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为这款宝贝停下脚步时,说明您对英语学习的渴求是非常高的,至少现在是这样! 为了高考英语,(专)四级,(专)六级,(专)八级,甚至是学位英语,职场英语,CATTI,雅思,托福,GMAT等等等等 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流过多少汗水?
学英语付出这么多,为什么英语水平还是上不去?
成功没有捷径,学习也是一样不能投机取巧!
为应付考试不断背单词做试卷不是药,并不能助你更上一层楼
学习语法是掌握英语思维的一条捷径!
语法新思维分:
初级(适合英语初学者,高中及大学生等)
+中级(适合大学生,英语,出国留学考生等)
+(英语教师,翻译,英语研究等)
《新东方 英语语法新思维-初级教程-走近语法》
目录 绪论 名词短语 0.1 引言 2 0.2 名词短语 3 0.2.1 名词短语的功能 3 0.2.2 名词短语的构造——“左二右六”的定语规律 4 0.3 英语句子五成分论 6 0.4 本篇内容的逻辑安排 6 章 名词 1.1 名词的定义与分类 8 1.1.1 名词的定义 8 1.1.2 名词的分类 8 1.2 名词的数(一):可数与不可数 10 1.2.1 常用作不可数的名词 10 1.2.2 可数与不可数的“相对论”13 1.2.3 不能按汉语的思维理解英文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 19 1.2.4 不可数名词的度量 20 1.3 名词的数(二):单数与复数 22 1.3.1 英语名词的单数与复数的概念 22 1.3.2 只用作单数的名词 23 1.3.3 只用作复数的名词 23 1.3.4 规则的复数名词 25 1.3.5 不规则的复数名词 26 1.3.6 复合名词变复数 27 1.3.7 单复数同形的名词(零复数名词)28 1.3.8 有新词义的复数名词 29 1.4 名词的格(一):'s所有格的构成及逻辑语义关系 31 1.4.1 's所有格的构成 31 1.4.2 's所有格的逻辑语义关系 33 1.4.3名词所有格修饰的名词被省去 35 1.5 名词的格(二):of属格的构成及逻辑语义关系 37 1.5.1 of属格的构成 37 1.5.2 of属格的逻辑语义关系 37 第二章 限定词(一):冠词 2.1 引言:Story-telling 48 2.2 冠词的位置与读音 49 2.3 冠词的用法概述 51 2.4 英语中四种泛指的表达模式 52 2.4.1 不可数名词不加冠词表示泛指 52 2.4.2 复数名词不加冠词表示泛指 54 2.4.3 单数名词与定冠词the连用可以表示泛指 56 2.4.4 单数名词与不定冠词a/an连用可以表示泛指 58 2.5 定冠词the的特指用法 59 2.5.1 情景/文化特指(situational/cultural reference)60 2.5.2 上下文共指(textual co-reference)66 2.6 不定冠词a/an的用法 71 2.6.1 不定冠词的泛指与非泛指用法 71 2.6.2 不定冠词a/an与不可数名词 74 2.6.3 不定冠词a/an与数词one 75 2.6.4 不定冠词a/an与this 78 2.7 用/不用冠词的意义区别(the hospital/hospital) 79 2.8 其他使用冠词的场合 85 2.9 其他不用冠词的场合 86 第三章 限定词(二):数量限定词与个体限定词 3.1 数量限定词(一):a few, few/a little, little 100 3.2 数量限定词(二):some/any 101 3.3 个体限定词(一):each/every 103 3.4 个体限定词(二):another/other 106 3.5 个体限定词(三):either/neither 110 3.6 限定词总结(一):限定词中的“二”与“三”111 3.7 限定词总结(二):限定词与可数/不可数名词 112 3.8 限定词总结(三):限定词与of短语 113 3.9 限定词总结(四):限定词之间的位置关系 115 3.10 限定词与形容词的区别 117 ... ...
