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付守永 著

工匠精神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付守永 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付守永 著
图书标签:
  • 工匠精神
  • 国家战略
  • 制造业
  • 质量
  • 技能
  • 中国制造
  • 产业升级
  • 付守永
  • 战略规划
  • 职业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义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92822
商品编码:1189193896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2-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工匠精神为基线,从历史、政策、现实、人为等多维度,深刻剖析了中国缺乏工匠精神的因素。并针对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法,既有思想上的“醍醐灌顶”,也有行动上的“精心指导”,包括厚植工匠文化、注重顶层设计、进行匠心管理、培育中国工匠、进行品牌建设,从五大行动路线图给出了全方位、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和落地方案,以期能重拾工匠精神,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薄力。本书适合政府及企业相关人士阅读,也可以作为工匠精神培训教材。

精彩片段:
(1) 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全面讲述工匠精神落地生根的五大行动路线图。 
(2) 战术——深度分析中国何以缺乏工匠精神,针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现实问题,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3) 赋能——打造中国工匠体系,成就“中国智造”,重拾中华民族的匠人精神! 
(4) 推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倾力推荐!

章节目录:
第一篇 工匠精神为什么成为国家战略 
第一章 什么是工匠精神 / 1 
第一节.中国工匠精神的起源 / 1 
第二节.科学认识工匠精神 / 5 
第三节.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 9 
第四节.从手工业回望工匠精神 / 11 
第五节.全球视野下的工匠精神典范 / 13 
第六节.喧嚣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 16 
第七节.工匠精神,升级成长的精神之钙 / 18 
第八节.互联网时代的工匠精神 / 20 
第九节.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氛围 / 22 
第十节.我们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 / 24 
第二章 工匠精神与国家命运 / 28 
第一节.经济总体增速放缓已成必然 / 28 
第二节.小众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 30 
第三节.中产阶层将成为主流消费群体 / 32 
第四节.中国何以缺失工匠精神 / 35 
第五节.为什么中国企业缺乏全球竞争力 / 37 
第六节.工匠精神,成就“互联网+”时代的标杆企业 / 40 
第七节.工匠精神,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42 
第八节.工匠精神,成就“中国智造” / 44 
第二篇 工匠精神 落地生根的五大行动路线图 
第三章 寻根问祖 ,厚植工匠文化 / 47 
第一节.用工匠文化支撑工匠精神 / 47 
第二节.发扬“工匠精神”,从爱岗敬业做起 / 51 
第三节.创新发展是国运所系 / 53 
第四节.工匠精神离不开专注与坚持 / 56 
第五节.工匠精神是把细节做到的过程 / 59 
第六节.勇于承担责任:从利益到至善 / 61 
第七节.企业的知行合一法则 / 63 
第八节.常怀敬畏之心,遵循客观规律 / 65 
第四章 顶层设计,增强战略定力 / 68 
第一节.什么是顶层设计 / 68 
第二节.中国崛起,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几个宏观要素 / 70 
第三节.企业资本顶层设计的五个层次 / 74 
第四节.减少顶层设计失误的若干步骤 / 78 
第五节.顶层设计:国企转折点 / 80 
第六节.企业顶层设计详解 / 82 
第七节.从机会驱动到模式驱动:商业模式创新详解 / 88 
第八节.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六条路径 / 90 
第九节.打造百年企业的战略思考 / 98 
第十节.成就百年企业的基本途径 / 100 
第五章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管理 / 103 
第一节.质量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 103 
第二节.“中国制造”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 107 
第三节.“中国制造”需要“品质革命” / 109 
第四节.如何提高产品质量 / 111 
第五节.如何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 / 113 
第六节.匠心的五大管理体系 / 116 
第六章 产品为王,培育中国工匠 / 133 
第一节.产品为王时代已经来临 / 133 
第二节.未来趋势:人口增长与“品位” / 136 
第三节.如何把握消费升级新机遇 / 141 
第四节.打造成功产品应关注的六个方面 / 144 
第五节.困扰匠人产品商品化的因素和对策 / 148 
第六节.中国工匠应该具备的几个特质 / 152 
第七节.高校培养工匠精神对策建议 / 155 
第八节.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 158 
第七章 品牌建设,爱上中国精造 / 162 
第一节.中国品牌发展史概述 / 162 
第二节.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简析 / 166 
第三节.树立品牌形象 / 169 
第四节.如何理解品牌的核心价值 / 172 
第五节.提炼个性化品牌核心价值 / 175 
第六节.提高品牌扩张能力和溢价能力 / 177 
第七节.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 / 180 
第八节.品牌国际化六大策略 / 183 
第九节.开发新技术,科技型企业的品牌崛起之道 / 187 
第十节.百年品牌诺基亚衰落之谜 / 190 
第三篇 重拾中华民族的匠人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八章 新物种,工匠系 / 194 
第一节.新物种通往不可抵达之处的可能性 / 194 
第二节.要“工匠精神”,更要“工匠体系” / 197 
第三节.用“工匠精神”唤醒职业意识 / 202 
第四节.工匠的六大特质 / 204 
第五节.具有工匠系的企业的八大特质 / 208 
第九章 全球格局,中国机遇 / 215 
第一节.未来10年的世界经济 / 215 
第二节.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221 
第三节.中国版的工业4.0 / 222 
第四节.金融业的新舞台和新使命 / 225 
第五节.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可控 / 226 
第六节.分享经济时代,如何做一个好的者 / 228
作者简介:
知名作家,著有《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等著作,致力于中国成长型企业的案例研究,尤其善于对隐形冠军企业进行研究。 
南开大学MBA《工匠精神》课程特聘专家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总裁班受欢迎的实战派老师之一。


