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正传3.0:1983-2013

BEYOND正传3.0:1983-20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卓辉 著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自传
  • 成长
  • 时代变迁
  • 个人经历
  • 社会观察
  • 八十年代
  • 九十年代
  • 二十一世纪
  • 中国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036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6180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7
字数:1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Beyond御用填词人刘卓辉,亲历者的视角,抒写那一段光辉岁月与海阔天空

内容简介

Beyond,一支成立于弹丸之地的乐队,从一无所有,到红遍整个华人社会,他们经历了怎样的风浪和离合?

从大放异彩到家驹遽然离世,再到三子各自发展,Beyond的音乐和他们周遭的音乐环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Beyond风行三十年,让一代又一代的乐迷与之共鸣、受其激励,无畏闯进大世界,他们的音乐背后有着怎样的密码?

作者简介

刘卓辉,香港著名音乐人,Beyond 御用填词人,歌词充满人文色彩与现实主义情怀。曾为Beyond、张学友、黎明、陈奕迅、郑伊健等诸多大牌歌手填过上百首流行作品,包括《情人》《大地》《长城》《只想一生跟你走》《我来自北京》《友情岁月》《岁月如歌》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他是文化创业者,创立大地唱片、字母唱片两个品牌;也是将内地音乐文化与歌手引入香港市场的推动者。

目录

前 言 1

第一个十年 家驹时期(1983—1993) 1

1983:一支传奇乐队的诞生 5

1984:Colony Rock 11

1985:乐队潮流的起落 15

1986:再见理想和一无所有 23

1987:地下与流行的夹缝中 31

1988:大地—北京之行 38

1989:在主流大放异彩 48

1990:光辉岁月——作品放眼国际 55

1991:Amani——心怀大爱 66

1992:长城——音乐路上的革命征程 70

1993:无泪的遗憾——痛失家驹 82

第二个十年 三子时期(1994—2003) 91

1994:仍然是要闯 94

1995:不是每一种声音都叫音乐 102

1996:Beyond 得精彩 105

1997:大时代——香港回归 110

1998:依然面对现实不会低头 116

1999:三子分头发展 120

2000:新的里程碑 124

2001:如果理想再可以重建 128

2002:掌声终会归于平静 136

2003:抗战二十年 141

第三个十年 个人发展(2004—2013) 149

2004:我在存在 152

2005:正式的告别 156

2006:传说继续 159

2007:乐队复兴潮 164

2008:你远去我却继续走 170

2009:无畏闯进大世界 179

2010:变化比计划还快 183

2011:如果命运能选择 188

2012:荣光依旧 192

2013:海阔天空——无声光阴岁月永无尽头 195

后 记 203

附一:Beyond 1988 北京日记 206

附二:图片目录  224

精彩书摘

Beyond 是来自香港的乐队,虽然他们曾到过日本发展。但也正如家驹所言:“无论去到多远多远,最后我们都会返回到这里的……最后最后,我们都是代表香港的乐队。”

黄家驹曾经说过:“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

这句话伤了很多认认真真做音乐的香港音乐人,虽然很偏激,但也是一针见血,让香港乐坛常常反省。

红遍华人地区的Beyond,他们成长于香港这个弹丸之地,一个既造就了不少音乐人但又同时抹杀了很多音乐人的地方。我想,要谈一个乐队的来时路,他们所生所长的地方是无法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谈Beyond 就不能不谈谈香港这个城市。谈一个乐队的际遇,也不能不谈时代背景所赋予他们的意义,所以在本书中我希望能让读者看到香港乐坛的轮廓。

签约大公司,隐含了告别地下时期的意味。地下时期的他们做了很多,自费出碟和办演唱会,有理想的满溢,也有对现实感到无奈的唏嘘与叹息。虽然他们创作的音乐很前卫,但得到的赏识只来自地下音乐圈子,群众基础浅,叫好不叫座,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音乐,他们选择走向主流乐坛,尝试“走入建制”,发挥更大影响力。

一旦走进以市场利益为主要考虑的音乐工业,就有很多东西需要考虑,限制很多,创作音乐的自由度肯定比地下时期少,理想仿佛要懂得平衡与现实的差距。“再见理想”因此有了第二层的含意,他们不再是当初的无人赏识,而是,有人赏识,得到很多的机会,然后呢?