《新东方 英语语法新思维-中级教程-通悟语法》 目录 章 简单句与复合句 1.1 引言 1.2 句型一:主语+系动词+表语 1.2.1 谓语动词的特点 1.2.2 简单句叠加成复杂难句 1.3 句型二:主语+谓语 1.3.1 谓语动词的特点 1.3.2 简单句叠加成复杂难句 1.4 句型三:主语+谓语+宾语 1.4.1 谓语动词的特点 1.4.2 简单句叠加成复杂难句 1.5 句型四: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1.5.1 谓语动词的特点 1.5.2 简单句叠加成复杂难句 1.6 句型五: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1.6.1 谓语动词的特点 1.6.2 区分双宾语和复合宾语 1.6.3 简单句叠加成复杂难句 1.7 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第二章 名词从句 2.1 简单句与名词从句 2.1.1 何谓名词从句? 2.1.2 陈述句作句子成分 2.1.3 一般疑问句作句子成分 2.1.4 特殊疑问句作句子成分 2.1.5 引导名词从句的连接词 2.2 简单句与主语从句 2.2.1 陈述句作主语 2.2.2 一般疑问句作主语 2.2.3 特殊疑问句作主语 2.3 简单句与宾语从句 2.3.1 陈述句作宾语 2.3.2 一般疑问句作宾语 2.3.3 特殊疑问句作宾语 2.4 简单句与表语从句 2.4.1 陈述句作表语 2.4.2 一般疑问句作表语 2.4.3 特殊疑问句作表语 2.5 简单句与同位语从句 2.5.1 陈述句作同位语 2.5.2 一般疑问句作同位语 2.5.3 特殊疑问句作同位语 第三章 定语从句 3.1 定语从句概述 3.1.1 形容词作定语与从句作定语比较 3.1.2 定语从句的两个重要概念:先行词和关系词 3.2 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充当的成分 3.2.1 关系词用作从句的主语 3.2.2 关系词用作从句中动词的宾语 3.2.3 关系词用作从句中介词的宾语 3.2.4 作宾语的关系词可以省去 3.3 关系代词与先行词的搭配关系 3.3.1 先行词指“人”,用关系代词who或whom 3.3.2 表示人或物的所有关系,用whose 3.3.3 先行词指“物”,用关系代词which 3.3.4 that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物 3.4 关系副词的用法 3.4.1 when的用法 3.4.2 where的用法 ... ...
《 新东方 英语语法新思维-教程-驾驭语法》 目录 章 名词从句 1.1 名词从句的本质 2 1.1.1 名词从句的本质:三种句子充当四种成分 2 1.1.2 引导名词从句的常用连词 2 1.2 主语从句 4 1.2.1 that引导的主语从句 4 1.2.2 whether及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引导的主语从句 6 1.2.3 because引导的主语从句 7 1.3 宾语从句 8 1.3.1 在及物动词后作宾语 9 1.3.2 在双宾动词后作直接宾语 9 1.3.3 在双宾动词后作间接宾语 9 1.3.4 在介词后作宾语 9 1.3.5 宾语从句后置 10 1.3.6 that在宾语从句中省略的问题 10 1.4 表语从句 11 1.5 同位语从句 12 1.5.1 同位语从句句型(一):名词+that+陈述句 13 1.5.2 同位语从句句型(二):名词+定语+that+陈述句 13 1.5.3 同位语从句句型(三):名词+谓语+that+陈述句 14 1.6 从句的“嵌套结构”15 1.6.1 名词从句的“嵌套结构”15 1.6.2 连词与动词的配比原则 16 第二章 定语从句 2.1 先行词的结构特点 22 2.1.1 先行词是一个词 22 2.1.2 先行词是一个短语 23 2.1.3 先行词是一个分句 23 2.1.4 先行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24 2.2 先行词的位置特点 24 2.2.1 先行词+其他定语+定语从句 25 2.2.2 先行词+状语+定语从句 26 2.2.3 作主语的先行词+谓语部分+定语从句 27 2.3 如何判断先行词 28 2.4 与先行词有关的考点 30 2.4.1 先行词的选择 30 2.4.2 关系词的翻译 30 2.4.3 关系词的选择 31 2.4.4 定语从句中的主谓一致问题 31 2.5 关系代词which/that/who/whom 32 2.6 关系代词whose 32 2.7 介词+关系代词 34 2.7.1 看从句选介词 34 2.7.2 看先行词选介词 36 2.7.3 看句义选介词 40 2.7.4 表示所属关系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时用介词of 