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平装:58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16
条形码:9787567525641
《蒋碧微回忆录》包括《我与徐悲鸿》(原为《我与悲鸿》)和《我与张道藩》(原为《我与道藩》),1964年10月由《皇冠》杂志刊行,1966年11月由皇冠杂志社正式出版。本书是中国部女性自传,记述了蒋碧微与徐悲鸿私奔、赴欧留学、结识张道藩,直至同徐悲鸿离婚、同张道藩炽热的恋情并分手的整个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作为旧社会的女子蒋碧微为了自己的追求,是如伺冲破重重旧观念、旧道德的束缚的。在书中蒋碧微为人极为强势,感情激烈,做了那个时代极难做的事,被认为是中国女权主义的先锋。
本书文笔优美,情感丰富而曲折,一经出版,在成为书,拥有大量读者,也为我们研究徐悲鸿,研究女性的心灵自由与解放提供了独特的文本,很值得一读。
编辑
在传统与自由之间挣扎、行走在婚姻与爱情的边缘!
民国才女蒋碧微与画家徐悲鸿和高官张道藩之间的爱情传奇!
风靡海峡两岸数十年,一部女性追求心灵自由与解放的史诗!
《蒋碧微回忆录》分《我与悲鸿》、《我与道藩》两部分,记述了蒋碧薇冲破封建礼教,与徐悲鸿的恋情,出轨的原因,她与张道藩的纠葛、晚年的共同生活及出走南洋。是一部内容丰富,有很丰富的人生经历、很深刻的人生体验的自传作品。文笔也很不错,值得一读。
媒体
碧微女士可以说是三四十年代中国艺术界的传奇人物,敢爱敢恨,特立独行。她与徐悲鸿、张道藩两先生的感情经历,尤可谓曲折动人,透过她的回忆录的记述,亦曾撼动千万读者的心灵。
——作家 琼瑶
作者简介
蒋碧微(1899—1978),女,江苏宜兴人,原名棠珍,字书楣。13岁时由父母做主,与苏州查家公子查紫含订婚。17岁时,传闻查紫含企图,伤心悔恨。同常来家中的徐悲鸿一见倾心,1917年一起私奔日本。1919年徐悲鸿获得官费留学资格,两人一起赴法国。1921年同富家公子张道藩相识,张道藩表达爱意,为蒋碧微拒绝。
由于官费时断时续,蒋碧微与徐悲鸿长期生活困顿,加之徐悲鸿的疏于照顾,蒋碧微对徐悲鸿有了心理隔阂。徐悲鸿、蒋碧微在欧洲生活难以为继,1927年先后同国。回国后,徐悲鸿声誉鹊起,但由于两人的政治倾向、生活观念的歧异、徐悲鸿与孙多慈的绯闻,两人感情逐渐破裂,蒋碧微开始了同要员张道藩的热恋,成为了张道藩的情人。此后徐悲鸿不为蒋碧微所见谅,长期在外飘荡,并与廖靖文结识。1945年徐、蒋离婚,徐以100幅画作和40幅古画(金钱若干)作为补偿,儿子徐伯阳与女儿徐静斐为蒋碧微抚养。1946年1月,徐悲鸿、廖靖文结婚。1948年徐悲鸿与夫人拒绝随政权南迁。1953年,徐悲鸿病逝于北京。
解放前夕,徐伯阳、徐静斐先后离开蒋碧微,投入了的阵营。1949年,蒋碧微与张道藩同赴,1952年张道藩任“立法院院长”。到后,张道藩将妻子与女儿安置于澳洲,与蒋碧微同居一室,但蒋碧微不能与张道藩同出于公众场所。此后两人感情逐渐平淡,难以挽回。1959年,张道藩接回妻女,蒋碧微与张道藩分离。
1964年蒋碧微发表回忆录。1968年张道藩死于。1978年蒋碧薇去世。
序言
人生是悲痛的,但是悲痛给予我很多启示,使我受到了教训,得着了经验,认清了途径,增强了勇气,而没有被它所摧毁。
二十五年来所想写的,如今总算是写成了,好坏不论,但它确是真实的记述,由于力求真实,如果有牵连到别人的地方,还请原谅,因为这是难以避免的。
