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御用填词人刘卓辉,亲历者的视角,抒写那一段光辉岁月与海阔天空
Beyond,一支成立于弹丸之地的乐队,从一无所有,到红遍整个华人社会,他们经历了怎样的风浪和离合?
从大放异彩到家驹遽然离世,再到三子各自发展,Beyond的音乐和他们周遭的音乐环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Beyond风行三十年,让一代又一代的乐迷与之共鸣、受其激励,无畏闯进大世界,他们的音乐背后有着怎样的密码?
前 言 1
第一个十年 家驹时期(1983—1993) 1
1983:一支传奇乐队的诞生 5
1984:Colony Rock 11
1985:乐队潮流的起落 15
1986:再见理想和一无所有 23
1987:地下与流行的夹缝中 31
1988:大地—北京之行 38
1989:在主流大放异彩 48
1990:光辉岁月——作品放眼国际 55
1991:Amani——心怀大爱 66
1992:长城——音乐路上的革命征程 70
1993:无泪的遗憾——痛失家驹 82
第二个十年 三子时期(1994—2003) 91
1994:仍然是要闯 94
1995:不是每一种声音都叫音乐 102
1996:Beyond 得精彩 105
1997:大时代——香港回归 110
1998:依然面对现实不会低头 116
1999:三子分头发展 120
2000:新的里程碑 124
2001:如果理想再可以重建 128
2002:掌声终会归于平静 136
2003:抗战二十年 141
第三个十年 个人发展(2004—2013) 149
2004:我在存在 152
2005:正式的告别 156
2006:传说继续 159
2007:乐队复兴潮 164
2008:你远去我却继续走 170
2009:无畏闯进大世界 179
2010:变化比计划还快 183
2011:如果命运能选择 188
2012:荣光依旧 192
2013:海阔天空——无声光阴岁月永无尽头 195
后 记 203
附一:Beyond 1988 北京日记 206
附二:图片目录 224Beyond 是来自香港的乐队,虽然他们曾到过日本发展。但也正如家驹所言:“无论去到多远多远,最后我们都会返回到这里的……最后最后,我们都是代表香港的乐队。”
黄家驹曾经说过:“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
这句话伤了很多认认真真做音乐的香港音乐人,虽然很偏激,但也是一针见血,让香港乐坛常常反省。
红遍华人地区的Beyond,他们成长于香港这个弹丸之地,一个既造就了不少音乐人但又同时抹杀了很多音乐人的地方。我想,要谈一个乐队的来时路,他们所生所长的地方是无法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谈Beyond 就不能不谈谈香港这个城市。谈一个乐队的际遇,也不能不谈时代背景所赋予他们的意义,所以在本书中我希望能让读者看到香港乐坛的轮廓。
签约大公司,隐含了告别地下时期的意味。地下时期的他们做了很多,自费出碟和办演唱会,有理想的满溢,也有对现实感到无奈的唏嘘与叹息。虽然他们创作的音乐很前卫,但得到的赏识只来自地下音乐圈子,群众基础浅,叫好不叫座,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音乐,他们选择走向主流乐坛,尝试“走入建制”,发挥更大影响力。
一旦走进以市场利益为主要考虑的音乐工业,就有很多东西需要考虑,限制很多,创作音乐的自由度肯定比地下时期少,理想仿佛要懂得平衡与现实的差距。“再见理想”因此有了第二层的含意,他们不再是当初的无人赏识,而是,有人赏识,得到很多的机会,然后呢?
