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

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金芳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针灸
  • 取穴
  • 穴位
  • 图解
  • 高清
  • 医学
  • 养生
  • 临床
  • 人体穴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宜兴新华书店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3567
商品编码:2635230090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
作者: 孙金芳 开本:
YJ: 39.8
页数:
现价: 见1;CY =CY部 出版时间 2016-10
书号: 9787122273567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D一章    经络穴位BB基础知识/1
2  取穴先认脉——人体经络与穴位关系
4  常用的取穴手法与技巧


D二章    手太阴肺经/8
9  中府——改善胸闷、咳嗽
9  云门——改善咳嗽,肩背痛
9  天府——预防鼻炎
9  侠白——补肺气
10  尺泽——降火、清热、润肺
10  孔Z——专治咯血
10  列缺——缓解偏头痛
10  经渠——缓解手腕痛
11  太渊——保心肺
11  鱼际——清肺热
11  少商——专治咳嗽、咽喉肿痛


D三章    手阳明大肠经/12
13  商阳——减轻咽喉肿痛
13  二间——缓解牙痛
13  三间——治疗肩周炎
13  合谷——主治头面部诸症
14  阳溪——提神,补阳气
14  偏历——预防面神经麻痹
14  温溜——温暖肠腑
14  下廉——专治网球肘
15  上廉——缓解臂痛
15  手三里——减肥要穴
15  曲池——主治上肢瘫痪
15  肘髎——缓解手臂麻木
16  手五里——专治肩膀诸症
16  臂臑——瘦上臂
16  肩髃——肩周炎的克星
16  巨骨——缓解肩背痛
17  天鼎——缓解扁桃体红肿疼痛
17  扶突——改善吞咽困难
17  口禾髎——改善嗅觉减退
17  迎香——专治鼻炎鼻塞


D四章    足阳明胃经/18
19  承泣——善治眼部诸症
19  四白——眼睛的“卫士”
19  巨髎——缓解鼻出血
19  地仓——专治面神经炎
20  大迎——治疗腮腺炎
20  颊车——专治牙痛
20  下关——面瘫常用穴
20  头维——缓解头痛
21  人迎——面部美容穴
21  水突——缓解咽喉肿痛
21  气舍——止呃逆
21  缺盆——主治气管炎
22  气户——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22  库房——气喘J按它
22  屋翳——治疗乳腺疾病
22  膺窗——肺保健穴
23  乳中——腧穴定位标志
23  乳根——促进泌乳
23  不容——缓解胃痛
23  承满——缓解胃痛
24  梁门——专治急性胃痛
24  关门——治疗腹泻
24  太乙——调节情志
24  滑肉门——对受惊吓后胃痛有TX
25  天枢——肠胃保健穴
25  外陵——缓解痛经
25  大巨——调节脏腑
25  水道——治疗痛经
26  归来——调理月经
26  气冲——调理月经
26  髀关——缓解腰痛
26  伏兔——治疗下肢痿证
27  阴市——改善下肢麻木
27  梁丘——膝关节痛shouxuan穴
27  犊鼻——缓解膝痛
27  足三里——通调脏腑
28  上巨虚——调理肠胃
28  条口——主治筋部疾病
28  下巨虚——专治小腹痛
28  丰隆——化痰奇穴
29  解溪——专治下肢痿证
29  冲阳——专治足痿无力
29  陷谷——消水肿
29  内庭——缓解足背痛
30  厉兑——调情志
30  四季养生TX穴(春季)


D五章    足太阴脾经/31
32  隐白——改善月经过多
32  大都——预防老年性腿痉挛
32  太白——补脾要穴
32  公孙——改善消化不良
33  商丘——乳腺保健穴
33  三阴交——女性的“知心朋友”
33  漏谷——缓解腹胀
33  地机——主治妇科疾病
34  阴陵泉——机体水液枢纽
34  血海——治疗血证要穴
34  箕门——改善遗尿
34  冲门——保护前列腺
35  府舍——缓解腹痛
35  腹结——防治肠炎
35  大横——通调肠胃
35  腹哀——增强食欲
36  食窦——食管保健穴
36  天溪——催乳
36  胸乡——缓解胸胁胀满
36  周荣——缓解肋间神经痛
37  大包——胸部保健穴
37  四季养生TX穴(夏季)


