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
| 本书以工匠精神为基线,从历史、政策、现实、人为等多维度,深刻剖析了中国缺乏工匠精神的因素。并针对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法,既有思想上的“醍醐灌顶”,也有行动上的“精心指导”,包括厚植工匠文化、注重顶层设计、进行匠心管理、培育中国工匠、进行品牌建设,从五大行动路线图给出了全方位、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和落地方案,以期能重拾工匠精神,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薄力。本书适合政府及企业相关人士阅读,也可以作为工匠精神培训教材。 |
| 精彩片段: |
| (1) 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全面讲述工匠精神落地生根的五大行动路线图。 (2) 战术——深度分析中国何以缺乏工匠精神,针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现实问题,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3) 赋能——打造中国工匠体系,成就“中国智造”,重拾中华民族的匠人精神! (4) 推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倾力推荐! |
| 章节目录: |
| 第一篇 工匠精神为什么成为国家战略 第一章 什么是工匠精神 / 1 第一节.中国工匠精神的起源 / 1 第二节.科学认识工匠精神 / 5 第三节.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 9 第四节.从手工业回望工匠精神 / 11 第五节.全球视野下的工匠精神典范 / 13 第六节.喧嚣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 16 第七节.工匠精神,升级成长的精神之钙 / 18 第八节.互联网时代的工匠精神 / 20 第九节.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氛围 / 22 第十节.我们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 / 24 第二章 工匠精神与国家命运 / 28 第一节.经济总体增速放缓已成必然 / 28 第二节.小众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 30 第三节.中产阶层将成为主流消费群体 / 32 第四节.中国何以缺失工匠精神 / 35 第五节.为什么中国企业缺乏全球竞争力 / 37 第六节.工匠精神,成就“互联网+”时代的标杆企业 / 40 第七节.工匠精神,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42 第八节.工匠精神,成就“中国智造” / 44 第二篇 工匠精神 落地生根的五大行动路线图 第三章 寻根问祖 ,厚植工匠文化 / 47 第一节.用工匠文化支撑工匠精神 / 47 第二节.发扬“工匠精神”,从爱岗敬业做起 / 51 第三节.创新发展是国运所系 / 53 第四节.工匠精神离不开专注与坚持 / 56 第五节.工匠精神是把细节做到的过程 / 59 第六节.勇于承担责任:从利益到至善 / 61 第七节.企业的知行合一法则 / 63 第八节.常怀敬畏之心,遵循客观规律 / 65 第四章 顶层设计,增强战略定力 / 68 第一节.什么是顶层设计 / 68 第二节.中国崛起,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几个宏观要素 / 70 第三节.企业资本顶层设计的五个层次 / 74 第四节.减少顶层设计失误的若干步骤 / 78 第五节.顶层设计:国企转折点 / 80 第六节.企业顶层设计详解 / 82 第七节.从机会驱动到模式驱动:商业模式创新详解 / 88 第八节.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六条路径 / 90 第九节.打造百年企业的战略思考 / 98 第十节.成就百年企业的基本途径 / 100 第五章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管理 / 103 第一节.质量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 103 第二节.“中国制造”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 107 第三节.“中国制造”需要“品质革命” / 109 第四节.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 111 第五节.如何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 / 113 第六节.匠心的五大管理体系 / 116 第六章 产品为王,培育中国工匠 / 133 第一节.产品为王时代已经来临 / 133 第二节.未来趋势:人口增长与“品位” / 136 第三节.如何把握消费升级新机遇 / 141 第四节.打造成功产品应关注的六个方面 / 144 第五节.困扰匠人产品商品化的因素和对策 / 148 第六节.中国工匠应该具备的几个特质 / 152 第七节.高校培养工匠精神对策建议 / 155 第八节.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 158 第七章 品牌建设,爱上中国精造 / 162 第一节.中国品牌发展史概述 / 162 第二节.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简析 / 166 第三节.树立品牌形象 / 169 第四节.如何理解品牌的核心价值 / 172 第五节.提炼个性化品牌核心价值 / 175 第六节.提高品牌扩张能力和溢价能力 / 177 第七节.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 / 180 第八节.品牌国际化六大策略 / 183 第九节.开发新技术,科技型企业的品牌崛起之道 / 187 第十节.百年品牌诺基亚衰落之谜 / 190 第三篇 重拾中华民族的匠人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八章 新物种,工匠系 / 194 第一节.新物种通往不可抵达之处的可能性 / 194 第二节.要“工匠精神”,更要“工匠体系” / 197 第三节.用“工匠精神”唤醒职业意识 / 202 第四节.工匠的六大特质 / 204 第五节.具有工匠系的企业的八大特质 / 208 第九章 全球格局,中国机遇 / 215 第一节.未来10年的世界经济 / 215 第二节.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221 第三节.中国版的工业4.0 / 222 第四节.金融业的新舞台和新使命 / 225 第五节.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可控 / 226 第六节.分享经济时代,如何做一个好的者 / 228 |
| 作者简介: |
| 知名作家,著有《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等著作,致力于中国成长型企业的案例研究,尤其善于对隐形冠军企业进行研究。 南开大学MBA《工匠精神》课程特聘专家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总裁班受欢迎的实战派老师之一。 |
坦白说,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一种职业道德的层面,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但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工匠精神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清晰地勾勒出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行动蓝图,让我看到了其深刻的战略意义和长远价值。书中对中国当前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既尖锐又客观,直击痛点。而书中提出的“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则更加令人振奋。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充满智慧和可行性的具体措施。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如何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论述,包括如何改革教育模式,如何加强产学研结合,以及如何提升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此外,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支持、金融创新以及国际合作,来推动工匠精神的普及和深化。这种系统性的战略规划,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追求卓越、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和魄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工匠精神的解读,更是一份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行动宣言。