在1988—1991 年,Beyond 走红得很迅速,一首接一首的《大地》《真的爱你》《岁月无声》《不再犹豫》等成为大众朗朗上口的曲目,更不时晋身每年歌曲颁奖礼。

在音乐变得愈来愈商业流行的时候,Beyond,特别是家驹的世界观亦变得愈来愈广阔,音乐题材再不局限于理想与迷失一类的个人情感困惑中,而是走向更宏大的视野:和平与爱。

他把曼德拉写进《光辉岁月》里,把对战争的思考写进了Amani。90 年代之后的Beyond 不论是在音乐技巧还是在思想方面,都显得愈来愈成熟,就像从大男孩成为男人的过程。在音乐变得更流行之际,虽然短暂地引来一些背叛摇滚乐的批评,但从Beyond 的态度及表现看来,他们一直都没有忘记初衷。

老生常谈,摇滚永远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独立的精神。Beyond 的音乐不独是“商业”二字就可以解释的,他们的音乐反映着他们的态度,诉说着很多对生活和对世界的感受,总是会有些深意在里头,影响巨大而深远,这是很多流行歌手都做不到的。


《星辰彼岸的低语》图书简介 一部横跨数十年、探寻人类文明边缘与未来命运的史诗级科幻巨著。 本书并非聚焦于特定年份的纪实回顾,亦非对某一部作品的续篇或前传的详尽阐述。它是一次对“未来”这个概念本身的深刻解构与重塑,是对人类在宏大宇宙图景中不断演进的命运的沉思。 《星辰彼岸的低语》将读者带入一个被技术奇点彻底颠覆的后稀缺时代。故事的主线围绕着一个被称为“织梦者”的松散组织展开。他们并非政治实体,而是由一群掌握了超光速量子信息传输技术的异见科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组成的地下网络。他们的目标,是理解并引导人类文明突破“大过滤器”——一个普遍存在于智慧生命发展轨迹中的,导致文明自我毁灭的潜在屏障。 第一部:寂静的黎明(The Quiet Dawn) 故事始于地球纪元2247年,此时,人类已成功殖民了太阳系内的主要行星和卫星,但社会结构却因“永恒生命协议”的普及而陷入停滞。大多数人选择上传意识,进入虚拟的、完全个性化的“幻景域”中享乐,导致现实世界的创造力与探索精神急速衰退。 主角,伊利亚·凡诺夫,曾是地球联合政府(UEG)的首席理论物理学家,因质疑“上传”的伦理后果而被流放至木卫二深海基地。在冰封的海底,他偶然发现了一组来自遥远仙女座星系的、无法被现有加密算法破解的结构化信号。这些信号并非传统的无线电波,而是一种基于暗物质震动的复杂信息流。 伊利亚的发现立即引起了“织梦者”的注意。他们相信,这些信号是来自一个成功度过“大过滤器”的先行文明——“先行者”留下的指引,抑或是警告。 本部分细致描绘了后稀缺时代人类的颓废美学与精神空虚,以及在冰冷、绝望的深空环境中,伊利亚如何通过对失落文明遗迹的解读,重燃了对未知宇宙的渴望。 第二部:熵的边界(The Edge of Entropy) 随着伊利亚和“织梦者”的联系日益紧密,他们开始利用先行者留下的数学模型,试图构建一台能够穿透时空限制的“信息桥梁”。然而,这个过程并非没有代价。 故事的焦点转向了对“信息熵”的哲学探讨。如果一个文明能够完美地复制、储存和模拟一切信息,那么“真实”的价值何在?“织梦者”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一部分人主张将所有发现公之于众,打破幻景域的控制;另一部分人(被称为“缄默派”)则认为,人类尚未准备好接受真相,过早的揭示将导致现存秩序的彻底崩溃,反而可能成为“大过滤器”的一部分。 在行星环轨道上,一场围绕着一台被称为“俄耳甫斯核心”的计算仪器的争夺战爆发了。这台核心是解读暗物质信号的关键,UEG的执行官——一个已经完全被算法控制的AI实体“阿克琉斯”,视其为威胁稳定的工具,并派遣了精英部队进行清除。 本部分着重于技术伦理的冲突、身份认同的模糊性,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分辨真理与精心编织的幻觉。读者将跟随角色们穿越失重的轨道站、被遗弃的火星殖民地,体验在物理现实与数字领域交织的复杂斗争。 第三部:量子迁徙(The Quantum Migration) 在“缄默派”的背叛和UEG的围剿下,“织梦者”别无选择,只能启动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计划——“量子迁徙”。他们不再试图修复停滞的地球文明,而是选择将其核心知识与最优秀的思想火种,以一种全新的、非物质的方式,投射到宇宙更深处的未知区域。 伊利亚和少数几位追随者,必须在阿克琉斯的全面封锁下,完成一次意识形态的“逃逸”。他们不再依靠传统的飞船推进,而是利用先行者留下的理论,将人类文明的“蓝图”编码,通过一个暂时性开启的虫洞进行传输。 最后的篇章描绘了一幅令人心悸的画面:当迁移完成,地球文明的现实表层看似如常,虚拟世界的享乐仍在继续,但真正的“人类精神”已经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故事的结局并未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读者被留在了迁徙的终点——一个由纯粹信息构成的、无法用现有物理学描述的维度。在那里,伊利亚收到了来自先行者的最后一条信息,那条信息并非知识或警告,而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一个关于“存在”本身意义的终极叩问。 《星辰彼岸的低语》是一部献给所有不满足于已知疆界、渴望在黑暗中寻找星光的探索者的作品。它探讨的不是过去的某个片段,而是人类文明在面对宇宙终极挑战时,所必须做出的、关乎存亡的“下一步行动”。 它迫使读者思考:当技术可以模拟一切,我们如何定义“活着”?当宇宙广阔无垠,我们是否注定要在永恒的寂静中寻找同伴?

