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 (Canto Classics) [平装]

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 (Canto Classics) [平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Steven Runciman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拜占庭帝国
  • 奥斯曼帝国
  • 君士坦丁堡
  • 1453年
  • 中世纪
  • 战争
  • 军事史
  • 平装本
  • Canto Classics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9781107604698
商品编码:1926856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3-26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0
正文语种:英文
商品尺寸:21.34x13.72x1.52cm;0.42kg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This classic account shows how 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in May 1453, after a siege of several weeks, came as a bitter shock to Western Christendom. The city's plight had been neglected and negligible help was sent in this crisis. To the Turks, victory not only brought a new imperial capital, but guaranteed that their empire would last. To the Greeks, the conquest meant the end of the civilisation of Byzantium and led to the exodus of scholars stimulating the tremendous expansion of Greek studies in the European Renaissance.

精彩书评

Once again Sir Steven Runciman demonstrates his mastery of historical narrative an excellent tale, full of suspense and pathos He tells the story and, as always, tells it very elegantly.

前言/序言


亚历山大港的黄昏:奥斯曼崛起与拜占庭的挽歌 本书导读: 本书并非聚焦于那座矗立千年的“世界之都”君士坦丁堡的最终陷落,而是将历史的镜头转向地中海东部的另一座伟大城市——亚历山大港。这座由亚历山大大帝亲自奠基,历经托勒密王朝辉煌,并在罗马与拜占庭时期依然保持其重要地位的知识与贸易中心,其命运与君士坦丁堡的兴衰息息相关。当奥斯曼的铁蹄踏碎了千年帝国的最后防线时,亚历山大港,这座被誉为“埃及的明珠”,也随之迎来了它自身的剧变与转型。 第一部分:尼罗河畔的千年余晖 在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准备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总攻前夕,拜占庭帝国早已是风中残烛。然而,在遥远的埃及,情况略有不同。马穆鲁克苏丹国,一个由奴隶军人建立的强大政权,此时正处于其统治的巅峰或曰转折点。亚历山大港,作为地中海东岸最繁荣的港口之一,是连接非洲内陆香料、黄金与欧洲丝绸、奢侈品的关键枢纽。 1.1 马穆鲁克的统治与亚历山大的商业脉络 本章详细描绘了马穆鲁克王朝统治下亚历山大港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命脉。不同于君士坦丁堡的希腊化与基督教氛围,亚历山大港是一个真正的熔炉:科普特基督徒、叙利亚商人、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欧洲代理人,以及主导政治与军事的突厥或高加索血统的马穆鲁克精英,共同构筑了一个复杂而又脆弱的商业生态系统。我们将深入探讨香料贸易的复杂性,以及亚历山大港如何通过垄断红海航线,对欧洲的物价产生决定性影响。当时的欧洲,尤其是意大利城邦,对亚历山大的依赖程度远超许多人的想象。 1.2 知识的避难所与宗教的张力 尽管马穆鲁克王朝是逊尼派的坚定捍卫者,亚历山大港仍旧保留了其作为古代知识中心的残余光辉。虽然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已不复存在,但城中的修道院和学术中心依然在努力保护和抄录古希腊、科普特语的文献。然而,宗教间的张力从未停止。与十字军东征后欧洲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紧张类似,亚历山大港的基督徒社群,特别是科普特东正教,时常需要在马穆鲁克统治者的庇护与高压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 第二部分:奥斯曼阴影的投射 当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成为定局时,欧洲的目光被暂时吸引到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但对于马穆鲁克苏丹来说,这既是警告也是机遇。奥斯曼帝国的扩张野心,必然不会止步于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埃及,这个伊斯兰世界的精神与财富中心,成为了下一个目标。 2.1 威尼斯人的外交棋局 本书详述了15世纪后期,威尼斯共和国在奥斯曼崛起前夕所采取的复杂外交策略。面对奥斯曼对爱琴海的控制日益加强,威尼斯商人急于确保其在亚历山大港的特权地位。