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探知中国古人的丧葬礼仪、墓地秩序和风水观念
连接考古工作者与大众之间的情感、趣味和思想
墓葬发掘实录×野外考察笔记×文物趣味探析×考古人物群像
收录近百张实地拍摄照片,还原考古工作的真实面貌
名家推荐:
这书吸引人的地方,原不在题材之显赫,而在叙事之得宜、文字的有致与文间所弥漫的人情世味。孟子说,“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人之所业,多影响性格;现代考古工作的工程化特点,往往泯灭人对世味的感受。嘉励兄为辅助发掘,颇留意发掘地方的掌故,对方志与乡邦文献,又尤所用心。
——缪哲(艺术史学者)
他的本职工作是考古,但一起聊天的时候,往往都是听他谈“文学”,甚至是很专业的“咬文嚼字”,而通常很有道理,教人不能不服。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每一个考古学家都是某种程度的福尔摩斯,经由推理把器物编织成事件,把事件编织成行为的类型,然后将其与特定的社会群体联系起来。历史的面目早已模糊不清,而历史的信息却隐约可循。
——晓林子悦(书评人)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寻墓记》,主要记述了对古墓葬的研究发现,还原了第一线的墓葬发掘场景,可使读者切实感受到考古工作艰辛之中的乐趣。第二部分《行路记》,以考古工作为线索,展现了多地的特色风物和世事变迁,既有游记散文的感性气息,也具有田野调查笔记的理性气质。第三部分《品物记》,探析古迹,展现器物之美,以及古人造物的匠心独运。第四部分《怀人记》,以淡笔写浓情,追忆了那些无法忘却的人,如“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恩师、兢兢业业的同事、考古现场的考古技工等,透出对人间温情与善意的珍惜。这些看似主题各异的作品,兼具学术韵味与田野气息,将一位考古工作者多年的心路历程和发现之旅,清晰而完整地予以呈现。
##写人的几篇动人。
评分##原来是有温度的学科
评分考古人的随笔,写人物几篇可称逸品。
评分##史学考古书法书写,作者简直是我想成为的人嘛
评分##想我当年去杭州看雷峰塔觉得怎么那么新 原来发掘在这里
评分##圆桌派第六季6集没看过瘾,拿这本继续过瘾。
评分##史学考古书法书写,作者简直是我想成为的人嘛
评分##一本有温度的考古工作随笔。如果说第一篇《寻墓记》还带有较浓重的学术气息的话,那么之后的文字几乎都是作者在考古工作中的见闻与感受,以轻松的笔触学成,其间既有着对于文物考古挖掘的记录,更有对于历史人物、事件乃至文化遗迹的感受。每一篇里都有着作者的细致观察与思考,在向读者介绍文物考古的同时更有着对于历史以及现实的反思在内。重要的是,没有对于考古工作的深切感情,是写不出这样的一本作品,书中随处可见作者对于这份工作的敬畏、敬业以及热情,无论是在对雷峰塔地宫的挖掘,还是在对于每一处古墓、古城以及古碑的考察中,对可以感受到作者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的责任、热爱与意义,而本书也做到了趣味性与学术性的合理共存…
评分##想我当年去杭州看雷峰塔觉得怎么那么新 原来发掘在这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