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百病

火针治百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向阳向云飞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针灸
  • 中医
  • 传统医学
  • 养生
  • 疾病治疗
  • 火针疗法
  • 经络
  • 穴位
  • 健康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2919
商品编码:19486065235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在绍了火针疗法的针具和刺法,烧针、力度、补泻、留针及疗程,操作程序,禁忌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解120余种常见病的病因病机、取穴、方解、方法和注意事项,适于临床专业人员、医学院校学生、养生保健人员及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关联推荐
火针疗法是火与针的完美结合和交汇,融合火的热能和针刺的功能为一体,是“针灸宝库”中的重要一员。火针疗法在国医大师贺普仁和周楣声教授等的弘扬下,服务于大众健康,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和J大重视。 火针疗法具有J其丰富的内涵和简约的操作,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辩证论治为灵魂,在施术上更以“红、准、快”为操作要领。所谓“红”,J是将针烧至通红;所谓“准”,J是选穴进针要准;所谓“快”,J是进出针要快,大约要在十分之一秒内完成针刺动作。 火针疗法的疗效快,对某些病症的治疗效果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 
目录
针具和刺法/1 火针疗法的刺法/3 烧针、力度、补泻、留针及疗程/6 火针疗法的程序/9 火针疗法的禁忌及注意事项/11 ·内科杂病/12 1眩晕/12

