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铅笔的温情手绘 诗画二十四节气

色铅笔的温情手绘 诗画二十四节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飞乐鸟工作室 著
图书标签:
  • 色铅笔
  • 手绘
  • 二十四节气
  • 绘画
  • 艺术
  • 季节
  • 诗意
  • 插画
  • 文创
  • 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6369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843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字数:6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一书将彩铅绘画技法与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相结合,让诗情与画意在纸上流淌。全书共5章,首先介绍了绘画前的工具和技法准备,让大家初步了解彩铅画的笔触、配色、选色等技巧。接着以大家耳熟能详的节气歌为脉络,从春天开始,依次展示四季中每个节气的代表性古诗,并带领大家用签字笔与彩色铅笔,通过简单易学的步骤绘制出时令美景、美物与美食。在绘画案例之间还穿插有对节气民俗与养生知识的介绍,让大家既能学画又涨知识。

不管你是想用画笔记录瑰丽的传统文化,还是想在自己的手帐本里加入一些简单又有古韵的美图,《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都是你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


作者简介

飞乐鸟工作室,11年绘画教育经验和7年教材出版经验,30000余张手绘原稿,出版400余种艺术图书,100多种图书被译为韩语、泰语和阿拉伯语等多国文字,年销量超350万册,且长期荣登各大图书畅销榜前列。在北京、上海、成都、深圳设有绘画教学艺术中心及画材研发中心。全球超过3000万人跟随飞乐鸟学习画画并享受绘画带来的美好生活。代表作有《少女心de色铅笔入门》、《美人绘色铅笔人物画入门》、《宠爱 Q萌小动物色铅笔入门》、《珠宝绘》、《花之绘》系列等。


