让我欣喜的是,里面的某些叙事节奏,那种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即使我只是在一旁听她轻声朗读,也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流动上的功力。这套书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原本平淡的场景描绘得活灵活现,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对“美文”的初步感知。这比单纯的知识灌输要有效得多,它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语感和审美。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复古的布面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仿佛捧着一份珍贵的宝藏。装帧的工艺看得出来非常用心,每一页的触感都那么细腻舒适。对于我们家那个小家伙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感官的探索,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脊的烫金文字,在光线下会折射出低调而优雅的光芒。虽然是儿童读物,但它完全没有那种廉价的塑料感,反而散发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厚重感,这对于培养孩子对“书”的敬畏之心,是非常有帮助的。拆开包装时,那种淡淡的书香混合着布料的特有气味,让人心情无比平静。我几乎可以想象,这三册书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去珍惜和收藏。这第一印象的建立,对于吸引孩子主动拿起书本阅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我特别关注一套儿童读物对于想象力引导的有效性。很多现代的童书,为了迎合快节奏的视觉冲击,往往把画面描绘得过于具象化,反而限制了孩子的二次创作空间。而这套书,它的文字描述虽然生动,却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和想象的余地。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门,但具体门后是什么景象,需要读者自己去构建。我试着让我的孩子读完一个章节后,请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或者画出来,她的版本总是充满着意想不到的细节和色彩,这正说明了文字的魔力——它激发了她内在的创造力,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视觉信息。这种通过文字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任何高成本的动画片都无法替代的教育价值。它教会孩子如何“看见”文字背后的世界,这是未来学习和生活都需要的核心能力。
评分从内容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三册书的编排逻辑非常值得称赞。它们不是简单地按时间顺序堆砌,而是似乎围绕着几个核心主题进行了巧妙的划分,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不同侧面的人文关怀和自然哲理。我发现,有些篇章着重于描绘广阔的自然景象,笔触细腻而富有想象力,能激发孩子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而另一些则聚焦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景,比如友谊、亲情,用最朴素的语言触及最深刻的情感共鸣。这种张弛有度的内容布局,避免了阅读疲劳,确保了孩子在接触到不同主题时都能保持高度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而且,这三册书的厚度拿捏得也很有分寸,既保证了内容的丰富度,又不会让孩子产生“一本读不完”的畏惧心理。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让孩子在不同的“小宇宙”中自由穿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