针具和刺法/1

火针疗法的刺法/3

烧针、力度、补泻、留针及疗程/6

火针疗法的程序/9

火针疗法的禁忌及注意事项/11

·内科杂病/12

1眩晕/12

2多梦善惊/13

3咳嗽/14

4喘/15

5呃逆/16

6癫痫/17

7胃痛/18

8慢性胃炎/19

9胃溃疡/21

10胃下垂/22

11腹痛/23

12慢性腹泻/24

13慢性结肠炎/25

14痢疾/26

15心动过缓/27

16胸痹/28

17失眠/29

18低血压/30

19自汗/31

20贫血/32

21白细胞减少症/33

22慢性肾炎/34

23肾绞痛/35

24输尿管结石/36

25尿浊/37

26小便频/38

27尿失禁/39

28黄疸/41

29胁痛/42

30便秘/43

31痔/44

32口臭/45

33甲状腺肿/46

34颈淋巴结核/47

35面肌痉挛/48

36三叉神经痛/48

37慢性疲劳综合征/49

·痹证痛证/51

1脑震荡后遗症/51

2颈椎病/52

3肩痛/53

4网球肘/54

5腱鞘炎/55

6腱鞘囊肿/55

7弹响指/56

8急性腰扭伤/57

9腰腿痛/58

10腰肌劳损/59

11落枕/60

12鹤膝风/61

13腓肠肌痉挛/62

14下肢静脉曲张/63

15血栓性静脉炎/64

1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5

17多发性神经炎/66

18冻疮/66

19陈旧性踝关节扭伤/67

20足跟痛/69

21足趾痛/70

22手痛/71

23扭伤/72

·男性疾病/74

1阳痿/74

2遗精/75

3早泄/76

4前列腺增生/77

5前列腺炎/78

·女性疾病/80

1经行头痛/80

2痛经/81

3月经过多/82

4闭经/82

5月经先期/84

6月经后期/85

7月经先后无定期/87

8带下病/88

9慢性盆腔炎/90

10子宫脱垂/90

11外阴瘙痒/92

12子宫肌瘤/93

13卵巢囊肿/94

14外阴白色病变/95

15滞产和胎盘滞留/96

16乳腺炎/97

17乳腺增生/98

·儿科疾病/100

1小儿夜啼/100

2小儿遗尿/101

3腮腺炎/102

·皮肤疾病/103

1雀斑/103

2太田痣/104

3血管瘤/105

4痤疮/106

5扁平疣/107

6丝状疣/108

7寻常疣/108

8脂肪瘤/109

9传染性软疣/110

10粉瘤/111

11纤维瘤/112

12湿疹/113

13神经性皮炎/114

14皮肤瘙痒症/115

15白癜风/117

16荨麻疹/118

17硬结性红斑/119

18硬皮症/120

19黑痣/121

20狐臭/122

21下肢慢性溃疡/123

22丹毒/124

23坐板疮/126

24带状疱疹/127

·面部疾病/129

1面肿/129

2溢泪症/130

3上睑下垂/131

4眼睑目闰动/132

5麦粒肿/133

6结膜炎/134

7鼻出血/135

8过敏性鼻炎/136

9咽喉肿痛/138

10复发性口腔溃疡/139

11牙痛/140

12耳聋耳鸣/141

显示全部信息

《火针治百病》—— 融汇古今,探寻疗愈之道的博大精深 在浩瀚的医学宝库中,总有一些古老而充满智慧的疗法,历经岁月洗礼,依旧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火针治百病》便是一部深入挖掘并系统阐释这一古老疗法精髓的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技法,而是以一种严谨而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带领读者一同踏上一段探索人体生命奥秘、理解疾病根源、并掌握以火针这一独特工具实现健康复原的旅程。 本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对火针疗法的历史溯源与理论构建。作者并非凭空而谈,而是引经据典,追溯火针疗法在《黄帝内经》等经典中医著作中的萌芽与发展。从早期朴素的“灸法”概念,到后世对“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精妙运用,本书细致梳理了火针疗法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医学流派中的演变轨迹。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关注“是什么”,更深入探究“为什么”。作者基于中医核心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学说,详细阐释了火针疗法作用于人体的微观机理。通过温热的刺激,火针如何激发人体的阳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驱散寒邪,从而达到“治未病”和“已病”的治疗目的。本书将复杂的理论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即使是对中医理论初学者,也能领略其精妙之处。 在临床应用方面,《火针治百病》更是展现了其厚重的实践积累。本书并未将火针疗法局限于某个特定病种,而是以“治百病”的宏大视野,覆盖了从常见病症到疑难杂症的广泛范围。作者精心挑选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于每一个病案,都详细描述了患者的症状、病史、体征,以及火针治疗的具体操作,包括选穴、针具选择、施术手法、治疗频次与疗程。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不仅记录了成功的案例,也坦诚地分析了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挑战与应对策略。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火针疗法在治疗风湿痹痛、腰腿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杂症、甚至一些慢性疼痛和功能性障碍等方面的独特疗效。本书的重点在于“辨证论治”的精神贯穿始终。作者强调,火针疗法并非一成不变的套路,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病症的寒热虚实,进行个体化的辨证和施术。这种严谨的临床思维,是本书超越一般技术手册的关键所在。 除了理论和实践的深度挖掘,《火针治百病》还着力于提升读者的实践能力与安全意识。本书对火针的操作细节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讲解,从针具的消毒、选择,到火焰的控制、温度的把握,再到不同穴位的刺激深度与角度,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准。作者反复强调了“安全第一”的原则,详细列举了火针治疗的禁忌症,例如孕妇、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皮肤感染或溃疡处等,并指导读者如何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手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本书的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插图和示意图,直观地展示了针刺的部位和手法,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和易操作性。对于希望学习和实践火针疗法的中医从业者、爱好者,乃至对自身健康有更高追求的读者,本书都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整体观”的医学理念。火针疗法并非仅仅针对局部的疼痛或症状,而是强调通过温热的刺激,激发人体的整体潜能,调整身体的内在平衡。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及,火针治疗的根本在于“扶正祛邪”,即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驱除致病因素。这种治疗思路,与现代医学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整体调控的认识不谋而合。因此,《火针治百病》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火针疗法的书,它更是对中医“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等哲学思想的生动诠释,引导读者从更宏观、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健康与疾病。 总而言之,《火针治百病》是一部集历史文化、理论精髓、临床实践、操作指南与哲学思考于一体的医学专著。它以严谨的态度、详实的论据、鲜活的案例,将火针这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疗法,以一种系统、全面、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本书不仅为中医从业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也为广大关注健康、寻求自然疗法的朋友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所传递的,不仅是治愈疾病的技艺,更是对生命热爱、对健康追求的深刻体悟。阅读此书,将是一次对人体奥秘的探索,一次对生命活力的唤醒,一次对古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它旨在启迪读者,让我们共同发掘并运用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宝贵医疗财富,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生命状态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火针治百病》这本书,我大概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才慢慢啃完,并且在很多细节上反复推敲。它的叙事方式,并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线性发展,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闲谈中不经意间透露出的养生智慧。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某些疾病成因时,所采用的辩证视角,它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病灶,而是会从整体上来分析,比如情志、饮食、起居等因素是如何相互影响,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一点,让我在阅读时,常常会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从而引发深刻的反思。而当书中开始介绍火针的具体应用时,我更是被它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所折服。它没有一股脑地将所有信息倾倒给读者,而是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不同病症的火针治疗方案,并且对每一种方案都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火针的“经验之谈”,这些往往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却又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传统医学的重新审视和敬畏。