在1988—1991 年,Beyond 走红得很迅速,一首接一首的《大地》《真的爱你》《岁月无声》《不再犹豫》等成为大众朗朗上口的曲目,更不时晋身每年歌曲颁奖礼。
在音乐变得愈来愈商业流行的时候,Beyond,特别是家驹的世界观亦变得愈来愈广阔,音乐题材再不局限于理想与迷失一类的个人情感困惑中,而是走向更宏大的视野:和平与爱。
他把曼德拉写进《光辉岁月》里,把对战争的思考写进了Amani。90 年代之后的Beyond 不论是在音乐技巧还是在思想方面,都显得愈来愈成熟,就像从大男孩成为男人的过程。在音乐变得更流行之际,虽然短暂地引来一些背叛摇滚乐的批评,但从Beyond 的态度及表现看来,他们一直都没有忘记初衷。
老生常谈,摇滚永远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独立的精神。Beyond 的音乐不独是“商业”二字就可以解释的,他们的音乐反映着他们的态度,诉说着很多对生活和对世界的感受,总是会有些深意在里头,影响巨大而深远,这是很多流行歌手都做不到的。
《BEYOND正传3.0:1983-2013》这个书名,光是听着就有一种庄重而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1983到2013,整整三十年的时间跨度,这是多少人的青春、事业、人生轨迹交织在一起的岁月啊。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记录时代变迁、反映社会转型进程的作品情有独钟,而这本书名恰恰暗示了它拥有这样的潜力。BEYOND乐队,他们不仅仅是歌手,更是那个时代无数人心中的精神符号。他们的音乐,充满了力量、理想和反思,我无法想象在没有他们陪伴的三十年里,会有多少人的青春岁月显得单调。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BEYOND乐队的音乐创作、演出历程,与这三十年的中国社会变迁、文化思潮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书中是否会描绘那个年代的独特氛围?那些在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的新事物,那些思想解放的浪潮,以及人们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悦与困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带领我穿越时光,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理解BEYOND乐队音乐的生命力究竟源自何处。
评分读到《BEYOND正传3.0:1983-2013》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个充满变革和激情的年代,尤其是BEYOND乐队在那段时期留下的深刻印记。三十年,从1983年到2013年,这不仅仅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跨度,更是社会、文化、甚至我们个人心灵经历巨变的时期。我一直觉得,能够清晰梳理和呈现如此长远历史的书籍,必定有着极高的文献价值和阅读体验。这本书名中的“正传”二字,更是暗示了一种官方的、权威的叙述,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严谨性和深度充满了期待。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构建这个叙事框架,是按照时间线索,还是围绕某个核心主题展开?1983年的中国,与2013年的中国,简直是天壤之别,而BEYOND乐队的音乐,无疑是见证了这一切的独特视角。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深入挖掘那些影响了不止一代人的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那些创作的灵感来源,以及它们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激荡起不同的回响。这不仅是对一段音乐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重塑,我深信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深刻的思考和触动。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BEYOND正传3.0:1983-2013,一看就是一部跨越了三十年的史诗。我一直对那种能够记录时代变迁、反映群体记忆的作品充满好奇,而这本书的标题恰恰勾勒出了这样一种宏大的叙事框架。1983年到2013年,这三十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简直是人生最关键、最深刻的成长印记。我们从懵懂少年,到风华正茂,再到为人父母,这期间世界的变化,社会的转型,科技的飞跃,无不烙印在我们的生命里。我尤其期待书中如何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时代符号,比如那个年代特有的流行语,街头巷尾的谈资,影响一代人价值观的电影、音乐、文学作品。我知道BEYOND乐队在这个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音乐不仅仅是歌曲,更是那个时代的呐喊和共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他们的视角,带领我重温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充满希望与迷茫的瞬间。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一张承载着青春回忆,记录着时代变迁的珍贵影像。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那些尘封的记忆重新鲜活起来。
评分《BEYOND正传3.0:1983-2013》,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纵深感。1983年到2013年,这三十年,是无数中国人经历社会巨变、个人奋斗的关键时期。而BEYOND乐队,他们的名字在许多人心中,早已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时代的烙印。我一直觉得,一部能够将一个乐队的成长历程,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变迁紧密联系起来的作品,必然是极具深度和价值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三十年里,BEYOND乐队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他们的音乐是如何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他们的呐喊与思考是如何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那些触及时代痛点的歌曲,那些鼓舞人心的旋律,以及它们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所引发的共鸣。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人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时代变迁的社会史,我渴望从中找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和深刻记忆。
评分仅仅是《BEYOND正传3.0:1983-2013》这个书名,就勾勒出了一幅跨越三十年的宏大画卷。1983年到2013年,这三十年,是中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也是我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捕捉并沉淀那个时代独特气质的作品,而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看到了希望。BEYOND乐队,他们的音乐曾伴随无数人走过青春,承载着梦想与力量。我很好奇,这本书将如何呈现这三十年里,BEYOND乐队的音乐与时代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在那个剧烈变革的年代,他们的音乐是如何回应社会议题,如何传递人文关怀,又如何在激荡的潮流中保持独立思考和艺术追求的。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那些不为人知的创作幕后,那些影响乐队成员思想的事件,以及他们如何从那个时代的土壤中汲取养分,最终创作出影响深远的作品。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时代、关于人生的叙事。
评分作为beyond铁粉,必须捧场!
评分商品已经收到,挺好用的。
评分很不错的书,喜欢
评分因为喜欢beyond而买的,拆开竟然是烂了一个角
评分不错,很喜欢!
评分追忆我的青春
评分很不错的书,喜欢
评分宏大叙事。 正如刘卓辉在后记里所说:“希望读者在了解 beyond 之余,亦对于围绕着他们三十年的环境是怎样的一回事,有多一些的了解。”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