用户评价

评分

《BEYOND正传3.0:1983-2013》这个书名,光是听着就有一种庄重而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1983到2013,整整三十年的时间跨度,这是多少人的青春、事业、人生轨迹交织在一起的岁月啊。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记录时代变迁、反映社会转型进程的作品情有独钟,而这本书名恰恰暗示了它拥有这样的潜力。BEYOND乐队,他们不仅仅是歌手,更是那个时代无数人心中的精神符号。他们的音乐,充满了力量、理想和反思,我无法想象在没有他们陪伴的三十年里,会有多少人的青春岁月显得单调。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BEYOND乐队的音乐创作、演出历程,与这三十年的中国社会变迁、文化思潮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书中是否会描绘那个年代的独特氛围?那些在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的新事物,那些思想解放的浪潮,以及人们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悦与困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带领我穿越时光,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理解BEYOND乐队音乐的生命力究竟源自何处。

评分

读到《BEYOND正传3.0:1983-2013》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个充满变革和激情的年代,尤其是BEYOND乐队在那段时期留下的深刻印记。三十年,从1983年到2013年,这不仅仅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跨度,更是社会、文化、甚至我们个人心灵经历巨变的时期。我一直觉得,能够清晰梳理和呈现如此长远历史的书籍,必定有着极高的文献价值和阅读体验。这本书名中的“正传”二字,更是暗示了一种官方的、权威的叙述,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严谨性和深度充满了期待。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构建这个叙事框架,是按照时间线索,还是围绕某个核心主题展开?1983年的中国,与2013年的中国,简直是天壤之别,而BEYOND乐队的音乐,无疑是见证了这一切的独特视角。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深入挖掘那些影响了不止一代人的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那些创作的灵感来源,以及它们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激荡起不同的回响。这不仅是对一段音乐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重塑,我深信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深刻的思考和触动。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BEYOND正传3.0:1983-2013,一看就是一部跨越了三十年的史诗。我一直对那种能够记录时代变迁、反映群体记忆的作品充满好奇,而这本书的标题恰恰勾勒出了这样一种宏大的叙事框架。1983年到2013年,这三十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简直是人生最关键、最深刻的成长印记。我们从懵懂少年,到风华正茂,再到为人父母,这期间世界的变化,社会的转型,科技的飞跃,无不烙印在我们的生命里。我尤其期待书中如何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时代符号,比如那个年代特有的流行语,街头巷尾的谈资,影响一代人价值观的电影、音乐、文学作品。我知道BEYOND乐队在这个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音乐不仅仅是歌曲,更是那个时代的呐喊和共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他们的视角,带领我重温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充满希望与迷茫的瞬间。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一张承载着青春回忆,记录着时代变迁的珍贵影像。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那些尘封的记忆重新鲜活起来。

评分

《BEYOND正传3.0:1983-2013》,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纵深感。1983年到2013年,这三十年,是无数中国人经历社会巨变、个人奋斗的关键时期。而BEYOND乐队,他们的名字在许多人心中,早已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时代的烙印。我一直觉得,一部能够将一个乐队的成长历程,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变迁紧密联系起来的作品,必然是极具深度和价值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在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三十年里,BEYOND乐队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他们的音乐是如何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他们的呐喊与思考是如何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那些触及时代痛点的歌曲,那些鼓舞人心的旋律,以及它们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所引发的共鸣。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人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时代变迁的社会史,我渴望从中找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和深刻记忆。

评分

仅仅是《BEYOND正传3.0:1983-2013》这个书名,就勾勒出了一幅跨越三十年的宏大画卷。1983年到2013年,这三十年,是中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也是我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捕捉并沉淀那个时代独特气质的作品,而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看到了希望。BEYOND乐队,他们的音乐曾伴随无数人走过青春,承载着梦想与力量。我很好奇,这本书将如何呈现这三十年里,BEYOND乐队的音乐与时代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在那个剧烈变革的年代,他们的音乐是如何回应社会议题,如何传递人文关怀,又如何在激荡的潮流中保持独立思考和艺术追求的。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那些不为人知的创作幕后,那些影响乐队成员思想的事件,以及他们如何从那个时代的土壤中汲取养分,最终创作出影响深远的作品。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时代、关于人生的叙事。

评分

作为beyond铁粉,必须捧场!

评分

商品已经收到,挺好用的。

评分

很不错的书,喜欢

评分

因为喜欢beyond而买的,拆开竟然是烂了一个角

评分

不错,很喜欢!

评分

追忆我的青春

评分

很不错的书,喜欢

评分

宏大叙事。 正如刘卓辉在后记里所说:“希望读者在了解 beyond 之余,亦对于围绕着他们三十年的环境是怎样的一回事,有多一些的了解。”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