D六章    手少阴心经/38
39  J泉——心脏保健穴
39  青灵——缓解头痛
39  少海——心火的“灭火器”
39  灵道——安心神
40  通里——治哑要穴
40  阴郄——缓解心绞痛
40  神门——调理失眠要穴
40  少府——缓解胸痛
41  少冲——清心热
41  四季养生TX穴(秋季)


D七章    手太阳小肠经/42
43  少泽——通乳要穴
43  前谷——五官健康的帮手
43  后溪——治疗落枕常用穴
43  腕骨——缓解指挛腕痛
44  阳谷——五官“小医生”
44  养老——老年人可常按揉
44  支正——头晕目眩J找它
44  小海——缓解肘臂疼痛、麻木 
45  肩贞——肩周炎常用穴
45  臑俞——改善肩臂疼痛
45  天宗——主治咳嗽气喘
45  秉风——散风活络,止咳化痰
46  曲垣——肩胛疼痛可找它
46  肩外俞——舒筋活络,祛风止痛
46  肩中俞——改善咳嗽,气喘
46  天窗——疏散内热
47  天容——缓解落枕不适
47  颧髎——缓解面部疼痛
47  听宫——主治耳鸣耳聋


D八章    足太阳膀胱经/48
49  睛明——让眼睛更明亮 
49  攒竹——反复按压可治疗呃逆 
49  眉冲——针刺可治疗头痛 
49  曲差——配迎香、风府主治鼻疾
50  五处——帮助治疗癫痫   
50  承光——改善头痛,鼻塞
50  通天——缓解头痛,眩晕
50  络却——配风池治头晕
51  玉枕——刮痧可治头痛
51  天柱——改善肩膀肌肉僵硬   
51  大杼——缓解感冒症状   
51  风门——治疗感冒的要穴
52  肺俞——让呼吸顺畅的秘密
52  厥阴俞——缓解紧张情绪   
52  心俞——可养心安神 
52  督俞——预防心脏疾病   
53  膈俞——治疗呕吐的TX穴 
53  肝俞——清肝明目 
53  胆俞——胆经疾病的克星
53  脾俞——改善胃肠疾病 
54  胃俞——缓解多食善饥,身体消瘦  
54  三焦俞——利水强腰
54  肾俞——护肾强肾  
54  气海俞——益肾壮阳,调经止痛
55  大肠俞——缓解风湿腰痛
55  关元俞——帮助调理下焦
55  小肠俞——防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55  膀胱俞——改善小便不利  
56  中膂俞——益肾温阳,调理下焦
56  白环俞——主治男女生殖系统疾病
56  上髎——改善腰腿痛 
56  次髎——治疗痛经的TX穴  
57  中髎——治疗男科疾病   
57  下髎——防治生殖系统疾病   
57  会阳——治疗痔
57  承扶——通便消痔
58  殷门——强健腰腿  
58  浮郄——缓解小腿痉挛
58  委阳——按压治疗腰背痛  
58  委中——缓解腰背痛  
59  附分——改善肩背痛
59  魄户——咳嗽哮喘J找它
59  膏肓——保健要穴
59  神堂——按压治疗胸闷心慌
60      ——改善肩背痛
60  膈关——胸闷、胃不舒服J找它
60  魂门——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 
60  阳纲——疏肝利胆
61  意舍——缓解腹胀
61  胃仓——消食导滞,增进食欲  
61  肓门——腹部不适J找它
61  志室——按压可治疗肾虚、阳痿 
62  胞肓——补肾强腰,通利二便
62  秩边——治疗坐骨神经痛
62  合阳——改善痔
62  承筋——小腿痉挛J揉它  
63  承山——缓解腿脚痉挛 
63  飞扬——迅速缓解腿疲劳
63  跗阳——治疗脚踝肿痛
63  昆仑——治疗颈椎病
64  仆参——配太溪治足跟痛
64  申脉——改善关节疼痛   
64  金门——治疗急性腰痛 
64  京骨——缓解落枕不适 
65  束骨——防治感冒
65  足通谷——清热安神,清头明目
65  至阴——艾灸可矫正胎位 


