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第2版)

Linux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莉君等 著 著
图书标签:
  • Linux
  • 操作系统
  • 原理
  • 应用
  • 内核
  • 系统编程
  • Unix
  • 命令行
  • 技术
  • 计算机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78368
商品编码:168530619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2-02-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Linux内核及动手实践的入门教程。在庞大的Linux内核中,选取·基本的内容——进程管理、中断、内存管理、系统调用、内核同步、文件系统、I/O设备管理等进行阐述。从原理出发,基于Linux内核源代码但又不局限于代码,分析原理如何落实到代码,并通过简单有效的实例说明如何调用Linux内核提供的函数进行内核级程序的开发。主要章节给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小型应用,从而让读者在实践中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书对于希望深入Linux操作系统内部、阅读Linux内核源代码以及进行内核级程序开发的读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Linux应用开发人员、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等均可从本书中获益。

《深入理解 Linux 内核:从汇编到系统调用》(第二版) 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Linux 操作系统以其开源、稳定、高效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设备、桌面系统乃至超级计算机等各个领域。而要真正掌握 Linux 的力量,理解其底层原理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本书《深入理解 Linux 内核:从汇编到系统调用》(第二版)正是为希望深入探究 Linux 操作系统精髓的读者量身打造。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 Linux 命令和基本用法的教程,更是一次对操作系统核心机制的深度剖析,旨在带领读者循序渐进地理解 Linux 内核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应用程序是如何与内核进行交互的。 本书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修订,力求与当前主流的 Linux 内核版本保持同步,并引入了更多最新的技术概念和实践案例。我们深入分析了现代多处理器环境下的内核同步机制,探讨了在 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架构下内存管理的新挑战,并增加了对容器技术和虚拟化技术中涉及的关键内核特性的介绍。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不同层次的读者,我们对某些复杂概念进行了更清晰的梳理和更详尽的阐述,并在代码示例和实验部分做了精心的优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本书的目标读者 初级到中级 Linux 用户: 那些已经掌握了 Linux 基本命令和常用工具,但渴望了解其背后运行机制,希望提升系统管理和故障排除能力的读者。 系统管理员与运维工程师: 需要深入理解系统性能瓶颈,优化系统配置,并能快速诊断和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专业人士。 软件开发者: 期望编写更高效、更健壮的系统级程序,理解多线程、进程间通信、文件 I/O 等底层细节,从而更好地利用操作系统资源,以及为并发和分布式系统开发打下坚实基础的开发者。 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与研究人员: 对操作系统原理有浓厚兴趣,希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代码相结合,加深对操作系统课程学习理解的学生,以及进行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人员。 嵌入式系统开发者: 需要深入了解嵌入式 Linux 的启动过程、内存管理、设备驱动模型等,以便更好地裁剪和优化系统,满足特定硬件需求的开发者。 本书特色与亮点 1. 全面而深入的内核剖析: 本书以 Linux 内核为核心,从最底层的汇编语言引导过程开始,逐步深入到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网络协议栈等各个关键模块。我们不回避复杂的细节,而是通过清晰的逻辑和图示,将复杂的内核工作流程可视化,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整个内核架构的宏观认识。 2. 从汇编到系统调用的桥梁: 理解应用程序如何与内核交互是掌握 Linux 的关键。本书详细讲解了系统调用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之间的转换过程,分析了常见系统调用的实现机制,并演示了如何通过 `strace` 等工具来观察和分析系统调用的行为,从而揭示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对话”过程。 3. 代码驱动的深度学习: 本书大量引用和分析了 Linux 内核的源代码片段,并提供了与讲解内容紧密相关的 C 语言示例代码。通过阅读和运行这些代码,读者可以亲身体验内核的设计理念和实现细节,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 现代内核特性的聚焦: 针对当前 Linux 内核的发展趋势,本书重点介绍了多处理器同步机制(如自旋锁、信号量、互斥体)、进程调度算法的演进、先进的内存管理技术(如 slab 分配器、伙伴系统)、健壮的文件系统(如 ext4、XFS)以及高性能的网络协议栈。 5. 实践导向的案例分析: 书中包含丰富的实际操作示例和问题分析,例如如何通过内核参数优化系统性能,如何使用 `perf` 和 `ftrace` 等工具进行性能分析和调试,以及如何理解和处理常见的系统死锁或性能瓶颈问题。 6. 循序渐进的结构设计: 全书的章节安排经过精心设计,从最基础的引导过程开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模块。