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西藏生死書
原價:39.80元
作者:(美)索甲仁波切,鄭振煌
齣版社:浙江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4-01
ISBN:9787308083782
字數:310000
頁碼:419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663kg
編輯推薦
★值得終生閱讀的莊嚴之書!
★當代最偉大的心靈巨著!
★繁體版連續加印超過500次,30多種語言震撼全球!
★令幾百萬讀者大徹大悟的不朽經典!
★一部足可參透生死、令人大徹大悟的“韆年之書”!
★唯有懂得死亡,纔能懂得生命的真諦!
★與《西藏度亡經》並稱兩大不朽的藏地經典!
內容提要
希望每個人不畏懼死,也不畏懼活;
希望每個人死得安詳,死亡時能夠得到最有智慧、最慈悲澄明的關懷;
希望每個人透過心性和真相的徹悟,找到終極的快樂。
目錄
第一篇 生
第一章 在死亡的鏡子中
第二章 無常
第三章 反省與改變
第四章 心性
第五章 把心帶迴傢
第六章 演化、業與輪迴
第七章 中陰與其他實相
第八章 第一世:自然中陰
第九章 精神之路
第十章 心要
第二篇 臨終
第十一章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嚀
第十二章 慈悲:如意寶珠
第十三章 給臨終者的精神幫助
第十四章 臨終修習
第十五章 死亡的過程
第三篇 死亡與重生
第十六章 基礎地
第十七章 內在的光芒
第十八掌 受生中陰
第十九章 亡者超薦
第二十章 瀕死經驗:上天堂的階梯?
第四篇 結論
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曆程
第二十二章 和平的僕人
作者介紹
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
生於西藏,由20世紀最受尊敬的上師蔣揚欽哲仁波切養育成人,後被上師認齣是托頓·索甲(十三世達賴喇嘛和蔣揚欽哲的上師)的轉世。
1971年至英國劍橋大學專修比較宗教學,1974年開始弘揚佛法。三十多年間,足跡遍及全球。由於思路清晰、功底紮實、談吐從容幽默,他的傳法深受信眾的歡迎,被譽為“參透佛法精髓的上師”,並成為許多國傢的佛學中心與佛教團體的負責人或指導者。
《西藏生死書》將藏傳佛法智慧與當今議題及修行訓練相結閤,超越宗教與文化的阻礙,直指本心,為繁雜的現代世界提供瞭一套理解生命要義的方便法門。
文摘
序言
我得承認,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不低,不是那種可以一口氣輕鬆讀完的消遣讀物。它需要你慢下來,需要你在某些段落停下來,閤上書本,去消化那些信息。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查閱一些背景資料,去理解其中提到的各種術語和概念,但這恰恰是它魅力所在——它迫使你主動去學習和探索,而不是被動接受。書中對“心性”的描述尤其讓我震撼,它細緻入微地剖析瞭人類意識的各種麵嚮,那些被我們日常情緒掩蓋住的真實自我,在此被清晰地揭示齣來。它的文字有一種冰冷的、精確的美感,仿佛一位技藝高超的解剖學傢,在剖析生命的結構。對於那些渴望超越錶麵現象、探究事物本質的求知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它不會給你現成的答案,但它會給你最精確的問題和最可靠的地圖。
评分這本厚重的書,我幾乎是捧著朝聖的心情翻開的。一開始,我被那些撲麵而來的異域色彩和古老儀式深深吸引住瞭。文字的描摹極其細膩,仿佛能聞到酥油燈燃燒時特有的氣味,看到那些色彩斑斕的唐卡在幽暗的殿堂裏微微顫動。作者對於生命、死亡以及輪迴的探討,並非是枯燥的哲學說教,而是通過無數鮮活的故事和深入骨髓的體驗穿插進來,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己對待“無常”的態度。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中陰身”的描述,那種對意識過渡階段近乎科學的詳盡記錄,打破瞭我以往對死亡的模糊想象,讓原本令人恐懼的概念,有瞭一種清晰的脈絡可循。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詳盡的生命使用指南,教你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中,如何保持內心的清明,如何預備好迎接那個最終的轉變。每一次閱讀,都像經曆瞭一次深刻的洗禮,讓我對“存在”的意義有瞭全新的理解,絕對是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
评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帶有一絲神秘色彩的書籍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有些玄乎,難以落地。然而,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用一種極其平實、甚至可以說是近乎紀實的手法,將那些宏大的主題解構開來。它不是空泛地談論“超脫”,而是非常具體地講述瞭那些世代相傳的教導是如何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體現的。那些關於如何麵對痛苦、如何放下執念的教誨,竟然與我近期在職場中遇到的睏境有著奇妙的共鳴。書中穿插的那些曆史典故和人物傳記,也很有力量,它們證明瞭這些教義並非空中樓閣,而是經過瞭漫長歲月的考驗和無數生命的實踐。閱讀體驗是層層遞進的,初讀時可能被錶象吸引,但隨著深入,會發現其內核是無比堅實和具有普適性的智慧。這本書,成功地將深奧的靈性知識,轉化為可以被現代人理解和接納的生命哲學,非常難得。
评分這是一部需要用“敬畏”之心去對待的作品。它的文字中流淌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但這種權威並非源於強迫,而是源於其背後所承載的跨越韆年的智慧。我並非是某個特定信仰的追隨者,但閱讀此書,讓我對人類精神探索的深度感到無比驚嘆。書中對於生命周期的描述,詳盡到瞭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它提供瞭一個宏大且完整的宇宙觀,讓你意識到個體生命的短暫與永恒的循環之間的辯證關係。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感到一種強烈的對比:一方麵是自己瑣碎日常的渺小,另一方麵是自身潛能和精神維度的廣闊。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橋梁,連接瞭我們世俗的生活與更深層的精神現實。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達,更是一種精神的拓寬,讓人在麵對生活的巨變時,能多一份從容和智慧。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直接感受是“平靜”。在經曆瞭連續幾周的閱讀和沉思後,我發現自己看待日常的煩惱的方式發生瞭微妙的變化。以前會讓我焦慮不堪的小事,現在似乎都退居次要位置瞭。作者對於“放下”的闡述,不是一種消極的放棄,而是一種基於深刻理解後的主動選擇。它解釋瞭“放下”的真正含義——不是不在乎,而是知道什麼值得在乎,什麼隻是匆匆過客。書中的結構安排也很有心思,知識點層層遞進,從基礎的生命觀到具體的修行方法,邏輯嚴密,過渡自然。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恐懼”來源的分析,它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那些潛意識中的不安。這是一本能夠真正改變你生活方式的書,它提供的不是安慰劑,而是真正的工具和視角,讓人從根本上重塑對時間的感知和對自我的定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