本章通过大量档案资料,重现了威尼斯使节在开罗宫廷的斡旋,以及他们对马穆鲁克苏丹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的忧虑。亚历山大港作为商业中转站的价值,使得欧洲列强不得不密切关注埃及的政治风向。 2.2 军事部署与防线构建 马穆鲁克王朝的军事力量主要集中于骑兵和弩手,他们习惯于在沙漠和开罗平原进行战斗,对于奥斯曼帝国强大的火炮和步兵军团的适应性,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本部分将分析马穆鲁克高层对奥斯曼火药技术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在亚历山大港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防御准备。虽然港口本身难以抵御大规模围城,但其作为海军基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部分:海港的命运转型 尽管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陷落,但马穆鲁克苏丹国仍维持了数十年的独立。然而,奥斯曼帝国的最终胜利只是时间问题,而亚历山大港的命运,则是在苏丹塞利姆一世征服埃及(1517年)的战役中,被彻底改写。 3.1 港口的商业转移与政治附庸化 塞利姆一世的入侵,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马穆鲁克政权的覆灭,使得亚历山大港作为独立贸易实体的历史画上了句号。本章重点探讨了奥斯曼占领后,亚历山大港的经济结构如何被调整以服务于伊斯坦布尔的帝国战略。奥斯曼帝国将红海航线纳入其直接控制之下,而亚历山大港的自由贸易港地位逐渐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中央集权和官僚化的管理体系。 3.2 文化的融合与身份的重塑 在奥斯曼统治下,亚历山大港的希腊东正教徒和科普特社区经历了新的权力结构调整。奥斯曼的“米利特”制度(Millet System)为宗教少数派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自治,但这与马穆鲁克时期基于商业利益的模糊共存模式截然不同。本书细致考察了在奥斯曼统治下,亚历山大港如何逐渐失去其在拜占庭后世界贸易中的中心地位,并开始向一个区域性港口转型,其文化身份也从希腊-埃及的交汇点,转变为一个更偏向于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伊斯兰边陲城市。 结语:被遗忘的过渡 本书旨在通过聚焦亚历山大港的命运,为理解拜占庭帝国衰亡后的地中海历史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它揭示了:当一个伟大的帝国最终陨落时,与其紧密相连的次级中心,并非同步崩塌,而是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商业和身份重塑的“黄昏”时期。亚历山大港的故事,是关于适应、抵抗和最终融入更宏大历史洪流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当我拿到它的时候,它的封面上简洁的标题和副标题就牢牢抓住了我的目光。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这是一个在历史课本上被浓墨重彩描绘过的事件,每每提及,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些宏伟的城墙、金色的教堂,以及那些古老帝国最终的悲歌。我一直对那个时代充满着一种莫名的情愫,那是古老文明的余晖与新兴力量的崛起交织的时代,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这本书的“Canto Classics”标识,也让我对它的品质有了初步的期待,这类出版社往往在经典作品的出版上有着深厚的积累,我相信它会在内容呈现上做到令人满意。拿到手后,平装的质感也恰到好处,方便携带,无论是放在书包里通勤路上阅读,还是在家中悠闲地翻阅,都显得十分自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个决定性的时刻,去理解那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是如何走向终结,以及它留下的深远影响。我想象着,作者会如何细致地勾勒出那些历史的细节,如何呈现出那个风云变幻的时局,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个体命运。对我而言,阅读历史并非仅仅是堆砌事实,更是对人性和时代洪流的理解,是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启示。

评分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这本书,在我将其从书架上取下的时候,就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标题非常直观,直指那个改变世界格局的关键年份和事件。我一直觉得,像君士坦丁堡这样的历史性事件,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战役描述。Canto Classics这个系列,在我过往的阅读经验中,通常意味着一种扎实的学术背景和精炼的叙述风格,所以我对这本书在内容深度和解读上的表现有着很高的期望。平装本的设计,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务实的选择,它使得这本书既适合在图书馆里作为参考资料,也方便在旅行途中或者家中休闲时阅读,不受太多拘束。我希望作者能够细致地剖析导致这场陷落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也包括政治、经济、宗教以及社会层面的种种影响。我更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运用史料,去还原那个时代的氛围,去描绘那些历史人物的决策与挣扎,以及这场战役如何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

