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阎连科”囊括了阎连科的“黑与白”——神实与真实,荒诞与感动,狂欢与纯情,先锋与质朴……第二辑“散文四书”,精选阎连科“最经典、最钟情”的四本散文——《我与父辈》《711号园》《发现小说》《感念》——以最短的时间,读最好的阎连科!
《我与父辈》是阎连科感动千万读者的长篇散文,一部跪着写的书。书写父亲、四叔、大伯几位普通但又伟大的农民父辈,震撼中国人的乡土神经。获《亚洲周刊》“全球华语优秀作品奖”等多项文学奖;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散文协会和《新京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评为2009年度优秀作品。阎连科说:“《我与父辈》是一个常有过错的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奖项和盛誉都显得太轻了。”
##跟梁鸿那几本比感觉理想化了。也是我自己不信,毕竟现在礼崩乐坏,善良的人哪里都少见。但是说知青给农村带来灾难是城乡差距的体现(村里人无法认同伤痕文学视角)那部分很有意思。
评分##大学最爱的小说作家…
评分##读到阎连科写父亲的病和死,大姐的病和痛,以及大哥的抽血卖血,我就知道阎连科小说里面为什么会出现丁庄的艾滋,和一切的病痛与身体的残缺
评分##唤起了儿时的回忆,乡村生活虽然粗砺,但作者的父辈还是温情人。
评分##感觉阎连科其实也很难说把父辈写得自然,面对父亲,多了许多无用的抒情与忏悔,面对大伯,又有着一些矫饰和溢美,写得最好的,应该是四叔,在乡村和城市辗转不安的一生。他的确是乡下人,贫穷、渴望逃离、对家族血缘的过分推崇、对家庭暴力和冥婚的漠视,但很有趣的一点是,从农村人出发对知青的看法。这本书也算真挚,乡村的贫穷和落后,那些努力奋斗却始终无法摆脱的痛苦,那个年代所有的生活的重负,也会让人读起来落泪。
评分##大学最爱的小说作家…
评分##沉重而感性的文笔。文中所描述的、所赞颂的、所思考的,在今天看来都有种过时的意味,很多是随着贫困、苦难的消失而迟早会消失的。但是,它们是值得被记录下来、值得被铭记的。曾经有无数人就是那样活着的,我们的父辈。
评分##因为真实,所以心痛;因为心痛,所以郑重铭记!!!
评分##最真实的,也是最动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