《精工淬炼:匠心铸就国之脊梁》 引言 在一个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沉淀在时光深处的卓越品质——工匠精神。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极致的追求,一种对职业的敬畏,一种对责任的担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无数工匠以其精湛的技艺、坚韧的毅力,打磨出无数传世之作,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民族复兴的脊梁。本书《精工淬炼:匠心铸就国之脊梁》正是对这种宝贵精神的深入探索与系统梳理,旨在揭示工匠精神的内涵、历史渊源、当代价值,并展望其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路径与实践方向。 第一章:工匠精神的千年回响——历史的传承与积淀 工匠精神并非横空出世,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之中。从远古时期神农氏尝百草的严谨细致,到大禹治水的不屈不挠,再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智慧沉淀,都蕴含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基因。 古代技艺的巅峰与传承: 翻开历史画卷,秦砖汉瓦的坚固,唐三彩的绚丽,宋瓷的温润,明清家具的精巧,无不彰显着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对材料的深刻理解。这些技艺的传承,往往通过师徒相授,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每一个器物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打磨、无数次的试验,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例如,古代建筑师如何计算力学结构,如何处理木材的纹理,如何掌握火候使陶土呈现出最完美的色泽,这些都是工匠精神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哲学思想的滋养: 儒家的“仁者必有勇,勇者必有言”强调了责任与担当;道家的“道法自然”倡导顺应规律、精益求精;墨家的“兼爱非攻,节用而民贵之”则体现了务实与专注。这些哲学思想,为工匠精神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支撑,使其不仅仅是技艺的实践,更是一种道德的升华。工匠在追求技艺的同时,也在修身养性,体悟人生的真谛。 时代变迁中的精神流变: 尽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工匠精神的内核始终未变。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中国传统手工艺面临挑战,但许多精湛的技艺得以保留,并在特定领域发扬光大。抗日战争时期的兵工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弹一星”工程,都凝聚了无数科学家和技术工人的心血,他们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同样是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最辉煌的注脚。 第二章:当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其核心特质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专注与坚守: 工匠精神的首要特质是“专注”。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将一项技能打磨到极致。这种专注不仅仅是对工作的投入,更是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在信息爆炸、诱惑丛生的今天,能够保持一份初心,坚守一份事业,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精益求精与创新: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灵魂。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始终追求更高的品质和更完美的细节。这种追求并非墨守成规,而是在掌握精湛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改良和创新。他们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敢于挑战技术难题,以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耐心与韧性: 极致的技艺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和不懈的努力来淬炼。工匠们具备超乎常人的耐心和韧性,能够忍受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能够承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们深知,每一次的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每一次的失败都为下一次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敬业与责任: 工匠精神的背后,是对职业的敬畏和对社会的责任。他们视自己的工作为一种使命,对每一个产品都负责到底。这种敬业精神使得他们能够成为行业的标杆,为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贡献一份力量,为社会留下美好的印记。 传承与超越: 工匠精神并非孤立存在,它强调传承经典,更鼓励创新超越。在继承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新的工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创新的局面,将工匠精神推向新的高峰。 第三章: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国家战略意义 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单纯依赖低成本、高消耗的增长模式,而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工匠精神恰恰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驱动力。拥有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能够生产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根基。工匠精神是支撑制造业从“大”走向“强”的基石。从精密制造到高端装备,从新材料到人工智能,每一个领域的突破都离不开无数工匠的辛勤付出。他们是实现科技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封锁、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提升国家品牌形象与国际竞争力: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国家品牌最直接的体现。