内页插图

目录

诗画节气的手绘准备

选出好用的色铅笔与针管笔 … 8

针管笔的线条感 … 9

色铅笔的笔触 … 10

针管笔和色铅笔的搭配法 … 11

打造立体感 … 12

制作色铅笔颜色表 … 13

谱一张四季色表 … 14

春雨惊春清谷天

柳色风光早立春 … 16

春态纷婀娜 … 16

万物复苏的院子 … 17

嫩芽 … 17

枸杞 … 18

小松鼠 … 19

燕子 … 20

咬春宴 … 21

天街小楼听春雨 … 23

润物细无声的点点春意 … 23

收集雨水里的惊喜 … 24

春笋 … 24

油菜花 … 25

黄莺 … 26

水獭 … 27

雨水节气“拉保保” … 29

一雷惊蛰鸟虫鸣 … 30

雷动风行惊蛰户 … 30

点缀春意的小物 … 31

杏花 … 31

蔷薇 … 32

黄鹂 … 33

捕虫网 … 34

蝴蝶 … 35

惊蛰祭白虎 … 36

半开桃李入春分 … 37

绿叶春色正中分 … 37

春分里绿意长 … 38

玉兰花 … 38

梨花 … 39

春碧蒿 … 40

青梅 … 41

春分时节放风筝吧 … 42

雨打清明万顷田 … 44

雨幕濛濛杏花村 … 44

清明时节的风物 … 45

春柳 … 45

艾草 … 46

青团 … 47

油纸伞 … 48

清明去踏青 … 49

雨生百谷暖天风 … 51

农事蛙声知谷雨 … 51

花鸟好时节 … 52

牡丹花 … 52

香椿 … 53

樱桃 … 54

杜鹃鸟 … 55

喝新茶与禁蝎 … 56

夏满芒夏暑相连

小荷尖尖立夏柔 … 58

菡萏初露立夏景 … 58

小清新的立夏时光 … 60

槐花 … 60

炒蚕豆 … 61

槐米茶 … 62

虾面 … 63

牵牛花 … 64

小风扇 … 65

立夏五彩蛋 … 66

莺啼柳绿见小满 … 67

莺飞草长的小满 … 67

夏日生机 … 68

小麦 … 68

西瓜 … 69

桑葚 … 70

蝼蝈 … 71

祭车神 … 72

插秧除虫芒种忙 … 73

鱼肥草绿夏木荫 … 73

炎炎的夏日光景 … 74

红烧鲤鱼 … 74

菖蒲 … 75

青梅酒 … 76

螳螂 … 77

玉米 … 78

送花神 … 79

杨柳青青夏至晴 … 80

鸳鸯相对情 … 80

避暑冰冰凉 … 82

桃子 … 82

刨冰 … 83

凉面 … 84

荔枝 … 85

遮阳帽 … 86

消夏避伏 … 87

温风蝉响知小暑 … 88

温风至小暑来 … 88

听听知了叫 … 89

杨梅 … 89

荷花 … 90

风铃 … 91

蚊香 … 92

知了 … 93

小暑的“食新”福利 … 94

羽扇清风消伏暑 … 95

窗下清风慰烦暑 … 95

拯救酷热的小物件 … 96

茉莉花 … 96

绿豆百合粥 … 97

蒲扇 … 98

萤火虫 … 99

送“大暑船” … 100

秋处露秋寒霜降

一叶梧桐一报秋 … 102

秋声无觅处 … 102

硕果满载的秋 … 103

香瓜 … 103

葡萄 … 104

松果 … 105

酸浆果 … 106

贴秋膘 … 107

蝉声渐咽亦处暑 … 108

处暑渐生凉 … 108

处暑天里的诗意 … 109

栀子果 … 109

黄蜀葵 … 110

无花果 … 111

稻穗 … 112

放河灯 … 113

凉落白露为朝霜 … 114

白露为霜 … 114

凉凉白露小风物 … 116

棉花 … 116

白露茶 … 117

石榴 … 118

石蒜花 … 119

白露酿酒 … 120

风清露冷秋期半 … 121

秋分竹露夕微微 … 121

清凉好个秋 … 122

桂花 … 122

橘子 … 123

大闸蟹 … 124

菊花 … 126

中秋团圆 … 128

袅袅凄凄寒露零 … 130

月落乌啼霜满天 … 130

秋日的喃喃细语 … 132

银杏果 … 132

茱萸 … 133

花糕 … 134

鸿雁 … 135

橡果 … 137

登高赏菊 … 139

草木黄露结为霜 … 140

霜叶红于二月花 … 140

山林里的秋意 … 142

山楂 … 142

枣子 … 143

板栗 … 144

黄雀 … 145

摘红柿 … 146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霜冷几寒凉 … 148

西风扫过的园林 … 148

初冬伊始的小时光 … 149

芦苇 … 149

山茶 … 150

葵花籽 … 151

霜打小红果 … 152

立冬“补冬” … 153

小雪随风一片寒 … 154

小雪晴时不共寒 … 154

入冬保暖日记 … 155

枯荷 … 155

香椿果 … 156

糍粑 … 157

暖手炉 … 158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 159

大雪尽道丰年瑞 … 160

千树万树梨花开 … 160

寒风迎大雪 … 161

红柚 … 161

梅花 … 162

雪兔 … 163

红枣糕 … 164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 165

岁寒冬至大如年 … 166

独钓寒江雪 … 166

打造满满的暖冬 … 168

腊肉 … 168

饺子 … 169

冬酿酒 … 170

火锅 … 171

冬至一起吃饺子 … 172

风雾小寒雪皑皑 … 174

江雨蒙蒙作小寒 … 174

小寒时节年味浓 … 175

糯米饭 … 175

窗花 … 176

鞭炮挂件 … 177

喜鹊 … 178

备年货 … 179

朔风银山大寒吟 … 180

厚雪冻银床 … 180

寒冬里的密语 … 182

枝头雪 … 182

冰灯 … 183

雪人 … 184

柑橘 … 185

瑞香 … 186

大寒腊八备年货 … 187

附录 … 189

前言/序言

前言

善于观察生活的你,是否将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放在心上?春天万物复苏,春风和煦;夏天生机勃勃,烈日炎炎;秋天硕果累累,红枫似火;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四个季节各有不同的美。你又是否知道,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还有凝聚了中华民族广大先民智慧的二十四个节气呢?本书我们将彩铅的绘画技法与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相结合,让诗情与画意在书本中流淌。

本书共5章,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绘制前的手绘准备,让大家初步了解笔触、配色、选色等技巧。接着从春天开始,依次展示每个节气的代表性古诗,并教大家如何用针管笔与彩铅绘制出时令的美食、物件和传统习俗。在案例中还穿插有对节气民俗的讲解。

不管你是想记录瑰丽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想在自己的手帐里加入一些简单实用的美图,这都是你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那么现在就做好准备,拿起画笔,和我们一起开始二十四节气的手绘之旅吧!