后记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四日出版的《新闻天地》,曾刊出本文,对我撰回忆录的动机及用心,有所交代,特于转载,以代后记。
南京倘使需要死守,即或大本营人员撤出,我决心和守城将士同生死……现在想起有几件必需求你的事,我虔诚地希望你让它们一一实现:
1.请将我所著的剧本,汇集齐全,出一部专集。
2.假如我的各种作品还没有被焚毁,请为我出一本画册,作为我学美术七年的纪念。
3.我近几个月的笔记,你可以加以删改,隐去关系人姓名和字句,在适当刊物上发表,作为我和你的爱情纪念。
你能为我做这三件事,我即使死了,死也瞑目。
一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首都外围战况紧急,日机滥施轰炸,南京已成危城。道藩时任内政部常务次长,我已经安全疏散到重庆。他在政务繁剧,警报不断声中,每天必定要写很长的“笔记”给我,笔记中备述相思之苦,满纸热泪奔放的字句,以上所录的,便是他自称“俨如遗嘱”的笔记中一段。他曾托我以三件“后事”,而后一件,也就是促成我在二十八年后的,撰写《蒋碧微回忆录》的一大动机。
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陷敌,撤退前夕,道藩经陈立夫先生力劝,终于放弃了与守城将士共存亡的愿望,取道牯岭转进汉口。一九三八年一月出任教育部次长,八月到达重庆,当时我在北碚复旦大学任教。自此我们开始了抗战八年期间矛盾痛苦、纠结难解的恋情,由于双方的身份、地位和交游的关系,我们的相爱必须严守秘密,虽然同在一地,但是情愫互通,依然要靠写信往还。如此,自一九二六年二月十五日,他次写给我隐约示爱的信以来,几十年来,我和道藩往来的书信,多达十五六万字。这么许多的信,不但原件经我妥善保存,而且还由道藩和我分别抄誊,誊本亦有十余册之多。
在所有的信里,道藩锲而不舍地表现他内心大的意向:一、和我逃到一个小岛,纵使尽一日之欢,也死而无憾;二、怎样能贡献他所有的给我;三、以我们的信件为主要材料,将我俩之间的故事,写成一部“伟大的爱情小说”。
关于第三项心愿,他曾在信中不止一次地提出,前后历时十年以上,本文以下所引,都是摘自道藩信上的原文:
世间相爱的人固然不少,但是我们的爱若公诸社会,谁也不能否认它是伟大的!我一生有此,即使身败名裂,死也无憾!我们虽然受着极大的苦痛,但是如果没有这种苦痛我们的爱又何从表现呢?还不是平平凡凡地过去了吗?
我一面读着信,一面在想像着我们将来写书的计划,真兴奋极了!只要你同意,我们一定要写这本书的,你的信写得太好了,可惜我那些信太杂乱,太随便,太缺乏修辞功夫了,将来一定要大为删节,方能采用。我们的信的难得之处,即在写时心中毫无做作,想什么就写什么,所谓真情流露是毫无问题的。
……我早和你说过:我要写一部小说,现在有了我们的信,我将从事我今生今世宝贵的一本著作。……
我们的信,不管内容如何,我们之间毫无保留的真实感情都在里面,人间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如果我们能够将它编纂成一本有趣的书,那么我们的至情,也许藉此永远存于天地之间,至于别人如何批评,只好不理。
你要知道,唯有文字可以使我们遗留点痕迹在人间,只要我们写下来的文章,毫无假借,句句真实,那就足够珍贵了。
你要快点把信抄完给我,让我能够早做编书计划,否则我若早死了,或者这些珍贵的笔记遇到什么灾难,这种天地间罕有的至情产物,不能留存于世,岂不可惜!