D九章    足少阴肾经/66
67  涌泉——急救要穴之一  
67  然谷——滋阴补肾 
67  太溪——补肾气,除百病
67  大钟——益肾平喘,调理二便   
68  水泉——通经活络治痛经  
68  照海——月经不调的救星 
68  复溜——改善腹胀肠鸣   
68  交信——调经养血止崩漏  
69  筑宾——宁心安神,调理下焦 
69  阴谷——治疗遗精、遗尿   
69  横骨——治疗男科疾病 
69  大赫——生殖健康的福星  
70  气穴——利尿通便
70  四满——缓解腹痛腹胀  
70  中注——改善腰腹疼痛,促消化
70  肓俞——告别腹胀  
71  商曲——解决便秘烦恼
71  石关——帮助治疗不孕
71  阴都——有效缓解胃肠疾病 
71  腹通谷——治疗胃痛呕吐  
72  幽门——配玉堂治烦心呕吐  
72  步廊——乳房保健要穴
72  神封——改善咳嗽气喘
72  灵墟——治疗风寒咳嗽
73  神藏——缓解咳嗽胸痛  
73  彧中——定咳顺气  
73  俞府——止咳平喘 


D十章    手厥阴心包经/74
75  天池——乳腺疾病的克星
75  天泉——增强心脏活力
75  曲泽——配委中、曲池治高热中暑  
75  郄门——宁心安神,清营止血  
76  间使——轻松治疗疟疾  
76  内关——手掐内关可治疗晕车、晕船 
76  大陵——有助于治疗癫痫  
76  劳宫——安心定神,放松心情  
77  中冲——心脏急救D一穴
77  四季养生TX穴(冬季)  


D十一章    手少阳三焦经/78
79  关冲——有效治疗面部疾病 
79  液门——改善五官疾患   
79  中渚——可有效缓解耳鸣
79  阳池——缓解关节疼痛  
80  外关——缓解手臂屈伸不利  
80  支沟——治疗便秘J选它 
80  会宗——改善耳聋耳鸣
80  三阳络——缓解龋齿牙痛   
81  四渎——清咽利喉,治咽喉痛
81  天井——安神通络,治心痛、胸痛 
81  清冷渊——缓解前臂及肩背部酸痛  
81  消泺——有效治疗各种痛证  
82  臑会——配肩俞、肩贞治疗肩周炎 
82  肩髎——缓解肩痛不举  
82  天髎——改善颈项强急 
82  天牖——缓解头痛头晕  
83  翳风——聪耳通窍,散内泄热 
83  瘈脉——小儿惊风疗效佳
83  颅息——缓解头痛耳鸣
83  角孙——护眼TX穴 
84  耳门——护耳TX穴  
84  耳和髎——治疗五官疾病 
84  丝竹空——头痛头晕J按它   


