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冲压模具工入门.考证一本通

图解冲压模具工入门.考证一本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邦忠 著
图书标签:
  • 冲压模具
  • 模具设计
  • 模具制造
  • 冲压工艺
  • 入门
  • 考证
  • 技能提升
  • 工业制造
  • 机械工程
  • 实操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高淳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2237
商品编码:26899337480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图解冲压模具工入门.考证一本通
作者: 李邦忠 开本:
YJ: 39
页数:
现价: 见1;CY =CY部 出版时间 2015-02-01
书号: 9787122222237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D1章 冲压模具工基础知识
1.1 冲压模具工J业情况
1.2 冲压模具工技能鉴定考核要求
1.3 冲压模具工的安全技术
D2章 冲压材料及冲压机械
2.1 冲压材料
2.1.1 常用冲压材料
2.1.2 冲压模具新材料的种类
2.1.3 冲压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
2.2 冲压机械
2.2.1 常用冲床的构造及其特色
2.2.2 冲床的主要规格
2.2.3 冲床的精度及其操作
2.2.4 冲压机械的安全装置种类、结构与机能
2.2.5 冲压机械的主要故障原因与保养、检查
2.2.6 冲压机械操作及安全
D3章 冲载工艺
3.1 冲裁工艺分析
3.1.1 冲裁
3.1.2 冲裁变形过程
3.2 冲裁间隙及冲裁件质量
3.3 排样与搭边
3.4 冲裁模具结构
3.4.1 冲裁模分类
3.4.2 模具结构组成
3.4.3 单工序导柱模
3.4.4 单工序导板模
3.4.5 单工序敞开模
3.4.6 倒装式复合模
3.4.7 侧刃定距级进模
3.4.8 挡料销定距级进模
3.5 冲裁模零件
3.5.1 工作零件结构
3.5.2 定位零件结构
3.5.3 退料装置结构
3.5.4 冲裁模结构零件
D4章 弯曲工艺
4.1 弯曲工艺分析
4.1.1 弯曲变形过程
4.1.2 弯曲变形的特点
4.1.3 Z小弯曲半径
4.2 回弹
4.2.1 回弹现象
4.2.2 影响回弹的主要因素
4.2.3 减小回弹的措施
4.3 弯曲制件的工艺性
4.3.1 弯曲形状工艺性
4.3.2 弯曲尺寸的工艺性
4.3.3 改善弯曲成形质量缺陷
4.3.4 弯曲顺序的安排
4.4 弯曲模具结构
4.4.1 压床用典型弯曲模具的结构
4.4.2 弯床用代表性弯曲模具的结构
D5章 拉深工艺
5.1 拉深工艺分析
5.1.1 拉深变形过程
5.1.2 拉深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
5.1.3 拉深件的工艺性
5.2 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
5.2.1 无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5.2.2 带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5.2.3 阶梯形圆筒形件的拉深
5.2.4 圆锥筒形件的拉深
5.2.5 1;CY =CY部带有凹陷的圆筒形件的拉深
5.2.6 附有曲线锥度的圆形件的拉深
5.3 拉深模结构
5.3.1 无压边圈1次拉深模
5.3.2 有压边圈1次拉深模
5.3.3 后续拉深模
5.3.4 双动拉深模
5.3.5 柔性拉深模
5.3.6 复合拉深模
5.3.7 连续拉深模
5.4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结构
5.4.1 确定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
5.4.2 确定凸模和凹模的圆角
5.4.3 设计拉深凸模和凹模的结构
5.4.4 设计凸模和凹模工作尺寸
5.4.5 设计拉深模压边装置的结构
D6章 成形与翻边工艺
6.1 胀形
6.1.1 胀形变形的特点
6.1.2 胀形工艺的特点
6.1.3 胀形模的结构特点
6.1.4 胀形模工作零件结构特点
6.2 翻边
6.2.1 翻边变形特点
6.2.2 翻边模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6.2.3 翻边模工作零件的结构
6.3 翻孔
6.3.1 翻孔的变形特点
6.3.2 翻孔制件的工艺性
6.3.3 计算抽牙底孔
6.3.4 翻孔模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6.3.5 翻孔模工作零件
D7章 模具零件的加工
7.1 车削加工
7.1.1 概述
7.1.2 车削加工的工艺知识
7.1.3 车刀的几何参数与切削性能的关系
7.2 铣削加工
7.2.1 概述
7.2.2 铣削加工的应用
7.3 刨削加工
7.3.1 概述
7.3.2 刨削加工工艺
7.4 磨削加工
7.4.1 概述
7.4.2 砂轮
7.4.3 磨削加工工艺
7.4.4 成形磨削
7.5 电火花成形加工
7.5.1 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原理
7.5.2 电板结构
7.5.3 电J的装夹与调整
7.5.4 工件的装夹
7.5.5 电规准的选择与转换
7.6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7.6.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原理
7.6.2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简介
7.6.3 工件的装夹与调整
D8章 冲模的装配、维护及冲压件缺陷
8.1 冲模装配的技术要求
8.1.1 冲模装配对零件的技术要求
8.1.2 冲模装配对模架的技术要求
8.1.3 冲模装配对冲模的技术要求