我们的相爱将永远留存于心底,以度过我们残余的生命,尽此毕生的相思,藉此完成我们的杰作,一一拿我们的信件做主要材料而写成的书,为人世间留下一桩理想的爱情,那也就是我们不幸中万分之一的慰藉了。
二
一般人都以为张道藩是一位有为有守的政治家,殊不知他在严肃的外表之下,有一颗热烈真挚的爱心;世人都以为张道藩数十年来殚智竭虑,尽瘁党国,却没有想到他因为爱我而痛苦彷徨,几度想到一死以报知己。几十年中,无论他多忙,多乱,他经常都在利用有限的睡眠时间,甚至在敌机轰炸声中,冒着生命危险,长江大河般地给我写信。当他父逝世,在等待起灵出殡的隙间,他还用铅笔写了一封长函寄回重庆。因此他一再强调说:“我们的信,都是呕心沥血真情真爱的流露,都是天地间不可多得的文献,如果毁了,也就等于向自己的精神宣告死刑,将来又何堪其苦?”他将我们的信件视为无上瑰宝,一心一意想把我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
明乎此,就应该知道我写回忆录,多一半是受道藩的启示,来完成这项他向往已久,迄今仍然未能执笔的作品,诚如他所说:“为人世间留下一桩理想的爱情,作为我们不幸中万一的慰藉。”
三
是的,我和道藩的遭遇是不幸的,但是我们都以为我们之间的感情,毕竟也曾达到了我们的理想,应该是无所憾恨了。我们生不逢辰,在这个大动乱的时代里,国家、社会和家庭,都赋予我们艰巨的责任,使我们无法遂行一己的愿望,行使自由的意志。我们相逢在一九二一年,道藩虽然是惨绿少年,我却已罗敷有夫,正和悲鸿自巴黎小游柏林。后来,道藩结束伦敦大学学业,到巴黎高美术学校研究,由于谢寿康、常玉、郭有守等一般朋友组成了“天狗会”,大家兄弟相称,谊切手足,道藩嗣后承认他初次见我,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处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之下,也只好将一腔爱念,暗藏心头,“因为我深知,我若爱你,必将使你我同陷痛苦。”
我出身宜兴古城的阀阅世家,祖父、祖母、叔祖、伯父、父和母都有诗词专集行世,因而自小就接受了书香门第,礼教家庭的薰陶,十三岁由父母做主订了,十七岁跨出深宅大院,跟父母住在上海,只是仍然独处闺中,根本没有和外间接触的机会。我所能见到的男士,是宜兴同乡徐悲鸿。那时候悲鸿年少英俊,生气蓬勃,并且由于家学渊源,在绘画方面已经崭露头角。以一个未经世故的少女,遇到像这样风度翩翩,前程光明的青年,因而发生倾慕之情,毋宁是极其自然的。于是,当他托人向我示意,约我同去外国时,我会毫不犹豫地甘作名教罪人,和他悄悄地逃到日本,流浪北京,负笈巴黎,在差不多半世纪前的中国旧社会里,闹出逃婚出奔的轩然大波。
但是共同生活以后,我对悲鸿才有了深切的了解,我发现他的结婚对象应该是艺术而不是我。他无视任何与艺术无关的人、事或物,而以“应毋庸议”作为他的斋名,把“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集句对联永远挂在座右。如此我从十八岁跟他浪迹天涯海角,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不但不曾得到他一点照顾,反而受到无穷的痛苦与厄难,凡此种种,在我的回忆录《我与徐悲鸿》中,已经忠实地写了许多。
悲鸿的一颗炽热爱好艺术的心,驱走了我们所应的幸福和欢乐,但是我仍然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好妻子,因为我发觉他所欠缺的正是我之所长,我是女人,现实环境训练了我安排生活的能力,我愿和他截长补短,同舟共济,我的希望是像他那样的一块璞玉浑金,经过琢磨淬砺,将来能成为璀璨的大器。
四