飞乐鸟工作室



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 一曲时光的慢歌,一幅流转的画卷,将古老智慧与细腻笔触交织,邀您一同品味二十四节气的诗意栖居。 我们常常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忽略了那些藏匿于时间缝隙中的美好。当城市的霓虹闪烁,当数据的洪流奔涌,我们可曾停下脚步,去感受一次季节的呼吸,去聆听一次大自然的耳语?《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便是这样一本旨在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对时光的感知与眷恋的书籍。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读物,也不是一本生硬的农事指南,而是一次关于生活美学与传统文化的温情邀约,一次用色彩和诗歌丈量季节变换的温柔之旅。 为何选择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根据太阳周年运动,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等份,并制定出的、反映自然界四时变化、物候特征以及农事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它凝结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承载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智慧,更渗透着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理念。从“立春”的万物复苏,到“大寒”的凛冽封藏,每一个节气都像一个独特的音符,构成了地球一年四季的生命交响曲。 然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对节气的认知,或许仅停留在日历上的几个字,或者被当作一个怀旧的标签。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空调的恒温,习惯了超市里的四季如春,却渐渐遗忘了自然节律所带来的微妙变化,遗忘了那些与时令息息相关的传统习俗、饮食文化,以及那些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每个节气里留下的传世诗篇。 温情手绘,如何描绘节气的灵魂? 本书的独特之处,便在于它巧妙地将“色铅笔的温情手绘”与“诗画二十四节气”融为一体。色铅笔,作为一种温和而富有表现力的绘画媒介,以其细腻的色彩层次、柔和的光影处理,以及易于传达情感的特性,最适合描绘那些需要细致观察和细腻体味的自然景象。它不像油画那样浓烈,也不像水彩那样飘渺,而是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事物最本真的质感与色彩。 本书的每一幅手绘作品,都不仅仅是对节气景象的客观描摹,更是作者对该节气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情感投射。在笔尖的每一次游走中,在色彩的每一次堆叠里,都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对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立春:画面中,或许是一株破土而出的嫩芽,在料峭的春风中探出头来,周围是未完全融化的积雪,几点新生的绿色已经悄然点缀。作者可能会用温暖的淡黄色和嫩绿色,描绘出初春的生机勃勃,辅以淡淡的青灰色,表现出料峭春寒的余韵。 雨水:雨丝如愁,万物沐浴。画面可能定格在细密的春雨中,屋檐下滴落的水珠,河边的柳树吐出嫩黄的柳芽,空气中弥漫着湿润泥土的气息。作者会用柔和的蓝色和绿色,勾勒出朦胧的雨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雨滴在叶片上形成的晶莹剔透。 惊蛰:雷声震醒,虫蛇苏醒。画面或许是微雨初霁,泥土里拱出几只小小的蜗牛,草丛中偶尔传来几声昆虫的低语。作者会用略带湿润感的棕色和绿色,描绘出泥土的质感,用跳跃的橙色和黄色,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开始复苏。 春分:阴阳持平,昼夜均等。画面可能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油菜花金黄一片,蓝天白云悠悠。作者会用明亮而饱和的色彩,描绘出春日的光辉,强调阳光洒落在花海上的温暖。 清明:祭祖扫墓,踏青赏花。画面或许是青山绿水间,人们在扫墓后,开始漫步于桃林之中,粉色的桃花灼灼其华。作者会用柔和的粉色和淡淡的绿色,营造出温馨而略带伤感的氛围。 谷雨:雨量充沛,万物生长。画面可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农田,绿色的稻苗欣欣向荣,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希望。