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序
上卷复调技术理论
章绪论
第二章二声部基本对位
节总论
第二节类对位一音对一音
一、和声音程
二、调性结构
三、声部进行
四、对位声部避免同音反复及连续模进
第三节第二类对位二音对一音
一、基本构成
二、第二个二分音符的音程性质
三、二度音程的处理
四、终止式
第四节第三类对位四音对一音
一、基本构成
二、不协和音及协和音转换的处理原则
三、终止式
第五节第四类对位切分音对全音符
一、基本构成
二、切分音的性质
三、声部进行与终止式
第六节第五类对位混合节奏对全音符
一、基本构成
二、新因素与变化形式
第三章二声部单对位对比复调
节基本概念
一、单对位的概念
二、对比复调的概念
第二节新增加的不协和音形式
一、跳进辅助音
二、连用的跳进辅助音
三、非延留音声部的旋律性运动
四、倚音
第三节对比复调的对比因素
一、不同特性的对比
二、相同特性的对比
第四节严格写作的二声部对比复调
一、严格对位的旋律特性
二、二声部对比复调的结合原则
第四章二声部复对位对比复调
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八度二重对位
一、特性
二、八度二重对位的构成与技术处理原则
三、实际应用
四、写作方法
第三节十二度二重对位
一、特性
二、写作原则
第四节十度二重对位
一、特性
二、写作原则
第五节其他音程的二重对位
一、九度二重对位音程表
二、十一度二重对位音程表
三、十三度二重对位音程表
四、十四度二重对位音程表
第六节横向可动对位
一、特性
二、写作原则
第七节纵横可动对位
一、特性
二、写作原则
第八节倒影对位
一、特性
二、写作原则
第九节逆行对位
一、特性
二、写作原则
第十节二重对位的分析方法
第五章二声部模仿复调
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严格模仿
一、局部模仿
二、卡农
第三节变化模仿
一、倒影卡农
二、扩大卡农
三、扩大倒影卡农
四、紧缩卡农
五、紧缩倒影卡农
六、逆行卡农
七、逆行倒影卡农
八、同步倒影卡农
九、自由卡农
十、节奏卡农
第六章二声部复对位模仿复调
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无终卡农
一、特性
二、无终卡农的应用形式
三、无终卡农的写作方法
第三节卡农模进
一、特性
二、卡农模进的构成
三、卡农模进的写作方法
四、卡农模进的应用
第四节转位卡农
一、特性
二、转位卡农的应用
三、转位卡农的写作方法
第五节紧接模仿
一、特性
二、紧接模仿的应用
三、紧接模仿的构成及写作方法
第七章二声部复调乐曲
节综述
第二节卡农曲
一、卡农曲的概念
二、卡农曲的结构
三、卡农曲的特性
第三节创意曲
一、创意曲的概念
二、创意曲的结构形式
三、创意曲的写作
第四节其他形式的二声部复调乐曲
第八章三声部基本对位
节综述
第二节三声部基本对位
一、和弦
二、和弦的应用原则
三、不协和音的新形式
第九章三声部单对位对比复调
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表现特性
一、三个不同特性的主题相结合
二、两个不同特性的主题与陪衬性对比旋律结合
三、一个主题旋律与两个陪衬性对比旋律结合
第三节三声部对比复调的结合原则
一、基本相同的节奏组织之间的对比
二、节奏特点鲜明的旋律之间的对比
三、三个旋律开始的进入形式
第四节严格写作的三声部对比复调
第十章三声部复对位对比复调
节综述
第二节八度三重对位
一、特性
二、写作原则
三、实际应用
四、严格写作的八度三重对位
第三节三声部倒影对位
一、特性
二、写作原则
三、实际应用
四、严格写作的三声部倒影对位
第四节附加平行三度的三声部复对位
一、特性
二、写作原则
第十一章三声部模仿复调
节综述
一、三声部模仿的构成
二、声部进入的形式
第二节严格模仿
一、局部模仿
二、三声部卡农
第三节变化模仿
一、倒影变形的三声部卡农
二、扩大时值的三声部卡农
三、紧缩时值的三声部卡农
四、扩大倒影与紧缩倒影卡农
五、自由卡农
第四节模仿与对比结合的三声部复调结构
一、加自由声部的卡农
二、加自由声部的变形卡农及卡农模进
第十二章三声部复对位模仿复调
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三声部无终卡农
第三节三声部卡农模进
第四节转位卡农
一、八度三重对位转位卡农
二、二重对位转位的三声部卡农
第十三章三声部复调形式
节综述
第二节复调合唱曲
第十四章四声部对比复调
节综述
一、“分对”原则
二、四声部和弦的应用原则
第二节四声部对比复调
一、艺术表现特性
二、四声部对比复调的结合原则
三、严格写作的四声部对比复调
第十五章四声部复对位对比复调
节综述
第二节八度四重对位
一、特性
二、写作原则
三、实际应用
四、严格写作的八度四重对位
第三节四声部倒影对位
一、特性
二、写作原则
三、实际应用
四、严格写作的四声部倒影对位
第四节附加平行三度的四声部复对位
一、特性
二、实际应用
三、写作方法
第十六章四声部模仿复调
节综述
一、四声部模仿的构成
二、声部进人形式
第二节四声部局部模仿
第三节四声部卡农
一、模仿条件相同的四声部卡农
二、模仿条件不相同的卡农的选择
三、八度四重对位转位卡农
第四节二重模仿与二重卡农
一、特性
……
下卷赋格及其他复调音乐形式
.......