我们在巴黎一住八年,直到一九二七年先后回国,结束了异域流浪的凄苦生涯。结缡十载,头一回有了自己的家,个孩子也在这时呱呱坠地。自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〇年,我们艰辛奋斗,刻苦努力,悲鸿渐渐地声誉鹊起,名重公卿。吴稚晖先生为我们筹建华屋,大学聘他为艺术系主任,那是我们一生中高潮的时期,年龄虽已进入中年,事业却在蒸蒸日上,近代中国画家能有徐悲鸿当年那种境遇的,确属凤毛麟角。
然而,很不幸的,他只能和我同忧患,而不能共安乐。悲鸿竟在这时陷入了爱情迷阵,凭一股冲动,爱上了他的一位女学生。三。年冬经他向我坦白承认这桩畸恋后,所给予我的震撼和悲哀是无法描述的,我不能恕宥他的不忠,更无法容忍他那荒谬的“两全之计”。
因此我们夫妻的感情逐渐趋向破裂,他甚至主动地离开家庭,去过那浪荡四海,奔走江湖的流浪生活,结果是,他的恋爱一无所得,我们的家却被毁了。而他自己,更由于他的性格使然,一着错,满盘输,生活既不安定,情绪更感苦闷,于是健康的耗损,严重地戕害了他的艺术生命。时至,我敢于说:如果不是这次恋爱事件,所造致的一连串恶果,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可能会更辉煌,说不定他还不至于五十九岁便百病丛生地死于北京。
五
自从悲鸿离开家庭,我便开始自力更生,挑起生活的重担,抚育一对无辜的儿女。那时候我虽然伤心凄凉,但是外形上总是竭力表现平静,我对人生不忮不求,不愠不怨,我只想勇敢坚强地活下去,不要被恶劣的命运所湮没。然而诚如西谚说的:“爱情如月,不盈即缺’’,暗中恋我已逾十数年的道藩,却在为我的不幸遭遇悲愤莫名,他终于用无比热烈的爱忱,攻破我兢兢自守的防线,闯入了我的心扉。
那是在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两个月,淞沪战况紧急,南京日夜被炸,在兵荒马乱的时日里,道藩的信像雪片一般地飞来。
我的雪(雪是道藩与我通讯对所的名字),本来是人家的一个至宝。我虽然秘密地崇拜她,爱着她十多年,但是从来不敢有任何希求。一直到人家侮辱了她,虐待了她,几乎要抛弃她的时候,我才诚挚地对她公开了我十多年来心中爱她的秘密,幸而两心相知,才有这一段神秘不可思议的爱史!以上这一段信,可以说明我和道藩陷入热恋的起始。
六
我在痛苦中摸索挣扎了半生,痛苦使我了解人生的真谛,我对爱的观点是施予,而不是攫夺,甚至于我还想:攫得爱情而又失去,反倒不如从未得到的好。同时,由于悲鸿和孙韵君的恋爱曾使我身受“破家”的惨痛,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不愿使别人因我而痛苦。何况在我的意识里,由友谊发展到爱情,到了后,一定会连友谊也一并丧失。在我自己的这些大前提之下,对于道藩热烈如火的爱心,我一直都是在迟疑不决,矛盾彷徨的。
可是我终于不克自持,坠入了苦恋的深渊,在持续数十年的苦恋岁月中,可以自慰的,是我始终保有我的原则,无论情况怎样演变,事态如何发展,我做不影响他事业和家庭的事。而今回顾,在这一点上我总算已经做到了。此外,我们的相恋由秘密而公开,几十年里,我都小心翼翼地避免和他的事业发生任何联系。离开大陆,促成了道藩多年的梦想,使我们在同居十年,十年里我深居简出,一心只以他的生活与健康为重,让他在忧患半生之余获得安适的环境。十年后,基于种种的因素,我决计促成他的家室团圆,不惜远走南洋,躲过那个“情何以堪”的别离场面。 和道藩分手以后六年来,我闭门思过,打开尘封已久的回忆之库,觉得五十年的前尘往事也不是过眼云烟,因为每一幕都有我自己的血泪。这么一想,便觉得自己对人生的职责似乎还没有尽完,道藩要写书的志愿不时在我心头缭绕:“唯有文字可使我们留点痕迹在人间”,“只要我们写的毫无假借,句句真实,那就足够珍贵了。”同时,这几十年中不知有多少朋友劝我着手撰写回忆录。他们说:以你这样多彩多姿的一生,用不着加以描绘,只要照实写下,便是一部好的作品。甚至于还有朋友想越俎代庖替我执笔,但却全都给我婉言拒绝了。我当时也曾说:“这部回忆录是一定要由我自己手完成的。”