8.2 冲模的模架及组件的装配
8.2.1 模架的装配
8.2.2 组件的装配
8.3 冲模的装配
8.3.1 简单级进模的装配
8.3.2 简单复合模的装配
8.3.3 简单弯曲模的装配
8.4 试模和调整
8.5 冲模的维护与修理
8.6 常见冲压件缺陷及其预防
8.6.1 冲裁件
8.6.2 弯曲件
8.6.3 拉深件
D9章 冲压模具工(中级)技能鉴定实操试题分析
9.1 实操试题分析(一)
9.1.1 考核图样
9.1.2 考核要求
9.1.3 评分标准
9.1.4 操作步骤
9.2 实操试题分析(二)
9.2.1 考核图样
9.2.2 考核要求
9.2.3 评分标准
9.2.4 操作步骤
9.3 实操试题分析(三)
9.3.1 考核图样
9.3.2 考核要求
9.3.3 评分标准
9.3.4 操作步骤
9.4 实操试题分析(四)
9.4.1 考核图样
9.4.2 考核要求
9.4.3 评分标准
9.4.4 操作步骤
9.5 实操试题分析(五)
9.5.1 考核图样
9.5.2 考核要求
9.5.3 评分标准
9.5.4 操作步骤
D10章 冲压模具工(中级)技能鉴定理论题解
10.1 习题
10.2 答案
参考答案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模具制造的基石:从零件图到生产线的精密飞跃 本书旨在为广大模具制造从业者,尤其是初学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学习指南。我们深知,在精密的机械加工领域,对每一个细节的理解都至关重要。因此,本书将围绕着模具从概念设计到最终批量生产的完整流程,逐一剖析核心技术、关键工艺与必备知识,帮助您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操能力。 第一章:模具制造的基础理论与通用知识 在开始具体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之前,我们必须对模具这一精密制造的关键工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章将为您铺设坚实的基础。 1.1 模具的定义、分类与功能: 什么是模具?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定义出发,为您介绍模具的广泛分类,例如根据成型工艺可分为冲压模具、注塑模具、压铸模具、吹塑模具、锻造模具等;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等。同时,我们将深入探讨模具在实现产品标准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核心功能,让您深刻理解模具的价值所在。 1.2 模具材料的选择与性能: 模具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模具的寿命、加工精度和生产成本。本章将详细介绍常用模具钢材的种类,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等,并深入剖析它们在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材料在不同类型模具应用中的适宜性,例如冲压模具对耐磨性和强度的要求,注塑模具对耐热性和抗氧化性的侧重。此外,还将介绍模具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回火、退火、调质等,以及这些工艺如何优化材料性能。 1.3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 模具的制造离不开精密的机械加工。本章将涵盖必要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 切削原理与刀具: 介绍车削、铣削、磨削、钻削等基本切削加工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切削刀具(如车刀、铣刀、钻头、磨头)的几何参数、材料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量具量仪的使用: 讲解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量块、角度尺等常用量具量仪的结构、读数方法和精度要求,确保您能够准确测量工件尺寸。 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 阐述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等概念,以及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理解这些概念是保证模具加工精度的前提。 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 了解不同金属材料在切削、塑性变形等加工过程中的表现,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 第二章:冲压工艺基础与模具结构解析 冲压工艺是金属板材成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冲压模具则是实现这一工艺的核心。本章将聚焦于冲压工艺的基础理论以及各种冲压模具的结构特点。 2.1 冲压工艺的基本原理: 深入介绍冲压过程中金属的塑性变形机理,包括弯曲、拉伸、冲裁、落料、翻边、胀形等基本工序。我们将详细分析每个工序的受力特点、变形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缺陷,例如拉伸时的起皱或撕裂,冲裁时的毛刺或压痕。 2.2 冲压模具的分类与组成: 按照冲压工艺的不同,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类冲压模具的结构特点。 冲裁模: 讲解上模(凸模)和下模(凹模)的结构、刃口设计,以及卸料板、压料板等辅助部件的作用。 弯曲模: 分析弯曲件的形状与模具的匹配关系,讲解弯曲凸模、弯曲凹模、导料板等的设计要点。 拉伸模: 详细介绍拉伸凹模、拉伸凸模、压料筋、拉伸芯子等在防止材料起皱和撕裂中的作用。 落料模: 阐述落料模的设计原理,以及与冲裁模的异同。 