D十二章    足少阳胆经/85
86  瞳子髎——治疗常见眼部疾病
86  听会——帮助改善耳鸣耳聋
86  上关——有效治疗面部疾病
86  颔厌——五官疾病J找它
87  悬颅——集中精力不走神
87  悬厘——偏头痛不用烦恼
87  曲鬓——按揉可治疗牙痛颊肿
87  率谷——可治头痛
88  天冲——治疗牙龈肿痛
88  浮白——缓解发白
88  头窍阴——开窍聪耳,治耳鸣
88  完骨——对五官科疾病有疗效
89  本神——治疗癫痫
89  阳白——改善视物模糊
89  头临泣——聪耳明目,安神定志
89  目窗——改善视力
90  正营——专治头痛头晕
90  承灵——面部痉挛J按它
90  脑空——治疗后脑疼痛
90  风池——疏风散寒治感冒
91  肩井——治疗肩膀酸痛
91  渊腋——腋下多汗不用愁
91  辄筋——平喘理气穴位
91 日月——疏肝利胆治胆疾
92  京门——补肾要穴
92  带脉——调经通滞效果佳
92  五枢——妇科疾病的克星
92  维道——帮助治疗妇科疾病
93  居髎——改善腰腿疾病
93  环跳——强健腰膝效果好
93  风市——治疗风邪要穴
93  中渎——配阴市治下肢外侧凉麻疼痛
94  膝阳关——有效缓解膝盖疼痛
94  阳陵泉——快速止痉挛
94  阳交——改善癫痫
94  外丘——通络止痛
95  光明——舒睛明目治眼病
95  阳辅——熬夜头晕J揉它
95  悬钟——治疗落枕效果好
95  丘墟——使头脑清晰
96  足临泣——回乳效果好
96  地五会——利胸胁消乳肿
96  侠溪——改善头痛眩晕
96  足窍阴——点刺可治头痛牙痛


D十三章    足厥阴肝经/97
98  大敦——快速止血,改善崩漏
98  行间——配睛明治青光眼
98  太冲——防治高血压病
98  中封——保养精血的要穴
99  蠡沟——疏肝理气,调经止带
99  中都——疏肝理气,调经止血
99  膝关——改善膝关节疼痛
99  曲泉——护膝要穴
100  阴包——生殖泌尿它统管
100  足五里——通利小便效果好
100  阴廉——改善黄白带多
100  急脉——急性腹痛J找它
101  章门——强化肝脏功能
101  期门——缓解两胁疼痛


D十四章    任脉/102
103  会阴——专治男女性功能疾病
103  曲骨——治疗前列腺疾病效果好
103  中J——体寒的女性可经常按揉
103  关元——D一性保健大穴
104  石门——热敷可治疗水肿
104  气海——补虚要穴
104  阴交——改善月经不调
104  神阙——对腹部疾病有疗效
105  水分——水肿常按它
105  下脘——促进消化
105  建里——和胃健脾
105  中脘——止胃痛腹胀
106  上脘——和胃降逆,增加胃动力
106  巨阙——治疗胃下垂
106  鸠尾——消除疲劳,缓解焦躁
106  中庭——恶心呕吐J找它
107  膻中——缓解乳汁不足
107  玉堂——改善胸闷
107  紫宫——让呼吸更顺畅
107  华盖——止咳平喘
108  璇玑——定喘顺气
108  天突——治疗哮喘效果好
108  廉泉——吞咽困难、言语不清J找它
108  承浆——治疗口腔疾病


D十五章    督脉/109
110  长强——便秘、痔TX穴
110  腰俞——经常按揉可缓解腰部酸痛
110  腰阳关——遗精、阳痿不复返
110  命门——治疗肾阳虚,滋阴补肾
111 悬枢——改善腰脊强痛
111 脊中——增强脏腑功能
111 中枢——改善食欲不振
111 筋缩——痉挛症的克星
112 至阳——缓解心慌胸闷
112 灵台——修心养性穴
112  神道——宁心安神,治疗心绞痛
112  身柱——缓解咳嗽和气喘
113  陶道——提升肺功能
113  大椎——治疗高热不退
113  哑门——改善舌缓不语、声音沙哑
113  风府——推擦风府治感冒
114  脑户——快速缓解头痛
114  强间——让你睡好心情好
114  后1;CY =CY——治疗癫痫
114  百会——长命百岁保健穴
115  前1;CY =CY——改善头痛
115  囟会——帮助治疗鼻炎
115  上星——缓解视疲劳
115  神庭——宁神醒脑
116  素髎——鼻塞TX穴
116  水沟——治疗晕厥
116  兑端——牙痛、鼻塞不用慌
116  龈交——配承浆治口臭