作者会用丰富而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描绘出蓬勃的生长态势。 立夏:初夏时节,绿意盎然。画面可能是池塘边的荷叶田田,蜻蜓点水,微风吹拂。作者会用浓郁的绿色和淡雅的粉色,描绘出夏日初来的清爽与生机。 小满:麦穗渐饱,梅子黄时。画面或许是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麦香。作者会用温暖的金色和绿色,描绘出丰收前的喜悦。 芒种:繁忙农事,播种希望。画面可能是农民在田间辛勤耕耘,播下新一年的种子。作者会用写实的笔触,描绘出劳作的场景,传递出勤劳和希望。 夏至:白昼最长,热情如火。画面可能是一片繁茂的绿荫,人们在树下纳凉,空气中弥漫着夏日的慵懒。作者会用浓郁的绿色和明亮的阳光色,描绘出夏日的炽热与生机。 小暑:暑气渐盛,蝉鸣阵阵。画面可能是树林深处,知了在枝头不知疲倦地歌唱,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斑驳的光影。作者会用深邃的绿色和跳跃的黄色,描绘出夏日的燥热与声音。 大暑:炎热至极,雷雨频繁。画面可能是暴雨过后,空气中的湿热依旧,彩虹横跨天际。作者会用鲜亮的色彩,描绘出雨后的清新和彩虹的美丽。 立秋:秋意渐浓,凉风初起。画面可能是田野里成熟的稻谷,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谷香。作者会用温暖的金色和淡淡的黄色,描绘出秋日的丰收景象。 处暑:暑气渐退,天高气爽。画面可能是黄昏时分,晚霞染红天际,人们在河边散步,享受微凉的秋风。作者会用温暖的橙色和粉色,描绘出傍晚的宁静与美丽。 白露:露水凝结,秋意更浓。画面可能是清晨的草叶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折射出晨光。作者会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露珠的剔透,以及秋日清晨的凉意。 秋分:昼夜均等,秋色渐染。画面可能是层林尽染的山峦,红叶似火,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作者会用浓郁的红色、黄色和橙色,描绘出秋日最绚烂的色彩。 寒露:露水寒冷,气温下降。画面可能是秋日午后,阳光依旧温暖,但已带有一丝凉意,落叶在风中打着旋儿。作者会用略显沉静的色彩,描绘出秋日的深沉。 霜降:初霜降临,大地肃杀。画面可能是田野里,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空气中弥漫着萧瑟的气息。作者会用冷色调,如灰蓝色和浅紫色,描绘出霜降的寒意。 立冬:冬季开始,万物收藏。画面可能是即将落雪的天空,枯黄的草木,远处是袅袅炊烟。作者会用冷峻的色彩,描绘出冬日的寂寥与静谧。 小雪:开始降雪,银装素裹。画面可能是初雪飘落,大地渐渐被白色覆盖,远处的山峦变得模糊。作者会用纯净的白色和浅灰色,描绘出雪的轻盈与纯洁。 大雪:雪花飞舞,大地银白。画面可能是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整个世界都被白色笼罩,只剩下静默的美。作者会用厚重的白色和冷色调,描绘出大雪的壮丽与温柔。 冬至:昼短夜长,数九寒天。画面可能是寒风凛冽的夜晚,人们围炉夜话,窗外是皑皑白雪。作者会用温暖的色调,对比窗外的寒冷,传递出冬日的温馨。 小寒:寒气袭人,滴水成冰。画面可能是冰封的河流,光秃秃的树枝上挂满了冰凌,寒风呼啸。作者会用冷冽的蓝色和白色,描绘出严寒的景象。 大寒:一年中最冷,孕育新生。画面可能是冰雪覆盖的大地,但透过雪层,依稀可见生命在孕育,等待春天的到来。作者会用深邃的蓝色和白色,暗示着冬尽春来的希望。 诗歌的灵魂,点亮画面的意境 每一幅精美的插画,都将搭配一首精选的古诗词,或是一段精心创作的现代诗句。这些文字,如同画面的点睛之笔,将节气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哲学思考以及情感意绪,通过语言的力量,更深层次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古典诗词的韵味:选取那些描写特定节气的经典名篇,如杜甫笔下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虽非二十四节气,但与秋季相关,本书也可能涵盖),或是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常与特定季节关联),让读者在感受画面之美的同时,重温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现代诗歌的解读:同样,也可能收录一些现代诗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创作的诗歌,它们以更贴近现代人情感的方式,解读节气的当代意义,引发共鸣。 诗画的互文:文字与图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一首描绘秋风的诗,搭配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叶图,更能唤起读者对秋日萧瑟与绚烂的复合体验。