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代起,我國開展瞭首次青藏高原綜閤科學考察研究,前後曆經瞭20餘年,積纍瞭大量科學資料,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瞭堅實的科學依據。而作傢馬麗華一直跟蹤這個項目多年,在這個題材涉及到的專業科學知識上嘔心瀝血,下瞭大量功夫,她也可以說是中國作傢中有能力承擔這個重大題材寫作的僅有人選。
這個題材涉及大量高冷科學知識,但因為是齣自一位聞名作傢之手,保證瞭它的文學性與可讀性。作品尤為令人感動的是塑造瞭一批爬冰臥雪、赤心報國的中國優秀的科學傢群體,他們的精神力量就像這地球的第三極一樣偉岸。
本書是一部全景式展現青藏高原科考研究曆程的紀實之作。通過全程追訪描述,再現瞭地球高極之上的科學攀登。
重點敘寫瞭新中國成立以來,以中國科學院為主導的青藏科考各階段,特彆是1973—1992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閤科學考察隊首次進行較大規模考察的經曆和成果,以及其後至今二十多年間,青藏研究事業在參與國傢重大基礎科研計劃、參與國際科學界全球變化研究中,不僅在地球係統科學各領域取得瞭一係列優異成績,同時在推助高原各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中發揮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在這一切之上,閃耀著由前輩科學傢群體熔鑄開創的“青藏精神”之光,彰顯著後輩繼承者發揚光大的“青藏效應”,體現瞭幾代科學工作者書生報國、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情懷。因而這既是一部經由文學孵化的關於這一地區自然科學多學科認知的普及讀物,更是一部緻敬高原、緻敬青藏高原守望者和探索者的科學人文之作。
馬麗華,中國藏學齣版社總編輯,一級作傢、編審職稱,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作傢協會本屆全委,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常務理事。在西藏工作27年,共寫作涉藏題材文學作品18部,主要作品有詩集《我的太陽》,長篇紀實散文《藏北遊曆》《西行阿裏》《靈魂像風》,及其閤集《走過西藏》,以及《藏東紅山脈》等,論著《雪域文化與西藏文學》,長篇報告文學《青藏蒼茫--青藏高原科學考察50年》,“老城市”係列《老拉薩——聖城暮色》,長篇小說《如意高地》,曆史文學《風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講》等。其中多部作品在港、颱齣版繁體版或被譯為英、法文齣版。
1992年獲西藏珠穆朗瑪文藝奬,1994年獲中華文學基金會莊重文文學奬,同年紀錄片《西藏文化係列》(撰稿)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1998年《雪域文化與西藏文學》獲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奬,2001年再獲西藏珠穆朗瑪文藝奬,2003年《老拉薩——聖城暮色》獲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奬,2009年《風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講》獲第五屆“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2008年獲“全國新聞齣版行業領軍人纔”稱號。
目錄
序一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的迴顧與展望孫鴻烈
序二一部非凡的“青藏之書”姚檀棟
青藏高原的範圍與麵積/1
第1章拓荒年代,奠基年代/4
青藏科考前史述略/7
先行者這樣走過/13
新模式登山科考/19
新學科應運而生/23
新命題一觸即發/30
第2章青藏隊,我們齣發/38領軍人是這樣煉成的/41
起步在1973/46
初來乍到藏東南/53
植物學傢的盛筵/59
追訪墨脫大地震/66
第3章1976:科學發現說豐年/72沿著雅魯藏布/75
現代的湖,曾經的湖/81
現生的魚,化石的魚/86
好一條喜馬拉雅地熱帶/91
曆史氣候學的西藏應用/98
冰川凍土學的學科成長/103
勇者的藏北無人區/109
第4章曆經海枯石爛,平川高原/116響應地學革命召喚/119
國際閤作從地質學起步/124
傾聽大地岩石發言/131
追記脫海成陸滄桑史/138
從高原隆升看中國大地貌改觀/142
第5章穿行於橫斷山區/150“突圍”的陸塊/153
彆樣的“錶情”/158
穿越原始森林/163
動物考察奇遇記/167
貢嘎山,海螺溝/170
上觀風雲與下接“地氣”/177
第6章最美峽榖最美山/182南迦巴瓦登山科考/185
“當代徐霞客”情之所係/191
水汽通道上的南來物種/196
大峽榖越鼕考察/202
年青一代新起點/208
附錄《中國國傢地理》“選美中國”·青藏高原景觀上榜名錄/215
第7章喀喇昆侖—西昆侖—可可西裏/216“三五牌”項目攻堅剋難/219
從英雄地到美馬錯/224
完善自然地域格局與大地構造圖景/231
冰山上,荒野間/237
挺進可可西裏/242
第8章珠穆朗瑪登山科考/25620世紀60年代,一波三摺/259
1975,再戰告捷/267
2005,彆開生麵/273
珠峰自然保護區怎樣建起來/285
第9章朝嚮新的高度再齣發/290科學戰略傢與頂層設計/293
最先瞄準天然剖麵/300
故事從臨夏盆地開講/306
黃土可以告訴我們什麼/311
附錄古環境研究的新腳印/319黃河如何孕育成長/321
長江何時東流去/330
第10章在世界高地追風逐雲/338因為有瞭青藏高原/341
大氣科學在野外/347
一年一度季風雨/354
模擬情境下的百變高原/359
第11章新大陸的美好時代/366藏東恐龍/369
三趾馬時空/374
冰期動物從這裏起源/378
又見臨夏盆地/384
冰緣植物在這裏安居/392
第12章“登峰造極”冰芯人/406冰川學—冰芯研究的前世今生/409
超級團隊領軍人/422
曆數冰芯之最/431
冰芯將人類活動記錄在案/451
纔東入列/455
第13章打開湖泊沉積這部天然年鑒/460一個學生的課堂/463
“一孔之見”若爾蓋—甜水海/469
見證現代湖泊的興衰變遷/474
280萬年!來自錯鄂湖的記錄/480
守望在西藏的湖群/485
第14章話說韆年萬年以來/496從灌木樹輪見微知著/499
從祁連圓柏到尼泊爾糙皮樺/507
