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数学需要具备一种纯粹的感觉,即“数感”。本书为日本数学家、菲尔兹奖与沃尔夫奖得主小平邦彦先生的思想随笔文集,书中收录了小平邦彦先生对数学、数学教育的深思、感悟文章,记述了数学家对“数学”“数感”的独到理解,文笔幽默,深入浅出。同时,书中还辑录了小平邦彦先生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时期,与赫尔曼•外尔等数学大家交流的趣闻轶事,对深入理解数学、数学教育具有深刻启示。
##小失误不少,译者不是专业人士。
评分##数感,数学教育批判,复几何,蹭饭。很多日语术语直接译汉,而不是用汉语术语
评分##以后我要做这样的书的翻译
评分##英语口语不好干脆就不学了,每天在普林斯顿和各国数学家比划着也能交流;好的数感就像敏锐的听觉一样,所以大多数人学数学并不容易也并不需强求;平时读书写写日记,周末和三两好友看看电影,感冒期间在病床上把《细雪》前后读三遍,向往树懒那样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数学家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想法呀,真的好有共鸣。
评分##2018已读08-内容很好,有些话很到位,心有戚戚。整体上就是一个大杂烩,有很多值得参考的东西,也有好多私人琐事,重复内容也有不少,所以拟扣掉一星(后来又加回来了)。同样是数学家,听起来似乎外尔、韦依等数学家显得比别人更加优秀,小平也强于多数人,不知确否?
评分##????♀️????????????
评分##编排比较混乱,很多隔了几页就几乎完全重复的内容……翻译也比较生硬
评分##一些人谈怎么学数学以及与相关的数学问题的文章都是写的又臭又长,小平邦彦则是一针见血,让人颇为收益。
评分##书名叫惰者集是因为作者觉得自己除了数学是很懒惰的人,也是怀念旧式大学慢节奏的自由学习时光。因为是文集/访谈录的缘故,书中很多内容重复,主要内容无非讲述数感、批判日教育、学术生涯记流水账。 作者认为数学学得好在于数感好,逻辑只是数学的语法,就像精通英语语法并不代表能流利说写。数感是对数学抽象世界的直觉(玄)。 接着批判了日本七十年代数学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现象,认为其忽视了计算能力培养,且涉及过广蜻蜓点水,最重要的是生搬数学理论的逻辑顺序到教育上而忽视人对数学的理解顺序。作者认为计算与证明是理解数学的不二法门,还认为平面几何对人同时培养逻辑与直觉有很好的锻炼作用,对七十年代日本数学初等教育删去它的作法十分不满。 其他讲学术经历的内容,我不懂数学就无法感受了,再往后是生活记流水账,没什么好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