抒写六十多年来的故事,虽说都是自己的身经历;然而往事浩漫如海,尤其千头万绪,真有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之慨。于是我先自整理已有的资料着手。所幸我一向有保存旧物的习惯,断简残篇,一律掇拾,因为从这许多旧资料中,给了我不少提纲挈领的线索,我根据这些线索完成了初步的写作大纲;当然,其中完整的资料还是我和道藩的信件,它们构成了“我与道藩”一书的主要部分。
写这部回忆录,我的高原则是力求真实,因为我服膺莎翁的格言:“对自己能真实,对别人自可不伪,犹夜之继日,影之随形。”同时,在我回忆录中出现的人物,大多今仍健在,事实不容许我记载发生。我以“真实”为出发点,怀着虔敬之心,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我半生的际遇,因此我曾说:“我一心坦荡,只有衷诚感恩之念,毫无睚眦必报之心,我在我的回忆录中抒写我所敬、我所爱、我所感、我所念的人与事,我深信我不会损害到任何一位与我相关的人。”
《蒋碧微回忆录》全文五十余万字,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我与徐悲鸿》,下篇《我与张道藩》,自去年十月一日在皇冠杂志连载后,我一直在诚惶诚恐地等待读者的批评指正。幸运的是这部书一开始问世便受到各界的重视,朋友们给我鼓励,读者们颇为推许,文化新闻界尤其热烈支持,套一句习用广告成语,也许可以谬称“轰动遐迩”了。其间虽有少数不明内情人士,误以为我和道藩的情史公布,会对他个人有所损害,他们也曾当面婉言劝阻,或则对此书的发表图加缓冲,然而我总是十分恳切地向他们解释说明。我不相信至情挚爱会有损人格尊严,会令人觉得罪恶过失。我作如是言,我想道藩一定也有这样的认识,基于此,也才念念不忘地要完成这一部书。还有,一位道藩的戚,起先很坚决地主张我这部书不必亟亟推出,我心平气和地向他解说个中缘由,并且把已完成的初稿请他拿去看,不几天他又到了我的家里,态度完全改观,他不但认为这应该是一部不朽的名著,同时他还自告奋勇地为我字斟句酌,细加推敲。我当然知道,我这部书在先天上占了很大的便宜,因为皇冠杂志宣传它是“中国部女性自传”。一生提倡写自传力的胡适之先生,在他《四十自序》一书出版时曾说:“我们抛出几块砖瓦,只是希望能引出许多块美玉宝石来。”从引伸其抛砖引玉之义,寄望未来有更多更好的自传作品行世。至于我,我自己的任务总算勉力完成了。
文摘
那年,父在复旦大学的一位同事林天木先生,他的夫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薛锦琴,他们都是广东人,民国以前,薛夫人曾在上海张园发表演说,慷慨激昂,轰动一时。这时他们住在民厚北里,就在家里办了一间小学,收了十几个学生,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有林先生和父谈起,想找一个助手。父看我在家闲着没事,学校的距离又近,因此就了我。自此我开始到学校工作。
有,朱了洲先生到我家来,父和母都不在家,他突如其来地问我一句:“假如现在有一个人,想带你去外国,你去不去?”
我听了他这么一问,心头立刻就映出了徐先生的影子,这“一个人”和“外国”,同时在构成强烈的吸引,它使我心底的暗潮汹涌澎湃,不可遏止,耳畔仿佛响起嘹亮的叫喊声:
“去呀!去!你为什么不去!难道你想等着查家来迎娶?”