41 2.7.5 固定的介宾结构 42 2.7.6 定语从句的倒装结构 43 2.7.7 “介词+关系代词+ to do”结构 44 2.8 关系代词as 47 2.8.1 as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47 2.8.2 as引导限定性定语从句 49 2.9 关系代词than 51 2.10 关系代词but 52 2.11 缩合关系代词what 53 2.11.1 使用关系词what的前提:what的前面不能有先行词 54 2.11.2 what单独使用,即其后面可以不接名词 54 2.11.3 what的后面可以接名词 56 2.11.4 what用在一些固定结构中 57 2.12 关系副词when 59 2.12.1 用when引导定语从句,其先行词必须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60 2.12.2 先行词表示时间时,不一定都用when引导定语从句 60 2.12.3 如何区分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与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61 2.13 关系副词where 64 2.13.1 用where引导定语从句,其先行词通常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64 2.13.2 先行词表示地点,不一定都用where引导定语从句 64 2.13.3 where引导定语从句,先行词可以是含有地点意义的其他各种名词 65 2.13.4 如何区分where引导的地点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 68 2.14 关系副词why 70 2.15 关系副词有how吗? 71 2.16 特殊的关系副词whereby 71 2.17 关系词后带有插入语的定语从句 71 2.17.1 定语从句的关系词后面插入一个主谓结构 71 2.17.2 定语从句关系词后面插入一个其他成分 74 2.18 并列定语从句 76 2.19 双层定语从句 78 第三章 状语从句 3.1 状语从句的本质 86 3.2 状语从句的省略 89 3.3 时间状语从句 91 3.3.1 时间连词when的用法特点 92 3.3.2 时间连词while的用法特点 96 3.3.3 时间连词as的用法特点 97 3.3.4 时间连词before的用法特点 97 3.3.5 时间连词after的用法特点 99 3.3.6 时间连词since的用法特点 99 3.3.7 时间连词until的用法特点 100 3.3.8 表示“一……就……”的结构 104 3.3.9 时间连词by the time的用法特点 106 3.3.10 一些表示时间的名词短语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106 3.4 地点状语从句 109 3.5 原因状语从句 110 3.5.1 常见连词的用法 110 3.5.2 用介词表示因果关系 111 3.5.3 其他复合连词表示原因 111 3.5.4 because的否定转移 112 3.6 目的状语从句 116 3.6.1 常见连词的用法 116 3.6.2 目的状语从句的简化 116 3.6.3 其他连词的用法 118 3.7 结果状语从句 119 3.7.1 常见连词的用法 119 3.7.2 比较so与such的区别 121 3.7.3 结果状语从句的简化 123 3.7.4 结果状语从句的倒装 124 3.7.5 其他短语连接的结果状语从句 124 3.8 条件状语从句 126 3.8.1 常见连词的用法 126 3.8.2 only if与if only 127 3.8.3 must/have to do…if…be to do结构 128 3.8.4 其他的条件从句连词 128 3.8.5 其他表示条件意味的句型 129 3.9 让步状语从句 130 3.9.1 常见连词的用法 130 3.9.2 表示让步转折关系的介词和副词 130 3.9.3 置于句首的while一般表示“尽管”131 3.9.4 no matter wh- 131 3.9.5 as引导的倒装句表示让步 133 3.9.6 as/so +形容词+as+主谓结构,放在句首表示让步 134 3.9.7 句首用be的倒装句表示让步 135 3.10 比较状语从句 137 3.10.1 连词as 的基本用法 137 3.10.2 as句型一:as much as结构 139 3.10.3 as句型二:not so much…as结构 140 3.10.4 as句型三:(just) as…, so结构 141 3.10.5 连词than的基本用法 142 3.10.6 no more…than结构 