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看到的更神奇!找星星、認星座、學天文:認識我們的宇宙》
A CHILD’S INTRODUCTION TO The Night Sky: The Story of the Stars, Planets and Constellations—and How You Can Find Them in the Sky
作者: 麥可.德里斯科爾
原文作者:Michael Driscoll
譯者:黃書英
繪者:梅雷迪思.漢米爾頓 Meredith Hamilton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2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420655天文
叢書系列:小大家
規格:精裝 / 96頁 / 25 x 2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童書/青少年文學> 科普/百科> 科學
內容簡介
天文知識、太空科技、星座故事、觀星指南
宇宙觀的養成 + 露營晚上親子一起找星星 + 床邊故事共讀
一本可以用很久的星空書,一網打盡孩子想知道的星空大小事
★高知識量、高實用性、高藝術性,亞馬遜科普教材排行榜十年長銷冠軍!
★隨書附贈手繪夜光星座盤,讓你在夜空中不迷路!
從地球的角度看過去,星星看起來都一樣。但事實上,廣闊的夜空裡,每顆星星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是岩石,有的是冰塊,有的是氣體。有的環境很險惡,有的比較像地球,可能會有生命存在,每一顆都不一樣。我們頭頂的夜空,遠比你眼睛看到的更神奇!
人類自古以來就對神祕的夜空感到好奇。「為什麼月亮每天看起來都不太一樣?」「流星是從哪裡來的?」「真的有外星人嗎?」「被吸進黑洞會怎麼樣?」,為了解開種種疑問,人們發展出一門研究天空的學科,稱為「天文學」。
這本書將帶領讀者——
——跟著科學家一同認識宇宙中的恆星、行星、神祕的黑洞、拖著長尾巴的壯麗彗星,還有你想像不到的有趣天體
——跟著太空人一起進入太空,了解重要的太空科技,探索太空旅行的可能性
——跟著古人一起認識星座,一頭栽進希臘、羅馬的神話故事,見識古人豐沛的想像力
這本書鼓勵孩子走出房間觀察天空。從孩子對一個小亮點的好奇心開始,帶領孩子看懂星星、學會天文,逐步建立孩子的宇宙觀,讓孩子感受到宇宙知識的魅力,朝21世紀地球公民更邁進一步!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也將教你如何辨認星座,尋找星體。只要拿出附贈的星座盤,按照書上的指示走到戶外,也許就能碰到奇特的天文現象!
【本書特色與使用指南】
▌內容最完整,入門者一本就夠:
本書涵蓋四大主題:天文知識、太空科技、星座故事、觀星指南。從不同角度認識星空,點燃孩子對天文的好奇心。
▌滿足好奇心,建立完整天文概念:
家有對太空痴狂或迷戀星星的小小天文迷嗎?被孩子的十萬個星空為什麼搞得一個頭兩個大嗎?這本書將滿足孩子旺盛的求知欲,用淺顯的文字和清楚的架構替孩子建立完整的天文概念,文科腦家長也能快速複習宇宙知識,從此不用再怕被孩子問倒。
▌邊看邊做,學習看得到效果:
全文穿插「觀星秘技」、「尋找星星」等資訊欄,搭配隨書附贈的夜光星座盤,一邊讀,一邊找,眼見為憑,學起來既深刻又有趣!
▌露營良伴:
想帶著孩子來場時下正夯的親子露營,卻擔心滿天的星星有看沒有懂?讓這本書告訴你尋找星星的訣竅,大人小孩同遊夜空,一同領略星空的奧妙。親子露營指南書《The Down and Dirty Guide to Camping with Kids》點名推薦!
▌一個晚上一個星座,享受親子時光:
本書內含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解釋星座名稱的由來。一個晚上一個星座,今晚說個不一樣的睡前故事!
【21世紀地球公民養成全系列】
從一開始,就打造好最穩固的環境觀、世界觀、宇宙觀——
《比你看到的更神奇!找星星、認星座、學天文:認識我們的宇宙》
《比你以為的更奇妙!造閃電、做環保、玩科學:認識我們的環境》(預定2017年3月出版)
《比你想像的更迷人!看地圖、遊世界、學地理:認識我們的世界》(預定2017年5月出版)
21世紀地球公民守則:
-友善對待身邊的環境
-尊重不同種族及文化
-擁抱宇宙萬物
全系列三本書,知識豐富,好讀易懂,藝術性高。從身邊的環境開始,將視野慢慢拓展至全世界、全宇宙,循序漸進帶領孩子認識我們生長的地方,分別培養孩子的環境觀、世界觀、宇宙觀,形塑孩子看世界的方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是附帶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不知不覺學會尊重生命,學會以溫柔的心對待身邊的人、事、物。
得獎與推薦記錄
2004 Parent's Choice Awards
亞馬遜 4.7顆星好評
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小茉莉親子共讀/顏銘新——好評推薦
■「太棒、太棒、太棒了!色彩豐富,好讀易懂,可以輕易解釋給孩子聽。看完這本書後和孩子一起躺在星空下,結果他們認識的星座比我還多!非常棒的產品!」——Amazon讀者回饋
■「我女兒到處宣傳我晚上帶她搭太空梭上星星玩。」——Amazon讀者回饋
■「本書知識性十足,並以一連串幽默有趣的插畫和照片,非常巧妙地替孩子解釋了複雜難懂的天文知識。」——Children’s Literature書評網
作者簡介
麥可.德里斯科爾 Michael Driscoll
報社記者,為路透社、美聯社撰寫文章。他曾任出版社編輯,製作多本童書及成人作品。他同時也是本系列《A Child’s Introduction to Poetry》、《A Child’s Introduction to the Environment》作者。
繪者簡介
梅雷迪思.漢米爾頓 Meredith Hamilton
畢業於布朗大學,擁有美國視覺藝術學院MFA學位。她曾任Newsweek和TIME藝術指導。插畫作品可見於app、雜誌、動畫。
譯者簡介
黃書英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亞研究學士、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分校圖書資訊學碩士。曾任《世界日報》舊金山社新聞編譯,目前為專職譯者。
目..........................錄
▎歡迎來到我們的宇宙
夜空的奇觀
宇宙
▎天上有什麼?
