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医生》并不是泛泛地展示和谴责纳粹之恶,它通过对40个左右的纳粹(其中29个纳粹医生)和80个纳粹受害者9其中40个成为纳粹的医学助手)的访谈,作者试图进入纳粹医生的心理世界。本书的研究目的并非简单的谴责邪恶,更多地是为了“理解邪恶”。确切地说,作者试图从医生这个角色入手去回答:为什么“普通人”会变得邪恶?是他们“本性”如此,还是“环境”使然?如果是“环境”使然,这个“环境”又需要什么样的构件?
《纳粹医生》这本书所传达的,与其说是纳粹的危险,不如说是我们每个人自身所蕴藏的危险。历史上奥斯维辛这样的恐怖时刻并不多见,但是现实中像“斯坦福实验”中那样的“微纳粹”时刻却比比皆是:警察的刑讯逼供、强拆中的打手、打人的城管…有多少“普通人”在完成“角色转换”之后可以若无其事地作恶?游行中打砸抢烧,文革中的学生打老师,网络世界的语言暴力,又有多少人在“集体”的遮蔽下中施暴?当一个人“脱下”作为个体的自我,“穿上”他者的身份,并隐身于集体的庇护,作恶行就变得轻松自如。而对于小恶汇聚成大恶,有时候“普通人”所需做的全部就是“别过头去”。纳粹之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它一直在薄如蝉翼的文明之下蠢蠢欲动。
##医生和政治及纳粹种族灭绝思想的融合,还带着德国的民族性。前几天刚看了门格勒的纪录片,印象更深刻
评分##翻译有些粗糙
评分##前后翻译水准不一
评分##70。著作本身的价值很高,问题是翻译实在太烂,到最后几乎可以媲美MTPE了,尤其令我感到震惊的是,两位译者都是文学博士,为什么译文中还会出现如此多的病句。
评分##通过剖析纳粹医生,指出深藏在人内心的邪恶潜能
评分##翻译有些粗糙
评分##责备受害人的模式一直都是随处可见。那位囚犯医生的话振聋发聩:“教授喜欢去理解不可理解之物。我们这些自己曾在现场的人,总是问自己这个问题,而且会一直问到我们生命结束之时,但我们永远不会去理解它,因为它就是不可理解的。”如若实在的理解了那些人,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成为了那种人?
评分##已购。【值得精度,大量素材】一次黑暗的阅读经历,几度不适。不单讲集中营,而是梳理了一条发展时间线,从绝育开始,到对精神病儿童的小范围安乐死(这部分别致,关于精神病人是“不值得活着的生命”),再到对精神病成人安乐死(从中已开始使用一氧化碳毒气,后延续到集中营),最后到集中营中的种族屠杀(还包括医学实验、囚徒医生的微妙位置)。在每个阶段,医生都参与其中。书中给出了不少医生的小传以及采访总结。宏观层面与微观细节并重,最后一部分分析种族灭绝的心理,亦可一观~~
评分##700页的大部头巨著,从心理方面来了解纳粹医生的行为。书中对于纳粹医生恐怖行径的描述真实到令人反胃,对于纳粹医生的行为也给了细致探讨。但是作为很多大部头的书之一,内容的宏大往往会使关键的主题分散于全书各个部位,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就是一种折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