复合模与级进模: 介绍复合模将多个工序组合在同一工位,以及级进模将一系列工序沿工件输送方向顺序排列的特点,重点讲解它们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优势。 2.3 冲压模具的主要结构部件: 无论何种类型的冲压模具,都包含一些通用的结构部件。本章将对这些部件进行细致的讲解: 模架: 介绍固定冲压件的上下模座,以及导向柱、导向套等保证模具运动精度的部件。 工作部件: 即实现冲压功能的凸模、凹模、刀口等。 卸料与复位装置: 讲解弹簧、气缸、卸料板等防止工件粘在凸模上或随凸模一起上升的装置,以及复位弹簧等保证模具恢复原状的装置。 定位装置: 介绍挡料销、导料板、侧定规等保证工件在模具中精确定位的装置。 传动与连接件: 讲解螺钉、定位销、连接板等用于固定和连接模具各部件的零件。 第三章:模具设计与绘图规范 精确的设计是优质模具的灵魂。本章将指导您如何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图纸,并遵循行业通用的规范。 3.1 零件图的识读与分析: 在设计模具之前,必须透彻理解待成型零件的设计图纸。本章将重点教授如何正确识读机械零件图,包括: 视图的组成与表达: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剖视图、局部视图等,以及它们如何完整地表达零件的形状。 尺寸标注与公差要求: 掌握各种尺寸标注方法,理解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对零件精度和配合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符号: 认识并理解不同表面粗糙度符号的含义,以及它们对后续加工的要求。 材料与热处理要求: 识别图纸上标注的材料牌号和热处理工艺,为模具材料选择和加工提供依据。 3.2 模具设计的通用原则: 介绍模具设计中普遍遵循的原则,例如: 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 可靠性原则: 保证模具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稳定可靠,不易损坏。 可维护性原则: 设计结构简单,易于拆卸、维修和调整。 安全性原则: 考虑操作人员的安全,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 标准化原则: 尽可能采用标准件,简化设计和加工。 3.3 模具图纸的绘制规范: 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绘制模具图纸,是保证信息准确传达和后续加工顺利进行的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 模具总图的绘制: 包含模具的整体结构、主要部件的装配关系、尺寸标注等。 零件图的绘制: 详细表达每一个模具零件的形状、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标准件的选用与标注: 规范标注常用标准件的型号、规格等信息。 标题栏、明细栏的填写: 掌握图纸信息的规范填写方法。 常用绘图软件的应用介绍: 简要介绍CAD、UG、SolidWorks等三维设计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但重点仍放在绘图规范本身。 第四章:模具制造工艺与加工方法 再好的设计也需要通过精湛的加工工艺才能转化为实体。本章将带领您走进模具制造的加工车间。 4.1 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 针对不同的模具零件,讲解其从毛坯到成品的全套加工工艺流程,包括: 粗加工: 如车削、铣削、刨削、锯切等,去除大部分余量。 精加工: 如磨削、镗削、精密铣削等,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热处理: 如淬火、回火、渗碳、氮化等,提高零件的硬度和耐磨性。 表面处理: 如电镀、喷砂、抛光等,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或改善表面性能。 4.2 常用模具加工设备的介绍与应用: 普通机床: 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等在模具制造中的基础应用。 数控机床(CNC): 重点介绍数控铣削中心、数控车床、数控磨床在加工复杂模具零件中的优势,以及CNC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编程基础。 电火花加工(EDM): 讲解电火花线切割(EDM-Wire)和电火花成型加工(EDM-Die/Sink)在加工硬质合金、淬火钢等难加工材料或制造复杂型腔时的应用。 磨床的应用: 强调平面磨床、外圆磨床、内圆磨床、无心磨床等在保证模具零件高精度要求中的重要性。 4.3 模具装配与调试: 模具的装配是将加工好的零件组合成完整的模具。本章将讲解: 装配前的准备: 清洁零件、检查配合尺寸、整理工装量具。 装配顺序与方法: 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零件的安装,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 导向与定位的调试: 确保模具导向件的配合精度,调整定位装置。 间隙与配合的调整: 对于冲裁模的刃口间隙、拉伸模的凸凹模间隙等进行精细调整。 试模与问题排除: 通过实际试模,检查模具的运动状况、加工质量,并及时排除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五章:模具的维护、保养与安全生产 模具是重要的生产工具,科学的维护与保养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同时,安全生产是模具制造行业的生命线。 5.1 模具的日常检查与维护: 讲解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如何对模具进行日常检查,例如检查润滑情况、紧固件是否松动、是否有异常磨损等。 5.2 模具的定期保养: 介绍根据模具使用情况,制定定期保养计划,包括清洁、除锈、局部修整、关键部件的检查与更换等。 