内容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复调音乐教程》介绍了在世纪之交编写、出版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是依据文化部l995年颁发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教学方案》,以艺术本科教育为主,兼顾普通艺术教育的系统教材。在教材中如何对待西方现代派艺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方面应该看到,从19世纪末以来在西方兴起的种种现代派艺术思潮,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产物,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它们的思想内核到美学观一一进行分析、鉴别和批评扬弃,不能盲目推崇追随;另一方面,伴随西方现代艺术共生的种种拓展了的艺术表现形式、方法和手段,则是可能也应当为我所用的,鉴此,前者的任务由“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中的《艺术概论》来完成,而后者则结合各门类艺术的具体技法教程来分别加以介绍。
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大家分享我对这本《复调音乐教程 音乐卷》的初步印象。首先,这本书的装帧十分考究,纸张质量上乘,印刷清晰,拿在手中就能感受到一种厚重感和专业感,这对于一本严谨的学术教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一直对音乐创作充满热情,尤其是那种多条旋律线独立又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的复调音乐,总能给我带来一种震撼心灵的美感。市面上关于复调的入门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够做到深入浅出、体系完整的却不多见。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清晰的逻辑框架,从最基础的对位规则讲起,逐步深入到更为复杂的复调织体,例如卡农、赋格等。我希望它能够详尽地解析这些音乐形式的构成要素,包括模仿、自由对位、转调等关键技巧,并提供丰富的乐谱示例。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历史上的伟大复调音乐家作品的分析,比如如何剖析他们的创作手法,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更进一步,我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关于现代复调音乐的探讨,看看复调技法在当代的演变和发展。对于想要进行音乐创作的读者而言,这本书若能提供一些实际的创作练习和指导,无疑会大大提升其实用性。例如,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的对位练习题,或者给出一些创作的范例,引导读者一步步模仿和创新。总之,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非常高的,希望它能成为我学习复调音乐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复调音乐教程 音乐卷》时,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所承载的这份沉甸甸的学术分量——“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重点教材”。这几个标签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了极大的信心。我一直以来都对复调音乐着迷,特别是那种层层递进、相互呼应的旋律线条,总能营造出一种宏大而精密的音乐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复调音乐的发展脉络,从早期复调形式的萌芽,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盛行,再到巴洛克时期达到顶峰,直至后来的演变。在理论讲解方面,我期待它能够详尽地阐述复调音乐的各个方面,例如各种对位技法(平行对位、反向对位、纵横对位等)、模仿的种类、卡农的构造、赋格的各个声部进入与发展等等。我希望书中的讲解不仅是概念的罗列,更能通过大量的乐谱分析,带领读者深入到具体的作品中去,理解理论是如何体现在音乐实践中的。比如,对于某个赋格,希望能够详细分析其主题的特点、呈示部的构造、展开部的技巧、再现部的处理,以及各个声部之间的关系。此外,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会包含一些关于复调音乐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音乐风格中的体现,例如意大利的复调、法兰德斯的复调、德奥的复调等等,通过对比分析,来加深对复调音乐丰富性的认识。
评分收到这本《复调音乐教程 音乐卷》的时候,我简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我是一个对音乐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一直以来,复调音乐那精巧的结构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曾尝试阅读过一些关于复调的资料,但总是感觉零散和不够系统。而这本教材,从其“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的定位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重点教材”的身份,就预示着它将是一次全面且深入的音乐学习之旅。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和声与旋律如何在复调织体中相互作用的讲解,这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迷。