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

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龙 著
图书标签:
  • 河磨玉
  • 玉石
  • 收藏
  • 鉴赏
  • 入门
  • 矿物
  • 玉器
  • 工艺品
  • 文化
  • 宝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句容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8654
商品编码:24542562893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
作者: 韩龙 开本:
YJ: 68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10
书号: 9787122278654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韩龙,作家,收藏家,文玩宝玉石一线专家,中国1位系统研究南红玛瑙的收藏家,对南红玛瑙有着深入的研究和D到的见解,1次将与南红玛瑙相关的各种模糊不清的概念做了准确的定义,将南红玛瑙的分类进行了清晰的梳理。近年来始终活跃于文玩宝玉石前线,除南红玛瑙外,还致力于绿松石、河磨玉等宝玉石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工作。多年来,深入河磨玉的产地、市场及终端,亲历河磨玉的发展和崛起,发表了大量河磨玉基础知识文章,在圈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出版有《南红玛瑙收藏与鉴赏》《绿松石收藏与鉴赏入门》等著作。 精彩导读 目录 D一章 河磨玉的概况 / 1
什么是河磨玉 / 2
河磨玉的历史 / 8
河磨玉的产地及形成 / 12
河磨玉的开采及储量 / 16
D二章 河磨玉的分类与分级 / 23
河磨玉的分类 / 24
河磨玉的分级 / 34
D三章 河磨玉的常用名词解析与探究 / 43
“无结构” / 44
“孤山二细” / 52
D四章 河磨玉的分辨、造假与鉴别 / 55
河磨玉与岫玉的区别 / 56
河磨玉的造假与鉴别 / 60
D五章 河磨玉的玩法 / 65
河磨玉配饰及成品欣赏 / 66
河磨玉雕件及成品欣赏 / 72
河磨玉原石及成品欣赏 / 94
D六章 河磨玉的收藏与保养 / 101
河磨玉的成品制作过程 / 102
为什么说河磨玉值得收藏 / 104
河磨玉应该如何保养 / 112
D七章 收藏河磨玉应具备的心态 / 117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 引言 玉石,自古以来便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成为文人雅士、帝王贵族乃至寻常百姓钟爱的珍宝。而在众多玉石品类中,河磨玉以其独特的质地、温润的色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成为收藏界备受瞩目的焦点。本书并非对“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这一特定主题的直接阐述,而是旨在为广大玉石爱好者,尤其是初涉此道的藏家,构建一个更为宏观、系统且深入的认知框架,帮助大家理解玉石的魅力所在,并在此基础上,为未来深入探索各类玉石(包括但不限于河磨玉)的收藏与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玉石的起源与演变——洞悉千年之韵 在探究任何具体玉石门类之前,我们必须先回溯玉石的宏观历史。玉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地质过程,它们是地球在地质作用下孕育出的瑰宝。从地质学角度看,玉石并非单一成分的矿物,而是由多种矿物集合而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玉”,在古代观念中,包含了更为广泛的概念,可能指代多种具有温润光泽、坚硬质地的矿石。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玉就已经被古人发现并用于制作工具、装饰品和祭祀用品。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早期文明,都留下了令人惊叹的玉器杰作,它们不仅展示了高超的制作工艺,更承载了丰富的社会信息和精神信仰。商周时期,玉器的礼制化特征愈发明显,玉琮、玉璧、玉圭等礼器在国家祭祀和贵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制作工艺进一步精进,出现了更为精细的纹饰和造型,玉佩、玉环等饰品也日益普及。 汉代以后,玉器的审美趣味发生变化,出现了更为写实、生动的题材。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玉器的种类更加丰富,题材也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山水、人物、动植物等多种题材的玉器。明清时期,玉器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珐琅彩玉、套料玉等技法层出不穷,玉器的雕刻技法也更加精湛。 理解玉石的千年演变,不仅是认识其历史价值,更是体会其文化内涵。每一件玉器,都仿佛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记录着人类的智慧、情感和审美。了解了这段宏伟的历史画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我们所接触的各类玉石,以及它们在人类文明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玉石的科学认知——理解物质的本质 在收藏与鉴赏过程中,科学的认知是理性判断的基础。我们通常所说的“玉”,在矿物学上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硬玉和软玉。 硬玉(Jadeite): 主要成分是辉石族的绿钠石(NaAlSi2O6),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翡翠。翡翠的硬度高,质地细腻,颜色丰富,以绿色最为人所知,但还有白色、紫色、黄色、黑色等。翡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色、种、工、价”四个方面,其中“种”指的是翡翠的质地,如玻璃种、冰种、糯种等,直接影响其透明度和光泽。“色”则包括颜色、均匀度、鲜艳度和深浅。 软玉(Nephrite): 主要成分是角闪石族的透闪石-阳起石系列((Ca,Na)2(Mg,Fe)5Si8O22(OH)2)。软玉的硬度相对较低,质地温润,光泽柔和。我们常说的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等,都属于软玉的范畴。