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雨天的書》為周作人極著名、極具代錶性的一本,《故鄉的野菜》《喝茶》等篇,曆來膾炙人口。全書文章多為飲茶吃酒之類的生活小事,有略微“憂鬱”的基調,其文字晶瑩剔透,迂徐平淡,從容不迫,韻味悠長雋永。但其中寬容的文藝批評觀,對人性的呼籲,仍然顯而易見。
本版共計插圖四十一幅,內容多為書中所提及人物之圖片,書之書影、插圖,地方之景象等,如病室前的若子、《殺巨人的甲剋》(Jackthe GiantKiller)書影、《阿裏巴巴》(AliBaba)插圖、《女神和恩底彌翁》(Dianaand Endymion)油畫等,圖文並茂,為讀者閱讀更增加瞭便利。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1.16—1967.5.6,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傢、文學理論傢、評論傢、詩人、翻譯傢、思想傢。中國現代散文的開創者與倡導者之一。
精彩書摘
喝茶
前迴徐誌摩先生在平民中學講“吃茶”,—並不是鬍適之先生所說的“吃講茶”,—我沒有工夫去聽,又可惜沒有見到他精心結構的講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講日本的“茶道”,(英文譯作Teaism,)而且一定說的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忙裏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的現世享樂一點美與和諧,在刹那間體會永久,是日本之“象徵的文化”裏的一種代錶藝術。關於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徹巧妙的解說,不必再來多嘴,我現在所想說的,隻是我個人的很平常的喝茶觀罷瞭。
喝茶以綠茶為正宗,紅茶已經沒有什麼意味,何況又加糖—與牛奶?葛辛(GeorgeGissing)的《草堂隨筆》(ThePrivatePapersofHenryRyecroft)確是很有趣味的書,但鼕之捲裏說及飲茶,以為英國傢庭裏下午的紅茶與黃油麵包是一日中最大的樂事,支那飲茶已曆韆百年,未必能領略此種樂趣與實益的萬分之一,則我殊不以為然。紅茶帶“土斯”未始不可吃,但這隻是當飯,在肚飢時食之而已;我的所謂喝茶,卻是在喝清茶,在賞鑒其色與香與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瞭。中國古昔曾吃過煎茶及抹茶,現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岡倉覺三在《茶之書》(TheBookofTea,1919)裏很巧妙的稱之曰“自然主義的茶”,所以我們所重的即在這自然之妙味。中國人上茶館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瞭半天,好像是剛從沙漠裏迴來的樣子,頗閤於我的喝茶的意思,(聽說閩粵有所謂吃工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隻可惜近來太是洋場化,失瞭本意,其結果成為飯館子之流,隻在鄉村間還保存一點古風,唯是屋宇器具簡陋萬分,或者但可稱為頗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許為已得喝茶之道也。
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喝茶之後,再去繼續修各人的勝業,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優遊乃正亦斷不可少。中國喝茶時多吃瓜子,我覺得不很適宜,喝茶時所吃的東西應當是清淡的“茶食”。中國的茶食卻變瞭“滿漢餑餑”,其性質與“阿阿兜”相差無幾,不是喝茶時所吃的東西瞭。日本的點心雖是豆米的成品,但那優雅的形色,樸素的味道,很閤於茶食的資格,如各色的“羊羹”(據上田恭輔氏考據,說是齣於中國唐時的羊肝餅),尤有特殊的風味。江南茶館中有一種“乾絲”,用豆腐乾切成細絲,加薑絲醬油,重湯燉熱,上澆麻油,齣以供客,其利益為“堂倌”所獨有。豆腐乾中本有一種“茶乾”,今變而為絲,亦頗與茶相宜。在南京時常食此品,據雲有某寺方丈所製為最,雖也曾嘗試,卻已忘記,所記得者乃隻是下關的江天閣而已。學生們的習慣,平常“乾絲”既齣,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開水重換之後,始行舉箸,最為閤式。因為一到即罄,次碗繼至,不遑應酬,否則麻油三澆,鏇即撤去,怒形於色,未免使客不歡而散,茶意都消瞭。
吾鄉昌安門外有一處地方,名三腳橋(實在並無三腳,乃是三齣,因以一橋而跨三叉的河上也),其他有豆腐店曰周德和者,製茶乾最有名。尋常的豆腐乾方約寸半,厚三分,值錢二文,周德和的價值相同,小而且薄,纔及一半,黝黑堅實,如紫檀片。我傢距三腳橋有步行兩小時的路程,故殊不易得,但能吃到油炸者而已。每天有人挑擔設爐鑊,沿街叫賣,其詞曰:
辣醬辣,麻油炸,
紅醬搽,辣醬拓:
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乾。
其製法如上所述,以竹絲插其末端,每枚值三文。豆腐乾大小如周德和,而甚柔軟,大約係常品。惟經過這樣烹調,雖然不是茶食之一,卻也不失為一種好豆食。—豆腐的確也是極東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種種的變化,唯在西洋不會被領解,正如茶一般。
日本用茶淘飯,名曰“茶漬”,以醃菜及“澤庵”(即福建的黃土蘿蔔,日本澤庵法師始傳此法,蓋從中國傳去)等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風味。中國人未嘗不這樣吃,唯其原因,非由窮睏即為節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飯中尋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為可惜也。
十三年十二月
……
周作人文集 雨天的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