评分

说实话,《火针治百病》这本书,我是抱着一丝“尝鲜”的心态去翻开的。毕竟“火针”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点古老而神秘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读下来的感觉,它并没有让我失望,反而带给我很多意料之外的收获。书中的一些论述,特别是关于人体经络和穴位的讲解,非常深入且富有条理。我之前也看过一些中医方面的书籍,但很多时候讲解得过于晦涩难懂,或者过于简略,让人难以真正领会。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它能够将复杂的理论用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懂,甚至能引发我进一步思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介绍具体病症的治疗方法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穴位和操作,还会附带一些病理分析和预防建议,这种“授人以渔”的思路,远比单纯的“治疗方案”更有价值。我尤其欣赏它对火针操作的安全性和精准性的强调,这表明作者在追求疗效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实际操作中的风险控制,这对于希望尝试这种疗法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这本《火针治百病》啊,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是带着点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火针”,光听名字就感觉有点“硬核”,而且“治百病”这四个字,未免也太过于宏大了吧?现在市面上养生保健的书籍真是琳琅满目,各种神奇疗法层出不穷,很多时候真的很难分辨哪个才是真正有效的。不过,怀着对中医传统疗法的好奇心,以及对身体健康日益增长的关注,我还是决定尝试了解一下。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挺朴实的,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封面,反而给人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这一点倒让我对它多了几分好感。我本身对中医理论有一些基础的了解,所以看到书里涉及的一些经络、穴位、辨证论治的思路时,会觉得亲切,但它又是用一种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的,即便是没有深厚中医背景的读者,也能大概理解。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介绍火针疗法时,是否能清晰地解释其原理,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禁忌和安全事项。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几个病症和对应的火针穴位,而是能从更深层次地讲解火针是如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效果的,比如它是否涉及到气血的运行、脏腑的功能调节等方面。毕竟,了解“为什么”比知道“怎么做”更重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盲目尝试。

评分

拿到《火针治百病》这本书,我首先是被它朴实无华的外表所吸引。在这个追求“颜值”的时代,这本书却显得如此“佛系”,仿佛在说,“实力,才是最好的名片”。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踏实而严谨的学术气息,丝毫没有市面上那些夸大其词的宣传。它对于火针的介绍,从其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到具体的操作方法,都有着详尽的阐述。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回避火针疗法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禁忌,反而将这些内容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并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是负责任的,是在真正为读者的健康着想。在阅读过程中,我反复被书中的一些细节所打动,比如作者在讲述某个疑难杂症的火针治疗案例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患者的关怀。这些文字,远比干巴巴的医学知识更能触动人心,也让我对火针疗法以及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火针疗法的指南,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理解和尊重身体的哲学读物。

评分

我最近正在阅读的这本《火针治百病》,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静”。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被各种信息轰炸,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常常忽略了身体本身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修复过程。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就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它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特效”或者“奇迹”,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理性的方式,娓娓道来火针疗法所蕴含的智慧。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人体生理机制时,那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整体的把握。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穴位可以治那个病”,而是会解释为什么这个穴位与这个疾病之间存在联系,这种联系是基于怎样的中医理论基础。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作者多年行医经验的沉淀,那些案例的阐述,虽然篇幅不算特别长,但都充满了真实感和人情味,让我感觉不是在读一本冷冰冰的医学书籍,而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着一次深刻的交流。它让我思考,很多时候,疾病的根源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而火针疗法,或许就是一种能够触及这些深层问题的钥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