和田玉以其“色、质、形、工”为评价标准,其中“色”以羊脂白为极品,但也有青玉、碧玉、墨玉等。“质”指的是其细腻程度、油润度和匀净度。 除了这两大类,市场上还有一些被泛称为“玉”的石材,如玛瑙、绿松石、东陵玉、孔雀石等。它们虽然美丽,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与硬玉、软玉有显著区别,收藏和鉴赏时需要区分。 掌握玉石的基本科学知识,如硬度、密度、折射率、光泽、透明度等,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玉石的真伪和品质。例如,通过摩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可以区分硬玉和软玉,并初步排除一些石英岩等仿冒品。密度测试则可以帮助区分一些外观相似但密度不同的玉石。 第三章:玉石的工艺与文化——理解人文的温度 玉石的美,不仅在于其天然的质地与色彩,更在于人类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以及其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 玉器工艺的演进: 从简单的琢磨,到钻孔、切割,再到后来的砣机、线切割等现代工艺,玉器制作工艺一直在进步。古代的玉器,其工艺水平往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审美取向。例如,商周玉器的线雕技法,战国玉器的游丝毛雕,以及清代玉器中精细的镂雕、透雕,都代表了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纹饰与题材的解读: 玉器上的纹饰并非随意雕刻,而是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饕餮纹、云纹、龙纹、凤纹等,都与古代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社会等级紧密相关。明清时期,吉祥图案的运用更是达到了极致,如福禄寿、喜鹊登梅、岁寒三友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玉与中国传统文化: “君子比德于玉”,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如仁、义、礼、智、信。古人认为玉温润而泽,有光泽而莹润,不露锋芒,象征君子的内敛和涵养。玉器在礼制、祭祀、婚庆、丧葬等各种重要场合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玉佩到玉册,从玉玺到玉枕,玉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的方方面面。 理解玉石的工艺与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层次地欣赏一件玉器。一件精美的玉器,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材质本身,更体现在其精湛的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 第四章:收藏与鉴赏的原则——建立理性之基 对于任何一种玉石的收藏,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方能行稳致远。 明确收藏目的: 是出于个人喜好、艺术欣赏,还是投资增值?不同的目的决定了收藏的方向和侧重点。 了解市场行情: 关注玉石市场的动态,了解不同种类玉石的价格走势,有助于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学习鉴赏知识: 持续学习玉石的知识,包括其产地、品种、质地、颜色、工艺、文化等,是提高鉴赏能力的关键。 注重细节观察: 仔细观察玉石的颜色是否自然、质地是否细腻、光泽是否温润、雕刻是否精美、有无绺裂等瑕疵。 辨别真伪: 学习识别各种仿冒品和优化处理的玉石。这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保持理性心态: 收藏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智慧的事情,切勿急功近利,被市场炒作所左右。 建立个人收藏体系: 随着收藏经验的积累,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收藏偏好和风格,建立具有个人特色的收藏体系。 结语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引导读者从更广阔的层面理解玉石的魅力。当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和原则后,便能以更清晰的思路、更专业的眼光,去深入探索诸如河磨玉等具体的玉石品类。河磨玉,作为一种独特的玉石,其自身的形成、质地、颜色、雕刻工艺以及在特定区域文化中的地位,都值得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和品味。希望本书能为您打开一扇通往玉石世界的窗户,点燃您对玉石收藏与鉴赏的浓厚兴趣,并为您在这条充满魅力的道路上,提供一份坚实的指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几天沉迷于玉石的世界,尤其是那温润而独特的河磨玉,简直让人爱不释手。可惜市面上关于河磨玉的入门级书籍少之又少,好不容易找到一本《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虽然还没来得及细细研读,但从书的装帧、排版以及目录的设置来看,就充满了专业的味道。封面上那块精心挑选的河磨玉样品,光泽温润,细节之处仿佛都能看到岁月的痕迹,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玉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背景很感兴趣,这本书的目录里似乎有专门介绍河磨玉产地、成因以及不同矿脉特点的章节,这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毕竟,了解一块玉的“出身”,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它的价值和美。而且,我一直认为,收藏不只是堆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知识的积累。这本书能让我从基础学起,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比如如何通过玉的颜色、质地、光泽来判断其优劣,如何辨别真伪,甚至是如何去感受玉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这对我而言意义非凡。现在,我正摩拳擦掌,准备抽出时间,好好地跟着这本书,一步步探索河磨玉那迷人的奥秘。