评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国家发展的新方向,感受到了“精益求精”的强大力量。付守永先生以其独到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工匠精神”如何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要素,并勾勒出了一幅切实可行的“行动路线图”。书中对当前中国制造所面临的挑战,无论是技术瓶颈还是模式依赖,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重塑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高技能人才的论述。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这种从源头抓起,培养真正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此外,书中对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以及社会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崇尚精益求精的良好氛围,也让我印象深刻。这种全方位的战略部署,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它不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实现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规划,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
评分对于《工匠精神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本书,我只想用“振聋发聩”来形容。付守永先生的深刻洞察和战略眼光,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发展的新可能,一个更加注重品质、更加追求卓越的未来。书中对中国当前产业现状的分析,直指要害,不回避问题,却也充满着对未来的期许。而“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个副标题,更是点明了本书的核心价值。它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具有高度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如何从国家层面构建完善的技能评价和激励体系的论述。这不仅仅是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更是要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价值,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技术研发和精细制造。书中还强调了文化传承和创新融合的重要性,指出工匠精神的践行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这种宏观的战略构想与微观的实践路径相结合,使得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无论是对于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还是对于每一个渴望在自身领域做到极致的普通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它让我深刻意识到,工匠精神并非古老的传统,而是面向未来的强大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长期以来,我们似乎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在“品质”和“精细”上有所忽视。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正是直击了这一痛点,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之前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片段,例如日本的匠人精神,或者一些传统手艺人的故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宏大、更具战略性的视角。它将工匠精神提升到了国家层面,将其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围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战略行动框架。书中对于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及如何在新兴技术领域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都有着非常详尽的论述。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章节,这直接关系到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折射出工匠精神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这本书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高度,更在实践层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它让我看到,发展工匠精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系统的、有规划的努力。它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改变了我对“工匠精神”的固有认知。我之前以为工匠精神只是少数人的追求,是一种对技艺的执着。但付守永先生的这部著作,将其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展现了其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他通过“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样一种极具前瞻性的框架,为我们描绘了国家如何通过发扬光大工匠精神,来实现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人才发展战略”的部分所打动。作者深刻分析了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多项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改革建议。他强调的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培养,更是对从业者价值观、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这让我看到了中国未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希望,看到了如何通过制度的完善,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书中对如何构建支撑工匠精神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强调了政策支持、行业自律、文化传承以及社会认可等多个方面的协同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理论探讨,更是一份行动指南,一份关于如何让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重要蓝图。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书名所暗示的那种对“工匠精神”的理论阐述,它更像是一份宏大的蓝图,描绘着一个国家如何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通过重塑和发扬工匠精神,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从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便被其深邃的视角和务实的规划所吸引。作者付守永先生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从低端模仿到高端创新的困境,从模式依赖到技术瓶颈的压力,他都一一罗列,并毫不避讳地指出了问题所在。然而,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揭示问题”,更在于“提供方案”。“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个副标题并非空穴来风,它确实呈现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战略举措。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从教育体系入手,培养新一代的技艺传承者和创新者的论述。