5.3 常见模具故障与排除: 总结冲压模具在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常见故障,如零件变形、尺寸超差、材料粘附、导向失效、模具损坏等,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5.4 模具生产的安全操作规程: 详细阐述在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注意事项,包括个人防护、设备操作、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 本书力求内容全面、讲解清晰、图文并茂,希望能成为您在模具制造领域的得力助手,助您从入门到精通,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为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在工具书领域,很多书籍为了节省成本,印刷质量惨不忍睹,图纸模糊不清,文字排版拥挤,读起来非常痛苦。但《图解冲压模具工入门》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到位。纸张的质感不错,可以承受车间里偶尔的油污或灰尘;更关键的是,所有涉及到的剖视图、爆炸图都采用了高质量的彩色印刷(或者至少是清晰的套印),线条分明,标注清晰易读。这对于需要经常对照实物或图纸进行学习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翻阅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让枯燥的技术学习变得轻松愉悦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持续性。这种对用户阅读体验的重视,在技术类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刚踏入模具设计领域的新人量身定制的!我之前对冲压模具的了解基本停留在理论课本上那些干巴巴的公式和结构图,心里总觉得缺了点实操的“感觉”。这本《图解冲压模具工入门》的特点就是“图解”,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文字堆砌,而是用大量清晰的、带着标注的工程图和实物照片来展示每一个零件的细节和它们是如何组合工作的。特别是关于凸凹模的配合间隙、导向机构的布局,书里通过剖视图把那些原本隐藏在内部的精妙设计都剖开了展示出来,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间隙变化会导致废品率飙升。而且,书中对不同类型的冲压件——比如拉深、弯曲、冲裁——的典型模具结构都有非常直观的对比,这对我建立系统的模具知识体系帮助太大了。读完感觉,以前看图纸像看天书,现在至少能认出个七七八八了,这效率提升不是盖的,强烈推荐给想快速上手的新手们。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接地气,完全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学术专著。我最欣赏它的是对“现场问题”的关注。书里花了相当篇幅讨论了模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那些“疑难杂症”,比如材料跑偏、凸模折断的常见原因分析,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压力机行程或增加导正块来解决这些问题。它不是单纯教你怎么“画”一个模具,而是教你怎么“用”一个模具,甚至怎么“修”一个模具。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需要处理模具维护和故障排除的师傅来说,里面总结的经验法则和排查流程简直是实战宝典。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冲压线因为拉深件边缘总是有裂纹而停线,翻阅了书里关于拉深模的“起皱与破裂控制”那一章,立刻找到了问题可能出在拉深筋的设置上,调整后果然奏效。这种从生产一线提炼出来的知识,比书本上的标准化流程要管用得多。

评分

我之前一直好奇,为什么有些模具看起来结构相似,但寿命却天差地别?这本书在结构设计原理的阐述上做得非常深入且有条理。它不仅仅罗列了模具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设计”。比如,它详细对比了导柱导套是采用固定式还是浮动式对保证平行度和延长模具寿命的影响;又比如,在复杂冲裁时,如何通过合理的排步和凸凹模的刚性设计来平衡受力,避免零件变形。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复杂的力学原理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结合起来,让读者能理解设计背后的工程逻辑,而不是死记硬背。这种对“本质”的挖掘,让我对未来自己独立设计模具时应该关注的重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盲目套用模板,而是懂得根据材料特性和冲压工艺来优化结构。

评分

对于追求技术深度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它并非涵盖所有高精尖技术。比如,对于像级进模设计中常见的复杂复合动作、高速冲压的特殊结构要求,或者是一些超薄材料的特殊处理工艺,这本书的篇幅就相对有限了。它更偏向于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专注于那些应用最广泛、最基础的冲、切、弯、拉等基本工序的模具结构。可以说,这本书是让你从“门外汉”变成一个“合格的初级工程师”的阶梯,但如果你想直接成为能设计航天级复杂模具的大师,可能还需要后续更专业的进阶书籍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总体来说,它在基础普及和入门引导上的表现是无可挑剔的,但对前沿技术的探索略显保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