评分

作为一个对古玩杂项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最近将目光投向了素以温润细腻著称的河磨玉。然而,真正深入了解它,却发觉资料甚少,尤其是那些能够系统性指导初学者的书籍更是难得一见。当我偶然翻阅到《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这本书时,内心涌起一股抑制不住的欣喜。书的开篇就以极具吸引力的文字,勾勒出河磨玉在玉石家族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它在中华玉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工艺的河磨玉器进行详细的图文解析,能够直观地看到历史的演变和艺术的升华。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学习到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审视一块河磨玉,掌握其价值判断的标准,不仅仅是追求表面的光泽和色彩,更能体会到其内在的精气神。我对文中可能涉及到的包浆、沁色、器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非常感兴趣,相信这本书定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河磨玉鉴赏殿堂的门。能够跟随书中详实的介绍,去感受一块块玉石背后承载的故事,去品味那份穿越时空的古韵,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期盼。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玉石情有独钟,尤其对那种内敛温润、触感细腻的河磨玉情有独钟。市面上关于玉石的书籍不少,但真正深入剖析河磨玉的却屈指可数,这让我一度感到颇为遗憾。《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我非常看重这本书能否提供关于河磨玉产地、矿脉特点的详细介绍,以及不同时期河磨玉的雕刻技法和艺术风格的演变。这对于我理解一块玉的价值和历史渊源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大量的实物图片,并配以专业的分析,让我能够通过视觉和文字的双重学习,逐渐培养起自己的一双“火眼金睛”。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讲解一些实用的收藏建议,比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藏品,如何进行科学的保养,以及如何规避市场上的风险。毕竟,收藏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套完整、系统且易于掌握的鉴赏体系,将是我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的书名就足够吸引我了。我一直觉得,收藏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入门”,有了好的起点,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健。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朴素,但却透露着一种沉静的力量,就像真正的河磨玉一样,不需要华丽的包装,自有其内敛的光华。我之前在网上也看过一些关于河磨玉的零散信息,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成体系。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常识讲起,比如河磨玉的种类、特点,以及它与其他玉种的区别。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讲解一些基本的鉴别技巧,避免我在收藏过程中走弯路,花冤枉钱。特别是关于如何判断河磨玉的“水头”和“玉性”,这些专业术语我一直感觉云里雾里,希望能在这本书里得到清晰的解答。而且,收藏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我希望这本书也能引导我去感受河磨玉的文化内涵,去理解它在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样我的收藏才能真正变得有意义,而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

评分

最近开始对河磨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觉得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种温润内敛的光泽,那种细腻的质感,总让人心生喜爱。然而,关于河磨玉的系统性知识,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确实是知之甚少。《河磨玉收藏与鉴赏入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雪中送炭。我期待它能够为我揭开河磨玉神秘的面纱,让我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了解它的由来,它的特点,以及它在玉石家族中的独特地位。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辨别河磨玉的真伪、优劣的技巧,我更是迫切想要学习。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鉴赏方法,比如如何从玉的颜色、光泽、质地、雕工等方面去评估一块玉的价值。同时,我也希望能了解一些关于河磨玉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在不同时期所代表的象征意义,这样我的收藏才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拥有,更能上升到精神和文化的层面。这本书能否真正成为我踏入河磨玉收藏世界的引路人,是我的最大期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