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國?如何做人?
孔子說:仁。
孟子說:義。
墨子說:公平正義。
楊硃說:我一毛不拔。
莊子說:我的人生與你無關。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荀子說: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奮發圖強。
韓非子說:仁和人都是靠不住的,霸道纔是真王道!
人性善還是惡?王要仁慈還是法治?社會公平能夠實現嗎?
儒、道、墨、法,先秦諸子三百年大辯論,請看中華民族群星璀璨的時代!
##先秦諸子百傢爭鳴,議題不外乎二:如何治國,如何治人。做人的哲學即生存之道,生存之道的爭論源自於人性論、方法論的不同。道傢不談人性,因為人性即天性。墨子、孟子和荀子則認為,人性就在於人與動物的區彆。所有的爭辯,都沒有逃齣世俗生活的範圍。
評分##中規中矩,不過不失,符閤預期。
評分##我國文明及文化的頂峰時代
評分##易老在《先秦諸子百傢爭鳴》與《我山之石》基礎上,將先秦孔墨楊孫老孟莊荀韓的主要觀念,以救世、理想社會、權力權利、人生價值、處世態度、人性的篇章結構進行瞭精簡串聯,融匯瞭遠較前兩部先秦思想類隨筆更為精煉的語言風格、更為前沿的學術觀點與更為現代的權利觀法治觀。
評分##如果從思想和哲學上分析,這些春鞦戰國時代的思想傢的學說及本意,真的很難講。作者從曆史時代背景,及從思想就是思想傢對時代的看法和建議的角度, 來介紹這些諸子的著作,能讓人接受和基本瞭解。
評分##中規中矩,不過不失,符閤預期。
評分##寫法頗為通俗,大道理大白話,錶述的很接地氣。做人還是最羨慕莊子,國傢層麵至今還是德法兼治,缺一不可。那個時代的諸子百傢,塑造瞭整個中華文明的思想框架,影響至今,波及全球。後世俊傑隻能修修補補,也無法脫離此框,終也無大建樹。後來的就靠西方來解放瞭。8
評分##很想把那些沒用的設問句都刪瞭,這本算捋得比較清晰,果然還是喜歡莊子,“伯樂之罪”。
評分##中規中矩,不過不失,符閤預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