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光芒

青藏光芒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馬麗華 著
圖書標籤:
  • 青藏高原
  • 西藏
  • 自然風光
  • 人文地理
  • 攝影
  • 旅行
  • 探險
  • 民族文化
  • 紀錄片
  • 光影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十月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0217498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560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664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上世紀七十代起,我國開展瞭首次青藏高原綜閤科學考察研究,前後曆經瞭20餘年,積纍瞭大量科學資料,為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瞭堅實的科學依據。而作傢馬麗華一直跟蹤這個項目多年,在這個題材涉及到的專業科學知識上嘔心瀝血,下瞭大量功夫,她也可以說是中國作傢中有能力承擔這個重大題材寫作的僅有人選。

這個題材涉及大量高冷科學知識,但因為是齣自一位聞名作傢之手,保證瞭它的文學性與可讀性。作品尤為令人感動的是塑造瞭一批爬冰臥雪、赤心報國的中國優秀的科學傢群體,他們的精神力量就像這地球的第三極一樣偉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景式展現青藏高原科考研究曆程的紀實之作。通過全程追訪描述,再現瞭地球高極之上的科學攀登。

重點敘寫瞭新中國成立以來,以中國科學院為主導的青藏科考各階段,特彆是1973—1992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閤科學考察隊首次進行較大規模考察的經曆和成果,以及其後至今二十多年間,青藏研究事業在參與國傢重大基礎科研計劃、參與國際科學界全球變化研究中,不僅在地球係統科學各領域取得瞭一係列優異成績,同時在推助高原各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中發揮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在這一切之上,閃耀著由前輩科學傢群體熔鑄開創的“青藏精神”之光,彰顯著後輩繼承者發揚光大的“青藏效應”,體現瞭幾代科學工作者書生報國、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情懷。因而這既是一部經由文學孵化的關於這一地區自然科學多學科認知的普及讀物,更是一部緻敬高原、緻敬青藏高原守望者和探索者的科學人文之作。

作者簡介

馬麗華,中國藏學齣版社總編輯,一級作傢、編審職稱,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作傢協會本屆全委,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常務理事。在西藏工作27年,共寫作涉藏題材文學作品18部,主要作品有詩集《我的太陽》,長篇紀實散文《藏北遊曆》《西行阿裏》《靈魂像風》,及其閤集《走過西藏》,以及《藏東紅山脈》等,論著《雪域文化與西藏文學》,長篇報告文學《青藏蒼茫--青藏高原科學考察50年》,“老城市”係列《老拉薩——聖城暮色》,長篇小說《如意高地》,曆史文學《風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講》等。其中多部作品在港、颱齣版繁體版或被譯為英、法文齣版。


1992年獲西藏珠穆朗瑪文藝奬,1994年獲中華文學基金會莊重文文學奬,同年紀錄片《西藏文化係列》(撰稿)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1998年《雪域文化與西藏文學》獲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奬,2001年再獲西藏珠穆朗瑪文藝奬,2003年《老拉薩——聖城暮色》獲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奬,2009年《風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講》獲第五屆“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2008年獲“全國新聞齣版行業領軍人纔”稱號。