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453,光是这个标题,就足以激起我心中对历史的好奇。1453年,这个数字本身就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和意义,它标志着一个古老帝国的终结,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黎明。Canto Classics这个出版系列的标签,让我对其内容质量和学术严谨性有了初步的信心,我期待它能呈现出一份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历史著作。拿到这本书,平装的版本设计,让它显得更加亲切和易于亲近,无论是随身携带,还是在家里随意翻阅,都非常方便,这种实用性让我觉得它很适合作为我书架上常备的一本书。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战役的过程,而是能够深入挖掘这场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动因,去探讨那些促成这场巨变的政治博弈、军事策略,甚至是文化冲突。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脉络,感受那场历史性战役的波澜壮阔,以及它对后来世界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一次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探索。

评分

说实话,当我看到《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首先闪过的是一种“又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书”的念头。毕竟,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重大事件,市面上相关的著作也并非罕见。然而,当我仔细看了看它的封面,特别是“Canto Classics”这个出版社的标识,我的兴趣瞬间被提了起来。这个系列通常意味着某种程度的严谨和对细节的关注,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通俗读物。我有点好奇,它会以怎样的新视角或者更深入的笔触来描绘这场关键性的战役?我个人偏好那些能够跳出宏大叙事,深入到战争的微观层面,去描绘士兵的感受、指挥官的决策过程,以及城内百姓的恐惧与挣扎的书籍。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些不常被提及的角落,比如双方军队的组成、武器的运用、后勤的保障,甚至是当时的信息传播方式。平装版本的设计也让我觉得很实用,不会像精装书那样显得过于“正式”,更适合放在床头柜或者咖啡桌上,随时随地可以拿起几页来读。我期待的是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能够穿越时空,仿佛亲眼目睹那段历史的发生,去感受那种命运的转折点带来的震撼。

评分

当我第一次注意到《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这本书时,我心里就泛起了一丝莫名的冲动。1453年,这个数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分量,它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另一个时代的开启。我对那个时期,特别是奥斯曼帝国崛起和拜占庭帝国衰落的这段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标题直接而有力,副标题“Canto Classics”则暗示了其出版的严谨性,让我对内容的学术价值和可靠性充满了期待。拿到书后,平装的版式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亲切和接地气的,它没有精装书那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更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方便在各种场合下随身携带和阅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那个充满战火与决策的时代,不仅仅是关于战争的宏大场面,更希望能够深入到那些细节之中,比如当时双方的战略部署、领袖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普通民众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我渴望通过阅读,去理解那个历史时刻的复杂性,去感受那个伟大帝国陨落时的悲壮,以及新帝国崛起的决心。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人类文明发展轨迹的深刻反思。

评分

618被朋友带入坑开始买书,京东图书真的很良心。

评分

嗯,感觉靠谱,送货很快,很满意~感觉京东的物流真是容易让人产生依赖,习惯了这个速度~

评分

了解西方史,首先了解君士坦丁堡的前世今生。

评分

一直对拜占庭帝国1453年的那段历史很着迷。赶上京东搞活动,就果断入手了这本书。书籍装帧精美,收到后无磕碰。会好好拜读的。

评分

买了回来再慢慢阅读一下!

评分

经常在京东买书,送书快,方便的购书。

评分

1453年5月,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是世界历史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代表着拜占庭千年帝国的落幕,新兴@强权的崛起,更为欧洲、近东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刻变化,甚至一度被作为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长达7周的战役中,双方不论民族、信仰,均表现出惊人的英雄气节与坚韧,荡气回肠,令人动容。英国历史学家斯蒂文·朗西曼1965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一书,在大量西方同类专著中,结构清晰,考据严谨,文笔典雅,篇幅适中,已成为此领域备受推崇的专业著作之一

评分

对于了解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段时间有重要参考价值,故事也精彩

评分

书的印刷不好,印刷的资料很差。但是包装和排版以及是繁体字另这本书有不一样的风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