每个章节都建立在前一章节的基础上,确保读者能够在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内进行学习,避免了知识点的碎片化。 7. 图文并茂的解释: 大量精心绘制的流程图、数据结构图和架构图,将抽象的内核概念和工作流程直观地呈现出来,极大地提升了可读性和理解效率。 本书内容梗概 第一部分:Linux 内核基础与引导过程 第一章:Linux 内核概览 Linux 操作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内核与用户空间的划分 内核的模块化设计与动态加载 Linux 内核的开发模式与社区 第二章:CPU 架构与汇编语言入门 x86/x86-64 架构概述 汇编语言基础:寄存器、指令、寻址模式 与内核相关的汇编指令 第三章:Linux 内核的引导过程 BIOS/UEFI 启动流程 Bootloader(GRUB)的作用 内核镜像的加载与初始化 早期初始化阶段:硬件检测、内存初始化、中断初始化 init 进程的启动 第二部分:进程管理与调度 第四章:进程与线程的概念 进程的定义、状态与PCB(Process Control Block) 线程模型:用户线程与内核线程 进程与线程的创建与销毁 进程间通信(IPC)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Linux 进程调度器 调度器的作用与目标 CFS(Completely Fair Scheduler)算法详解 实时调度策略(SCHED_FIFO, SCHED_RR) 多处理器调度与 NUMA 调度 进程优先级与 nice 值 第三部分:内存管理 第六章:物理内存管理 内存的物理地址与虚拟地址 分页机制与页表 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的作用 伙伴系统(Buddy System)内存分配器 Slab 分配器与对象缓存 第七章:虚拟内存管理 进程地址空间布局 内存映射(mmap)机制 匿名映射与文件映射 缺页中断(Page Fault)的处理 内存回收策略(LRU, Clock 算法) 第八章:NUMA 架构下的内存管理 NUMA 架构的原理与挑战 节点、内存策略与 NUMA-aware 调度 内存分配的 NUMA 意识 第四部分:文件系统与 I/O 第九章:Linux 文件系统概述 文件系统层次结构标准(FHS) 文件、目录与 inode 超级块(Superblock)与文件系统元数据 常见文件系统介绍(Ext4, XFS, Btrfs) 第十章:VFS(Virtual File System) VFS 的作用与接口 超级块操作、inode 操作、文件操作、目录操作 文件系统的挂载与卸载 第十一章:块 I/O 子系统 块设备的抽象 I/O 调度器(CFQ, Deadline, NOOP) 请求队列与块 I/O 的处理流程 DMA(Direct Memory Access) 第五部分:系统调用与用户空间交互 第十二章:系统调用的机制 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切换 系统调用接口(syscall) 系统调用表与陷阱(Trap) 常见系统调用分析(fork, execve, open, read, write, close, exit) 第十三章:进程间通信(IPC)深入 管道(Pipe) System V IPC(共享内存,消息队列,信号量) POSIX IPC(POSIX 消息队列,POSIX 共享内存,POSIX 信号量) Socket 通信 第十四章:信号与异常处理 信号的概念、类型与处理机制 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异常处理与中断 第六部分:设备驱动与内核模块 第十五章:设备驱动模型 字符设备、块设备、网络设备 设备文件与 /dev 目录 Linux 设备模型(Device Model) 总线、设备、驱动的绑定 第十六章:Linux 内核模块(LKM) 内核模块的作用与优点 模块的编译与加载/卸载 模块间的依赖与版本控制 常用内核模块接口 第七部分:系统性能与调试 第十七章:性能分析工具 `top`, `htop` 等系统监控工具 `vmstat`, `iostat`, `mpstat` 等性能统计工具 `perf`:性能事件采样与分析 `ftrace`:内核跟踪与函数图 第十八章:内核调试技巧 `printk` 调试 内核日志(klogd, syslog) GDB 与 KGDB/KDB DTrace/SystemTap(简介) 第八部分:现代 Linux 内核特性 第十九章:并发与同步机制 并发问题的产生 原子操作 自旋锁(Spinlock) 信号量(Semaphore) 互斥体(Mutex) 读写锁(Rwlock) 顺序锁(Seqlock) 第二十章:容器与虚拟化技术中的内核支持 Cgroups:资源控制与隔离 Namespace:进程环境隔离 KVM/QEMU 简介 虚拟化对内核带来的挑战 结语 《深入理解 Linux 内核:从汇编到系统调用》(第二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从宏观架构到微观细节,全面深入地展现 Linux 操作系统的精髓。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够更自信地驾驭 Linux 系统,更高效地开发应用程序,并为更高级的系统研究与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对 Linux 内核的深入理解,将为您的技术生涯带来无限的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循序渐进,让我这个Linux新手也能轻松上手。从最基础的 shell 命令和文件管理,到后面深入的内核模块和驱动开发,整个知识体系搭建得非常完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文件系统时,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 ext4 的日志机制和 inode 的结构,这让我对文件的读写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另外,书中的“动手实践”环节设计得太棒了!每一个章节后面都有相应的练习题,而且很多题目都很有挑战性,需要我独立思考和查阅资料才能解决,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我记得有一个题目是让我编写一个简单的 shell 脚本来监控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 `/proc` 文件系统的知识,非常有成就感。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它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评分

