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文集:林中路

海德格尔文集:林中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马丁·海德格尔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1 艺术作品的本源(1935/1936年)
物与作品
作品与真理
真理与艺术
后记
附录
2 世界图像的时代(1938年)
附录
3 黑格尔的经验概念(1942/1943年)
4 尼采的话“上帝死了”(1943年)
5 诗人何为?(1946年)
6 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1946年)
说明
编者后记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修订译本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林中路》是20世纪德国伟大的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后期代表作品之一。它在当代学术界享誉甚高,业已被视为本世纪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其中的第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原为海德格尔在1935年至1936年间所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即激起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解释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写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书中斯诸篇也各有特色,均为厚重之作。若要了解后期海德格尔的思想,这本《林中路》是不可不读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林中多歧路,而同归于对"是之真"(Wahrheit des Seins)的思索.在本书六篇文章(下以㈠~㈥标之)中,相比于㈠㈤对艺术本源与是者整体之牵引的神秘论述,或并行的㈡㈣对是之历史及其导致的技术之不妙后果的控诉,私以为最重要的恰是常被忽视的㈢㈥两篇:前者既展示了海氏极高的文本细读能力,又显明他乃是德国古典哲学正统的继承人,黑格尔所谓"绝对之是在我们近旁"正是对某种终极的"在场"(Parusie)的表述;后者则作为唯一一篇非讲稿的论文,将海氏前后期思想在前苏格拉底哲学下完美串联:人仍然于此是的展开状态中成为是的牧人与无的看守,不过"此之是"(Da-sein)的"此"(Da)已悄然变为当前的在场,以及无蔽状态使其同时关联着的非在场. 总是一再地,"是隐匿自身,因其自行解蔽而入于是者之中."

评分

##属于逐字逐句看不下去,要醉醺醺地读那类书。

评分

##属于逐字逐句看不下去,要醉醺醺地读那类书。

评分

##需要反复阅读。

评分

##难得看见个十分的……

评分

##“世界和大地本质上彼此有别,但却相依为命。世界建基于大地,大地穿过世界而涌现出来。但是,世界与大地的关系绝不会萎缩成互不相干的对立之物的空洞的统一体。世界立身于大地;在这种立身中,世界力图超升于大地。世界不能容忍任何锁闭,因为它是自行公开的东西。而大地是庇护者,它总是倾向于把世界摄入它自身并且扣留在它自身之中。”

评分

##林中有路,但关键不是循路而行,而是要恰当地在迷路中漫游。

评分

##技术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中性的工具,而是世界的一种显现方式。结合技术与艺术探讨了人的生存与生活,很多启发,同样难读。

评分

##难得看见个十分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