当一个国家的制造业以其精湛的工艺、卓越的品质享誉世界时,其国家品牌形象自然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工匠精神的普及,能够为中国制造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中国质造”,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尊重和认可。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工匠精神强调劳动的光荣,尊重每一个岗位上的劳动者。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也要重视和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有助于打破“唯学历论”的偏见,促进社会公平,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挑战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所倡导的精益求精、节约资源、追求品质的精神,有助于推动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改进工艺,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匠精神为我们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构建工匠精神培育与践行的生态体系 要让工匠精神在国家战略层面落地生根,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体系,从政策引导、教育改革到社会氛围营造,协同发力。 政策法规的引导与支持: 国家层面应出台更多鼓励技能人才发展的政策,例如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晋升和激励机制,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鼓励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设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同时,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在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上持续投入。 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的摇篮。需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将行业企业需求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也应加强工程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塑造与传承: 企业是工匠精神最直接的实践者。企业应积极倡导和培育工匠文化,建立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为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晋升通道。要让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并在各自的岗位上追求卓越。 社会氛围的营造与宣传: 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广泛宣传工匠精神的典型事迹,讲好中国工匠的故事,提高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认同。要打破对技术工人的刻板印象,树立尊重技能、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可以设立“中国工匠日”,举办技能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推广工匠精神。 科技创新的融合与引领: 工匠精神与科技创新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促进。在新兴技术领域,鼓励工匠们将传统精湛技艺与前沿科技相结合,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例如,在人工智能、3D打印等领域,优秀的工匠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创造出新的价值。 结语 《精工淬炼:匠心铸就国之脊梁》并非仅仅是对一种精神的赞美,更是对一种发展模式的呼唤,对一种民族品格的重塑。工匠精神,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闪耀着时代的荣光,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当我们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打磨每一个细节,以专注坚守的精神追求卓越,以责任担当的胸怀服务社会,我们就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就在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践行工匠精神,让匠心成为时代的强音,让精工淬炼出更加辉煌的中国。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一种职业道德的层面,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但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将工匠精神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清晰地勾勒出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行动蓝图,让我看到了其深刻的战略意义和长远价值。书中对中国当前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既尖锐又客观,直击痛点。而书中提出的“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则更加令人振奋。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充满智慧和可行性的具体措施。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如何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论述,包括如何改革教育模式,如何加强产学研结合,以及如何提升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领域的竞争力。此外,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支持、金融创新以及国际合作,来推动工匠精神的普及和深化。这种系统性的战略规划,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追求卓越、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和魄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工匠精神的解读,更是一份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行动宣言。