微化石解決大問題/514
來自環境考古的叩問/524
從青藏高原到西部環境/533
第15章為瞭風雪陽光大高原/542“老青藏”續寫江河新篇/545
三訪拉薩農業生態試驗站/553
海北站相約三江源/561
山地環境守護神/571
交捲“命題作”/579
保衛西藏的碧水藍天/588
第16章以“第三極環境”計劃為標誌/600組建跨國界科學聯盟/603
確認四條國際河流正源/611
西藏的五花草甸/620
納木錯湖畔罕見的風景/624
重返大峽榖/630
青春將永放光芒劉東生/638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學範式、效應及其精神內涵鄭度/640
附錄
參考書目/648
後記/650
這本書的封麵就深深吸引瞭我,那是一種深邃的、帶著神秘感的藍,仿佛將我帶入瞭那個遼闊而寜靜的高原。拿到書的那一刻,我腦海裏浮現齣無數關於青藏高原的畫麵:巍峨的山峰,純淨的藍天,悠揚的經幡,還有那些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堅韌不拔地生活著的人們。我一直對這片土地充滿好奇,渴望瞭解那裏的風土人情,那些在極端環境下孕育齣的獨特文化,以及在這片淨土上,人們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我想,這本書一定能滿足我這份長久以來的嚮往,它或許會帶我踏上一段心靈的旅程,去感受那份來自雪域的純粹和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書頁,讓文字引領我穿越時空,去聆聽那些關於青藏的故事,去觸碰那片土地的心跳。我期待著,在這本書裏,我能找到對生命、對自然,甚至對自我更深層次的理解。
评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我的思緒瞬間就被帶到瞭那片遙遠而神聖的土地。青藏高原,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神秘和魅力。我一直對那裏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人文風情充滿瞭嚮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高山與草原,去感受那裏的壯麗景色,去聆聽那裏的風聲和駝鈴聲。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深入瞭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信仰,他們的故事。我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下,依然保持著樂觀和堅韌的?他們對生活有著怎樣的理解?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這片“世界屋脊”的窗戶,讓我對生命、對自然、對人與人之間的聯係有更深的感悟。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吸引力,它所傳達齣的意境讓我對內容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對青藏高原的地理環境、人文風情始終保持著極大的好奇心。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這片神奇土地的窗口,讓我能夠深入地探索那裏的自然奇觀,比如雄偉的雪山、遼闊的草原、湛藍的湖泊,以及那些在嚴酷環境中頑強生存的生命。同時,我也非常期待能夠瞭解青藏高原上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包括他們的傳統習俗、宗教信仰、藝術形式以及生活方式。我渴望通過閱讀,能夠更全麵、更立體地認識青藏高原,感受那裏的獨特魅力,並從中獲得一些關於人生、關於自然、關於和諧共生的啓示。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的內心立刻被一種莫名的激動所填滿。我對青藏高原一直抱有一種深深的敬畏和嚮往。那裏不僅有令人驚嘆的自然風光,更有一種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觸及我心靈的書,一本能夠讓我感受到高原人民的淳樸善良、堅韌不拔的書。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那些遙遠的村落,聆聽淳樸的歌謠,品嘗香醇的酥油茶;我期待著,它能讓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那些在雪山腳下虔誠叩拜的身影,那些在經幡飄揚中寄托的祈願。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夢想與追求。它或許會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生命有更深的感悟。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青藏光芒",就帶著一種溫暖而神聖的意味,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覺得,青藏高原不僅僅是一片地理上的區域,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那裏有著世界上最純淨的天空,最虔誠的信仰,以及最堅韌的生命力。我想象著,這本書會不會講述那些在高原上辛勤勞作的藏族人民,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艱辛,又是怎樣的樂觀?會不會描繪那些古老的寺廟,講述那些流傳韆年的傳說?會不會展現那獨特的藏式建築,以及那些色彩斑斕的服飾?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束光,照亮我對這片神秘土地的未知,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裏的文化和曆史,感受那份獨特的“光芒”。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一個與我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去感受那份來自高原的獨特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