我希望能看到清晰的图表和详尽的文字分析,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让不同的旋律线条在进行中不产生不和谐的音程,或者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不和谐”来增加音乐的张力。对于复调作品的分析,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剖析,更能触及作品的情感和表现力,比如,作者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复调手法来塑造音乐的意境和情绪的。我还会关注书中是否提供了不同风格的复调音乐实例,从古典时期的严谨到浪漫时期的自由,甚至是现当代作曲家对复调的创新运用。此外,作为一名对音乐创作有兴趣的爱好者,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实践性的指导,让我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创作,比如如何从一个简单的旋律动机出发,发展出复杂的复调织体,或者如何进行不同声部的自由对位。
评分终于,这本《复调音乐教程 音乐卷》来到我手中了,这绝对是一份我期待已久的礼物。作为一名对音乐艺术有着极高热情的学生,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教材,能够带领我穿梭于复调音乐的奇妙世界。本书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重点教材”身份,已经足够说明它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深入剖析复调音乐的核心——对位。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讲解各种对位规则,例如不同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节奏配合、终止式等等,并且能够提供大量的练习,让我能够亲手去实践,去感受每一个音符如何与其他音符对话。我还会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模仿性对位和自由对位的区分与运用,以及卡农和赋格这两个复调音乐的代表性曲式的结构分析。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的语言,结合具体的音乐片段,来展示这些抽象的理论是如何在实际作品中发挥作用的。比如,在分析一首赋格时,是否能详细讲解主题的呈示、回答、间壁、再现等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各个声部进入的时机和处理方式。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引导我理解复调音乐的审美价值,感受那种多声部交织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关于复调音乐史的概述,或者不同时期复调音乐风格的对比,那将是锦上添花了。
评分终于收到这本《复调音乐教程 音乐卷》了,心里真是按捺不住的激动。作为一名热爱音乐,又对复调技法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深入地引导我理解并实践复调音乐的书籍。翻开它,厚实的手感和精美的封面设计就已经让我爱不释手。我尤其期待它在讲解巴赫复调作品时,能够有独到之处,毕竟巴赫的赋格和卡农是复调音乐的巅峰之作,想要真正领略其中的精妙,离不开一位好的向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提供大量的实例分析,并且这些例子最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这样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通过聆听和分析来加深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枯燥的理论往往是最大的障碍,所以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将复杂的概念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甚至能够辅以一些有趣的类比或者生动的讲解,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而不是沉重的负担。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一些练习曲或者创作指导,这样我才能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亲自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复调音乐片段,体验那种多声部交织的美妙。这本教材出自“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并且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重点教材”,这本身就代表了它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让我对它充满了信心。我非常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打下坚实的复调音乐基础,开启一段全新的音乐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