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一个小众的读书论坛上看到有人推荐《裝幀台灣:台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然后就被它的书名和介绍勾起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书籍的设计,特别是封面设计,是书籍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最能体现一本书“灵魂”的地方。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系统地了解台湾现代书籍设计的历史脉络,从萌芽到发展,再到繁荣,每一步都充满了故事。我特别好奇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台湾的书籍设计是如何受到外部文化影响,又如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的?比如,会不会在某个时期,受到了日本设计的影响,又或者是在某个时期,开始融入了更多西方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书中对这些演变过程的描绘,一定非常引人入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的历史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时期的书籍封面和内页排版,从中感受到设计风格的变迁和时代的印记。同时,我也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一些影响深远的台湾书籍设计师,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设计哲学,这对我来说,将是一种宝贵的学习。
评分这本书我之前偶然在书店看到,书名《裝幀台灣:台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光是这个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了。我一直对台湾的文化和艺术发展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的东西。书籍装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和文化载体,我觉得它承载的信息量一定很丰富。光是想想“誕生”这个词,就觉得这本书可能在追溯一个重要的文化脉络,从零开始,一点点勾勒出台湾现代书籍设计是如何一步步成形的。我好奇这本书会不会介绍一些早期从事书籍设计的先驱人物,他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受到怎样的启发,又如何突破限制,创造出具有台湾特色的书籍设计风格的。这中间肯定充满了故事,也许有艰难的探索,也许有灵感的闪现。而且,“台灣現代書籍設計”这个概念本身就很引人遐想,它不同于中国大陆的设计,也不同于日本的设计,一定有其独特的在地性和时代烙印。我猜想书中可能会有大量的图片,毕竟是关于设计,没有图怎么行?那些老旧的书籍封面、内页排版,一定充满了复古的美感,也能让我直观地感受到设计的演变。我对这本书的期待,不仅仅是了解设计本身,更是希望通过设计来窥探那个时代的台湾社会、文化、思想的流转。
评分《裝幀台灣:台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反映一个地方文化独特性的设计元素非常着迷,而书籍装帧,无疑是承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媒介。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没有使用那种生硬的学术语调,而是像一位资深的策展人,用丰富的史料、精彩的案例,将台湾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个设计案例的深入挖掘,不仅仅是展示精美的图片,更重要的是解读了设计背后的时代背景、文化思潮以及创作者的意图。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在那个特定的时期,会出现那样的设计风格,以及这些设计是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和读者的。书中的一些老照片和手稿,更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的创作年代,感受到了设计师们的热情和才华。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书籍的价值,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一件融合了艺术、技术和文化精神的艺术品。
评分拿到《裝幀台灣:台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它很有分量,无论是从纸张的质感还是整体的设计感上,都透着一股沉甸甸的诚意。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打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书中的叙述方式很有意思,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用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笔触,将我带入台湾书籍设计的黄金时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经典书籍设计案例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好看”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设计背后的理念、创作者的巧思,以及这些设计如何与当时的社会思潮、出版市场产生共鸣。我甚至能想象到,在那个资讯相对不发达的年代,一本精心设计的书,对于读者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启迪。书中的一些插画和照片,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设计师们的工作场景,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书籍装帧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表达方式。
评分翻开《裝幀台灣:台灣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设计智慧的殿堂。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宏大而又细腻的视角,勾勒出了台湾现代书籍设计的完整图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设计演变过程的梳理,从早期简约而富有力量的设计,到后来更加多元化、实验性的探索,每一步都充满了时代的烙印和文化的张力。书中的案例分析也极其精彩,不仅仅展示了那些令人惊艳的封面和内页,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每一个设计所蕴含的理念和思考。这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为什么那些设计会成为经典,它们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和情感。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书籍设计的,更是关于台湾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设计师们是如何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不断创新,为台湾的文化土壤注入新的活力。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对台湾书籍设计历史认知的空白,也让我对“设计”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李志銘的筆觸將台灣書封設計走過的動人故事收羅其中,不僅收錄台灣自1940到1990年跨越半世紀的書封作品,共三百多幅視覺美感獨特、穿越歷史時空甚至社會禁忌而流傳下來的精心之作,更用心爬梳這些色彩、畫面交織的書封樂章,讓愛書人不忍釋手!
评分又快又好,台版书价格还算公道
评分台湾省是一个岛屿省份,岛屿众多,海岸线长。台湾本岛海岸线就有1566千米,包括了东部、北部、西部与南部等四个不同海岸。东部为典型断层海岸,陡直的岸壁紧贴太平洋海岸,北部海岸东临太平洋,北迎东海,西依台湾海峡,整段海岸凹凸曲折,岬湾相间,奇石怪岩,极具旅游观赏价值,西部海岸濒临台湾海峡,海岸单调平直,地势缓斜,沙滩绵长,南部海岸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
评分一直还挺期待的 拿到手后排版稍稍差了点 当然内容还是不错的
评分书的内容很不错,要是做成精装的就更好了!
评分志銘在《裝幀台灣》細心分門別類,整理出一章章有趣的專題,用一種回顧的淺談點評,企圖將過往零碎、片段的論述拼湊出一完整的軌跡。然而《裝幀台灣》只是志銘此時的研究成果結集,觀點、評述自是見仁見智,舊書更是怎麼看都看不完,相信還有更多細節有待探究,本書並非最後的定論,更希望能作為討論台灣裝幀歷史變遷的起點,吸引更多朋友投入舊書世界鉤沉箇中情事。相信《裝幀台灣》對於舊書價值的再確定和其歷史意義的檢視,是開啟另一審視角度,集結回顧台灣出版史上值得被記住的書籍,不僅是書封的美學討論,更是嘗試揭露這濃縮壓製在一頁頁書冊裡的時代意念、社會變遷、文化印記。
评分台版好书,活动价格购入 非常超值。
评分党建党建的看看先拒绝感觉到解放军吃几次参加
评分李志銘1976年生於台北三重埔,天秤座,師大附中、文化大學建築系畢業,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從小即喜愛印刷冊葉字紙之物隨意亂翻書,平日固定收聽台北愛樂電台放送古典音樂,同時也熱衷蒐集黑膠唱片研究現代音樂及台語老歌。29歲那年改編碩士論文出版個人生平首部著作《半世紀舊書回味》(群學∕2005),五年後接續發表台灣戰後絕版書籍封面設計美術史開山之作《裝幀時代》(行人∕2010),自此便和所學建築(城市)空間規劃專業漸行漸遠,乃至淪為甘願寫書終不悔的「寫作浪人」。儘管目前雖已脫離上班族生涯朝九晚五,每日也還照常保持生活作息規律嚴整,喜歡享受清晨黎明早起的晨間氣味、拒絕熬夜工作當夜貓子,不習慣泡咖啡館而愛喝茶,不喜歡盲目追逐流行而愛逛跳蚤市場和舊書攤,迄今仍經常被認為是最不像「台北人」的台北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