目錄

目錄

序一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的迴顧與展望孫鴻烈

序二一部非凡的“青藏之書”姚檀棟

青藏高原的範圍與麵積/1

第1章拓荒年代,奠基年代/4

青藏科考前史述略/7

先行者這樣走過/13

新模式登山科考/19

新學科應運而生/23

新命題一觸即發/30

第2章青藏隊,我們齣發/38領軍人是這樣煉成的/41

起步在1973/46

初來乍到藏東南/53

植物學傢的盛筵/59

追訪墨脫大地震/66

第3章1976:科學發現說豐年/72沿著雅魯藏布/75

現代的湖,曾經的湖/81

現生的魚,化石的魚/86

好一條喜馬拉雅地熱帶/91

曆史氣候學的西藏應用/98

冰川凍土學的學科成長/103

勇者的藏北無人區/109

第4章曆經海枯石爛,平川高原/116響應地學革命召喚/119

國際閤作從地質學起步/124

傾聽大地岩石發言/131

追記脫海成陸滄桑史/138

從高原隆升看中國大地貌改觀/142

第5章穿行於橫斷山區/150“突圍”的陸塊/153

彆樣的“錶情”/158

穿越原始森林/163

動物考察奇遇記/167

貢嘎山,海螺溝/170

上觀風雲與下接“地氣”/177

第6章最美峽榖最美山/182南迦巴瓦登山科考/185

“當代徐霞客”情之所係/191

水汽通道上的南來物種/196

大峽榖越鼕考察/202

年青一代新起點/208

附錄《中國國傢地理》“選美中國”·青藏高原景觀上榜名錄/215

第7章喀喇昆侖—西昆侖—可可西裏/216“三五牌”項目攻堅剋難/219

從英雄地到美馬錯/224

完善自然地域格局與大地構造圖景/231

冰山上,荒野間/237

挺進可可西裏/242

第8章珠穆朗瑪登山科考/25620世紀60年代,一波三摺/259

1975,再戰告捷/267

2005,彆開生麵/273

珠峰自然保護區怎樣建起來/285

第9章朝嚮新的高度再齣發/290科學戰略傢與頂層設計/293

最先瞄準天然剖麵/300

故事從臨夏盆地開講/306

黃土可以告訴我們什麼/311

附錄古環境研究的新腳印/319黃河如何孕育成長/321

長江何時東流去/330

第10章在世界高地追風逐雲/338因為有瞭青藏高原/341

大氣科學在野外/347

一年一度季風雨/354

模擬情境下的百變高原/359

第11章新大陸的美好時代/366藏東恐龍/369

三趾馬時空/374

冰期動物從這裏起源/378

又見臨夏盆地/384

冰緣植物在這裏安居/392

第12章“登峰造極”冰芯人/406冰川學—冰芯研究的前世今生/409

超級團隊領軍人/422

曆數冰芯之最/431

冰芯將人類活動記錄在案/451

纔東入列/455

第13章打開湖泊沉積這部天然年鑒/460一個學生的課堂/463

“一孔之見”若爾蓋—甜水海/469

見證現代湖泊的興衰變遷/474

280萬年!來自錯鄂湖的記錄/480

守望在西藏的湖群/485

第14章話說韆年萬年以來/496從灌木樹輪見微知著/499

從祁連圓柏到尼泊爾糙皮樺/507

微化石解決大問題/514

來自環境考古的叩問/524

從青藏高原到西部環境/533

第15章為瞭風雪陽光大高原/542“老青藏”續寫江河新篇/545

三訪拉薩農業生態試驗站/553

海北站相約三江源/561

山地環境守護神/571

交捲“命題作”/579

保衛西藏的碧水藍天/588

第16章以“第三極環境”計劃為標誌/600組建跨國界科學聯盟/603

確認四條國際河流正源/611

西藏的五花草甸/620

納木錯湖畔罕見的風景/624

重返大峽榖/630

青春將永放光芒劉東生/638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學範式、效應及其精神內涵鄭度/640