诗歌的意境,将在画面的色彩和构图上得到具象的展现;而画面的细节,也能为诗歌增添新的解读角度。 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与生活美学的践行 《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一本好看的书,它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一次对慢生活的倡导。 文化的传承:通过诗画结合的形式,让二十四节气这一古老的智慧,以一种更易于接受、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了解节气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生活美学的引导:在这个充斥着速食文化和即时满足的时代,本书引导读者放慢脚步,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去感受四季的轮回,去品味时间流逝的美好。它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关注自然的变化,去体会传统节气的意义,去实践一种更具仪式感、更富有人文关怀的生活方式。 艺术的启迪:对于喜爱绘画的读者,本书也是一本绝佳的范本。作者精湛的色铅笔技法,细腻的色彩运用,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都将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创作灵感。 情感的慰藉:在忙碌而疏离的现代都市生活中,能够通过一幅幅温情的画面,一首首触动心弦的诗句,来连接我们与自然的纽带,连接我们与传统的根脉,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慰藉。它提醒我们,即使身处喧嚣,内心依然可以拥有一片宁静的角落,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力量。 谁会爱上这本书? 喜爱传统文化、古诗词的读者:他们将在这本书中找到文化的共鸣,重温经典,发现传统之美。 热爱绘画、手作的读者:他们将在这本书中汲取艺术的养分,学习色铅笔的绘画技巧,获得创作的灵感。 追求生活品质、生活美学的读者:他们渴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诗意与情趣,本书将为他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对自然充满好奇、热爱大自然的读者:他们将在这本书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发现和理解大自然在不同节气里的独特魅力。 希望给孩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家长:本书将是亲子共读的绝佳选择,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和喜爱二十四节气。 所有渴望在平淡生活中发现惊喜、在繁忙间隙寻找片刻宁静的心灵。 《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自然、通往传统、通往内心深处美好世界的窗。翻开它,让色铅笔的温度,诗歌的韵律,带您一起,沉浸在二十四节气流转的时光里,感受那份属于中国人的独特温情与诗意栖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慢生活”有着一种向往,但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常常身不由己。而《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这本书,就像是一剂解药,它用“温情手绘”和“诗画”这样充满温度的词语,直接击中了我的内心。我脑海中浮现出,翻开这本书,便是扑面而来的淡雅色彩和细腻笔触,每一个节气不再是教科书上冷冰冰的定义,而是变成了一幅幅生动、有情感的画面。我期待在“小暑”那一页,能看到用色铅笔描绘出的,午后蝉鸣声声,绿树成荫,荷花盛开的景象,同时配上一首描绘夏日慵懒和诗意的短句,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热烈而又宁静的夏日时光。又或是,在“冬至”之时,是否会是一幅温馨的室内场景,窗外飘着雪花,炉火燃烧,家人围坐,享受着一年中最短的日子和最长的相聚?色铅笔的质感,我一直觉得它能营造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仿佛是邻家女孩的一笔一划,充满了生活的痕迹和真挚的情感。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节气,更是关于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去感受生活,去体味时光,去拥抱自然。我期待它能成为我在繁忙生活中,得以停歇、得以沉静的港湾。