【我們能看到什麼?】
-恆星
-太陽
-行星
-小行星和飛行物體
-星系
【我們看不到的東西】
-宇宙謎團
【探索天空】
-太空人和天文學家的工作
【你能做什麼?】
-星座
-黃道十二宮星座
-春季星空
-夏季星空
-秋季星空
-冬季星空
▎宇宙簡史
▎夜景
这本介绍宇宙和天文学的指南,简直是为那些对浩瀚星空充满好奇心的“仰望者”量身定做的宝藏。我翻阅了许多天文科普读物,但这本书在叙述上的亲切感和知识的系统性上,真的做到了独树一帜。它不是那种枯燥地堆砌专业术语的教材,而更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星空向导,手把手带着你从最基础的“认识我们的宇宙”开始,逐步深入到那些令人惊叹的星系、星云和行星现象。书中对于如何定位星座的讲解尤其细致,即便是对北斗七星、仙后座这些基础星群不甚熟悉的初学者,也能通过清晰的图示和循序渐进的步骤,轻松地在夜空中找到它们的位置。这种从“找星星”到“认星座”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让人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热衷于进一步探索更复杂的星图。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宇宙概念,拆解成了我们可以触摸、可以理解的片段,极大地降低了天文学习的门槛。
评分这本书的视觉呈现效果简直令人惊叹,那种精装全彩的质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觉得值回票价。要知道,很多科普书虽然内容详实,但如果插图质量不过关,或者色彩还原度不高,都会严重影响阅读体验,尤其是在讲解天体细节时,缺乏高质量的图像支持简直是灾难性的。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对深空天体的色彩描绘,那种星云的层次感、遥远星系的旋臂结构,都通过高分辨率的图片得到了完美的再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行星地质构造和大气现象的剖面图,它们不仅是科学插画的典范,更像是艺术品。这种对视觉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是台版出版社在制作上的用心体现,确保读者在学习抽象概念时,能够获得最直观、最震撼的感官体验,这对于培养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兴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助推器”。
评分这本书对于“工具性”和“实践性”的强调,也体现了它作为一本优秀科普读物的价值。它不仅是用来阅读和欣赏的,更是用来“使用”的。除了详细的星座图鉴外,它还提供了关于天文观测的实用指南,比如不同季节的最佳观测时间、如何选择入门级的观测设备,甚至是如何利用一些常见的数字工具来辅助定位。这些建议非常接地气,直接解决了爱好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它鼓励读者走出书房,走向户外,用自己的眼睛去验证书中所学。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闭环设计,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它不再是一本静态的知识手册,而更像是一个动态的、引导你进入探索之旅的“伙伴”,激发着人们对脚下这片土地之外的无尽空间保持永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评分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星图识别和神话故事的介绍上,而是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天文学的脉络,真正做到了“比你看到的更神奇”。在介绍完那些肉眼可见的星座之后,作者并没有止步,而是顺势引出了恒星的生命周期、黑洞的特性,以及我们银河系乃至更宏大尺度上的结构。这种知识的递进层次处理得极其老道,它不让你觉得被“灌输”了知识,而是让你在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那些更深奥的物理现象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它仿佛在告诉你:当你学会了如何找到天琴座的那颗织女星后,下一步就是去理解它为什么会发光,以及它最终的命运会是什么。这种对宇宙演化过程的叙述,充满了史诗般的魅力,让人不禁对时间的尺度产生敬畏。
评分作为一本旨在普及天文知识的读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非正式化”处理。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用最平易近人、最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复杂的科学原理。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的感受就像是和一个非常擅长讲故事的朋友一起在户外看星星,他一边指着天空,一边用充满热情的语气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当描述到不同类型星云的形成机制时,作者会用一些非常贴切的比喻,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物理化学过程瞬间变得形象起来。这种流畅自然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和亲近感,使得即便是那些对科学概念有些畏惧的读者,也能轻松地沉浸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感到压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