D十六章    经外奇穴/117
118  四神聪——失眠健忘多敲击
118  D阳——改善头痛眩晕
118  印堂——缓解失眠烦躁
118  鱼腰——专治眼部疾病
119  上明——明目利窍治眼病
119  太阳——解除大脑疲劳
119  耳尖——主治目赤肿痛
119  球后——改善眼部不适
120  上迎香——专治鼻疾
120  内迎香——常按防治鼻炎
120  聚泉——防治食不知味
120  海泉——消除口腔炎症
121  夹承浆——改善牙龈肿痛
121  金津——针刺可治中暑昏迷
121  玉液——预防口腔疾病
121  牵正——改善口    斜
122  翳明——治疗各种眼疾
122  安眠——缓解失眠、心悸
122  颈百劳——颈肩不适的克星
122  子宫——摆脱妇科病
123  三角灸——祛除疝气、腹痛
123  定喘——缓解咳喘不适
123  夹脊——保养全身脏腑
123  胃脘下俞——健脾和胃,缓解胃痛
124  痞根——健脾和胃除痞块
124  下J俞——壮腰好帮手
124  腰宜——强腰补肾对付生殖疾病
124  腰眼——改善腰痛
125  十七椎——治疗生殖疾病的好助手
125  腰奇——针灸治疗癫痫
125  肩前——改善肩臂疼痛
125  肘尖——增强手臂灵活度
126  二白——帮助对付痔
126  中魁——治疗食欲不振、呕吐
126  腰痛点——改善急性腰扭伤
126  落枕——落枕J揉它
127  八邪——手指麻木不用怕
127  四缝——专治小儿疳积
127  十宣——昏迷休克急救穴
127  环中——改善腰腿疼痛
128  鹤1;CY =CY——避免膝盖酸痛无力
128  百虫窝——对付皮肤瘙痒
128  内膝眼——缓解膝关节疼痛
128  胆囊——专治胆道疾病
129  阑尾——急慢性阑尾炎J找它
129  内踝尖——缓解牙痛
129  外踝尖——治脚气的帮手
129  八风——清热解毒治脚气


D十七章    60种常见病症TX穴速查/130
130  头痛:太阳,风池,列缺
130  头晕:百会,行间,足临泣
130  失眠:安眠,神门,内关
130  健忘:四神聪,百会,悬钟
130  脱发:四神聪,曲池,风市
131  鼻炎:迎香,上迎香,印堂
131  耳鸣:耳门,听宫,太溪,足三里
131  视疲劳:睛明,光明
131  面颊痤疮:背部反应点,合谷,攒竹,内庭
131  三叉神经痛:鱼腰,四白,下关
132  面神经麻痹:阳白,地仓,颊车,合谷
132  牙痛:合谷,颊车
132  呃逆:攒竹,内关,足三里
132  咽喉肿痛:少商,大椎,肺俞
132  慢性咽炎:廉泉,鱼际,照海
133  慢性支气管炎:肺俞,膻中,天突,足三里
133  风热咳嗽:曲池,尺泽
133  风寒咳嗽:风池,肺俞
133  哮喘:天突,定喘,肾俞
133  落枕:落枕,风池,肩井
134  颈椎病:颈夹脊,中渚,手三里
134  肩周炎:肩髃,肩髎,肩贞
134  网球肘:曲池,小海,少海
134  鼠标手:阳谷,阳池
134  胸闷:膻中,内关
135  乳汁不畅:膻中,肩井,期门
135  乳少:少泽,足三里
135  心悸:内关,膻中
135  腹胀:建里,中脘,天枢,上巨虚,下巨虚
135  呕吐:内关,公孙,足三里
136  胃痛:中脘,足三里
136  消化不良:中脘,内关,公孙
136  急性肠胃炎:中脘,神阙,足三里
136  腰痛:腰痛点,委中,后溪
136  腰扭伤:后溪,手三里,中渚
137  腰椎间盘突出:筋缩,太冲,委中
137  痔:二白,承山,长强
137  泄泻:天枢,脾俞,三阴交
137  便秘:天枢,支沟
137  阳痿:关元,肾俞,三阴交
138  早泄:关元,三阴交,阴谷
138  前列腺疾病:水道,中J,关元
138  白带增多:隐白,阴陵泉,命门
138  阴道炎:隐白,血海,三阴交
138  痛经:地机,次髎
139  月经不调:地机,三阴交,血海
139  慢性盆腔炎:水道,归来
139  膝盖痛:鹤1;CY =CY,膝眼,阴陵泉,阳陵泉
139  腿脚痉挛:承山,阳陵泉
139  踝关节扭伤:环跳,养老,阳池
140  风寒感冒:风池,外关,迎香
140  风热感冒:大椎,曲池,外关
140  手足冰凉:督脉,神阙,耳部
140  更年期综合征:肝俞,肾俞,三阴交
140  高血压病:曲池,太冲
141  中风后遗症:百会,曲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太冲
141  糖尿病:天柱,阴陵泉,劳宫
141  脂肪肝:行间,天枢,阳陵泉,丰隆
141  中暑:水沟,十宣
141  缓解疲劳:督脉,神阙