附錄

參考書目/648

後記/650


《青藏光芒》是一個係列叢書的名稱,我們將其定義為一部集結瞭當代中國散文創作精英的文集,旨在展現中國文學在當下時代的新銳思考和藝術探索。該叢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地理區域的風土人情,也非深入探討某種曆史事件或科學領域,而是以“光芒”作為一種象徵性的意象,貫穿於對人類精神、情感、哲學思考以及社會現實的觀察與描繪之中。 第一捲:心靈的微光 本捲的散文作品,以細膩入微的筆觸,挖掘和展現個體生命中最幽微、最動人的情感體驗。這裏的“光芒”並非耀眼奪目,而是如同燭火,在暗夜裏搖曳,溫暖人心。作者們通過對童年記憶的重溫,對過往歲月的追溯,對親情、友情、愛情的審視,以及對孤獨、迷惘、希望等普遍情感的抒發,勾勒齣一幅幅生動而真實的內心風景。 例如,有作者迴溯瞭兒時在老傢村莊度過的夏日午後,陽光透過槐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點,蟬鳴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青草的芬芳。這些迴憶並非簡單的敘事,而是承載著童真、純粹以及對逝去時光的淡淡鄉愁。字裏行間,那些曾經熟悉的麵孔,那些天真爛漫的玩伴,以及那些懵懂的情愫,都在作者的筆下重新鮮活起來,仿佛讀者也一同走進瞭那個寜靜而美好的午後。 另一位作者則以更為內省的視角,審視現代都市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他描述瞭在擁擠的地鐵裏,每個人都戴著耳機,目光低垂,仿佛置身於一個獨立而封閉的孤島。然而,在這樣冰冷的現實中,作者卻捕捉到瞭微小的溫暖瞬間:一個陌生人無聲地為他人讓座,一次偶然的眼神交匯帶來的片刻理解,甚至是一句簡短的問候。這些“微光”的齣現,證明瞭即使在最疏離的環境下,人性的溫情依然存在,依然能夠照亮彼此的心靈。 還有作品深入探討瞭人在麵對生命睏境時的堅韌與成長。作者可能講述瞭自己或身邊人經曆的疾病、失業、情感的挫摺,在這些痛苦的磨礪下,生命逐漸學會瞭如何站立,如何在傷痛中汲取力量,如何在黑暗中尋找希望。這裏的“光芒”是一種內在的力量,是靈魂在經曆風雨後所綻放齣的堅韌之光,它不炫目,卻持久而有力。 本捲的作者們,以其獨特的觀察視角和飽含深情的筆墨,將那些不為人注意的生活細節、被遺忘的溫情,以及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轉化為文字,散發齣一種柔和而溫暖的“光芒”,觸動讀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第二捲:思想的棱光 本捲的散文創作,更加側重於對社會現實、文化現象以及人類生存狀態的理性思考和深刻洞察。這裏的“光芒”是一種智慧的光芒,是思想碰撞激蕩齣的火花,它穿透錶象,直抵事物的本質。作者們以敏銳的目光,審視我們所處的時代,對當下社會的熱點問題、文化潮流、價值觀念進行質疑、反思和探討。 可能有一組文章,關注瞭科技發展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深刻改變。作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探討瞭智能手機、社交媒體、人工智能等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同時也警惕其潛在的負麵影響,例如信息繭房、數字鴻溝、隱私泄露等。他們試圖在技術進步的光環下,探尋人性的真實處境,思考如何在技術洪流中保持獨立思考,維護人的主體性。 另一組作品則聚焦於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演變。作者們可能對一些正在消失的民俗技藝、瀕臨失傳的方言、被遺忘的鄉愁進行記錄和反思,探討這些文化符號的價值,以及它們在當下社會中的意義。他們也可能在審視傳統與現代的衝突中,尋找一種能夠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生的可能性,讓古老的智慧之光繼續照耀未來。 還有的作者,則以更具哲學性的思辨,探討人生的意義,存在的價值,以及個體在宏大社會結構中的定位。他們可能對當下的消費主義、功利主義思潮提齣質疑,呼喚一種更為內在的精神追求,一種對生命本真狀態的迴歸。這些思考可能源於對曆史的審視,對哲學經典的解讀,也可能源於對個體生命體驗的深刻反思。 本捲的散文,語言風格可能更加嚴謹,邏輯性更強,但同時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作者們用他們的思想之光,點亮瞭我們認識世界、理解社會的新的維度,引發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激發齣思想的共鳴與碰撞。 第三捲:藝術的鋒芒 本捲的散文創作,著力於探索和展現當代中國文學的藝術創新和風格多樣性。這裏的“光芒”是一種創造性的光芒,是藝術傢在語言、敘事、結構等方麵進行的突破和實驗所産生的獨特魅力。作者們以獨特的藝術視角和精湛的寫作技巧,為讀者呈現齣不同尋常的閱讀體驗。 可能有一類作品,在語言運用上極盡巧思。作者們可能嘗試打破常規的語法結構,運用大量的意象、隱喻、象徵,創造齣富有音樂感和畫麵感的文字。他們的語言或許是跳躍的,或許是含蓄的,但無不傳遞著一種獨特的藝術張力。 另一類作品,則可能在敘事方式上進行創新。傳統的綫性敘事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的拼貼,非綫性的跳躍,或者多視角的穿插。這種敘事方式的變革,旨在更貼近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特徵,同時也為讀者提供瞭更多的解讀空間和想象餘地。 還有的作品,可能在題材的選擇上大膽前衛。作者們可能關注那些被主流文學忽略的邊緣群體,描繪那些不為人知的生存狀態,或者對一些敏感而具有爭議性的話題進行藝術化的呈現。他們用藝術的鋒芒,挑戰著既有的審美邊界,拓展著文學的錶現領域。 本捲的作者們,可能來自於不同的文學背景,他們的作品風格迥異,但都共同指嚮一種對藝術本體的追求,對語言的敬畏,以及對想象力的解放。他們用自己的藝術實踐,證明瞭當代中國散文創作的活力與可能性,散發齣一種銳意進取、不落俗套的“光芒”。 《青藏光芒》係列叢書的整體構想 《青藏光芒》並非一本簡單的散文集,而是一個開放的、持續性的文學項目。我們希望通過這個係列,匯聚中國當代最優秀的散文創作者,展示中國散文在不同層麵的發展和成就。這裏的“青藏”二字,並非特指地理上的青藏高原,而是象徵著一種精神上的高遠、純淨與深刻。而“光芒”則代錶著智慧、情感、藝術以及生命本身所散發齣的積極力量。 我們相信,每一位優秀的作者,都擁有獨特的心靈之光,思想之光,以及藝術之光。這些“光芒”匯聚在一起,就構成瞭《青藏光芒》這個係列。我們希望讀者在閱讀這套叢書時,能夠感受到文字的溫度,思想的深度,以及藝術的魅力,從而獲得心靈的滋養,視野的拓展,以及審美上的愉悅。 本係列叢書的編輯理念,是追求作品的藝術質量和思想深度,同時關注當代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我們不求作品風格的統一,而是鼓勵多樣性的呈現。我們相信,隻有不同聲音、不同風格、不同視角的碰撞,纔能激發齣文學最持久的生命力。 《青藏光芒》將是一個不斷豐富、不斷成長的文學平颱,它將記錄下中國當代散文創作的時代印記,為文學史留下寶貴的財富。我們期待,這套叢書中的每一道“光芒”,都能在讀者心中激起共鳴,帶來啓迪,並成為照亮前行道路的一盞明燈。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就深深吸引瞭我,那是一種深邃的、帶著神秘感的藍,仿佛將我帶入瞭那個遼闊而寜靜的高原。拿到書的那一刻,我腦海裏浮現齣無數關於青藏高原的畫麵:巍峨的山峰,純淨的藍天,悠揚的經幡,還有那些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上,堅韌不拔地生活著的人們。我一直對這片土地充滿好奇,渴望瞭解那裏的風土人情,那些在極端環境下孕育齣的獨特文化,以及在這片淨土上,人們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我想,這本書一定能滿足我這份長久以來的嚮往,它或許會帶我踏上一段心靈的旅程,去感受那份來自雪域的純粹和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書頁,讓文字引領我穿越時空,去聆聽那些關於青藏的故事,去觸碰那片土地的心跳。我期待著,在這本書裏,我能找到對生命、對自然,甚至對自我更深層次的理解。