评分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国家发展的新方向,感受到了“精益求精”的强大力量。付守永先生以其独到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工匠精神”如何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要素,并勾勒出了一幅切实可行的“行动路线图”。书中对当前中国制造所面临的挑战,无论是技术瓶颈还是模式依赖,都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重塑教育体系,培养新一代高技能人才的论述。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这种从源头抓起,培养真正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此外,书中对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以及社会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崇尚精益求精的良好氛围,也让我印象深刻。这种全方位的战略部署,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它不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实现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规划,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

评分

对于《工匠精神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本书,我只想用“振聋发聩”来形容。付守永先生的深刻洞察和战略眼光,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发展的新可能,一个更加注重品质、更加追求卓越的未来。书中对中国当前产业现状的分析,直指要害,不回避问题,却也充满着对未来的期许。而“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个副标题,更是点明了本书的核心价值。它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具有高度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如何从国家层面构建完善的技能评价和激励体系的论述。这不仅仅是提高技术工人的收入,更是要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价值,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技术研发和精细制造。书中还强调了文化传承和创新融合的重要性,指出工匠精神的践行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这种宏观的战略构想与微观的实践路径相结合,使得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无论是对于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还是对于每一个渴望在自身领域做到极致的普通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它让我深刻意识到,工匠精神并非古老的传统,而是面向未来的强大驱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长期以来,我们似乎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在“品质”和“精细”上有所忽视。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正是直击了这一痛点,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之前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片段,例如日本的匠人精神,或者一些传统手艺人的故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宏大、更具战略性的视角。它将工匠精神提升到了国家层面,将其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围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战略行动框架。书中对于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及如何在新兴技术领域培养和引进高技能人才,都有着非常详尽的论述。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章节,这直接关系到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折射出工匠精神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这本书不仅具有理论上的高度,更在实践层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它让我看到,发展工匠精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系统的、有规划的努力。它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改变了我对“工匠精神”的固有认知。我之前以为工匠精神只是少数人的追求,是一种对技艺的执着。但付守永先生的这部著作,将其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展现了其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他通过“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样一种极具前瞻性的框架,为我们描绘了国家如何通过发扬光大工匠精神,来实现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人才发展战略”的部分所打动。作者深刻分析了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多项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改革建议。他强调的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培养,更是对从业者价值观、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这让我看到了中国未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希望,看到了如何通过制度的完善,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书中对如何构建支撑工匠精神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强调了政策支持、行业自律、文化传承以及社会认可等多个方面的协同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理论探讨,更是一份行动指南,一份关于如何让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重要蓝图。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书名所暗示的那种对“工匠精神”的理论阐述,它更像是一份宏大的蓝图,描绘着一个国家如何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通过重塑和发扬工匠精神,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从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便被其深邃的视角和务实的规划所吸引。作者付守永先生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从低端模仿到高端创新的困境,从模式依赖到技术瓶颈的压力,他都一一罗列,并毫不避讳地指出了问题所在。然而,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揭示问题”,更在于“提供方案”。“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个副标题并非空穴来风,它确实呈现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战略举措。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如何从教育体系入手,培养新一代的技艺传承者和创新者的论述。它提出的不仅仅是课程的改革,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导向的重塑,是如何让“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一种被年轻人所崇尚的价值观。此外,书中对不同产业领域如何具体落地工匠精神,如何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来推动其发展,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这种宏观的战略构想与微观的实践路径相结合,使得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无论是对于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还是对于每一个渴望在自身领域做到极致的普通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它让我深刻意识到,工匠精神并非古老的传统,而是面向未来的强大驱动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家,共同绘制一幅探索未知海域的宏伟地图。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并非仅仅是罗列一些理论概念,而是通过一种战略性的视角,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国家发展的关键航向。他深刻剖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例如对短期效益的过度追求,以及在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领域的短板。但更重要的是,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如何构建“创新驱动型”国家经济的论述所吸引。它强调了工匠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培养具备匠心精神的科研人才,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突破。书中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阐述,更是让我看到了未来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源整合,而是强调了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协同优化。此外,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以及社会文化建设,全方位地推动工匠精神的践行。这种由国家层面发起的、系统性的战略规划,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它是一份关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重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南。

评分

付守永先生的这部《工匠精神 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给我带来的思考是深远而多维度的。它不再是泛泛而谈的“精神”讨论,而是将“工匠精神”置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勾勒出一幅清晰可行的发展蓝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构建“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论述。它强调了工匠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培养具备匠心精神的科研人才,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突破。书中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阐述,更是让我看到了未来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源整合,而是强调了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协同优化。此外,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以及社会文化建设,全方位地推动工匠精神的践行。这种系统性的战略规划,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追求卓越、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和魄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关于工匠精神的理论探讨,更是一份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行动宣言,一份指导我们如何走向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重要指南。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工匠精神”四个字的重量,以及它对于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付守永先生以其深厚的洞察力,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清晰而可行的“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这本书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感觉“哦,原来是这样”的轻松读物,它更像是一次严肃的思考,一次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方向的精准定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国家战略时所展现出的系统性和全局观。他没有将工匠精神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通过这一精神的复兴,带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关键环节。书中关于如何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更是要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价值,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技术研发和精细制造。此外,作者还强调了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指出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协同效应。这种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思路,正是“国家战略”所应有的特质。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十字路口,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远景,而实现这个远景的关键,恰恰在于我们能否真正践行和弘扬工匠精神。

评分

付守永先生的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感受是既震撼又充满启迪。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凝聚着智慧和远见的行动纲领。我之前总觉得“工匠精神”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似乎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但这本书却将它具体化、战略化,并赋予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书中对“国家战略”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工匠精神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它不仅仅是制造业的提升,更是关乎国家整体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这一部分。作者深刻分析了当前教育体系在培养具备工匠精神人才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包括加强职业教育、鼓励校企合作、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等。这些建议都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让我看到了未来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希望。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激励和社会宣传,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崇尚精益求精的良好氛围。这种全方位的战略部署,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一个更加注重品质、更加追求卓越的发展道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