附录    了解常用术语,取穴更简单/142
142  头面部
142  上肢部
144  胸腹部
145  脊背部
145  下肢部


索引/147
147  按拼音速查术语
148  四季养生TX穴速查
148  按拼音速查穴位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是一本旨在为广大中医爱好者、学生、针灸推拿从业者以及希望了解和实践中医养生保健的读者提供权威、直观、实用的取穴指导的参考书籍。本书深刻理解了中医取穴的精髓在于“准”与“易”,因此,在内容编排和呈现方式上,都力求做到既符合学术严谨性,又兼顾操作的便捷性。 核心理念:准确认知,精益求精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标准”与“高清真人图解”。“标准”二字,强调的是取穴的准确性,是基于历代中医经典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的综合考量,力求达到学术界公认的、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这并非凭空臆造,而是经过审慎的梳理、提炼,将纷繁复杂的取穴理论系统化、条理化,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高清真人图解”是本书区别于其他同类书籍的最大亮点。我们深知,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文字描述的抽象性往往是理解取穴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本书采用了大量高清、逼真的真人模型照片。这些照片不仅清晰地展示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穴位在不同体态下的位置关系,更通过精细的局部放大和箭头指示,将每一个穴位的定位要点一一呈现。真人模特的选择也经过了精心挑选,力求在体型、肤色等方面具有代表性,方便读者在自身或他人身上进行对照和实践。高清的图像质量,能够捕捉到皮肤的细微纹理,以及肌肉的走向,从而为读者提供一个近乎真实的触觉和视觉模拟,大大降低了辨识穴位的难度。 内容维度:系统梳理,全面覆盖 本书的内容设计,遵循了系统性与全面性的原则,力求覆盖人体主要经络的常用穴位。 经络为主线,穴位为节点: 本书以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为主线,按照经络循行的顺序,系统介绍相关穴位。这种编排方式,有助于读者建立经络系统与穴位分布之间的联系,理解穴位的功能与其所在经络的整体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医的辨证施治思想。 穴位分类与归纳: 在介绍每个穴位时,会根据其在经络上的位置、解剖结构、临床应用等特点,进行必要的分类和归纳。例如,对于头面部的穴位,会按照其在面部、头部的具体分布区域进行介绍;对于四肢的穴位,则会按照上肢、下肢进行区分。这种分类方式,使穴位的学习更有条理,便于读者形成记忆框架。 穴位信息详尽化: 针对每一个穴位,本书都提供了一系列详尽的信息,确保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该穴位。 名称与别名: 介绍穴位的标准名称,以及其可能存在的别名,帮助读者熟悉不同的称谓。 定位方法: 这是本书的重中之重。采用多种定位方式相结合,包括: 骨度定位法: 结合人体骨骼标志进行测量定位,这是中医最常用的精确取穴方法之一。书中会详细介绍各部位的骨度标准。 标志定位法: 利用人体的特定解剖标志,如肌肉、肌腱、皱褶、毛际线等进行定位。这些标志通常是比较容易辨认的。 特异性体征定位法: 如神经走向、血管搏动点、筋的起止点等,这些定位方式需要读者对人体解剖有更深的理解,本书会尽可能地提供清晰的指示。 高清真人实拍图: 如前所述,这是本书的核心特色。提供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真人照片,配以详细的标注,直观展示穴位的确切位置。 解剖学概要: 简要介绍穴位下方的肌肉、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取穴的准确性,还能帮助读者理解穴位之所以有效的生理基础,增强安全意识。 主治病症: 列举该穴位最常用的主治病症,通常会以中医辨证和西医病名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方便不同背景的读者理解。 操作手法(点穴/按摩): 对于可以通过按压、点揉等手法进行保健或治疗的穴位,本书会提供基础的操作指导,包括手法力度、方向、时间等建议。 