评分

我是一位插画爱好者,尤其钟爱那些能够展现生活情趣和文化底蕴的作品。《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这本书,光听名字就足够吸引我了。色铅笔的画法,我一直觉得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水彩的灵动,又有素描的细腻,而且色彩的丰富度和表现力也非常强,非常适合描绘那些细致入微的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而“诗画二十四节气”这个主题,更是让我觉得充满了可能性。我想象着,书中的每一幅画,都不仅仅是停留在对节气景象的简单复刻,而是会融入诗歌的意境,用色彩去诠释诗句的情感,用画面去延展诗句的想象。比如,“白露”时节,画面上是否会有晶莹剔透的露珠,带着一丝秋凉的微风,同时配上一首关于时光流转、景物变迁的诗,让人在画面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又或者是,“立冬”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寒风凛冽,万物萧瑟,但画面中是否又会透着一股温暖的家居气息,预示着冬日的炉火和团圆?我期待这本书能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重新解读二十四节气,让这些古老的智慧以一种更加生动、更加有温度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成为我们理解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载体。

评分

初翻开《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一股清雅的文艺气息便扑面而来。我并非那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烂熟于心的人,但二十四节气这个概念,多少还是有些模糊的印象,只觉得它们串联起了春夏秋冬,是古人智慧的体现。这本书的名字就很有吸引力,“温情手绘”四个字,仿佛就预示着一场温暖的视觉之旅,而“诗画二十四节气”则点明了主题,让人好奇究竟会以何种方式将抽象的节气具象化。拿到书的那一刻,触感温润的封面纸张就让人心情愉悦,仿佛捧在手里的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而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看到每一个节气都被赋予了单独的一章,从立春到大寒,顺序井然,仿佛在诉说着一年四季的轮转。我尤其好奇“惊蛰”那一页,想象着色铅笔会如何描绘万物复苏的生机;又或是“霜降”那一章,是否会有浓墨重彩的秋色渲染。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绘画技法巧妙地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我喜欢色铅笔那种细腻、柔和的色彩表现力,总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相信在这本书里,它定能将每个节气的独特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再是冰冷生硬的知识点,而是充满温度的生活写照。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生活美学,并非是多么奢华的物质堆砌,而是对身边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知,是对时间流转的敬畏与珍视。《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这本书,恰恰契合了我对这种生活美学的追求。书名中的“温情手绘”四个字,瞬间就让我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和艺术气息,而“诗画二十四节气”则更是将主题拔高到了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层面。我设想,在“小满”这个节气,画家会如何用色铅笔描绘出,麦子渐熟,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香气,同时配上一首关于夏日初熟和希望的诗句,让人在画面和文字中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喜悦?又或者,“霜降”的时候,是否会是一幅描绘着层林尽染,落叶纷飞的景象,同时吟诵着秋的静美和对生命的思考?色铅笔的绘画风格,我一直觉得它有一种特别的治愈力量,那种细腻的笔触,能够捕捉到光影最细微的变化,色彩的层次感和柔和度,能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在忙碌生活中,一个可以停下来,去感受四季变化,去品味生活诗意的美好窗口。