对于想要提升 Linux 系统调优和故障排查能力的同学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你的“救星”!我之前遇到过一些棘手的系统性能问题,查阅了各种资料都收效甚微,直到我翻开这本书。书中关于进程调度、 I/O 优化、网络参数配置的讲解,简直是“干货满满”。我学会了如何使用 `top`、`htop`、`vmstat`、`iostat` 等工具来分析系统瓶颈,并且理解了这些工具背后所反映的系统原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修改 `/etc/sysctl.conf` 文件来优化系统参数,比如调整 TCP/IP 栈的缓冲区大小,这对我解决网络延迟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内存泄漏的排查方法,作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排查思路和工具链,让我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时,不再束手无策。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太强了,让我感觉自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系统管理员一样,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复杂的系统挑战。

评分

哇,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一直对 Linux 系统底层原理很感兴趣,但又觉得很多资料过于理论化,读起来枯燥乏味。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 Linux 的核心概念,比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等,还用大量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演示。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虚拟内存的部分,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内存分页和交换的概念,这之前我可是琢磨了好久都没弄明白。而且,书中的代码示例非常实用,我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到我的 Linux 环境中运行,边学边练,感觉进步神速。书中对一些高级主题的介绍也非常到位,比如多线程同步、网络编程相关的系统调用等等,这些都是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现在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想要深入了解 Linux 操作系统,并且希望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开发者和技术爱好者!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时不时还会穿插一些行业内的趣闻轶事,让原本严肃的技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讲解系统调用时,没有直接给出枯燥的 API 列表,而是通过一个一个实际的场景,比如“我要打开一个文件”、“我要创建一个进程”,来引导我们去理解为什么需要这些系统调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种“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让我更容易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学习起来也更有动力。而且,书中对一些“坑”的处理也做得非常到位,作者会提前预警一些常见的错误操作,并给出规避的方法,这为我节省了大量的调试时间。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交流,他不仅传授你知识,还会分享他的经验和教训,让你少走弯路。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本技术手册,它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能够帮助你掌握 Linux 内核的“绝世武功”。作者对内核架构的解读,让我对 Linux 操作系统的“心脏”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从引导过程到中断处理,再到进程间通信,每一个细节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同步机制时,对各种锁(如自旋锁、互斥锁)的深入对比和应用场景分析,这让我对并发编程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并且能够写出更健壮的多线程程序。此外,书中还涉及了模块化设计和驱动开发的一些入门知识,这为我进一步探索内核世界打开了一扇门。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称赞,它不仅能够满足我当前的学习需求,更能为我未来的技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