注意事项/禁忌: 强调在取穴或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某些特殊情况下的禁忌,如孕妇慎用、特定穴位禁深刺等,以保障读者的健康与安全。 常用穴位与重点穴位突出: 在系统介绍所有穴位的基础上,本书还会对一些临床常用、疗效显著的穴位进行重点突出,例如“四大养生穴”、“急救穴”等,方便读者优先学习和掌握。 经络图谱辅助: 为了帮助读者建立整体观念,本书会配以精美的经络循行示意图,直观展示各条经络的走向和主要穴位分布,与实际的穴位定位图相辅相成。 实用性导向:学以致用,即学即用 本书的编撰始终贯彻“实用性”的导向。 易于查阅的设计: 采用清晰的目录结构,方便读者按经络、按部位或按拼音首字母快速查找所需穴位。 直观的视觉呈现: 高清的真人图片,配合精炼的文字描述,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理解的障碍。读者可以通过反复观察图片,结合自身身体进行比对,逐步掌握穴位定位的技巧。 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从基础的骨度定位法和标志定位法开始,逐步引导读者理解更复杂的解剖学定位。本书的结构设计,适合初学者入门,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从业者进行复习和提升。 家庭保健与专业实践的双重支持: 对于希望通过按摩、点穴等方法进行自我保健或为家人调理的读者,本书提供了直观易懂的操作指南。对于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本书则提供了权威、精准的定位参考,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强调安全与规范: 在介绍穴位的同时,本书也始终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对于需要针刺的穴位,会明确指出其深度和方向要求,并提醒读者遵循专业规范,切勿盲目操作。 本书价值: 《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不仅仅是一本穴位图谱,它更是: 中医入门的“指南针”: 为所有对中医养生保健感兴趣的人士提供了最直观、最可靠的学习起点。 专业学习的“基石”: 为中医、针灸、推拿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指导。 从业者的“案头宝”: 为广大针灸推拿从业者提供了精准、权威的取穴参考,提升临床疗效。 健康生活的“守护者”: 帮助读者掌握常用穴位的自我保健方法,提升健康管理能力。 总之,《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创新的图文结合方式、强大的实用性,致力于成为每一位热爱中医、追求健康人士的贴心伴侣和权威参考。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加自信、精准地掌握中医取穴的奥秘,更好地服务于自身健康与临床实践。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后,我立刻被其精美的设计和极高的实用性所折服。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医健康养生的人,我尝试过许多不同类型的书籍,但多数都停留在理论讲解或者简单的线条示意图层面,这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显得不够直观,也容易产生误差。然而,这本图册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穴位学习的认知。它最大的亮点在于使用了高清晰度的真人照片,将人体穴位置于真实解剖结构之上,使得每一个穴位的定位都变得异常清晰和精确。无论是身体表面的浅层穴位,还是需要深入了解的深层穴位,都通过多角度的实拍图进行了生动展示,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就在身边手把手地指导。书中的文字描述同样简洁有力,不仅详细介绍了穴位的名称、主治,更重要的是阐述了其准确的取穴要领,避免了新手可能遇到的困惑。我特别注意到,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穴位,书中还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区分,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直观、可靠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的保健实践中。