143 3.10.7 表示倍数比较的三种句型结构 145 3.10.8 the more…, the more结构 146 3.10.9 A is to B what/as C is to D结构 150 3.11 方式状语从句 150 第四章 不定式 4.1 非谓语动词概述 162 4.2 不定式的作用(一):作主语(it+to do)162 4.2.1 不定式放在句首作主语 162 4.2.2 不定式放在句末作主语 163 4.3 不定式的作用(二):作宾语(动词+to do)165 4.3.1 结构一:动词+to do 165 4.3.2 结构二:动词+疑问词+to do 165 4.3.3 结构三:动词+it+宾语补足语+to do 166 4.4 不定式的作用(三):作宾语补足语(动词+宾语+to do) 169 4.5 不定式的作用(四):作定语(名词+to do) 170 4.5.1 宾语关系 171 4.5.2 主语关系 174 4.5.3 同位语关系 175 4.5.4 状语关系 177 4.5.5 补语关系 178 4.6 不定式的作用(五):形容词+to do 179 4.6.1 宾语关系(一):He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180 4.6.2 宾语关系(二):The book is interesting to buy. 185 4.6.3 主语关系(一):He is kind to help us. 188 4.6.4 主语关系(二):He is glad to help us. 189 4.6.5 主语关系(三):He is slow to react. 192 4.7 不定式的作用(六):作状语 194 4.7.1 目的状语 195 4.7.2 结果状语 196 4.7.3 条件状语 200 4.7.4 原因状语 200 4.8 不定式的作用(七):独立使用的不定式 201 4.8.1 不定式作独立成分 201 4.8.2 不定式引导独立的句子 201 4.9 不定式的逻辑主语 202 4.9.1 何谓逻辑主语 202 4.9.2 不定式逻辑主语的构成(一):for+名词或代词+to do 203 4.9.3 不定式逻辑主语的构成(二):of sb. to do 204 4.10 不定式的时态和语态(一):被动式(to be done) 205 4.10.1 不定式时态/语态简介 205 4.10.2 被动不定式 206 4.10.3 双重被动式 207 4.11 不定式的时态和语态(二):完成式(to have done) 209 4.11.1 表示在谓语动作之前发生的动作 209 4.11.2 表示“非真实的”过去 214 4.11.3 偶尔表示将来的动作 215 4.12 不定式的时态和语态(三):进行式(to be doing) 216 4.13 不定式的时态和语态(四):完成进行式(to have been doing) 218 4.14 省去to的不定式 218 4.14.1 在某些动词的复合宾语中 218 4.14.2 在特定的句型结构中 219 ... ...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语法书: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是机械地罗列教条式的“死规则”,它真的要告诉你规则背后的“活思维”;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追求“大而全”的规则排列,它真的要让你快速掌握“少而精”的思维规律;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那样本末倒置地给出较多生僻的“例外”,它真的让你掌握英语思维的本质;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采用枯燥的例句来讲解规则,读起来味同嚼蜡,它真的要让你在欣赏有趣例句、幽默故事以及精美短文的同时,领悟英语思维;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给你孤立的、脱离语境的单一句子,它真的要让你知道例句背后的使用语境;它不同于传统语法书只教你语法知识,它真的要教你如何运用语法知识,从而把语法知识转化为你的语言技能,真正培养你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