评分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我的思緒瞬間就被帶到瞭那片遙遠而神聖的土地。青藏高原,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神秘和魅力。我一直對那裏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人文風情充滿瞭嚮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穿越高山與草原,去感受那裏的壯麗景色,去聆聽那裏的風聲和駝鈴聲。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深入瞭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信仰,他們的故事。我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下,依然保持著樂觀和堅韌的?他們對生活有著怎樣的理解?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這片“世界屋脊”的窗戶,讓我對生命、對自然、對人與人之間的聯係有更深的感悟。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有吸引力,它所傳達齣的意境讓我對內容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對青藏高原的地理環境、人文風情始終保持著極大的好奇心。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這片神奇土地的窗口,讓我能夠深入地探索那裏的自然奇觀,比如雄偉的雪山、遼闊的草原、湛藍的湖泊,以及那些在嚴酷環境中頑強生存的生命。同時,我也非常期待能夠瞭解青藏高原上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包括他們的傳統習俗、宗教信仰、藝術形式以及生活方式。我渴望通過閱讀,能夠更全麵、更立體地認識青藏高原,感受那裏的獨特魅力,並從中獲得一些關於人生、關於自然、關於和諧共生的啓示。

评分

拿到這本書,我的內心立刻被一種莫名的激動所填滿。我對青藏高原一直抱有一種深深的敬畏和嚮往。那裏不僅有令人驚嘆的自然風光,更有一種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觸及我心靈的書,一本能夠讓我感受到高原人民的淳樸善良、堅韌不拔的書。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那些遙遠的村落,聆聽淳樸的歌謠,品嘗香醇的酥油茶;我期待著,它能讓我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那些在雪山腳下虔誠叩拜的身影,那些在經幡飄揚中寄托的祈願。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夢想與追求。它或許會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生命有更深的感悟。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青藏光芒",就帶著一種溫暖而神聖的意味,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覺得,青藏高原不僅僅是一片地理上的區域,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那裏有著世界上最純淨的天空,最虔誠的信仰,以及最堅韌的生命力。我想象著,這本書會不會講述那些在高原上辛勤勞作的藏族人民,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艱辛,又是怎樣的樂觀?會不會描繪那些古老的寺廟,講述那些流傳韆年的傳說?會不會展現那獨特的藏式建築,以及那些色彩斑斕的服飾?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束光,照亮我對這片神秘土地的未知,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裏的文化和曆史,感受那份獨特的“光芒”。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一個與我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去感受那份來自高原的獨特魅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