其时,房间里是极端的静默,朱先生正凝神地瞪视着我,他的目光好像要穿透我的心胸。我茫然地站着,衡量自己一生中严重的问题,去?不去?都将决定我未来的命运,然而当时我只有一种紊乱与无助的感觉。
也许是朱先生已经猜中了我的心意,他开始低声地告诉我说,这个人就是徐先生,他在近时期要到法国留学,他很想带我一同到法国去。
我当然听说过徐先生要到法国的事,可是我连做梦也不曾想到,他竟要带我一同去!
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徐先生带我去究竟是什么用意,由于我一向对徐先生的好感和爱慕,以及逃避查家的即将迎娶,我在那么紧张急迫的气氛里,禁不住朱先生一再连声地催逼,竟脱口而出地说出了我的答复:
“我去。”
朱先生很满意,可是他一再地叮嘱我,这件事千万不可泄漏,否则将会有很大的祸事。后他又说:关于出国的准备和手续,徐先生自会替我办理。我的神志逐渐清醒,想起自己是一个已经订婚的人,在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不能解除婚约的,所以只好默许秘密出走。
这以后徐先生便私下为我取了一个名字:碧微,还刻了一对水晶戒指,一只上刻“悲鸿”,一只镌着“碧微”。他把碧微的名戒整天戴在手上,有人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很得意地笑着回答:
“这是我未来的太太的名字。”
人家追问他未来的太太是谁呢?他神秘地笑笑,不再答复。
不久,徐先生便开始积极地准备。他通知所有的朋友,说他就要动身到法国去,姬觉弥先生送了两干元的旅费,我们家里都给他饯过行。
他扬言某月某日启程,其实他仍旧留在上海,为我申请护照,办理出国手续,购买必需的日用品,还做了许多衣服。花色料子和式样,全都按照他所喜爱的挑选,而我后来看了也很满意。因为他是艺术家,懂得色调的配搭和式样的合宜。
那一段时期他匿居在辛家花园康有为先生的家里,当时康有为已经收他为弟子。他的秘密,除了康家,就只有朱了洲先生和我知道。
他和我必需通消息的时候,信就寄到林家的学校去,想不到林家的学校,在这时帮了我很大的忙,成为秘密通信的地方。也曾有过两次,他叫我到辛家花园去看他,我便向学校告了假,悄悄地前往。
一九一七年,次世界大战正在激烈地进行,由上海到法国的航线不通,出走的事已经决定了,时间非常紧迫。徐先生决定带我先到日本,再看风色。他把出国事项都办好了,便订了日本船博爱丸的舱位,博爱丸定于五月十四日清晨驶往长崎。
十三日我接到了徐先生的秘密通知,他知道我从来没有单独出过门,在信上指点得特别详细。他要我当晚天黑以后,悄悄地离开家,雇一辆黄包车,到爱多亚路长发栈去找他。他并且叮咛我,雇车要找留辫子的车夫,因为那种人比较老实可靠。
由徐先生和朱了洲先生密商定计,到了我离家出走的那,朱了洲先生故意来邀请父、母和二姑出去吃晚饭,饭后再去听戏。他们一走,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当时大概是傍晚六点多钟,我看看天色将晚,暮霭已沉,便竭力使自己镇静,把早先预备好的一封信,放在母摆钱账的抽屉里面。我知道母每夜一定要打开这个抽屉,她不会看不到我的留书。我那封信故意写得含含混混,大意是说我深感人生乏味,颇有想去自杀的意味。信放好了,我就两手空空地离开了家门。邻家已经亮起了灯火,弄堂里还有小孩子 -蒋碧微回忆录 全2册 我与徐悲鸿 我与张道藩 中国首部女性自传一部追求女性心灵自由与解放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蒋碧微回忆录 全2册 我与徐悲鸿 我与张道藩 中国首部女性自传一部追求女性心灵自由与解放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蒋碧微回忆录 全2册 我与徐悲鸿 我与张道藩 中国首部女性自传一部追求女性心灵自由与解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蒋碧微回忆录 全2册 我与徐悲鸿 我与张道藩 中国首部女性自传一部追求女性心灵自由与解放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