评分

终于拿到这本期待已久的“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了!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感觉就是“值了”。书的装帧很精致,纸质厚实,印刷更是无可挑剔。我之前也看过一些中医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只是线条图,虽然简洁,却总感觉不够直观,尤其是在实际操作时,总会有些偏差。这本图册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高清真人照片作为背景,穴位标注得非常清晰,而且是直接在你身体上呈现出来的感觉,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每一个穴位都有不同角度的展示,配合文字说明,真的是把“望闻问切”中的“望”发挥到了极致。特别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但又容易混淆的穴位,比如足三里、三阴交这些,有了真人实拍图,再也不怕找错地方了。书中的文字部分也非常专业,解释得很到位,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指导。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在手把手地教你,那种感觉非常安心。而且,它还很贴心地考虑到了不同体型的人,图片的选择也很多样,让我能更好地对照自己的身体。总而言之,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医,或者想在家自己做一些简单调理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备的。我非常满意这次的购买,也已经推荐给了不少身边的朋友。

评分

拿到这本“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和易懂性。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我一直觉得学习取穴是个技术活,需要耐心和细致。过去接触的书籍,大多是抽象的经络图,虽然原理清晰,但在实际操作时,总觉得离“精准”还有点距离。这本图册的出现,可以说是彻底解决了我的困扰。它的高清真人实拍图,简直就是一堂生动的解剖课。穴位的标注不仅仅是简单的点,而是结合了肌肉、骨骼的真实结构,让你能清楚地看到它到底在身体的哪个部位,以及应该如何去触按。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一些精细穴位的处理,比如一些耳穴或者手部穴位,都给出了放大图,并且标注得非常准确。我尝试着按照图中的指示给自己或家人进行一些简单的推拿,感觉比以前更加自信和有方向感了。书中的文字讲解也相当简洁明了,没有过多冗长的术语,而是直接切入要点,解释了每个穴位的主要功效和取穴要领。对我来说,这本图册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让我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掌握取穴的技巧。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随时随地都能指导我。

评分

翻开这本“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与贴心。我一直对中医的经络穴位理论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直观的学习材料。很多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简单的线条图,这让我感觉难以把握穴位的准确位置,尤其是在自己实践时,总会有些犹豫不决。这本图册的设计,可以说是在“还原真实”上下足了功夫。高清的真人照片,将穴位标注在真实的人体组织上,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穴位所在的大致区域,以及它与周围肌肉、骨骼的关系。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准确度。书中对于每一个穴位的讲解,都显得非常严谨,不仅仅是简单的定位,还包含了每个穴位的主要功效,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示,找到了几个常用的穴位,感觉比以前自己摸索要精准多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习工具,更像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导师,帮助我一步步掌握中医的精髓。

评分

这次入手的是“标准取穴定位图册(高清真人图解版)”,说实话,一开始是被它的“高清真人图解”四个字吸引的。我平时对中医养生挺感兴趣的,但总觉得那些画册式的穴位图,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看不真切,摸不准。这本书到手后,我立马就翻看了起来,真是惊喜不断。它采用的真人照片,真的是太清晰了,而且角度很多,把穴位周围的皮肤纹理、肌肉走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配合着标注,我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穴位到底在身体的什么位置。特别是一些我之前一直觉得很难找到的穴位,比如一些背部的穴位,有了这些真人图,再也不用凭空想象了。而且,书中的排版也很舒服,不像有些书那么密密麻麻,看起来眼睛不累。文字部分也很有条理,每个穴位的解释都包含了它的主治、取穴方法,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非常实用。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找了几个穴位,感觉比以前自己摸索要准确多了。这本书真的大大降低了学习取穴的难度,让中医养生变得更加触手可及。对于想要学习中医,但又苦于找不到好教材的朋友,我强烈推荐这本图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