《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探析:从句法结构到语义表达》 —— 一部深度剖析当代汉语复杂句法与丰富语义的学术力作 本书导言:追溯语言的内在逻辑 本书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框架。它并非对既有语法规则的简单罗列,而是一场关于汉语思维模式、句法结构演变及其在实际语境中功能性实现的深度探究。在信息爆炸、交流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迫切需要超越传统规范的束缚,去理解和掌握汉语这门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体系其内在的精妙与复杂性。本书将重点关注那些在基础教材中往往被简化处理或略过的“灰色地带”和“高难度现象”。 第一部分:句法结构的深层解构 本部分将从宏观到微观,对现代汉语的基本句法单位进行彻底的重构与分析。 第一章 核心句法单位的界定与重构: 动词与名词的范畴模糊性研究: 探讨在现代汉语中,词类在特定语境下功能转换的内在机制,尤其关注那些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的词汇(如“研究”、“发展”等)在句子中的句法地位判定标准。 主语缺省与隐含主语的类型学考察: 深入分析汉语特有的“零项指代”(Zero Anaphora)现象,分类讨论祈使句、感叹句以及叙事语境中主语省略的语法约束条件和语义驱动力。 “是”字句的句法功能变异: 区别“是”作为系词、强调标记、比较连接词以及逻辑判断词时的句法结构差异及其对应的意义指向。 第二章 复杂句的粘合机制与层次结构: 并列句与偏正句的边界模糊地带: 引入“粘合度”概念,分析那些形式上并列、但语义上存在逻辑递进或因果隐含关系的复合句。 嵌套结构的句法深度与可理解性阈值: 重点分析多重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嵌套现象,探讨人类认知负荷对复杂句接受程度的影响,并结合计算语言学的模型进行侧面验证。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施事与受事焦点转移: 不仅停留在结构表层,更深入分析其在语用学层面如何实现对动作对象或动作执行者的强调与弱化。 第三章 语序的灵活性与信息焦点: 非标准语序(如话题-评论结构)的句法合法性: 考察汉语“重于表达,轻于形态”的特性,分析话题的提前(Topic Fronting)和评论的后置(Comment Postponement)如何影响句子的信息流向。 时间、地点状语的“可移动性”与语义漂移: 探讨状语在句首、句中、句末的排列对句子整体节奏和强调重点产生的细微差别。 第二部分:语义与语用层面的语法约束 本部分将语法分析拓展至其实际应用层面,关注语言使用者如何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运用语法规则实现精确的意义传达。 第四章 语法范畴的语义实现:体、式与貌: 体貌系统(Aspect)的精细区分: 深入辨析“了”、“着”、“过”的独立用法与组合用法,特别关注它们在描述事件边界(Coplent)和状态持续(Durative)上的精确区别。 情态(Modality)的语法标记: 考察表示推测、可能性、义务等情态意义的副词(如“大概”、“或许”、“必须”)对句子核心谓语动词的制约。 趋向补语的系统性研究: 对复杂趋向补语(如“上来下去”、“回过来看”)进行系统分类,揭示其如何编码空间位移与动作意图的复合信息。 第五章 介词与方位词的句法-语义耦合: “在”、“从”、“往”等核心介词的语义场域分析: 探究这些介词如何在空间、时间、抽象关系中进行意义的延伸和转换。 方位词作补语时的句法嵌入机制: 分析方位词如何从单纯的地点标记升级为动词的语义完成标记,以及其与动词的搭配限制。 第六章 语用学视阈下的语法选择: 反身性与焦点: 研究汉语中如何通过特定的句法结构(如焦点标记“是……的”)来实现对特定信息单元的强化,以及这种强化与主观评价的关系。 否定句的强度与范围: 区分“不”、“没”、“未”、“别”等不同否定词在时间维度、事件真实性判断上的精确语法效力。 问句的结构与预设: 考察正反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是非疑问句在结构上的差异如何反映了提问者对答案的预设期待。 本书特色与目标读者 本书汇集了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并采用了整合分析的方法,将结构主义、生成主义及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进行有机融合。它不仅适合于高年级语言学专业学生、致力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人士,更适合于有志于精通汉语表达、追求语言精确性的高级学习者和研究者。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透彻理解汉语表层形式下所蕴含的深刻思维逻辑,从而实现从“会用”到“精用”的飞跃。全书配有大量精选的、来自当代汉语语料库的真实例句,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