它提出的不仅仅是课程的改革,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导向的重塑,是如何让“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一种被年轻人所崇尚的价值观。此外,书中对不同产业领域如何具体落地工匠精神,如何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来推动其发展,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这种宏观的战略构想与微观的实践路径相结合,使得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无论是对于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还是对于每一个渴望在自身领域做到极致的普通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它让我深刻意识到,工匠精神并非古老的传统,而是面向未来的强大驱动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共同绘制一幅探索未知海域的宏伟地图。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并非仅仅是罗列一些理论概念,而是通过一种战略性的视角,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国家发展的关键航向。他深刻剖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例如对短期效益的过度追求,以及在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领域的短板。但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如何构建“创新驱动型”国家经济的论述所吸引。它强调了工匠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培养具备匠心精神的科研人才,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突破。书中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阐述,更是让我看到了未来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源整合,而是强调了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协同优化。此外,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以及社会文化建设,全方位地推动工匠精神的践行。这种由国家层面发起的、系统性的战略规划,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它是一份关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重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南。
评分付守永先生的这部《工匠精神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给我带来的思考是深远而多维度的。它不再是泛泛而谈的“精神”讨论,而是将“工匠精神”置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勾勒出一幅清晰可行的发展蓝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构建“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论述。它强调了工匠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培养具备匠心精神的科研人才,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突破。书中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阐述,更是让我看到了未来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源整合,而是强调了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协同优化。此外,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以及社会文化建设,全方位地推动工匠精神的践行。这种系统性的战略规划,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追求卓越、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和魄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关于工匠精神的理论探讨,更是一份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行动宣言,一份指导我们如何走向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重要指南。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工匠精神”四个字的重量,以及它对于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付守永先生以其深厚的洞察力,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清晰而可行的“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感觉“哦,原来是这样”的轻松读物,它更像是一次严肃的思考,一次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方向的精准定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国家战略时所展现出的系统性和全局观。他没有将工匠精神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通过这一精神的复兴,带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关键环节。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更是要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价值,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技术研发和精细制造。此外,作者还强调了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指出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协同效应。这种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思路,正是“国家战略”所应有的特质。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十字路口,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远景,而实现这个远景的关键,恰恰在于我们能否真正践行和弘扬工匠精神。
评分付守永先生的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感受是既震撼又充满启迪。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凝聚着智慧和远见的行动纲领。我之前总觉得“工匠精神”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似乎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但这本书却将它具体化、战略化,并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书中对“国家战略”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工匠精神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它不仅仅是制造业的提升,更是关乎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这一部分。作者深刻分析了当前教育体系在培养具备工匠精神人才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包括加强职业教育、鼓励校企合作、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等。这些建议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让我看到了未来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希望。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和社会宣传,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崇尚精益求精的良好氛围。这种全方位的战略部署,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一个更加注重品质、更加追求卓越的发展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