评分

我一直对绘画,尤其是那些能够展现生活细腻情感的画作情有独钟。《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这本书,光看名字就让我心生向往。“温情手绘”四个字,仿佛就预示着一场视觉的温暖盛宴,而“诗画二十四节气”这个主题,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艺术创作完美融合。我设想,书中的每一幅画,都不仅仅是对节气景象的简单描绘,而是充满了创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比如,“小雪”的时候,是否会是一幅描绘着初雪轻轻落下,屋顶覆上一层薄霜的景象,同时配上一首关于冬日宁静和温暖的诗句,让人在画面和文字中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诗意?又或是,“芒种”之时,画面是否会是金黄色的麦浪翻滚,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同时配上一首关于收获的喜悦和辛劳的诗歌,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勤和伟大?色铅笔的色彩表现力,我一直觉得它非常适合描绘这种生活化的场景,那种细腻的笔触,能够捕捉到光影最细微的变化,色彩的叠加和晕染,能够营造出一种特别的柔和与温暖。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一个充满诗意和温情的二十四节气世界,让我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重新连接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城市里生活的上班族,我对自然节律的感知日渐淡薄,常常是天气预报播报下雨,我才知道外面下雨了,这样的生活状态让我有些恐慌,觉得离“生活”本身越来越远。《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股清流,重新唤醒了我内心对自然、对季节变化的感知。我一直对色铅笔画很着迷,那种细致入微的笔触,仿佛能捕捉到光影最微妙的变化,而且色彩的叠加和过渡显得格外自然、柔和,给人一种治愈的感觉。当得知这本书将用色铅笔来描绘二十四节气时,我简直激动不已。我想象着,在“立春”那一页,会是怎样的嫩芽破土,怎样的含苞待放;在“小满”之时,又会是怎样麦穗金黄,荷风送暖;而到了“大雪”,又会是怎样一片银装素裹,静谧安详。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将“诗”也融入其中,这让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又高了一层。诗歌的意境与绘画的色彩相互辉映,定能让二十四节气不再是枯燥的历法知识,而是跃然纸上的诗意生活。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重新认识时间,重新感受四季的变换,重新找回与自然连接的亲切感,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拥有一份宁静和诗意。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东方美学有着深深眷恋的艺术爱好者,《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以让我心动不已。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部分,便是那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而二十四节气正是这种智慧的集中体现。这本书将“温情手绘”与“诗画”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创意的表达方式。我脑海中,浮现出“雨水”那一章,画面上是否会是细雨蒙蒙,嫩芽初露,同时配上一首描绘春雨滋润万物的诗,让人感受到生命复苏的喜悦?又或是,“立秋”之时,是否会有硕果累累,秋高气爽的景象,同时吟诵着丰收的喜悦和一丝秋的凉意?色铅笔那种温润、细腻的色彩表现力,我一直觉得它特别适合表现东方美学那种含蓄、内敛的特质。相信在这本书中,色铅笔的笔触和色彩,定能将二十四节气中的东方韵味,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及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期待这本书能引领我进行一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美学的深度探索,一次心灵的诗意漫游。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唤醒人们对自然、对生活感知力的艺术作品情有独钟。《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这本书,光是听名字,就足以引起我的强烈好奇。我喜欢色铅笔那种温润、细腻的色彩表现力,它不像水彩那样奔放,也不像油画那样厚重,总能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温柔和亲切感。而“诗画二十四节气”这个主题,更是让我觉得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我脑海中,会是怎样的“处暑”,画面上是否会是夏日的热力渐消,秋意初显,同时配上一首描绘夏末秋初过渡的诗句,让人感受到一种由热烈转为宁静的微妙变化?又或是,“大寒”之时,是否会是一幅描绘着冰天雪地,万物寂静,但画面中又透着一股温暖的居家氛围,同时吟诵着冬日的热情和对春的期盼?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方式,将二十四节气中的自然韵味、人文情怀以及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以一种全新的、富有温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自然的诗意解读,一次心灵的治愈之旅。

评分

作为一个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着迷的人,我一直觉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农事经验,更是一种观察自然、顺应天地的生活哲学。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都停留在知识层面,缺乏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遗憾。书名中的“温情手绘”四个字,瞬间就点燃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我脑海中浮现出,色铅笔那细腻的笔触,柔和的色彩,定能将每个节气的独特韵味描绘得入木三分。例如,在“谷雨”时节,画面上会是怎样的细雨纷纷,草木萌发,同时配上一首充满生机的诗歌,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在悄然迸发;又或者,在“立冬”之时,是否会是一幅描绘着收获的喜悦,以及即将到来的冬日宁静的画面,同时配上一首关于丰收和感恩的诗句?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充满艺术感的方式,将二十四节气中的人文情怀、自然美学以及古老的智慧,一一呈现出来。它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一次与自然对话的美好旅程。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与农耕文明紧密相连的古老智慧,而二十四节气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但往往我们在阅读相关书籍时,会发现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过于功利性,缺乏一种艺术的温度。《色铅笔的温情手绘:诗画二十四节气》这本书的名字就让我眼前一亮,“温情手绘”四个字,立刻就打消了我对冰冷学术气息的顾虑,而“诗画”二字,则预示着这本书将是一次美的享受。我设想,书中的每一幅画,都不仅仅是简单地描绘一个节气的景象,而是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和诗意的想象。例如,在“清明”时节,画家会不会描绘出杨柳依依,燕子归来的景象,同时配上一首婉约的诗,将那种生机勃勃又略带伤感的春意刻画得淋漓尽致?又或者,在“立秋”之时,画面上是否会有成熟的果实,金黄的稻田,同时吟诵着收获的喜悦和一丝秋的凉意?色铅笔的色彩特质,我一直觉得它非常适合表达这种细腻、柔和的情感,那种渐变的色彩,仿佛能够将光线、温度、甚至是空气中的味道都捕捉下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用全新的视角,带领我走进二十四节气的世界,让我在欣赏精美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深沉的底蕴和人文关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